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茶花女 - 茶花女读后感——巴黎阴天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本来是应某中学生杂志之约做这个评论,写到一半的时候编辑突然告诉我说《茶花女》这本书不能写了,因为它涉及到“妓女”这个词,上级部门对这样的字眼纠察得很严。我想作为中国最早引进的一本外国文学作品,是不是从一开始就错了?当珍贵的精神产品遭受“绿坝危机”,我认为错的还是读者本身。几十年前我们的革新教育早已催生出如今文化部门的顶梁柱,他们被经典文化养大后似乎认为后来者不再有必要接受他们当年接受的指导,这让我想到了陈子昂的胸怀,显然后者是一种气质,前者是一种私欲。当然,我还是愿意老老实实将这个评论或者说是读后感继续写完,至少从我读这本书之日起,暂时还没有得到什么不良反应。
  正文:
  如果看见一个人流泪,你不能说这是痛苦的;或者一个人从来不笑,你不能说此人内心必定冷漠。脱去坚果的外壳,品尝到的将是真实的香甜,那也同样是所有美好事物的共性*。不管是在重庆、武汉还是上海,没有人会否认太阳东升西落,事实坚定地捍卫者自己的本质,即使原貌在岁月的洗礼中遭受重创,依然有迹可循。
  爱情是什么?功能强大的百度搜索给出了132万条关联信息,我却坚持相信任何解释都不能称作标准答案,因为唯有真爱才能触动人心,引起共鸣。用理性*去区分亲情、友情以及爱情重量的人是可悲的,起码一切情感的源头都不由逻辑思维而引发。

  回溯到19世纪法兰西浪漫的巴黎,虽然天空-阴-得像要下雨,但是你忍不住要去看看阿尔芒和玛格丽特是如何让心怀善良的人痛彻心扉。
  法国一直享有世界浪漫之都的美誉,香榭丽舍大街、名目众多的节假日、醉人的红酒、可口的美食早已将这个国度赋予了童话般的色*彩。然而,在铺满落叶的蒙马特公墓的一角,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白色*的大理石坟墓不免令人神伤。她正是一出浪漫爱情悲剧的人物原型,浪漫主义作家小仲马曾因她而癫狂,也由此创作出震惊世人的《茶花女》。
  在法国,除巴黎意外的地区均被称为外省。阿尔芒正是这样一名外省青年,24岁时他从巴黎某大学毕业,顺利取得了律师资格。靠祖传家业年收入八千法郎的他执意要过几天慵懒的生活,于是逃避工作,租下房子请了佣人。当时正值法国世风日下,年轻的阿尔芒像一张手绢,慢慢被酒色*所渗透,俨然一头不辨方向的幼兽。风花雪月的生活如同一剂吗啡,已让年轻的他有些微醉,并迷恋上这种不羁的状态。
  人的意识拥有极为可怕的强大惯性*,一旦被启动将不由自主被操控。在社会和个人贪欲的双重动力支配下,阿尔芒和大多数巴黎放荡子弟一样拥有自己的情妇。一次,他和朋友去看戏剧,在靠近舞台的包皮厢中偶遇了玛格丽特。惊鸿的一瞥,让阿尔芒乱了心怀。玛格丽特是美貌岂止被他一人所发觉,她正是巴黎交际圈的明星。之前还让阿尔芒引以为傲的八千法郎收入远不及玛格丽特的马维修费,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心理落差。在崇拜物质享受的年代,爱情获取有两种可能,一是大把的金钱,二是稀有的感情,后者显然是以极为纯粹的方式向拜金风气的挑战,成功可能渺茫。但正因肺病咳血而无人理睬的玛格丽特是如此渴求得到温暖,她的情夫们此时依然愉悦地喝酒看戏。阿尔芒带着怜悯和恭维美色*的复杂情绪送去问候,久旱甘霖的安慰让玛格丽特同意了与阿尔芒交往。

  玛格丽特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充分体味到爱情的滋味,她那颗越跳越慢的心脏被阿尔芒蜜糖般的爱意唤醒,让这位自幼卷入风尘的女子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爱情。不再是为索要华贵而虚假奉迎,玛格丽特向往常人般的恋爱 ,如同追逐天上的风筝,她甚至做好了溺死在爱河中的打算。只是她从第一次俯身在陌生男人怀中那一刻起,枷锁已然牢牢将之捆绑,要如何得到自由?她只能强忍着无奈,继续和能为之提供经济补给的公侯子爵交往。
  在受过高等教育的阿尔芒堕落的同时,身为妓女的玛格丽特却不断被升华。一个无力抗拒社会制度的底层女人很难找到新的途径改变命运,她只好用身体换来的金钱来维持与阿尔芒贫穷的爱情,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去数落她的卑贱,于此相反玛格丽特骨子里的纯洁令很多人无地自容。阿尔芒的父亲给她寄来信件,让玛格丽特与自己的儿子分手。信中更多的是卑躬屈膝的哀求,扬言说若是玛格丽特继续与儿子往来,那将造成女儿婚姻的解约。稍微细想,这样的理由是多么可笑又残忍。表面上堂堂正正的绅士,内心却如此-阴-暗和肮脏,这群人浑然不知自身丑陋,他们需要得到的不过是一张还过得去的“脸面”。玛格丽特同意了阿尔芒父亲的请求,随之与深爱的情人绝交。蒙在鼓里的阿尔芒目睹的只是玛格丽特与不同男人们的瓜葛,他写去羞辱信一解心头怒火。玛格丽特伤心欲绝,她的内心远比阿尔芒宽广,但这并不能阻止肺病的恶化。在阿尔芒远离巴黎的几年后,茶花女永久住进了坟墓。

  为了还清与阿尔芒交往时欠下的债务,在死后她的房子被拍卖。人们看见的不过是一位巴黎名妓的腐朽生活,只有重返巴黎的阿尔芒知道,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沟壑远比东非裂谷更为可怕。这一结局让爱情伤痛,更远一点来说这是给当时社会的一个彻底讽刺。针灸可以帮人解除病痛,那么一部作品能起到怎样的功效,只有真正相信爱情的人才有权知晓。
  附注:
  1899年夏,上海素隐书屋委托昌言报馆代印林纾译《巴黎茶花女遗事》刊行(一说1895年),后归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为《茶花女》在中国之最早译本。这本书译者署名为冷红生(林纾)、晓斋主人(王寿昌),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名字开始被中国读者所了解。
或许您还会喜欢:
模仿犯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1996年9月12日。直到事情过去很久以后,塚田真一还能从头到尾想起自己那天早上的每一个活动。那时在想些什么,起床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在散步常走的小道上看到了什么,和谁擦肩而过,公园的花坛开着什么样的花等等这样的细节仍然历历在目。把所有事情的细节都深深地印在脑子里,这种习惯是他在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养成的。每天经历的一个瞬间接一个瞬间,就像拍照片一样详细地留存在记忆中。 [点击阅读]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1块8毛7,就这么些钱,其中六毛是一分一分的铜板,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在杂货店老板、菜贩子和肉店老板那儿硬赖来的,每次闹得脸发臊,深感这种掂斤播两的交易实在丢人现眼。德拉反复数了三次,还是一元八角七,而第二天就是圣诞节了。除了扑倒在那破旧的小睡椅上哭嚎之外,显然别无他途。德拉这样做了,可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生活就是哭泣、抽噎和微笑,尤以抽噎占统治地位。 [点击阅读]
歌剧魅影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歌剧魅影作者:卡斯顿·勒鲁引子:这本奇书异著讲述的是作者如何追踪调查,最后终于证实歌剧幽灵并非子虚乌有的经过。歌剧幽灵的确存在,而非如人们长期以来所臆测的只是艺术家的奇想,剧院经理的迷信,或者是芭蕾舞团女演员、她们的老母亲、剧院女工、衣帽间和门房职员这些人凭空捏造的谣传。是的,它也曾有血有肉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虽然只是个影子而已。 [点击阅读]
此夜绵绵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终了也就是开始”……这句话我常常听见人家说。听起来挺不错的——但它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假如有这么一处地方,一个人可以用手指头指下去说道:“那天一切一切都是打从这开始的吗?就在这么个时候,这么个地点,有了这么回事吗?”或许,我的遭遇开始时,在“乔治与孽龙”公司的墙上,见到了那份贴着的出售海报,说要拍卖高贵邸宅“古堡”,列出了面积多少公顷、多少平方米的细目,还有“古堡”极其理想的图片, [点击阅读]
死亡之犬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1我第一次知道这件事情,是从美国报社的通讯记者威廉-皮-瑞安那儿听来的。就在他准备回纽约的前夕,我和他在伦敦一起吃饭,碰巧我告诉了他,次日我要到福尔布里奇去。他抬起头来,尖叫一声:“福尔布里奇?在康沃尔的福尔布里奇?”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在康沃尔有一个福尔布里奇了。人们总觉得福尔布里奇在汉普郡。所以瑞安的话引起了我的好奇。“是的,”我说道,“你也知道那个地方?”他仅仅回答说,他讨厌那个地方。 [点击阅读]
死亡区域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约翰·史密斯大学毕业时,已经完全忘记了1953年1月那天他在冰上重重地摔了一跤的事。实际上,他高中毕业时已不太记得那件事了。而他的母亲和父亲则根本不知道有那么一回事。那天,他们在杜尔海姆一个结冰的水塘上溜冰,大一点的男孩们用两个土豆筐做球门,在打曲棍球,小一些的孩子则很笨拙可笑地在水塘边缘溜冰,水塘角落处有两个橡胶轮胎在呼呼地烧着,冒出黑烟,几个家长坐在旁边,看着他们的孩子,那时还没有摩托雪车, [点击阅读]
死亡约会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怎样,非把她杀掉不行吧?”这句话流进寂静的暗夜,在附近回响片刻,旋即在黑暗中向死海消逝。赫邱里·白罗手搁窗环上,迟疑了一阵。随即双眉紧皱,猛然关起窗子,仿佛要把有害的夜气全部关在外头一样,白罗自幼就相信,外头的空气最好不要让它流进房间,尤其夜晚的空气对身体更是有害。放下窗帘,紧紧挡住窗户,他向床铺走去,微微一笑。 [点击阅读]
死亡终局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这本书的故事是发生在公元前二○○○年埃及尼罗河西岸的底比斯,时间和地点对这个故事来说都是附带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无妨,但是由于这个故事的人物和情节、灵感是来自纽约市立艺术馆埃及探险队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一年间在勒克瑟对岸的一个石墓里所发现,并由巴帝斯坎.顾恩教授翻译发表在艺术馆公报上的埃及第十一王朝的两、三封信,所以我还是以这种方式写出。 [点击阅读]
死亡绿皮书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碍…”美也子不知不觉地小声叫了起来(这本书,好像在哪里见过!)。这是专门陈列古典文学、学术专著之类的书架。进书店的时候,虽说多少带有一线期待,可是会有这样心如雀跃的感觉,却是万万没有想到。美也子每次出门旅行的时候,都要去当地的书店逛逛。地方上的书店,几乎全部都只卖新版的书刊杂志和图书。 [点击阅读]
死亡草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不解之谜。”雷蒙德-韦思特吐出一圈烟云,用一种自我欣赏,不紧不慢的腔调重复道:“不解之谜呀。”他很满意地环顾着四周。这房子已经有些年头了,屋顶的房梁已经变黑。房间里陈设着属于那个年代的家具,做工考究。雷蒙德-韦斯特露出了赞许的目光。作为一名作家,他喜欢完美。他在简姑姑的房间里总能找到那种舒适的感觉,因为她把房间布置得很有个性。他一眼望过去,她直直地坐在壁炉边祖父留下来的那把椅子上。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