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灿烂千阳 - 第十一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玛丽雅姆此前从未穿过布卡。拉希德只好帮她穿上。加了衬垫的头套很沉重,紧紧裹着她的脑壳;隔着一层网状的屏障看世界也是很奇怪的体验。她穿着布卡,在她的房间里练习走路,老是踩到裙边,步履蹒跚。由于看不到周边的境况,她变得很紧张,而且她也讨厌那褶皱的布料总是不断地以令人窒息的方式盖住她的嘴巴。
  “你会习惯的,”拉希德说,“过一阵子,我敢打赌你甚至会喜欢上它的。”
  他们乘坐公共汽车去一个地方,拉希德说那儿叫沙里诺公园。一些孩子在公园里荡秋千,把排球拍过几张系在树上的破烂球网。他们一起散步,看男孩们放风筝。玛丽雅姆走在拉希德身边,时不时踩到布卡的裙边。中午时分,拉希德带她去一家小小的烤肉店吃饭;烤肉店附近有一座清真寺,他管它叫哈吉雅霍。烤肉店的地板脏兮兮,空气弥漫着烟雾。墙壁散发出一股淡淡的生肉味道,音乐放得很响,拉希德说它是用一种叫洛戈里[1]Logari,一种类似吉他的阿富汗民族乐器。[1]的乐器伴奏的。厨师是几个瘦弱的男孩,他们一只手给烤肉串煽火,一只手猛拍小虫子。玛丽雅姆从未到过饭店,开始的时候,她觉得和这么多陌生人在一个拥挤的房间里坐在一起真古怪,把布卡抬起,一小口、一小口地吃东西也很奇怪。她有点担心会碰到前一天在烤炉前发生的情况,但拉希德的在场多少带来了一些宽慰;没隔多久,她已经不介意这么吵的音乐,这么呛的烟雾,甚至也不害怕有这么多的人。而且,出乎她意料的是,布卡也让她安心。它就像一面只能看出不能看进的窗户。在这面窗户之内,她是一个旁观者,陌生人评头品足的眼光统统被挡住了。她再也不担心人们一眼就能看穿她过去所有那些耻辱的秘密。
  在街道上,拉希德准确地说出各座建筑物的名字;这是美国大使馆,他说,那是外交部。他指着一些轿车,说出它们的名字和出产地:苏联的伏尔加,美国的雪佛兰,德国的欧宝。
  “你最喜欢哪一款呢?”他问。
  玛丽雅姆犹豫了一下,指着一辆伏尔加,拉希德哈哈大笑起来。
  比起玛丽雅姆曾在赫拉特街头见过的那点景象来说,喀布尔的街头热闹多了。这儿的树比较少,骡马拉的车也更少,但是轿车、高楼、红绿灯和铺了石板的人行道都比赫拉特多。无论走到哪里,玛丽雅姆都能听到这座城市特有的方言,和赫拉特的方言稍微有点区别。

  拉希德在马路边的一个小摊给她买了冰淇淋。这是玛丽雅姆第一次吃冰淇淋,她从未想像到人世间竟有如此美味的东西。她把整个冰淇淋都吃下去了,包皮括上面撒的碎开心果,还有底部那些细小的米线。她对冰淇淋迷人的口感和香甜惊奇不已。
  他们走进一个叫小鸡街道的地方。它是一个狭窄而拥挤的市场,拉希德说它所在的区域是喀布尔的富人区之一。
  “在这儿附近住的,都是些外交使节、有钱人和皇亲国戚——诸如此类的人。不是你跟我这样的人。”
  “可是我没看到什么小鸡呀。”玛丽雅姆说。
  “小鸡街道上恰恰找不到小鸡。”拉希德笑着说。
  街道两旁都是店铺和小摊,出售羊皮毛和五颜六色的长袍。拉希德在一间店铺停下来,观看一把雕花的银匕首,又在另外一间看了看一把来复枪,店主信誓旦旦地跟拉希德说那是第一次抗英战争[1]指1838~1842年的英阿战争。[1]时遗留下来的枪支。
  “看我像不像莫夏·达扬[2]MosheDayan(1915~1981),著名的以色列军事领导和政客,曾任以色列国防部长。[2],”拉希德咕哝着说。他露出一丝亲密的笑容,在玛丽雅姆看来,这个笑脸是只给她看的。亲密的、夫妻之间的微笑。
  他们漫步走过一些地毯店、工艺品店、点心店、花店,也经过几间出售男人穿的西装和女人穿的裙子的商店,隔着带花边的窗帘,玛丽雅姆看到有些少女在里面缝纽扣和熨衣领。拉希德时不时和他认识的店主打招呼,有时候说法尔西语,有时候说普什图语。每当他们握手和亲吻脸颊的时候,玛丽雅姆便会退开几步。拉希德从不招手让她过去,也从不介绍她是谁。
  他让她在一家刺绣商店外面等。“我认识这个店主,”他说,“我进去一会就出来,跟他寒暄几句。”
  玛丽雅姆在外面拥挤的人行道上等他。她看着那些轿车慢慢驶进小鸡街道,在兜售东西的小贩和行人之间蜿蜒前进,朝那些没有及时让路的小孩和毛驴鸣喇叭。她见到那些小摊里面的商人满脸疲惫,或者吞云吐雾,或者朝黄铜痰盂吐痰,他们的脸时不时从阴凉处露出来,向过往行人推销纺织品和皮领大衣。

  但最吸引玛丽雅姆注意的还是女人。
  她和拉希德居住的那片城区比较破落,那儿很多女人的头和脸都蒙得严严实实的,但喀布尔这片城区的女人就不同了。这些女人很——拉希德用过那个词是什么来着?——“现代”。是的,现代的阿富汗女人嫁给现代的阿富汗男人,他们并不介意自己的妻子化了妆,头上什么也没戴,独自行走在一群陌生人之间。玛丽雅姆看着她们无拘无束地沿着街道闲逛,有的身边跟着一个男人,有的单身一人,有的带着脸颊红扑扑的孩子。那些孩子穿着闪亮的皮鞋,戴着皮质表带的手表,踩着有金色轮辐和高高把手的自行车,他们和德马赞区的孩子不一样——后者的脸颊上都是白蛉叮咬出来的伤疤,用棍子滚破旧的自行车轮胎。
  这些女人都提着晃来荡去的手提包皮,穿着沙沙作响的裙子。玛丽雅姆甚至还看到有个开着轿车的女人在吸烟。她们的指甲很长,涂上红色或者橙色,她们的嘴唇红得像郁金香。她们穿着高跟鞋,永远步履匆匆,好像有什么急事。她们戴着黑色的太阳镜,每当她们一阵风似的从身边走过,玛丽雅姆还能闻到她们的香水味。在她的想像中,这些女人全都念过大学,在写字楼上班,在属于她们自己的办公桌后面打字、吸烟,打重要的电话给重要的人物。玛丽雅姆觉得这些女人很神秘。她们让她意识到自己出身寒微、姿色平庸、胸无大志、知识贫乏。
  接着拉希德拍了拍她的肩膀,递给她一些东西。
  “给你。”
  那是一条栗色的丝绸披肩,首尾两端缀着珠子,两边绣着金色的丝线。
  “你喜欢它吗?”
  玛丽雅姆抬头看着他。这时拉希德做了一件让她感动的事。他眨了眨眼,避开了她的目光。
  玛丽雅姆想起了扎里勒,想起了他把珠宝送给她时那副喜形于色的样子。他总是兴高采烈,让她除了温顺地表示感谢之外,再也无法做出别的回应。关于扎里勒的礼物,娜娜说的没错。它们都是并非真心实意的礼物,而是一些赎罪的象征,一些虚伪的、无耻的姿态,与其说是为了让她快乐,毋宁说是为了使他自己心安理得。这条披肩,玛丽雅姆心里明白,是一件真正的礼物。

  “真好看。”她说。
  那天晚上,拉希德又到她房间去了。但这次他没有在门口抽烟,而是走进房间,坐在躺在床上的她身边。床被压得向他坐的这边倾斜,弹簧吱嘎作响。
  他犹豫了一会,然后伸手去摸她的脖子,用厚实的手指慢慢按压它后面突起的骨头。他的拇指向下滑去,这时它正在爱抚着她的锁骨上方的凹陷处,接着是锁骨下方的肌肤。玛丽雅姆浑身激灵。他的手掌还在不断向下摸,向下摸,他的指甲已经碰到她上衣的棉布了。
  “我不行。”她低声呻吟,借着月光,看到他的脸庞、厚实的肩膀和宽阔的胸膛,也见到敞开的领口露出几撮灰色的胸毛。
  这时他的手摸上了她右边的乳房,隔着上衣,不断地捏着它,她能听见他粗重的喘息声。
  他钻进毛毯,躺在她身边。她能感觉到他的手在解开他的皮带,松开她的裤子的拉带。她自己的双手死死抓住床单。他翻身趴在她身上,蠕动着,扭动着,她发出一声低喊。玛丽雅姆闭上双眼,咬紧牙关。
  突然传来一阵锥心的剧痛。她的眼睛猛地张开,倒抽了一口冷气,咬紧自己拇指的指节。她另外一只手甩到拉希德的后背,手指抓住他的衬衣。
  拉希德把脸埋在她的枕头上,玛丽雅姆瞪大了眼睛,望着他肩膀上方的天花板,颤抖着,嘴唇紧闭,肩膀上能感觉到他短促的呼吸的热气。他们周围的空气弥漫着烟草和他们早先吃下的洋葱以及烤羊肉的味道。他不时用耳朵磨着她的脸颊,她脸上阵阵刺痛,知道他已经刮了胡子。
  完事之后,他从她身上滚下去,喘息着。他把一只手的前臂搭在额头上。黑暗中,她能看见他的手表的蓝色指针。他们就这样躺了好一会,仰面躺着,彼此没有看着对方。
  “这没有什么可觉得羞耻,玛丽雅姆,”他说,语音有点模糊,“结婚的人都会这么做的。先知本人和他的几个妻子也干这种事。没什么可觉得羞耻的。”
  又过了片刻,他把毛毯放回原来的样子,离开了房间,留下她陪伴着那个被他的脑袋压得塌了下去的枕头,留下她等待痛楚慢慢平息,望着夜空中的寒星和一团婚纱似的、遮住了月亮的脸的云彩。
或许您还会喜欢:
24个比利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序言本书叙述的是一则真实故事──威廉.密里根是美国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结果却获判无罪的嫌犯,因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他不像精神病或一般小说上所记载的其他多重人格病患一样使用杜撰的假名,从被逮捕到被控诉开始,他一直都是争论性的公众人物。他的面孔出现在各报章杂志的头版和封面上,心智检查的结果不仅出现在夜间电视新闻节目,更成了报纸的头条新闻,迅速传遍全世界。 [点击阅读]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1881年生于维也纳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剧照(20张)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维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发表反战剧本《耶雷米亚》。 [点击阅读]
七钟面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第一章早起那平易近人的年轻人,杰米·狄西加,每次两级阶梯地跑下“烟囱屋”的宽大楼梯,他下楼的速度如此急速,因而撞上了正端着二壶热咖啡穿过大厅的堂堂主仆崔威尔。由于崔威尔的镇定和敏捷,幸而没有造成任何灾难。 [点击阅读]
人间失格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人间失格》(又名《丧失为人的资格》)日本著名小说家太宰治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作品,发表于1948年,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纤细的自传体中透露出极致的颓废,毁灭式的绝笔之作。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藉由叶藏的独白,窥探太宰治的内心世界,一个“充满了可耻的一生”。在发表这部作品的同年,太宰治就自杀身亡。 [点击阅读]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结局(1)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字叫爱迪的人,故事从结尾处爱迪死在阳光下开始。从结尾开始讲一个故事,似乎颇为奇怪。但是,所有的结尾亦是开端。我们只是当时不知道而已。爱迪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小时,像大部分其它时间一样,是在“红宝石码头”——壮观的灰色大海边上的一个游乐场里度过的。 [点击阅读]
假戏成真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接听电话的是波洛的能干秘书李蒙小姐。她把速记簿摆到一边去,拎起话筒,平淡的说,“屈拉法加8137。”赫邱里-波洛躺回直立的椅背上,闭起双眼。他的手指在桌缘上轻敲着,脑子里继续构思着原先正在口述的信文的优美段落。李蒙小姐手掩话筒,低声问说:“你要不要接听德文郡纳瑟坎伯打来的叫人电话?”波洛皱起眉头。这个地名对他毫无意义。“打电话的人叫什么名字?”他谨慎地问。李蒙小姐对着话筒讲话。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5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人味在夜空中飘荡。狼灵停在一棵树下,嗅了嗅,灰棕色毛皮上洒满了斑驳阴影。松林的风为他送来人味,里面混合着更淡的狐狸、兔子、海豹、鹿,甚至狼的气味。其实这些东西的气味也是人味:旧皮的臭气,死亡和酸败的气息,且被更浓烈的烟、血和腐物的味道所覆盖。只有人类才会剥取其他动物的毛皮毛发,穿戴起来。狼灵不怕人,就和狼一样。他腹中充满饥饿与仇恨,于是他发出一声低吼,呼唤他的独眼兄弟,呼唤他的狡猾小妹。 [点击阅读]
南回归线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南回归线》作为亨利·米勒自传式罗曼史的重要作品,主要叙述和描写了亨利·米勒早年在纽约的生活经历,以及与此有关的种种感想、联想、遐想和幻想。亨利·米勒在书中描写的一次次性*冲动构成了一部性*狂想曲,而他的性*狂想曲又是他批判西方文化、重建自我的非道德化倾向的一部分。 [点击阅读]
南非洲历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南非洲历险记--第一章在奥兰治河边第一章在奥兰治河边1854年2月27日,有两个人躺在奥兰治河边一棵高大的垂柳下,一边闲谈一边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河面。这条被荷兰殖民者称作格鲁特河,被土著霍顿督人称作加列普的奥兰治河,可以与非洲大陆的三大动脉:尼罗河、尼日尔河和赞比西河相提并论。像这三大河流一样,它也有自己的高水位、急流和瀑布。 [点击阅读]
印第安酋长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亲爱的读者,你知道,“青角”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无论用在谁身上,这个词都损人、气人到极点,它指的是触角。“青”就是青,“角”就是触角。因此“青角”是个刚到这个国家(指美国),缺乏经验,尚显稚嫩的人,如果他不想惹人嫌,就得小心翼翼地探出他的触角。我当初也是这么一个“青角”。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