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采桑子 - 醒也无聊 八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八
  据王玉兰说,金瑞从潘家园回来以后一改往日的慵散性情,变得勤奋好学起来,弄来个北京图书馆的借书证,一头扎到书堆里,整天看书。我问看什么书,王玉兰说是陶瓷书,说不单看书,还去找过专家,去烧窑的地方转悠,一天到晚忙得鬼吹火似的。我说,钻研陶瓷比睡觉好,你就由着他去吧。王玉兰说,一个碗还拿放大镜瞅,细致得不行。我问金瑞看出了什么结果没有。王玉兰说,有了放大镜,咋能看不出来?啥都看出来了。
  真还不敢小瞧了金瑞,他竟然辨认出了那不起眼的小碗是个了不得的器物。
  金瑞借助放大镜,终于弄清了碗沿上的两个字是“枢府”。搞清这两个字的过程是金瑞苦苦钻研的过程,那是个很奇妙很引人人胜的过程,是金瑞以前从没体味过的兴奋和幸福。“枢府”是唐代的一级行政机构,宋以后为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改枢府为枢密院,元以武力为重,“枢府”权位就更高。元世祖忽必烈在景德镇设浮梁瓷局,将有“枢府”铭的卵白釉作为“枢密院”的定烧器,特点为小底足,厚胎,素釉失透,色青白,铭文“枢府”两字印在器物内壁口边沿下,“枢”和“府”地位相对。因为元代不过一百年,故而烧制数量极为有限,有铭文者就更寥寥无几。明代曹昭《格古要论》“古饶器”条说:“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后人将这类瓷统称“枢府瓷”,后代虽都有烧制,但样式已改,釉也不润,那有数的元代“枢府瓷”,便成了绝品。
  金瑞弄清了小碗的来龙去脉,心里如同九月的蓝天,清亮、透彻,思路亦清晰无比。元代的枢府瓷比宋代的土定虽然晚了二百来年,但无论从质量,还是从历史价值上看,土定都是与枢府无法相比的。金瑞想,他的父亲拿着它去要饭,恐怕也只是看中了它的破旧,它的暗淡无光,看中了它与叫花子身份相称的外形,而绝不知道它的稀罕背景和连城价值。当然,也不乏另一种可能,就是他父亲知道这个碗的底细和珍贵,他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韬光养晦,匿影藏形,使之能够真正存留下来。金瑞想,真要是这样,他父亲的心思真是深沉得不能再深了,真要这样,他又该如何评价他那位放浪形骸、佯狂避世的父亲,又该如何体会他的真心呢?……金瑞有种大梦初醒的感觉,所谓多走几步,风光无限,他突然觉得世界变得很复杂,生活变得很凝重,他惊奇长期以来自己充耳不闻的昏沉和得过且过的浮漂,在漫长的五十余年生涯中,竟然没有很认真地思考过这一问题,作为儿子,他是非常非常地不孝了。
  发财的思路还在潘家园老宋那儿,给老宋递了话,老宋说要真是枢府瓷,可以开价三千,但必须是真的,有专家鉴定书。依着发财和王玉兰的意思,三千足可以了,跟白捡的一样。金瑞却有金瑞的想法,他想,这个小碗之所以能留到今天,自有留到今天的道理,决不是为潘家园那样的地方准备的,是奇珍就要上到奇珍的档次,正经的应该上到国家级的买卖市场。拿到国家级的拍卖行去拍卖,那价格就不是三千了,几万、十几万都能炒上去。金瑞把这话跟发财说了,发财这才明白了爹的心思,就跟金瑞突然佩服了他阿玛的深沉一样。发财也突然佩服起他爸爸的精深韬略来,到底是大宅门儿出来的,从思路上就比他这后段家河黄土里钻出来的高了一筹。
  金瑞经过别人介绍,和北京一家有名、有信誉的大拍卖公司——惠德拍卖公司接上了头,将小碗拿去让人看了,提出拍卖的底价不能低于十万,保险金额三十万。拍卖公司说必须有鉴定证明书,并且是权威的鉴定证明书,还要经过公证处的公证;又说,这个鉴定人可以由物主自己找,也可以由拍卖公司代找,鉴定费用则全由物主出。金瑞问鉴定这个小碗得多少钱,公司说根据物品的价值而定。金瑞回来算了一下账,就说是十万吧,鉴定费提成十分之一就是一万,卖出去十万了给他一万没说的,要是卖不出去,人家也是不会给你白鉴定的,那里外里不是还得往外搭?跟王玉兰一说,王玉兰也认为是这么个理儿,说太划不来。当时王玉兰的脑子不知怎么一转,就想到了金瑞的三大爷。我们家的老三舜錤在文物部门工作,是资深的文物鉴定专家,让他给鉴定一下当是没太大问题,到底是自家的嫡亲三大爷啊,这手到擒来的事儿对专家来说真是算不得什么的。

  发财也说娘的主意好,当下就让金瑞拿着碗去找三大爷。
  金瑞却很犹豫,他不知道三大爷肯不肯帮这个忙。他明白,发财和他娘是以农村人的思路来考虑这一切的,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同宗同姓血脉相连,有事当然是互相帮衬,互相关照,互相提携,要不怎么叫亲戚?但是他们根本不了解大宅门儿里的亲戚关系,不了解那笑脸背后的烟雾之深。这个贵族之家的败落,留给他的飘零子女们的真正遗产不是亲情,而是冷漠,这是金瑞到今天也不能理解、不能说清的一种情愫,也是他在京城随时感觉到孤立无助的茫然和清冷的原因。是的,在金家,他永远找不到“世间最难得者亲兄弟”的认同,他永远是一个人,连他的梦境也是一个人踽踽独行。亲朋无一字,欲言无予和,这种发自骨子里的孤单是不是就是当年他父亲的感觉呢……
  金瑞的迟疑被发财认为是优柔寡断,是谨小慎微,他觉得怎么着现在他也姓了爱新觉罗,从户口、从法律上他也是金家的一分子了,在这件事情上,他完全可以替他父亲做主,这是用不着含糊的事实。于是,他背了金瑞,拿了小碗,来到亚运村请教他的三爷爷金舜錤。
  我前面说过,我们家的这位老三在金家弟兄之中是个脾气很各色的人,不苟言笑,冷气逼人,在单位里、在兄弟姐妹中都颇没有人缘,难得有谁去登他的门。发财不知深浅地去了,保姆就让他在门厅里等。保姆说,金先生在午睡,三点以前不会客。发财说他是金先生的侄孙,是亲戚。保姆说甭说侄孙,就是亲孙也得等,金先生的觉是雷打不动的,搅了金先生的觉,那就是天塌下来了。
  发财听了只好在一进门的地方等,那保姆连客厅也没让他进。
  过了一个多小时,保姆才探出身来说,先生起来了,问你有什么事儿。发财将碗掏出来给保姆,请保姆转达来意。保姆拿着碗进去了,一会儿出来也没说什么,更没把发财往里让,发财料定三爷正在验看,觉着不便打扰,就静下心来接着等。
  又过去许久,里面仍不见动静,这期间保姆往里头送了一回茶,添了两回水,进进出出也不睬发财,就跟没看见一般。发财等得不耐烦了,拉住保姆问里头看完了没有。保姆咕噜了一句南方话,发财压根儿没听懂,只好硬着头皮又等,等到最后,连那个保姆也看不到了,不知钻到了哪个屋里再不出来。
  发财认为这么待下去不是个事儿,就拿出陕北人的愣劲儿,肩膀一扛,顶开门进了屋。
  里屋是间连着卧室的书房,老三舜錤正靠在书桌后头的大转椅上闭目养神,虽说是闭着眼,眉宇间却饱含威棱,满脸庄严,让人想起玉皇大帝一类人物。发财叫了一声三爷爷,又补了一个九十度大躬,才敢朝桌上望,并没见到自家的枢府瓷,只见到一碗冒着热气的香茶。发财正疑惑间,老三问,您是谁?发财在老三跟前不敢提爱新觉罗之类的词,便老老实实地说他是发财。老三说,发财是谁?发财说,是金瑞的儿子。老三说,我记得金瑞没生过儿子。发财被噎得说不出话来,他已经明显地感觉到了,三爷爷的态度极不友好,甚至从根儿上说,就没有认可他。发财说,金瑞是我继父,我爹问您好呢。老三说,令尊就是在乡下放羊的那个?发财说,是在九条住的那个,他让我给三爷爷带好。老三说,我怎么会是您三爷爷,您贵姓?这下发财说不出来了,他以前一直姓段,后来又姓了爱新觉罗,这些在老三跟前都说不出口,只好不好意思地说。我明儿就改过来,也姓金。老三说,别价,您改姓金也不见得就能姓金,从血脉上说,咱们不是一回事儿。这下发财彻底没了话,他只知道三爷爷冷,却没想到对他是这么个态度,早知如此,他无论如何是不会来的。他现在才明白,他爹为什么犹豫。
  发财决定速战速决。他说,三爷爷,我们那个碗您看了?老三说,什么碗?发财一听不好,赶紧说,就是刚才让保姆拿进来的那个。老三慢慢地睁开眼,冲发财淡淡一笑说。那个嘛,那个是我们金家的东西,跟您没什么关系。发财说。那是我爹的碗。老三说,您的爹是陕北黄土峁上放羊的,放羊的怎能收藏得了元朝的枢府瓷?这是金家的碗,这点您甭跟我争,您也争不过我去,我们金家兄弟七个,从来没分过家,金家的任何东西,哪怕是一根草棍,都是共同的,不分彼此。发财说,我爷爷解放前就从金家分出去了,这个碗是我爷爷的!老三说,您爷爷是谁?发财说,我爷爷是金舜锫。老三说,金舜锫是我的五弟,我五弟压根儿就没有孙子,再说。我们给老五分的是房子,并没有分东西……发财说,三爷爷。您不能把我的碗给昧起来呀,这样我怎么回去跟我爹交代呢?老三说,您搞清楚了,是我们的,不是您的,我们没上陕北占您的羊,您也甭来北京算计我们的碗。说着找了个指甲刀,一下一下地剪指甲,把个发财撂在一边。发财说,您要是没时间,把碗给我,我过几天再来。老三不言语。发财急得脸色都变了,要搁别人,他会闹起来,但对面的人是权威无限的金家老三,这个老三是金家目前哥儿几个年龄最长的一位,在金家充任着家长兼管察的角色,而且这个家长从一开始就把他排在了金家圈外,对他采取不屑一顾的态度,这是让他最无可奈何的。如果对方跟他面对面地争,拍桌子瞪眼地吵,也好办,怕就怕对方这个不软不硬、不冷不热的态度,对他一口一个“您”,让他不知怎样对付。他说,三爷爷,您别这样,我知道您不跟我一般见识,这么着,我叫我爹来,您把碗给他总行了吧?

  老三说。谁来也不行。
  发财带着哭腔说,那您让我怎么办哪!
  保姆进来说,故宫博物院来请金先生的车已经在下头等了半天了。老三站起来,接过保姆递过来的风衣就朝外走,发财将老三拦住,说好话,请求把碗还给他。老三说,您从乡下进了北京,在北京扎下根儿来已经是很进步了,现在的北京,杂七杂八的人住进不少,真正的老北京反倒见不着一两个了,街上随便拉住一个就是您这样儿的,您别再跟我说什么碗的话,您知道“得陇望蜀”这个词儿吗?发财说不出话来。老三说,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说的是侵欲无厌,规求无度,早跟您说了,这是我们金家的东西,何须您染指于鼎?
  老三一席话将发财说得瞠目结舌,他自认不是老三的对手,也不想再跟眼前这位三爷爷费什么口舌,发财毕竟是发财,他身上的匈奴血也不是白流的,要不“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不就成了空话?只见发财不哼不哈顺手掂起老三书案前的一个青花画筒,往肩上一扌周,如扛了一袋面那样利落顺手,用脚一踢门,出去了。
  保姆追到楼梯口,发财一路小跑已下了两层,哪里还追得上。保姆就冲着楼下喊,你这人怎么抢人哪?光天白日的入室抢劫,你给我回来,回来!发财哪里理会,如没听见一般,径直跑到楼下,把画筒往客货两用车的后座上一顺,发动起车,一溜烟地走了。保姆没追回画筒,气哼哼地进屋,抄起电话就拨ll0。老三喝着茶说,你算了吧,跟他个半生的野小子计较什么。保姆说,算了?我的爷,眼瞅着人家把东西从您屋里扛走,您就算了?那可是个文物啊,我每天擦擦它,都得经着十二分的小心,生怕磕了碰了,您倒好,说算就算了!老三说,依你怎么着呢,还下去跟他对打吗?你打得过他?那可是山旮旯儿里放羊的出身,跟野物打过交道的人,你不算了能怎么着?保姆说,再大的家当也架不住外人这么拿,现在可不是打土豪分田地那会儿了。
  老三细细品着碗里的茶,并不言语。
  发财回家,把情况一五一十地向金瑞叙说了一遍。金瑞一听,气得眼冒金星,当下将儿子臭骂一顿。金瑞指着儿子说,说你不是金家的人一点儿没冤枉了你,你办的这事儿,就没有金家人的一点儿作派。你找什么老三哪?你这不是自个儿往事儿上撞吗!我都不敢去,你偏要去,整个儿一个没睡醒!发财和他娘低着脑袋一声不敢吭。看金瑞把脾气发得差不多了,王玉兰才说,他爹,你也别气,咱发财把三大爷家的缸给扛来了。金瑞问什么缸,王玉兰说,花缸。金瑞叫发财拿来看,发财从床底下拿出青花画筒来,用手啪啪地拍了两下说,就是这。金瑞说。这哪里是缸?这是插画轴的画筒。说罢翻过筒来看,下头有“大明嘉靖”的款记。发财见了有些兴奋,他说,唐宋元明清,这个缸也是个文物呢,咱们拿元朝的碗换了个明朝的缸,也没吃亏,是吧爹?金瑞说,这不是缸,是画筒,告诉你多少遍了,还露怯!王玉兰说,这个筒和缸也差不多少,换来换去的还是没我那个榨菜坛子实惠,这个好看倒是好看,就是口儿太大。发财说,小碗换大缸,娘您知足吧!王玉兰说,也亏你脑子转得快,要不咱那几千块钱的碗就白扔了。发财得意地说,他一个糟老汉,跟我讲些个之乎者也,我压根儿就不接招儿,他能把我怎么的?拿他一个明朝的缸也是给他面子了,我没拿他柜子里的铜犀牛就很便宜他了,我们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我就是想让他看看,我是谁!

  金瑞在旁边说,你是谁呀?你是大傻X!
  王玉兰说,待得好好儿的,你怎么骂人?
  金瑞说,他待得好好儿的?净给我找事儿!弄来个假冒的青花,还当是捡来了便宜,还在这儿臭美呢,他不是傻×是什么!
  王玉兰说,这么好看的东西怎会是假的?
  金瑞说,正因为好看才是假的,你看看这几个字“皇图永固,万代吉昌”,这“图”跟“万”用的都是简化字,简化字是1956年才施行的,嘉靖皇上那会儿能有?
  发财说,爹,您这观点不对,简化字古已有之,我在哪本字帖上见过,人家那“云彩”的“云”,“时间”的“时”,用的都是简化字。
  金瑞说,人家那是行草,那个“天空”的“天”,草得一笔描下来像条长虫,让你还来不及简化呢,比你有超前意识。
  王玉兰说,假货不怕,咱们把它当成真的不就行了?潘家园的老宋不是说了,货不怕假,就看搁哪儿。
  金瑞冷笑一声说,这回就是那个鬼精的老宋怕也救不了驾了,你看看底儿上打的这个“A”字,什么是“A”,仿制品才打“A”,怕你在市面上以假乱真,厂家才打出这记号,这个物件说是今年上半年才烧出来的也极有可能。什么小碗换大缸,你们还以为占了便宜呢!你们的心眼儿,抵不上金家老三的十分之一。
  发财说,怪道那个保姆只是虚张声势,并不真追。
  第二天一早儿,金瑞提着青花画筒就奔了老三家,一来替发财赔礼道歉。二来索要瓷碗。碗当然没要来,照旧又挨了老三一顿训。老三倒没指责发财的不是,只是说金家历来是极要脸面的人家。把金家的东西拿到大庭广众去拍卖,让人家比着赛地要价儿,实在是丢人现眼极了,金瑞纵然不觉得有什么,他和他的几个兄弟的脸面是挂不住的,所以他不能让金瑞把家里的东西,甭管值不值钱,拿到拍卖公司去。老三说,这个碗是金家的,老五拿它出去要饭,并不能说明就是老五的,就跟戏楼胡同的老宅一样。老七现在住着,并不能说明这个宅子就是老七的一样简单。老三说,金家兄弟七人,兄友弟恭,怡怡亲情,绝非小门小户终日柴米油盐的嘁嘁喳喳所能相比,你也老大不小的了,从乡下携来个雷劈的野种我尚不与你计较,到如今事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所就,终日昏昏,半睡半醒,非但毫无羞赧,却还要参与什么拍卖,实在是乏味得很了。我的子侄辈不少,不争气的就是你一个,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一切总还要有个规矩……老三的话很明白,这个家无论形式上怎么散,精神上,大小事物上,还是要他说了算!
  金瑞已不是以往迷迷糊糊的金瑞了,他不睬那些昧同嚼蜡的教训,当即与老三就枢府瓷碗的所属展开力争,这一下就扯出来了老五,扯出来了不少陈年故事。在金家史料的掌握上。金瑞明显处于弱势,他绕不过老谋深算的老三,但有一点他很清楚。这个碗是他父亲留下的物件。而不是金家大众的东西。
  金瑞对老三说,您要不把碗给我,我只有到法庭上跟您说话了。
  老三说,我候着。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国,哲学与知识分子人人有关。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儿童入学,首先教他们读"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新儒家哲学最重要的课本。有时候,儿童刚刚开始识字,就读一种课本,名叫《三字经》,每句三个宇,偶句押韵,朗诵起来便于记忆。 [点击阅读]
莫言《蛙》
作者:莫言
章节:68 人气:2
摘要:小说写到了“代孕”,代孕女陈眉(姑姑)原是很漂亮的女人,因为火灾毁坏了姣好的面容,最终决定用代孕的方式去帮助家里、帮助父亲渡过生活难关。莫言说,“我是用看似非常轻松的笔调在写非常残酷的事实。这事实中包皮皮含着重大的人性问题。孩子生下来被抱走后,陈眉面临着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当她决定‘我不要钱了,我要给我的孩子喂奶’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点击阅读]
韩寒《青春》
作者:韩寒
章节:45 人气:2
摘要:《青春》里收编了我最近的一些文章。这本书最早在台湾地区出版,大陆版本自然多有不同。这个书名源于早先时候富士康员工不断跳楼,我写了一篇文章,叫《青春》。这是一个太大的名词,其实不太恰当,就好比你不能弄一些街拍照片就出版一本摄影集叫《中国》。和很多人逝去的青春不一样,这篇文章得以幸存。文章里提到的一个朋友,是我的邻居,出现在很多的场合,包皮括《独唱团》里的《所有人问所有人》。 [点击阅读]
狼图腾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狼图腾》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组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mdas [点击阅读]
红楼梦杀人事件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云雾弥漫,宝玉迷失在云雾中。他茫然四顾,又顺着朱栏白石,绿树清溪,悠悠荡荡地,朝前方走去。花径尽头,十数棵参天的大树,掩映着一座青瓦红墙,雕梁画栋的高楼。黯青底色的匾额上,写着“太虚幻境”四个泥金大字,两边还挂着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镂刻着精致的花鸟图案的木门虚掩着,宝玉轻轻推开了门。门轴发出涩滞的声响,如一两声沉闷的叹息,一座幽森阴敞的大厅,古画轴一般,徐徐在他眼前展开。 [点击阅读]
莫言《丰乳肥臀》
作者:莫言
章节:71 人气:2
摘要:母亲上官鲁氏。乳名璇儿。自幼丧母,随姑父于大巴掌和姑姑长大,嫁给铁匠儿子上官寿喜。晚年信仰甚督教,寿九五而终。大姐上官来弟。母亲与姑父于大巴掌所生。先嫁沙月亮,生女沙枣花。解放后迫嫁给残疾军人孙不言。后来爱上了从日本归来的鸟儿韩,生子鹦鹉韩,在搏斗中打死孙不言,被处决。二姐上官招弟。生父亦为于大巴掌;嫁给抗日别动大队的司令司马库,生女司马凤、司马凰。 [点击阅读]
血色浪漫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在钟跃民的记忆深处,1968年的那个冬天发生的事情显得格外清晰,那年冬天他差点儿卷入一场杀人案中,至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1968年是个闹哄哄的年头,钟跃民记忆中的背景是红色的,当时北京的大街小巷都用红油漆覆盖起来,上面写满了毛主席语录,映入眼帘的是红旗、红色的语录本、红袖章……总之,红色成了当时的主色调,连每个人的内心里都充满了红色的希望。 [点击阅读]
铁梨花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关于《铁梨花》《铁梨花》是严歌苓改编自她的父亲——同样是著名作家的萧马老先生的作品,讲述的是在军阀混战动荡岁月里,一个出生在晋陕交界盗墓贼家的女儿铁梨花,从一个普通人家女儿、到军阀家的姨太太、再到誓死离家出走甘当单身妈妈的心路历程,演绎了一部爱恨情仇交织的女性传奇史诗。 [点击阅读]
我的播音系女友
作者:佚名
章节:262 人气:2
摘要:北京,中国伟大的首都,一个沙尘暴经常光顾的国际化大都市。我所在的大学北京广播学院,一所出产过著名节目主持人,也出产过普通观众与社会失业者的传媒类著名学府,就座落在这个大都市的东郊古运河畔。认识播音主持系的那个女生,一切都要从五月的那个下午说起。播音主持系的女生长得都跟祖国的花儿似的,一个比一个艳,一个比一个嫩,不过我们宿舍几个人都知道,她们都有一张刀子般的嘴,好像是带刺的玫瑰,一般人都不敢惹。 [点击阅读]
繁花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繁花》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