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猜火车 - 《猜火车》读书笔记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看《猜火车》电影时,望文生义的以为会看见火车,很奇怪片中并没有什么火车隆隆或铁道悠长的镜头。直到最近看了新版《猜火车》小说,才知道这个命名的真实含义。
  猜火车(Transpotting)一种解释为:打发时间的游戏,在站台上近距离观看火车飞速驶过,记下各节车厢编号,记的最多者胜出,另一 种解释为:因长期吸毒导致血管受损,如同火车道一般断续斑驳,从血管上找到可以注射的地方,也叫猜火车。书与电影的名字,就取自后面这种解释。
  本书讲述了几个住在苏格兰爱丁堡附近没落小镇雷斯的年轻人,瑞顿、“变态男”、“卑鄙”、“屎霸”等靠领取和欺诈救济金过活。每天除了毒|品,就是酒精、暴力和女人,周遭不是失业者、在社会底层挣扎的人,就是妓女、毒贩子和小混混。
  瑞顿一心要戒毒却屡次失败:“变态男”除了吸毒就是不停的换女人:“卑鄙”是个暴力狂,连好哥们儿也对他心有余悸:“屎霸”心地善良,却总被别人伤害。
  这四个一起长大的同伴,在经历了毒友死亡、好友患艾滋、以及失恋、家人去世等一系列事件之后,决定联手干一票大买卖,用分赃的钱去满足各自的欲|望,没想到最被信赖的朋友瑞顿,却在最后时刻背叛了大家……

  一:小说比电影更精彩
  电影《猜火车》由英国导演丹尼•博伊尔(Danny Boyle)1996年拍摄完成,英国大帅哥伊万•麦格雷戈(Ewan McGregor)扮演书中主角瑞顿、此片桂冠不少,因以备受争议的价值观和自我意识的体现展示着现代青年梦魇般的自我放逐的生活状态。而成为1996英 国最卖座电影冠军。据说也是“近十年来英国最好的作品,英国电影扬眉吐气之作”。但说实话,看过小说以后,觉得电影太局限了,电影展现的内容,连书的一半 都不到。毕竟容量有限,一些很有特点的人物被删掉了,比如“卑鄙”的父亲,一个连亲生儿子都唾弃他的老酒鬼,在电影中就没露面。而只有他的存在,才能解释 “卑鄙”暴虐性*格的成因,只有他与“卑鄙”的几次接触,才令读者对“卑鄙”这个坏的流油的家伙心生怜悯,再有就是电影对结局的正面处理,为了给主人公的背 叛找个更堂而皇之的借口,很多情节都做了大幅改动,把坏人改的更讨厌,把好人改的更无辜。这也令垮掉一代的垮掉状态,变得不那么纯粹了。
  二:译本比原著更好看
  本书被誉为描写垮掉一代堕落生活最棒的小说,英国俚语写作的奇葩。俚语创作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充分展现了80年代英国年轻人的颓废文化。除吸 毒、暴力、性*解放等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之外,对话也打破了英国一贯绅士的形象。充满年轻人式的愤怒又无助的语言。但它并不是一部故意靠低俗加分的作品。阅 读这种语言会让读者更好的理解他们的心态,脆弱、迷茫又无可救药。他们是一群可爱、可恨又可怜的人。《猜火车》也因其独特的俚语写作被非主流刊物推举为年 轻人的叛逆《圣经》。而主流媒体如《泰晤士报》的评价也非常肯定:本书的腔调和风格,让对当今小说倒尽胃口的读者耳目一新。

  有意思的是,英国俚语在翻译成中文之后,不可避免的变成中国俚语了。国骂也好,京骂也罢。你并不会因为这些话出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之口,而觉 得有什么不对劲儿。因为说这话的年轻人,无论是什么肤色*什么国籍,他们的成长经历和内心世界,都有共通之处。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迷茫的年轻人通用的国际 语言。这种即原汁原味,又有中国特色*的翻译形式。本身也很有看头。
  三:预言比怀旧更震撼
  到底什么促成垮掉一代的诞生,西方至今还在不断探讨这个社会问题。有人认为那是年轻人叛逆期的整体失控,也有人认为是物质极大丰富后的副产品——精神空虚。无论什么原因,结果总算还好,垮掉的一代没有真正垮掉。正如书的结局所示,总有些人逃离出来。

  其实本书并没有批判什么,指责什么。并没有画清善恶的界限。只真实记录了这些年轻人又想沉沦又想自我救赎的痛苦挣扎。从怀疑一切、推翻一切, 到接受一切、认可一切的过程。这就是生活。时隔30年再看一遍,觉得它依然先锋、另类、酷味十足。但毕竟已经时过境迁,书中更多的弥漫的是欧洲80年代的 气息,一种陌生的怀旧。
  但正如本书腰封上所写,几十年后,中国也将迎来自己的垮掉的一代。如果垮掉是不可避免的社会进程,是文明必然要经历的阵痛。我们甚至已经看到了一些苗头。这让这本书又充满了超前意识和预言感。
  很难说清垮掉一代的年轻人是活的轻松还是沉重,但《猜火车》肯定是一部沉甸甸的小说无疑,正如纽约《Time Out》杂志对它的评价:风趣、大胆、锥心、真实、原创、一针见血,而且震撼人心。这是一部真正的另类作品,你会强迫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阅读这本小说。而 《纽约时报》则提醒读者:别因为看过了电影,就错过看这部小说。
或许您还会喜欢:
偶发空缺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0
摘要:6.11若发生如下三种情况之一,即认为偶发空缺出现:(1)地方议员未在规定时间内声明接受职位;(2)议会收到其辞职报告;(3)其死亡当天……——查尔斯·阿诺德-贝克《地方议会管理条例》,第七版星期天巴里·菲尔布拉泽不想出门吃晚饭。整个周末他都头痛欲裂,当地报纸约稿的截稿期马上就要到了,得拼命写完。 [点击阅读]
偷影子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有些人只拥吻影子,于是只拥有幸福的幻影。——莎士比亚爱情里最需要的,是想象力。每个人必须用尽全力和全部的想象力来形塑对方,并丝毫不向现实低头。那么,当双方的幻想相遇……就再也没有比这更美的景象了。——罗曼·加里(RomainGary)我害怕黑夜,害怕夜影中不请自来的形影,它们在帏幔的褶皱里、在卧室的壁纸上舞动,再随时间消散。但只要我一回忆童年,它们便会再度现身,可怕又充满威胁性。 [点击阅读]
傲慢与偏见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0
摘要:简·奥斯汀(Jane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生于英国汉普郡,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的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活泼风趣的文字著称。有6个兄弟和一个姐姐,家境尚可。她的父亲乔治·奥斯汀(GeorgeAusten,1731年—1805年)是一名牧师,母亲名卡桑德拉(1739年—1827年)。 [点击阅读]
儿子与情人
作者:佚名
章节:134 人气:0
摘要: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二十世纪杰出的英国小说家,被称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劳伦斯于1885年9月11日诞生在诺丁汉郡伊斯特伍德矿区一个矿工家庭。做矿工的父亲因贫困而粗暴、酗酒,与当过教师的母亲感情日渐冷淡。母亲对儿子的畸型的爱,使劳伦斯长期依赖母亲而难以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健全的性爱能力。直到1910年11月,母亲病逝后,劳伦斯才挣扎着走出畸形母爱的怪圈。 [点击阅读]
元旦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她过去很坏……一向如此,他们常常在第五大道旅馆见面。”我母亲这么说,好像那一越轨的情景增加了她所提起的那对男女的罪过。她斜挎着眼镜,看着手里的编织活,声音厚重得嘶嘶作响,好像要烤焦她毫不倦怠的手指间编织的雪白童毯一样。(我母亲是一个典型的乐善好施的人,然而说出的话却尖酸刻薄,一点也不慈善。 [点击阅读]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自从那次涉谷四叶大厦现场演唱会结束之后,已经过了三个月。在这几个月中,事件的余波依旧冲击着莉莉周。 [点击阅读]
其他诗集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印]戈斯这一时期②,诗人一开始便尝试一种新的样式——散文诗。虽然泰戈尔的大部分翻译作品都采用了散文诗这种形式,然而这些作品的孟加拉文原著,显然都是些出色的韵文。那么,诗人到底为什么动手写起了散文诗呢?人们自然会以为,采用散文诗写作与“散文”③《吉檀迦利》的成功(指英译本)有关,诗人自己也赞同这种观点(《再次集》导言)。 [点击阅读]
冒险史系列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一歇洛克-福尔摩斯始终称呼她为那位女人。我很少听见他提到她时用过别的称呼。在他的心目中,她才貌超群,其他女人无不黯然失色。这倒并不是说他对艾琳-艾德勒有什么近乎爱情的感情。因为对于他那强调理性、严谨刻板和令人钦佩、冷静沉着的头脑来说,一切情感,特别是爱情这种情感,都是格格不入的。我认为,他简直是世界上一架用于推理和观察的最完美无瑕的机器。但是作为情人,他却会把自己置于错误的地位。 [点击阅读]
冤家,一个爱情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第一章1赫尔曼·布罗德翻了个身,睁开一只眼睛。他睡得稀里糊涂,拿不准自己是在美国,在齐甫凯夫还是在德国难民营里。他甚至想象自己正躲在利普斯克的草料棚里。有时,这几处地方在他心里混在一起。他知道自己是在布鲁克林,可是他能听到纳粹分子的哈喝声。他们用刺刀乱捅,想把他吓出来,他拚命往草料棚深处钻。刺刀尖都碰到了他的脑袋。需要有个果断的动作才能完全清醒过来。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1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0
摘要:“既然野人①已经死了,”眼看周围的树林逐渐黯淡,盖瑞不禁催促,“咱们回头吧。”“死人吓着你了吗?”威玛·罗伊斯爵士带着轻浅的笑意问。盖瑞并未中激将之计,年过五十的他也算得上是个老人,这辈子看过太多贵族子弟来来去去。“死了就是死了,”他说,“咱们何必追寻死人。”“你能确定他们真死了?”罗伊斯轻声问,“证据何在?”“威尔看到了,”盖瑞道,“我相信他说的话。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