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不省心 - 第一章 说实话省心(9)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说实话省心(9)
  人们天真地认为:赶走殖民者,就是独立;杀了村里的地主,农民就过上好日子了。经过土改的实践,地主的人头嘁里喀喳地落地,农民摆脱穷困了吗?还是邓大人的改革开放解决了农民的温饱。
  现在,杀地主的逻辑似乎又深入人心了。地主们小心自己的脑袋吧。留给你们的节日不多了。我真不厚道,大过节的吓唬有钱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句话大家一定不陌生吧?我一直在想,又有资产又自由,为什么要反呢?为满足我的求知欲,谁能告诉我,资产和自由的危害是什么?严肃点,不许说我缺心眼儿啊。
  走马观花
  哥哥我命真够大的,乘坐的澳航NX001刚要加速起飞,右机翼突然出现向外喷油现象,喷得很猛。全体乘客紧急撤离,幸亏状况及时爆发,再晚几十秒钟,飞机上了天就惨了。捡下一家老小五条命。飞机发生惊险一幕时,国立坐我旁边,表现很镇静,一副听天由命的样子看杂志,我也看杂志,俩人都假装特从容。一出机舱两人才说实话:真悬!国立说,他是吉人我是天相。
  来到新西兰,飞机落下去的时候,天刚破晓,大地一片沉寂,天空如浸在显影液里的相纸,渐渐浮现出一层层青灰色的云。走出机场,鼻子头像涂了薄荷,深深吸一口干净的空气,一路凉到肺里。刚下过一夜的雨,汽车碾着积水上路,奥克兰像一位刚刚哭过的美人走在风里。这里的七月是冬天。

  离开新西兰,和这个赏心悦目的国家依依惜别。朋友包了饺子饯行,七天的相聚短暂又美好。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这歌词是我心情的写照。一个与我毫不相干的国家,竟让我有些眷恋。回程的飞机上,心头一直在挣扎,无数次问自己:老了,死在哪儿?
  在迪拜机场的吸烟室抽烟,当地时间五点半时从扩音器里传来一个男人悠长的呻吟,停了片刻又一声,拖着腔,藕断丝连,如诉如唱如颂。让我意识到身在一个有信仰的异乡。飞到伊朗,心里忐忑,真希望别打起来,世界和平万岁!唉,瞧我这胆儿。其实伊朗的很多方面与中国酷似,如:人心、彼此间的信任度、城市卫生、交通秩序、办事效率、做事的认真程度、对西方的态度(不是政府的是民众的)。好坏我不评论,总之是半斤对八两。另据我了解,伊朗人民对中国的印象是,产品质量很差。对日本的印象是,产品质量好。另外,据我观察,伊朗没有电影《逃出德黑兰》的景象,看上去很平和,人也比较热情。据在当地生活多年的朋友介绍,伊朗民众普遍不担心会打起来。他们相信美国不会打掉伊朗,因为有伊朗的存在美国才能向周边国家卖军火。另外他们也对美国导弹的精准有信心,知道很小的概率炸到平民。那里不用信用卡,购物使用现金。

  出国时见到教堂总会萌生进去坐一会儿的愿望,因为它宏大又安静。本人虽非信徒,但走进去坐下来,敬畏之心就被唤醒,甚至还会意识到自己罪孽深重。对比之下,每年去寺院的感受却是满院子的人都在和佛做交易,您保佑我升官发财,娶漂亮媳妇,早生贵子,行大运,我给您烧香磕头再塑金身。买卖做得一点亏不吃,许愿还愿一报还一报。
  上个世纪我们虽然没有发明盘尼西林那种改变人类命运的抗生素,但我们还是在世纪末发明了“请注意倒车”。也挽救了不少生命。又在本世纪初发明了在高速收费站用录音说“您好,谢谢。祝您一路平安”。但这两项发明没有受到世界范围的足够重视,憨厚的老外们还一根筋坚持对每一位过往的人亲口说“Haveagoodday”!您别误会,我也觉得老外太虚伪,纽约495高速进曼哈顿的收费站车龙排得比咱首都机场长,可他们丫还是叨B叨每人说一句,不仅虚伪而且迂腐。要论精明还得说咱们,录一回说给几百万听,有想象力,对收费人员呵护备至,以人为本。都说老外聪明,他们怎么不学学呢?

  在洛杉矶圣马利诺市闲逛,刚趴车路边就发现有警车尾随,美国警察配枪武装到牙齿,身上的装备扔山里待一个月都能生存。良民不做贼也心虚,随时准备被踢开两腿按趴在车鼻上,同时被呵斥:杀他发克阿破!正心怀叵测之际,警察张嘴了:我塞,是冯导吗?北京话倍儿亲切。原来这姐妹是北京来的。当晚立马约酒。
  我曾在小樽看到一块牌匾,上书“我生百千万劫”。王朔感慨,好大的语气。此处的“劫”不是劫难,是时间的概念。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对个下句。在北海道待了一周,人生像按了慢放键,雪在慢慢地落,不记得有声音,不记得有颜色。记得一句话:如果你想离开,能和谁告别?走出T3,静音键被打开,世界由黑白变回彩色,速度由慢放变快进,在罗马的街拐角避雨,有漂亮姑娘于雨中匆匆而过,又折返,端详我,如久别重逢。我心情大好,对天上掉下的馅饼投桃报李。馅饼说:给我根烟。我递上烟,她仍不忍离去。突然醒悟,馅饼等着我给丫点火。
或许您还会喜欢:
林语堂《京华烟云》
作者:林语堂
章节:54 人气:2
摘要:我站在这个地位很难写书评,女儿批评父亲的书,似乎从来未听见过。那又何必写呢?因为好像话藏在肚子里非说不可。可不要说我替父亲吹牛,也不用骂我何以如此胆大,因为我要用极客观的态度来批评,虽然情感也不可无。我知道父亲每晨著作总是起来走走吃吃水果,当他写完红玉之死,父亲取出手帕擦擦眼睛而笑道:“古今至文皆血泪所写成,今流泪,必至文也。”有情感又何妨。 [点击阅读]
梦里花落知多少
作者:佚名
章节:53 人气:2
摘要:一闻婧打电话过来的时候我正在床上睡得格外欢畅,左翻右跳地穷伸懒腰,觉得我的床就是全世界。其实我的床也的确很大。我只有两个爱好,看电影和睡觉,如果有人在我累得要死的时候还不让我睡觉那还不如一刀砍死我,那样我一定心存感激。所以我理所当然地把床弄得往死里舒服,我曾经告诉我妈我哪天嫁人了我也得把这床给背过去。所以闻婧的电话让我觉得特郁闷。 [点击阅读]
沉重的翅膀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菜汤的香味,从厨房里飘送过来。案板上,还响着切菜刀轻快的节奏。也许因为身体已经恢复了健康,叶知秋的心情就像窗外那片冬日少有的晴空,融着太阳的暖意。发了几天烧,身子软软的,嘴里老有一股苦味,什么也吃不下去。厨房里送过来的香味,诱发着叶知秋的食欲。她跟许多善良的人一样,一点儿顺心的小事,都会使她加倍地感到生活的乐趣。 [点击阅读]
潘金莲逃离西门镇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刘街是那样一个处境,在耙耧山脉的一道川地里,借着公路带来的繁华,就有人在路边设摊摆点。因为方圆数十里的农民,日常赶集要到山外的乡里,于是,在四十六岁的村长庆的呼吁下,给有关部门送去了许多花生、核桃,政府就下了一纸批文,刘村正式更名为刘街,成了耙耧山中的一个集贸中心。 [点击阅读]
火蓝刀锋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万籁俱寂。忽然,两道雪白的光线划破了被黑暗凝固成一团的空间。光线下有隐约的海浪翻滚,一片汪洋大海上,两艘海军巡逻舰艇正破浪而来。舰艇上的指挥室内,站在液晶屏幕前向大家做介绍的是海军上校武钢。旁边一个目光炯炯的精干小伙子,手里正玩弄着一把火蓝匕首,转动间刀刃寒光毕现。此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龙百川。 [点击阅读]
狼烟北平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南横街黑窑厂“同和”车行的车夫文三儿在酒馆里和二顺子喝得有些高了,正在满嘴跑舌头。文三儿的酒瘾大,一天不喝就浑身难受,可真要喝起来又喝不了多少,顶多三两,一过四两就麻烦了。他通常是二两酒一下肚,脾气立马见长,瞅谁都不顺眼。若是四两酒下肚,情况就会恶化,他谁也不尿,逮谁和谁撸胳膊挽袖子,很有些英雄气概。 [点击阅读]
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作者:王朔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夜里我和几个朋友打了一宿牌。前半夜我倍儿起“点”,一直浪着打。后半夜“点”打尽了,牌桌上出了偏牌型,铁牌也被破得稀哩哗啦,到早晨我第一个被抽“立”了。我走开想眯一会儿,可脑子乱哄哄的既清醒又麻木,一闭眼就出现一手手牌型,睡也睡不着。这时院里收发室打来一个电话,说有我电报叫我去取。我懒得去就叫他在电话里把电报念一遍。 [点击阅读]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写国际版的序言时,她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几乎对穆斯林一无所知。看过之后,我深深赞同这点,我缺乏对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哪怕是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当然,穆斯林和回族仅仅是小说的故事背景,要想真正理解民族和宗教,还是要看一些专门的书。小说大概讲述了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点击阅读]
罗兰小语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我流着泪写这些故事,为那把母“鸡”当做妈妈的孩子,为那被老师误解,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为我们这一代失去了的天伦之乐。什么时候不再看到被亏待而流泪的孩子呢?什么时候重拾我们的天伦之乐呢? [点击阅读]
莎菲女士的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十二月二十四今天又刮风!天还没亮,就被风刮醒了。伙计又跑进来生火炉。我知道,这是怎样都不能再睡得着了的,我也知道,不起来,便会头昏,睡在被窝里是太爱想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上去。医生说顶好能多睡,多吃,莫看书,莫想事,偏这就不能,夜晚总得到两三点才能睡着,天不亮又醒了。象这样刮风天,真不能不令人想到许多使人焦躁的事。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