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布登勃洛克一家 - 第二部 第三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让·雅克·霍甫斯台德给参议布登勃洛克的两个儿子下了恰当中肯的断语。
  托马斯注定为公司未来的继承人,他生来就是个商人。他现在正在一处有着哥特式拱顶的老式学校念实用科学。托马斯聪明、灵活、理解力非常强,当他的兄弟克利斯蒂安摹仿教师的动作时,他总是开心地呵呵大笑。克利斯蒂安在普通中学念书,天资也很聪明,然而不如托马斯那么严肃认真。他摹仿教师摹仿得逼真逼肖……尤其是那位教唱歌、图画等轻松课程的能干的马齐鲁斯·施藤格先生。
  施藤格先生的背心口袋里总是少不了五六支铅笔,永远削得尖尖的。他头上戴着火红的假发,穿着一件宽大的浅棕色的外衣,长得一直拖到脚面。脖子上的硬领几乎接近额角。他人很机敏,对孩子们喜欢说一些语意双关的话,例如:“你应该划一条弧线,我的好孩子,你划的是什么?你胡画了一条错误的线!”或者他对一个懒学生说:“你在三年级留了三年级,在六年级岂不要蹲上六年!”他爱在唱歌课上练习《绿色的森林》这首歌,这是他最喜爱的课程。他预先让几个学生到外面走廊上等待,直到课室里唱到“我们愉快地走过田野和森林……”这句歌词的时候,走廊上的学生便低声哼唱最后一个字作为歌曲的回音。有一次克利斯蒂安·布登勃洛克,他的表兄弟尤尔根·克罗格和他另外一个同伴,消防队长的孩子……安德利亚斯·吉塞克,被委派去作这个工作。该发出柔和的回声的时候,他们却把煤斗叮啷当啷地滚下楼梯去。为了这件事他们下午放学以后只好留在施藤格先生的住处等候处罚。然而他们在那里过得非常惬意。施藤格先生把早晨发生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他吩咐管家给布登勃洛克、吉塞克和克罗格每人一杯咖啡,然后就让他们回家了。……这所圆穹屋顶的老学校……原先是一座寺院学校,教学的老夫子们都是一些好好先生,脾气非常温和,领导他们的校长,一个喜欢闻鼻烟的和善老头,本人就持有待人以宽的主张。因此这些教师们也就取得一致的意见,认为欢畅和学问的情绪彼此并不排斥。他们都是以温文尔雅的精神从事工作。中年级有一位教拉丁文的姓师的先生从前的职业是牧师。这位牧师身材欣长,生着棕色的胡须,炯炯有神的眼睛,最令他感到自豪的就是他的职业恰好暗暗嵌着他的姓氏,他曾多次让学生翻译pastor这个拉丁字,因为这个字的意思就是牧师。“受到无限的限制”,是他的口头禅,但是没有人知道,他这样说是不是有意在开玩笑。在他表演一种口技的时候,常常把舌头钳在嘴里,然后倏地往外一吐,发出清脆的一响,仿佛香槟酒塞子弹开的声音一样,弄得大家都楞楞地不知所措。

  他喜欢一边在教室里大步地来回走动,一边对个别学生谈说他未来的生活,谈得有声有色。他这样作的目的,显然是想刺激学生们的想象力。最后他又会态度严肃地回到功课上去,那就是让学生朗诵几首他写的小诗。他能够巧妙地把变格规则和烦难的语法结构都编排在这些诗里面。他自己也常常洋洋自得地高声朗诵这些诗,节奏韵律念得特别清楚。

  克利斯蒂安和汤姆的童年时代……没有什么特别值得纪叙的大事。那时候笼罩在布登勃洛克家庭的是一片阳光,在商号里生意特别兴隆。虽然偶然也会遇到一场暴风雨,发生一次小灾祸,就像下述的这种:
  裁缝师傅史笃特先生,住在铸钟街。他的老婆买卖旧衣服,因此和上流社会有机会来往。史笃特先生穿着一件羊毛衫,遮住他的便便大腹……给布登勃洛克家的小少爷作了两套衣服,一共是八十马克;因为这两个人的请求,他同意收七十马克的账,把多余的钱给了这两个孩子。这笔小生意虽然并不怎么干净,可也不是什么绝无仅有的新鲜事。可是,命运捉弄人,这件事被揭穿了。史笃特先生不得不披上一件黑罩衫,到参议的办公室来对案,克利斯蒂安和汤姆当着裁缝的面受到一次严厉的审问。史笃特先生斜侧着头,叉着两条腿,毕恭毕敬地站在参议的安乐椅旁边,极力想解决这件事。他说什么“这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事”,说什么“事情既然已经闹出来了”,他要是能得到七十马克也就知足了。可是这个骗局却把参议先生气得不得了。他严肃地考虑了很久,最后把孩子们的零用钱提高了,《圣经》上不是写着吗,“不要诱惑我们!”

  这一家人对托马斯·布登勃洛克的希望显然比对他的兄弟大的多。托马斯举止有节,性格虽然活泼但不张狂;相反地克利斯蒂安却不可捉摸,有时候他会作出一些滑稽突梯的傻态,有时候他做的事会把全家人吓得七魂出窍……有一次,一家人正坐在餐桌上愉快地聊着天。突然间,克利斯蒂安把一个已经咬了一口的桃子放回到盘子里,脸色一下子变得熬白,一双深陷的圆眼睛在他那大鼻子上瞪得大大的。
  “我再也不吃桃子了,”他说。
  “你怎么啦?克利斯蒂安……老说这种蠢话……”
  “你们想想,如果我一不小心……把这个大核吞下去,它正卡在我的嗓子眼里……堵得我喘不上气来……我跳起来,憋得两眼发蓝,你们会急得跳起来……”他忽然惊惶失色地呻吟了一下,不安地从椅子上欠起身来,好像要逃走似的。
  永格曼小姐和参议夫人真的跳了起来。
  “克利斯蒂安,你没有真的吞下去吧?!”从他的动作看,似乎已经发生了这么一件事。
  “我没有吞下去,”克利斯蒂安说,渐渐地安静下来,“我是说,假如我把它吞下去!”
  参议本来也和大家一样吓得面色苍白,这时开始责骂起他来,连祖父也愠怒地拍着桌子,宣布克利斯蒂安以后要严禁这种捉弄人的把戏……不过克利斯蒂安以后真有一段很长的时期不敢再吃桃子。
或许您还会喜欢:
被偷换的孩子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田龟规则1古义人躺在书房的简易床上,戴着耳机专注地听着录音机。“好了,我该到那边去了。”接着“咚”地响了一声,隔了一会儿,吾良又接着说:“不过我和你之间的通信并不会中断,因为我特意准备了田龟程序。现在你那边的时间已经很晚了,你休息吧。”古义人听不明白吾良什么意思,只感觉一阵撕心裂肺的痛楚。默然良久,他才把田龟放回书架,打算睡觉。 [点击阅读]
迷茫的女郎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1去年春天,三泽顺子刚从东京的一所女子大学毕业,就立刻进了R报社工作了。当时,在入社考试时,有关人员问她希望到哪个部去,她回答说,想到社会部。有关人员看了她的履历表说:“你的英语不错嘛!”是的,三泽顺子毕业的那所女子大学,英语教学是相当有名气的。然而,后来顺子没有能到社会部去,却被分配在R报社的资料调查部。和顺子同时考入报社的女性还有事业部的一个,校阅部的一个。 [点击阅读]
追忆似水年华
作者:佚名
章节:129 人气:2
摘要:《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除叙事以外,还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议论。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 [点击阅读]
透明的遗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好像睡着了,尽管只是短暂的时间,感到“咯噔”一下小小的震动,醒了过来,西村裕一条件反射般站了起来,急忙朝车门方向走去。“咯噔”一声响过以后,不到二十秒钟将抵达Y车站。但站起身来,立即发觉窗外的景色与往常不同。只见一片广阔的河滩,电车临近铁桥,从脚下传来“轰隆、轰隆”重重的金属声。西村苦笑了一下,心想习惯这东西实在太可怕了。 [点击阅读]
银河系漫游指南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书评无法抗拒——《波士顿环球报》科幻小说,却又滑稽风趣到极点……古怪、疯狂,彻底跳出此前所有科幻小说的固有套路。——《华盛顿邮报》主角阿瑟·邓特与库尔特·冯尼格笔下的人物颇为神似,全书充满对人类社会现实的嘲讽和批判。——《芝加哥论坛报》一句话,这是有史以来最滑稽、最古怪的科幻小说,封面和封底之间,奇思妙想随处可见。 [点击阅读]
雪国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一】你好,川端康成自杀的原因是因为:他是个没有牵挂的人了,为了美的事业,他穷尽了一生的心血,直到七十三岁高龄,还每周三次伏案写作。但他身体不好,创作与《雪国》齐名的《古都》后,住进了医院内科,多年持续不断用安眠药,从写作《古都》之前,就到了滥用的地步。 [点击阅读]
饥饿游戏2燃烧的女孩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壶中茶水的热气早已散发到冰冷的空气中,可我双手仍紧紧地握着茶壶。我的肌肉因为冷而绷得紧紧的。此时如果有一群野狗来袭击,我肯定来不及爬到树上,就会遭到野狗的撕咬。我应该站起来,活动一下僵硬的四肢,可我却坐着,像顽石一样一动不动。此时天已经蒙蒙亮了,周围的树丛已隐隐显露出轮廓。我不能和太阳搏斗,只能看着它一点点地把我拖入白昼,而即将到来的这一天是几个月来我一直所惧怕的。 [点击阅读]
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麦田的守望者》简介霍尔顿是出身于富裕中产阶级的十六岁少年,在第四次被开除出学校之后,不敢贸然回家,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酗酒……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丑恶,接触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其中大部分是“假模假式的”伪君子。 [点击阅读]
黄金假面人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人世间,每隔五十年,或者一百年,要发生一次异常怪的事情。这如同天地异变、大规模战争和瘟疫大流行一样,比人们的恶梦和小说家变的凭空臆想要怪诞得多。人间社会不啻不头庞然巨兽,不知什么时候患上莫名其妙的怪病,脾气会因此变得乖戾反常,不可捉摸。因而,世上往往会突如其来地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其中,关于“黄金面具”的荒唐无稽的风情,兴许可算作这每五十年或者每一百年发生一次的社会疯狂和变态吧。 [点击阅读]
黑暗的另一半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砍他,”马辛说,“砍他,我要站在这儿看。我要看血流出来。快点,别让我说第二遍。”——乔治·斯达克:《马辛的方式》人们真正的生活开始于不同的时期,这一点和他们原始的肉体相反。泰德·波蒙特是个小男孩,他出生在新泽西州伯根菲尔德市的里杰威,他真正的生活开始于1960年。那年,有两件事在他身上发生。第一件事决定了他的一生,而第二件事却几乎结束了他的一生。那年,泰德·波蒙特十一岁。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