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伯特伦旅馆之谜 - 第四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在苏格兰场(大伦敦警察厅总部)里,正在进行一场会议。这是一个非正式的会议。大约六七个人随随便便地围坐在会议桌周围,他们每个人在其所从事的行业中都是举足轻重的。吸引这些法律卫士的注意力的话题在近两三年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它涉及到一连串的刑事案件,而这些案件的得逞使得上上下下都感到不安。抢劫案的数量在不断上升,范围相当广泛。抢劫银行,打劫单位工资,盗取通过邮件寄送的珠宝,以及抢劫火车。不到一个月,便采用了一种大胆而庞大的计划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罗纳德·格雷夫斯先生——苏格兰场的警察厅长助理——坐在桌子的一头主持会议。按照他的惯例,他是听得多说得少。这种场合下没有什么正式的汇报。那都是犯罪侦查处的日常工作。这是一个高层会谈,把从稍微不同角度看待这些问题的意见集合到一起。罗纳德·格雷夫斯先生的眼睛缓缓地扫视了一下他的小组,然后朝坐在桌子另一端的人点头示意。
  “好吧。‘老爹’,”他说,“让我们听些你的亲切的俏皮话吧。”
  这个被称作“老爹”的人是总警督弗雷德·戴维。他不久就要退休了,但看上去他比实际年龄还要大。这也正是被称作“老爹”的原因。他体态肥胖,总显得那么舒适,而他的态度又总是那么和蔼而友善,以至于许多罪犯因发现他其实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和蔼易骗而感到万分沮丧。
  “是呀,‘老爹’,让我们听听你的见解吧。”另一位总警督说。
  “它非常庞大,”总警督戴维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是的,它非常庞大,而且可能还在不断变大。”
  “你说很大,是指在数量上吗?”
  “对。”
  另一位名叫康斯托克,长着一张棱角分明的狐狸脸和一双警惕的眼睛的人,插进来说:
  “你觉得这对他们来说有利吗?”
  “有,也没有,”老爹说,“这可能会是个灾难。但该死的是,到目前为止他们仍能稳稳地控制着。”
  警监安德鲁斯是个金发、瘦高挑个、看起来像在做梦的人。他若有所思地说:
  “我总觉得,关于规模问题可大有讲究,远不是人们所意识到的。就拿一个小个体户来说吧,如果管理得当,而且这样的规模正好合适,那它肯定会是个赢家。拓展业务、加大规模、增加员工,也许你会突然发现这个规模并不合适,而这时生意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无论是对于那些大型连锁商店还是工业里的帝国,道理都是一样的。如果它规模足够大,它就会成功;如果不够大,那它一定坚持不下去。任何东西都应该有它合适的规模。当它规模合适而又经营有方时它才能达到顶峰。”

  “你觉得这场演出的规模有多大?”罗纳德先生严肃地问道。
  “比我们最初想象的要大。”康斯托克说。
  体格健壮的麦克尼尔警督说:
  “我想它的确还在变大,‘老爹’说得对,它一直都在变大。”
  “这或许是件好事呢,”戴维说,“它可能会增长得过快,然后就会失去控制。”
  “但问题是,罗纳德长官,”麦克尼尔说,“我们该逮捕谁又何时行动呢?”
  “我们可以逮捕的差不多有整整一打,”康斯托克说,“我们知道,哈里斯一伙跟这有关。在卢顿附近有一小块不错的地方,在埃普瑟姆有一家汽车修理厂,在梅登黑德附近有一个酒吧,在大北方公路边还有一个农场。”
  “他们谁都值得逮捕吗?”
  “我不这样认为。他们只不过是些小人物。链环而已。
  或这或那地连接着这条长链。他们在一个地方改装汽车并迅速转手,通过一个体面的酒吧间传递消息,在一个旧衣店里改头换面,而且东郊那戏剧服装设计师也会派上用场。这些人都有报酬。报酬相当高,而他们事实上什么都不知道。”
  像是在做梦的安德鲁斯警监又说:
  “我们的对手是一些非常聪明的家伙。我们还没靠近他们,我们只知道他们的一些同伙,仅此而已。就像我说的,哈里斯那一伙在里面一定有份,马克斯在财务上和他们有牵连。他们在海外还和韦伯有联系,但他似乎只是一个代理人。实际上我们对这些人的底细一无所知。我们知道他们有办法保持彼此之间的联系以及与这个网络中不同分支进行联络。但我们不知道他们到底是怎么办到的。我们会盯梢井跟踪他们,而他们也知道我们在监视他们。在什么地方一定有个巨大的中央交换机。我们所要找到的就是那些策划者。”
  康斯托克说:
  “这就像一个巨大的网络。我也认为什么地方肯定有一个行动总指挥部。每一次行动都是在这个地方进行精心的策划,确定每一个细节并使这些细节完全吻合。在某个地方,某个人计划了这一切,为邮包行动和工资行动制定蓝图。这些就是我们要找的人。”
  “他们甚至可能不在这个国家。”“老爹”平静地说。
  “对,我想是这样的。也许他们在什么地方的冰屋中,或者在摩洛哥的帐篷里,或者在瑞士的山顶小木屋里。”
  “我才不相信这些所谓的高手呢,”麦克尼尔摇摇头说,“把他们放在故事中还差不多。当然,肯定得有一个头目,但我可不相信会是个犯罪大师。我觉得这幕后会有一个聪明的小董事会。一切都是在董事长的主持下集中策划的。他们登到了某种不错的东西,而且他们随时都在改进技术。但不管怎么样——”

  “怎么?”罗纳德先生鼓励他说下去。
  “即使是在一个紧密团结的小组里,也很可能有可以牺牲的力量。我把它叫做俄罗斯雪橇定律。时不时地,他们一旦觉得我们的线索有了进展,他们就会抛掉其中的一个,那个他们认为最值得的。”
  “他们敢这么做吗?这不是很冒险吗?”
  “我想他们做得非常巧妙,不管那人是谁,他都不会知道他是被推下雪橇的。他只会以为是自己一不小心掉下去了呢。他会保持沉默,因为他觉得这样做值得。这样肯定是值得的。他们有大量的钱,玩得起,甚至能相当慷慨。一旦入狱,如果有家庭,他的家人会受到照顾。还可能策划越狱。”
  “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康斯托克说。
  “要知道,我觉得,”罗纳德先生说,“我们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推测意义不大。我们说的都差不多。”
  麦克尼尔笑了笑。
  “那您想让我们说些什么呢,长官?”
  “嗯,”罗纳德先生想了想说,“我们在大事上的意见是一致的,”他不紧不慢地说,“我们在基本对策,以及将要尽量办到的事情上都达成了共识。我想,要是我们四处看看寻找一些小事,一些并不重要只是有点不合常规的事情,这样可能会有些收获。我很难解释清楚我的意思,但和几年前的库尔弗案件的情况相类似。一滩墨水的痕迹。还记得吗?老鼠洞前的一滩墨水的痕迹。为什么会有人把墨水倒进老鼠洞里呢?这看起来并不重要,也很难得出答案。但当我们无意中发现了答案后,这就带来了线索。我想的大概就是这样的事情,很奇怪的事。如果碰上了什么你们觉得不寻常的事,一定要说出来。这样的事情不仅琐碎,而且让人生气,因为它们与案子没多大关系。我看到‘老爹’点头了。”
  “我完全同意你的观点。”总警督戴维说,“来吧,伙计们,努力想出点什么吧。哪怕只是一个人戴了一顶可笑的帽子。”
  没有人立刻做出回应。大家看上去都有点疑惑和迷茫。
  “开始吧,”“老爹”说,“我自己先说说。这不过是个有趣的故事,但它可能还值得你一听。伦敦和大都市银行的抢劫案。卡莫利大街分行。记得吗?一长列的汽车牌号、颜色和牌子。我们请人们前来作证,他们就来了——但他们是怎么作的证啊!大约有一百五十条误导信息。最后经整理,约七辆车有人在附近地区看到过,任何一辆都可能与抢劫案有关。”
  “好,”罗纳德先生说,“接着说下去。”
  “有一两辆似乎联系不上。看起来好像换过车牌。这也不奇怪,经常有人这样做。最后大部分车都查到了。我只举一个例子:莫里斯·牛津,黑色轿车,车牌号CMG265,这是一个见习警察报告的。他说法官勒德格罗夫先生开着那辆车。”

  他向身边看看。他们都在听他讲,但好像都没什么兴趣。
  “我知道,”他说,“照例又是一个错误。法官勒德格罗夫先生是个引人注意的老伙计,长得实在对不住人。那个人不是勒德格罗夫先生,因为那时他正在法庭上。他的确有一辆莫里斯·牛津,但号码是CMG256。”他又看看周围,“好吧,好吧。你会说这并不能说明什么。但你知道以前的那个号码吗?CMG265。很相近是吧?只是人们想记住一个车牌号时的确会犯的一种错误。”
  “对不起,”罗纳德先生说。“我不太明白……”
  “不,”总警督戴维说,“事实上,这些并不能说明什么,不是吗?只是,它和那实际车号如此相似,不是吗?265——
  265CMG。这的确是一种相当偶然的情形了,同是莫里斯·牛津,一样的颜色,牌号只差一个数字,而且车的主人又是长得如此相似。”
  “你的意思是——”
  “只是一个数字的差别。现在所谓的‘故意错误’。看起来像是这样。”
  “对不起,戴维,我还是不明白。”
  “噢,我想这其中井没什么奥妙。银行被抢两分半钟后~辆车牌号为CMG265的莫里斯·牛津轿车在大街上行驶。而见习警察又认出里面坐着的是法官勒德格罗夫先生。”
  “你暗指那个人就是勒德格罗夫先生吗?别绕圈子了,戴维。”
  “不,我并不是说那个人就是勒德格罗夫先生,也不是说他与那桩抢劫案有关。他那时住在邦德大街上的伯特伦旅馆,而案件发生的时候他正在法庭上。这一切都已经被完全证实了。我是说那车子的牌号、牌子,还有那位熟悉勒德格罗夫长相的见习警察所提供的线索都是偶然的,但应该能说明什么。然而表面上看说明不了什么。真是太遗憾了。”
  康斯托克有点不安地动了动。
  “在布赖顿的珠宝事件中有一件事与它非常相似。一个老年海军上将什么的,我现在想不起他的名字。有个妇女非常肯定地指出他在现场。”
  “他不在吗?”
  “不在,他那天晚上在伦敦,我想是去参加一个海军晚宴什么的。”
  “他住在俱乐部里吗?”
  “不,他住在一个旅馆里——我想就是你刚提到过的那个,‘老爹’。伯特伦,是吗?一个安静的地方。我想很多来参加传统仪式的老年人都住在那儿。”
  “伯特伦旅馆。”总警督戴维若有所思地说。
或许您还会喜欢:
愁容童子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母亲送给古义人一块地皮。在古义人的记忆里,幼少年时期,那里曾耸立着参天的辽杨。最初提起这个话头,是母亲年愈九旬、头脑还清晰的那阵子。在那之前,古义人几年回去一次,母亲九十岁以后,便大致每年都要回到四国那个森林中的山谷。准确的时期已经记不清了,就季节而言,应该是五月中旬的事。“年岁大了,身上也就有老人的气味了。”母亲从大开着的门窗向对岸望去。 [点击阅读]
户隐传说杀人事件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没有想到拉动门栓时竟然发出惊人的响声,令男子吓了一大跳,好在风声掩去了这一声响,没有惊动房间里的人。从太阳落山的时候起就起风了。风儿摇动着树林里粗壮的树枝。整座山峦开始呼啸,呼啸声掠过屋子的屋顶。已经到了11月的月底,天空却刮起了在这季节里不可能出现的南风。据村子里的老人说,现在这个时候刮这样的风,不是一个好兆头。但愿这不是出事的征兆。对男子来说,就是靠着这风声,才使他在拉动门栓时没有被人发现。 [点击阅读]
摆脱危机者的调查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1明明那是别人说过的话,而且我还记得别人说那些话时的情景;可是,我总觉得那才是发自我灵魂深处的话。不过,既然语言得有两个人参与才能成立,也就不能不说是由于我的存在才成为别人的语言的真正的源泉了。有一回,那位核电站的原工程师,也就是和我相互排斥的那个人,他既想让我听见,却又装做自言自语似地说:“没有比选上救场跑垒员①更令人胆战心惊而又最雄心勃勃的了!那是为业余棒球殉难啊。 [点击阅读]
新人呵,醒来吧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0
摘要:去国外旅行时,因为工作上的关系,我经常要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每次做这种旅行时,我都像一棵无根之草,在陌生的国度里设法处理可能出现的困难。为此我都要做一点准备,至少可以保持心理平衡。实际上,我不过是在旅行时带上出发前一直在读的一系列丛书,不久我将独自一人生活在异国他乡,可是一读到在东京时读的这些书,胆战心惊、急躁、沉靡的我就会得到鼓舞。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5:帝国反击战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反军军官举起他的电子双筒望远镜,把焦距调准对着那些在雪中坚定地前进着的东西,看上去象一些来自过去的生物……但它们是战争机器,每一个都大踏步地走着,象四条腿的巨大的有蹄动物——帝国全地形装甲运输器!军官急忙抓起他的互通讯器。“流氓领机——回话!点零三!”“回波站五——七,我们正在路上。”就在卢克天行者回答时,一个爆炸把雪和冰溅散在军官和他惊恐的手下周围。 [点击阅读]
暗室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0
摘要:三个漂流者蓝天上万里无云。在一望无际波浪不惊的大海上,只有小小的浪花在无休止地抖动着。头顶上初秋的太阳把光线撒向大海,使海面泛着银光。往周围望去,看不到陆地的一点踪影,四周只有宽阔无边的圆圆的水平线。天空是圆的,海也是圆的,仿佛整个世界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了似的。在这无边的大海中央,孤零零地漂着一个小得像罂粟籽般的东西。那是一只小船。船舵坏了,又没有一根船桨,盲无目的地任凭波浪将它摇来荡去。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5:午夜阳光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每天的这个时候,我总是祈祷自己可以入睡。高中——或者称为炼狱更为恰当!如果有什么方式能够弥补我的罪过,那恐怕就是我读高中的记录了。这种厌烦感不是我曾经体会过的,每一天看上去都要比前一天更加极度无聊。也许这就是我睡眠的方式——如果说,睡眠的含义就是在变幻的时期内处于呆滞状态的话。我凝视着食堂角落水泥墙上的裂纹,想象着它们所呈现的花纹其实并不存在。 [点击阅读]
最先登上月球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最先登上月球的人--一、结识卡沃尔先生一、结识卡沃尔先生最近,我在商业投机上遭到了丢人的失败,我把它归咎于我的运气,而不是我的能力。但一个债权人拼命逼我还债,最后,我认为除了写剧本出售外,没别的出路了。于是我来到利姆,租了间小平房,置备了几件家具,便开始舞文弄墨。毫无疑问,如果谁需要清静,那么利姆正是这样一个地方。这地方在海边,附近还有一大片沼泽。从我工作时挨着的窗户望去,可以看见一片山峰。 [点击阅读]
最后的明星晚宴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浅见光彦十二月中旬打电话约野泽光子出来,照例把见面地点定在平冢亭。平冢亭位于浅见和野泽两家之间,是平冢神社的茶馆。据说神社供举的神是源义家,至于为什么叫平冢神社,个中缘由浅见也不清楚。浅见的母亲雪江寡妇很喜欢吃平冢亭的饭团,所以母亲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浅见必定会买一些饭团作为礼物带同家。浅见和光子在平冢亭会面,并非出于什么特别的考虑,而且饭团店门前的氛围也不适合表白爱意。对此,光子也心领神会。 [点击阅读]
最后致意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我从笔记本的记载里发现,那是一八九二年三月底之前的一个寒风凛冽的日子。我们正坐着吃午饭,福尔摩斯接到了一份电报,并随手给了回电。他一语未发,但是看来心中有事,因为他随后站在炉火前面,脸上现出沉思的神色,抽着烟斗,不时瞧着那份电报。突然他转过身来对着我,眼里显出诡秘的神色。“华生,我想,我们必须把你看作是一位文学家,"他说。“怪诞这个词你怎么解释的?”“奇怪——异常,"我回答。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