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玻璃球游戏 - 感召-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无论如何,克乃西特不觉得寄宿生活有任何新奇之处,他毫不费力地适应了。
  就因为这个原因,他在艾希霍兹时期的生活没有什么重要事件流传下来。希腊楼曾发生过一次可怕的火灾,那时他大概已离校。我们查阅了我们能够找到的文字记录,证明他在音乐和拉丁语方面常常获得最高成绩,在数学和希腊语方面也在普通水平之上,在《宿舍楼纪事录》里总不断出现有关他的记载,例如:“天资聪慧,学习勤奋,品行端正”或者“秉赋高,品行好,颇受师长器重”。至于克乃西特曾在艾希霍兹受到过何种惩罚,现已无从查考,处罚记录本已与其他许多东西一并被大火烧毁了。后来听某位同学说,他的确记得克乃西特整整四年中仅受过一次惩罚(禁止周末度假一次),原因是他断然拒绝说出某位违反校规的同学姓名。这个传闻听着可信,克乃西特无疑一贯都重视友情,从不馅媚上级。然而说这一处分是四年期间独一无二的惩罚,确乎不太可能。
  由于我们对克乃西特在精英学校早期生活的材料收集甚少,这里只得从克乃西特较晚年代论述玻璃球游戏的讲稿中摘引一段作为佐证。首先说一下,克乃西特这篇为初学者所作的报告并无亲笔草稿,一位学生用速记方式记录了他的即兴演说。
  克乃西特在演说中间谈到了进行玻璃球游戏所运用的类比和联想方法,并将后者区分为两种,也即是普遍公认的“正统”联想以及纯主观的“私人性质”联想。他说:“这种私人性质联想在玻璃球游戏中是遭到绝对禁止的,但并不因此就丧失其对私人的价值。让我为你们举一个例子,那还是我自己学生年代发生的事情。那年我大约十四岁,时值二月或三月的早春季节,一天午后,有位同学邀我陪他出去砍伐一些接骨木树枝,他正在构制一座小型水磨坊,想用接骨木枝作管子。我们一起出发了。那天必是世界上特别美丽的日子,至少在我的记忆里十分美好,给我留存下永不忘怀的童年体验。大地很湿润,积雪已完全溶化消失,溪水泛出绿光急匆匆向前流动。一朵朵蓓蕾和微微绽开的柔荑花已替光秃秃的灌木增添了一抹色彩,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气息,一种既充满活力又显得死气沉沉的气息。那是潮湿的土地、腐烂的树叶和刚刚萌生幼芽的气味,人们时时期待着去嗅闻第一朵紫罗兰的香气,事实上一朵花也没开。
  “我们走到一丛接骨木树旁边,树上已经萌出细小的嫩芽,却还看不见一片叶子,当我砍下一根枝条时,一股强烈的又苦又甜的气息迎面扑来,好像枝条内聚集着春天的全部气息,又似乎能够自乘而成倍增加,正向我喷射而出。我完全被震住了。我闻闻刀,又闻闻手,闻间那根接骨木枝条,散发出如此难以抗拒的迫人香气的是树汁。我们互相都没有提这阵气息。但是我的同伴却久久地闻着自己的树枝,并默默沉思着,无疑香气也对他显示了某种意义。
  “是的,每一种体验莫不存在各自的魔术性因素,就以我这个例子而言,那个已经降临的春天——就在我走过潮湿的冒着溪水的草原,感受着泥土和嫩芽气息的时候我被迷住了,眼前这根接骨木树枝的香气奏出了最强音,把它浓缩和提高为一种充满意义的譬喻和迷醉感。也许我举的这一次童年体验缺乏联系,过分孤立,但是我已永远不会忘记这一气息了。更确切地说,从此以后,直到老年,每当重逢这一香气,都会回忆起第一次领悟到香气意义的体验。现在我再添加第二种因素。当时我曾在我的钢琴教师那里看见一本很旧的乐谱,是一册舒伯特歌曲集,它强烈吸引了我。有一回我久候老师不归便粗粗阅读了一遍,经我请求,老师答应借我几天。
  我一有空暇便如痴如醉沉浸在对舒伯特的研究之中。迄至那天之前,我对舒伯特完全陌生,可是一读就被他迷住了。就在砍接骨木枝当天或者隔一天,我发现了舒伯特的春天颂歌《菩提花喷吐芳香》,钢琴伴奏出的最初和音突然让我感到好似早已熟知这一乐音。这些和音散发出与接骨木嫩枝同。样的芳香,同样的又苦又甜,同样的又浓烈又迫人,同样的充溢着早春气息!从那一时刻开始,早春——接骨木香气——舒伯特和音,对我而言,已互相关联,不仅固定,而且绝对协调。一旦和音奏响,我立即就闻到了微带酸涩的树汁气息,两者对我都意味着:春天来了。
  “我十分珍视这种私人联想,绝不会放弃的。但是,这种联想——每逢早春就会想起曾经历过的两种精神体验——却纯属我个人的私事。当然,它是可以表达的,如同我刚才给你们讲解的那样。但是它却无法传递。我能够让你们懂得我的联想,但是我没有能力让你们——哪怕只让一个人,把我的私人联想转化为你们自己的适当征象,让它起一种机械作用,使你们也毫无错误地反应同一信号,也始终循着同一轨迹前行。”
  克乃西特的一位老同学,后来升为玻璃球游戏档案馆的第一把手,据他回忆,克乃西特总的说来是一个天性快活的男孩,十分安静,偶尔在演奏音乐时会露出一种令人吃惊的入迷或者喜形于色的表情,极少见他激动和露有温色,这种样子唯有在玩他喜爱的韵律球游戏时才偶然有所显露。这个本性善良的健康孩子也曾几度出事,结果招致别人嘲笑或者为他担心,事情都出在有学生被校方开除的时候,其实这种情况在低年级班上是常有的事。当克乃西特第一次发现一位同学没有上课,也没有参加游戏t第二天也依然不见踪影的时候,他听说那孩子并未生病,而是被开除而离校了,而且永远也不可能再回学校,这事使克乃西特不仅很悲伤,还精神恍惚了许多日子。若干年之后,这位同学还听见克乃西特亲口对他说:“每逢一个学生被遣送回家离开艾希霍兹时,我都觉得好像死了一个人。倘若有人问我为何如此伤心,我也许会说,我不单同情那位可怜人因为轻浮和懒惰而断送了前途,还担心自己有朝一日也落得同样下场。直到我经历了许多次遣返事件,直到我认为可怕命运绝无可能落到自己头上之后,我才开始对事件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这才领会到开除精英学生不只是一种灾祸和惩罚,并且也认识到被开除的学生中有许多人恰恰是很乐意回家的。我也才觉察到,事情并非单纯的审与处分某个轻浮学生的问题,而在于有一个”外面的世界“,我们所有精英学生全都来自那里,那个世界不像我心里想象的早已停止存在。恰恰相反,在许多孩子心里,它仍然是充满吸引力的了不起的现实世界,而且始终在诱引着他们,最终把他们都吸引了回去。也许它所诱引的不是个别人,而是我们所有人。这个我们业已离开的遥远世界发出如此强大的吸引力,也许完全不是针对那些意志薄弱和精神卑劣的人。也许他们那种表面上的跌落根本不是什么堕落和遭难,而是向前跃进和向上运动。也许我们规规矩矩留在艾希霍兹的人才名符其实是弱者和懦夫呢。”
  我们将会看到,这一思想后来对克乃西特有极其重大的影响。
  每次重逢音乐大师,对克乃西特都是大喜事。至多隔二、三个月,音乐大师就会来艾希霍兹指导音乐教学,常常住在一位与他友好的教师家,一住便是数日。有一回演出蒙特维尔梯①的晚祷曲,他甚至亲自指挥了最后一次排练。最为重要的是他还着意培养有天分的音乐学生,克乃西特也属于被他慈父般照顾的孩子之一。他常坐在练习室的钢琴旁与克乃西特共度一个小时,或是讲解一位他心爱的音乐家的作品,或是阐释古老音乐理论中的某个典型实例。克乃西特后来回忆说:“同音乐大师一起合奏一首轮唱曲,或者听他把一首构思不佳的作品来个荒诞转换,这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庄严肃穆或者愉快开心的经历,时而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时而又让人忍俊不禁。听他讲一个钟点音乐课好似沐浴了一次又让人按摩了一次。”

  克乃西特在艾希霍兹学习的日期即将届满,他将与其他十二个程度相等的学生升到另一个学校,校长按照惯例向这批少年精英发表训话,他再一次向这些毕业生讲解了卡斯塔里的宗旨和规章,还以宗教团体的名义给他们描绘了今后的道路,他们都可能最终跃身于宗教团体最高当局之列。校长的讲话是全校师生为欢送离校者而举行的庆典活动的一部分,这批人一连数日受到老师和同学们贵宾般的款待。在接连几天的活动中,天天都有筹备妥善的演出,这次演出的是十七世纪的一部巨型大合唱,连音乐大师也亲临倾听。
  校长讲完话,大家向装饰一新的餐厅走去时,克乃西特走到音乐大师身边问道:“刚才校长对我们说,外边的普通中等和高等学校与我们卡斯塔里学校全不相同。
  他说那里的学生们在自己的大学里研读‘自由’专业。倘若我没有听错的话,我想我们卡斯塔里学生全然不知道这个专业。我应该怎样理解这问题?为什么要称为‘自由’专业?为什么卡斯塔里要把这一专业排除在外?“
  音乐大师把年轻人拉向一旁,站停在一棵大杉树下。一丝近似狡猾的微笑使他眼角产生了一道道细细的皱纹,他当时的回答是:“亲爱的朋友,因为你姓克乃西特,也许这就是‘自由’一词如此吸引你的原因。不过你对这类事情千万别太认真!
  非卡斯塔里人说起自由一词总是太认真,听起来甚至有点慷慨激昂。我们卡斯塔里人说到这个词时却用讽刺的口吻。自由对于那些学生而言,也仅仅不过是选择专业而已。这种选择造成了一种自由的假象,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选择往往出自学生的家庭而很少出于学生本人。更有甚者,有些父亲宁肯咬断自己的舌头,也不甘心真正听任自己的儿子自由选择。但是我这么说也许是一种诽谤。我们不提这些吧!
  自由确实存在,不过只局限于唯一的一次,只限于选择专业的行动而已。专业既已选定,自由也便完结了。学生们进了大学,不论学医科、法科和工科,都得研读极严格刻板的课程,直至通过一系列的考试。当他考试及格,获得自由开业许可证件,似乎可以在外表自由的情况下从事自选的职业了。其实未必,他将成为形形色色较低级力量的奴隶,一切都取决于他能否取得成功,获得金钱、名誉和地位,取决于他能否讨得人们的欢心。他必须屈服于选举,他必须大量挣钱,他不得不参与阶级集团、家族集团、各种党派以及新闻报刊的无情竞争。他藉此得到了成功和富有的自由,同时也得到了受失败者憎恨的回报,反之也一样。至于精英学生以及后来成为宗教团体成员的人们,情况却恰恰相反。他不存在‘选择’职业的问题。他不认为自己比老师更能判断自己的才能。他对自己在团体中的地位和职务的选择总是接受师长的安排,总而言之,倘使一个人没有做过大出格的事,那么老师就必得按照这个人的品格、才能以及缺点,作出适当的安排。每一个精英学校的学生,凡是通过初级考试的,便都在这种貌似不自由的情况下享受到人们可能料想的最大自由。
  那些‘自由地’选择了专业的人们不得不经受本专业又狭窄又呆板的课程,经受那些严格的考试,以便替自己的前途打下基础,而精英学校的学生则远为自由得多,许多人一旦开始独立研究便选定了一生从事的课题,许多人往往选择了极冷僻,甚至很愚蠢的题目,没有人阻挠他们的研究工作,只要他们自己不蜕化变质。具有教师禀赋的人被安排为教师,具有教育家禀赋的让他成为教育家,具有翻译才能的让他当翻译家,每个人都安排在最适合他的位置上,就如他自己所愿,他既能够服务,也能够在服务中得到自由。最重要的情况在于:从此以后他就毕生免除了忍受可怕奴役的职业‘自由’。他不须为金钱、荣誉、地位而奋斗,他不介入任何党派的纷争,他不会处于公与私、个人与官方的夹缝之中,他绝无成败得失之虑。我的孩子,现在你看清了吧,当我们谈到自由选择时,为什么‘自由’一词听着总有点滑稽的味道。“
  告别艾希霍兹给克乃西特的一个生活阶段划上了句号。他迄今度过的是一种幸福的童年,过着顺从的、与一切秩序和谐的、轻松容易的生活,如今却要开始面对一种奋斗、发展和困难重重的生活。当接到即将转学的通知时,他已差不多十七岁了。有一批同学与他同时获得通知,所以在这段短促的间歇期内,这批入选者除了议论他们即将被移植的地点之外,再也没有任何重要话题。校方依照惯例,直到最后几天才通知他们本人,而在毕业典礼和离校期限之间只有几天假期。
  克乃西特在这段假期里有一件颇有意义的大幸事。音乐大师邀请他步行去自己家作客数日。那是十分罕见的殊遇。克乃西特同另一位毕业生——因为克乃西特仍然还在艾希霍兹,学生是不可单独旅行的——在一天清晨向森林和山上走去,攀登了三个钟点之后,他们终于穿过茂密的树林抵达一座山峰的圆形顶端,从峰顶向下俯视,变小的艾希霍兹全貌尽收眼底,尽管距离已远,但是那五棵大树的黑影,那一大片由草坪、闪光的水池、高高教学楼组成的四方院子,还有邻近的教堂、村庄以及远近闻名的树林依然清晰可辨。两个年轻人站在山顶朝山下望了许久。我们中许多人始终怀念这可爱的景色,景色至今依旧,没有太大变化。因为那场大火以后一切建筑都照原样重建,而五棵大树中有三棵劫后余生,依然屹立如故。这两位青年望着山下的学校,那是他们生活多年的家,而今即将告别远行,不禁触景生情,一阵阵心酸。
  “我觉得我从前没有发现这里多么美丽,”约瑟夫的同伴打破沉寂说,“唉,大概是因为我要告别了,这才第一次真正看清楚。”
  “正是这样,”克乃西特回答,“你说得对,我也有同感。不过我们即使离开了,从本质上理解仍然没有脱离艾希霍兹。唯有永远离去的人才真正脱离艾希霍兹,例如那个会写拉丁语打油诗的奥托,或者那个能在水底潜伏很久的查理曼内,以及另外几个人。他们都是真正走了,脱离关系了。我已经很久没有想到他们,现在又一下子都进了我心里。你尽管笑我吧,但是我确实认为这些叛徒错归错,却也有使我感动之处,就像那个叛教的天使鲁切弗,多少总有点慑人的伟大力量。他们也许做错了事,更确切地说,他们毫无疑问是错的,但是无论如何,他们至少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完成了一些工作,他们敢于冒险向前跳跃,那是需要勇气的。而我们这些人,我们又勤勉学习,又老实听话,又十分理智,可是我们没有什么行动,我们从不曾向前跳跃!”
  “我不这么想,一克乃西特的同伴表示,”他们中的一些人既无行动也没有冒险,他们只知道吊儿郎当,直到被校方开除。也许我没有完全听懂你的意思。你所说的跳跃意谓什么?“
  “我的意思是能够忘我,能认真投入,嗯,就是这样——这就是跳跃!我不希望自己跳回童年的家,不想恢复过去的生活,它们对我已经没有吸引力,我也几乎把它们完全忘记了。我只希望某个时刻突然来临,只要符合人们的需要,我也能够忘却自我,向前跳跃,当然不要向着渺小低劣,而要向前向着更高的远处。”
  “是啊,我们不是正走着么。艾希霍兹是一个阶段,下一步要走得更高些,最后等待着我们去的是最高宗教团体。”
  “是的,但我的意思还不止是这些。我们继续向前走吧,朋友,步行漫游真好,它让我心情愉快。我们的日子确实过得太沉闷暗淡了。”
  我们从克乃西特的同学转述到他当时的情绪和言词判断,克乃西特显然早自青年时期便已开始他的狂热追求。
  两位徒步旅行者在路上走了整整两天才到达音乐大师当时的住处,位于高高的蒙特坡山间的一座旧日修道院里,大师正在开授指挥课程。克乃西特的同伴被安排住在客房,而克乃西特则住在大师自己居室的一个小房间里。他刚收拾好行囊,梳洗完毕,主人便走了进来。这位可敬的长者和年轻人握过手,微微叹了一口气后便在一把椅子上坐下身子,然后闭上眼睛休息了一忽儿,这是他极度疲倦时的习惯动作,随即又抬头望着客人,亲切地说道:“请原谅我,我不是一个善于招待的主人。

  你步行跋涉而来,一定很累了,老实说我也很累,一天的工作日程排得太紧了——倘若你不打算立即上床休息,我想现在就领你去我的书房聊一个钟点。你将在这儿逗留两个整天,明天请你和你的同学与我一起用餐,可惜我无法给你很多时间,因此不得不设法替你找出几个钟点来。我们立刻开始吧,怎么样?“
  他把克乃西特领进一间有巨大圆形拱顶的小房间,屋内只摆着一架古老的钢琴和两把椅子,除此之外便没有其他物件了。他们各自在一把椅子上坐下了。
  “你不久就要进入另一个阶段,”音乐大师说道,“你将在那里学习各种新东西,有许多是极美好的,你也肯定很快就会开始接触玻璃球游戏。所有一切都很美好,而且很重要,但是有一件事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为重要:你将学习如何静坐默思。这似乎是人人必学的,却不可能进行考核。我希望你能够正确把握,真正学好,就像学习音乐那样,学好了这一课,自有能力破解世上万事万物。因而我想亲自替你上两堂或三堂入门基础课,这就是我邀请你来的目的。今天、明天和后天,我们都得试着静修一个钟点,默想音乐。你现在先喝一杯牛奶,免得饥渴扰乱你的身心,晚饭还得过一会再送来。”
  他敲敲门,有人端来一杯牛奶。
  “慢慢喝,慢点儿”他说,“别着急,不要说话了。”
  克乃西特极慢地喝着那杯凉爽的牛奶。面对着这位可敬的老人。老人再度闭上了眼睛,那张脸看上去确实苍老了,表情十分慈祥,显得十分宁静,他的笑容是向着自己内心的,好似他已走进了自己的思绪之中,就像一个疲惫不堪的人把脚浸人脚盆时那样。老人全身流泻出平和静谧的气息,克乃西特感受到了这种气息,心里也越来越平静。
  现在,音乐大师从椅子上转过身子把双手搁到钢琴上。他奏出一个主题曲,随即又加以变奏发展,那主题曲似乎出自某位意大利经典作曲家的作品。他指点自己的客人,教导他如何对这部音乐作品在整个演奏过程中进行联想,想象出一场舞蹈,一系列连续不断的平衡体操动作,一连串以一个均匀轴心为中心的大大小小舞步,教导他如何全神贯注,只注意这些舞步所构成的图形上。他把这段节奏又弹了一遍,静静地思索了片刻,又弹奏了一遍,然后静坐着,双目半闭,双手平置膝上,一动不动地在自己内心复奏着考察着这段音乐。现在连这位学生也开始自内心深处聆听了,他看见了五线谱的一个个片段,看见有些东西在自己眼前活动。在踏步,在跳跃,在飞舞,他试着去读懂和辨认出那些好似鸟儿飞翔划出的曲线般的动作。而这些东西互相纠缠不清,一切又消失不见了;他不得不重新开始,就在他专心集中的瞬间,只觉得心里突然一片空白。他茫然回顾,看见音乐大师沉静深途的脸庞在黄昏的激光中飘浮,于是赶紧回头,循着老路回到了刚才滑落离开的心灵空间。于是他又听见音乐之声在心里响起,看见音乐在那里踏步行走,划出舞动的线条,他在心里追踪着那些看不见的舞者们跳跃的舞步……
  当他又一次从自己的心灵空间滑落出来,当他再度切实感到自己坐着的椅子,脚下铺着草席的石板地,还有窗外开始变暗的暮色时,觉得自己好像度过了一段很长的生活时期。这时他觉察有什么人在凝视他,便抬起头来,恰和正在审视他的音乐大师的目光相对。大师以一种几乎很难察觉的动作向他点了点头,接着用一根手指以极弱音弹出了那部意大利乐曲的最后变奏,随即站起身来。
  “你留在这里,”他说,“我就回来。你试着把乐曲再回想一遍,注意那些图形的变化!不过不必太勉强,这只是游戏而已。倘若你想着想着就睡着了,那也没有什么关系。”
  他说完就离开了。他紧张忙碌了一天后还有一件事等着他去处理,那可不是什么他希望做的轻松愉快的工作。有个在指挥班学习的学生,一个有才能,却颇爱虚荣,又很傲慢的青年,使大师不得不和他谈谈其所表现的错误与恶习,而且得采用恩威兼施的办法。大师叹了一口气。为什么问题总不能彻底解决,已承认的错误总是一再重犯!人们不得不反复和同样的错误作斗争,同样的萎草永远拔不尽!有才无德,华而不实,它们曾在副刊文字年代的音乐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后来在音乐复兴时期被清除得一干二净——如今又破土而出,萌生幼芽了。
  当他办完这件事回来,要约瑟夫与他共进晚餐时,他发现这孩子还静静坐着,模样愉快,已没有丝毫疲倦的神态。“真是奇妙,”男孩作梦似地说道,“音乐在我心里曾一度消失,又出现时完全改变了模样。”
  “就让音乐在你心里任意回荡吧,”大师说着把他领进一间小小的居室,居室里一张桌子上已经摆好面包和水果。他们开始用餐,大师邀请他明晨去听一忽儿指挥课。在送这位客人回小房间休息之前,大师又叮嘱道:“你在静坐冥想时看到的东西,音乐以图形花样展现在你眼前。它们倘若中你的意,试试用笔记录下来。”
  克乃西特发现自己小房间桌上放着纸和笔,便不忙上床,而试着把那首乐曲在他心里转化成的图形用笔描绘下来。他先画出一条线,又在这条线上画了许多条斜着伸展开去的短短的支线,其间的空隙都合乎韵律的节奏,看起来像是树枝上排列规则的叶片。这幅图像并未令他满意,但是他兴致勃勃,仍一而再,再而三地试着重画,最后他把线条弯曲成了圆圈,那些支线犹如花环上的花朵一般,向四周扩散开来。然后他上床就寝,立即便进入了梦乡。梦中他又来到了昨日曾与同学略事休憩的峰顶上的森林,俯览着山脚下可爱的艾希霍兹。他正在定睛凝望,学校楼群所在的四方院子逐渐变成了椭圆形,随即又转化为一个圆形,变成了一只花环,花环开始缓缓旋转,越转越快,直到令人眼花缘乱,最后霍然裂开,爆散为无数闪烁的星星。
  克乃西特醒来时已经忘了这场梦,可是后来与音乐大师一起作清晨散步,当大师问及晚间是否做梦时,他依稀感觉到有过不愉快或者令人不安的梦。他又想了想,想起来了,便叙述了梦里的情景;同时他觉得十分惊讶:梦居然对自己毫无伤害。
  大师仔细谛听着他的叙述。
  “应该重视梦吗?”约瑟夫问,“梦能够解释吗?”
  音乐大师直视着他的眼睛简洁地答道:“我们对一切事情都应该重视,因为一切事情都能够解释。”
  他们走了一会儿后,大师慈爱地问他:“你最愿意进哪所学校?”约瑟夫脸红了。他极快地轻声说:“我想,是华尔采尔。”大师点点头。一我也这么想。你总知道一句华尔采尔的格言:Gignitautemsrtififfign…“
  克乃西特仍然红着脸,却把学生们熟知的谚语背全了华尔采尔更是培养出高明玻璃球游戏者的圣地。
  老人亲切地望着他。“这大概就是你的道路了,约瑟夫。你也知道,并非人人都赞同玻璃球游戏。他们说,它不过是艺术的后补力量,从事游戏的人都是些为艺术而艺术的人,他们已不再献身灵魂事业,不过是些业余艺术家,只会弄些幻想曲、即兴曲玩玩而已。你将来会看到这番话有多少是真正符合事实的。或许你已经对玻璃球游戏有自己的看法,寄予了过多的期望,或许恰恰相反。毫无疑问,玻璃球游戏也有其危险性。但是我们正因其有危险而爱它,唯有弱者才被打发走毫无风险的道路。但是你得永远记住我经常对你说的话:我们的目标是正确认识矛盾对立,首先当然是看作矛盾,然而接着要视为一个统一体的相对极。这也就是玻璃球游戏的特点。具有艺术禀赋的人之所以喜爱玻璃球游戏,是因为他们能够从中获得即兴想象的机会。——某些严谨的科学家,甚至一些音乐家却轻视这种游戏,是因为他们认为它缺乏每一种科学专业都能够达到的严谨程度。好啦,你将会遇上这类矛盾对立,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将会发现它们都是主观的对立物,而不是客观的事实。

  例如一位爱幻想的艺术家,他避开纯数学或者逻辑学,并非因为他对它们已多少了解和有什么发言权,而是因为他天生喜爱某些别的东西。你可以认为这种天生而强烈的爱憎本能乃是小人物的特征,现实生活中的大人物和卓越人物都没有这类强烈的感情。我辈芸芸众生,都只是一个平常人,在人世间都只是一次尝试,一段中途旅程而已。而每个人即使仅仅处于中途,那里也依然存在和谐完美,他应该努力达到中心,而不是只在边缘打转。请你不要忘记:一个人能够既是严谨的逻辑学家或者语法学家,同时又是充满幻想和音乐感的人。一个人也能够既是音乐家或者玻璃球游戏者,同时又完全精通一切规则与秩序。我们的目标是要培养这样的人,要成为这样的人,他不论在哪一天,不论和哪一个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交流他研习过的科学或艺术问题。他能够把最清澈透明的逻辑理论灌注人玻璃球游戏之中,也能够让语法学富于创造性的幻想气息。我们应当努力成为这样的人,我们应当具备这样的能力,随时随地都能够承担另一种岗位的任务,而不会让自己因不堪承受压力而困惑慌乱。“
  “我想我已经听懂了,”克乃西特说。“具有如此强烈爱憎感情的人,是否只是那些天性热情的人,而其他人则比较冷静比较温和?”
  “这话听起来正确,其实不然,”音乐大师笑着说。“对事事都热心,又想把一切都做好,这就需要大量的精神力量、勇气和热情,少一点儿就不成。你所说的热情其实不是精神力量,而是灵魂与外在世界摩擦而生的力量。凡是你所谓的热情占统治地位之处,与其说是存在着大量渴望和雄心,倒不如说是把它们导向了自我孤立的错误目标,并因而形成了紧张压抑的时代气氛。同时,凡是竭尽全力趋向中心的人,凡是努力趋向真实的存在、趋向完善境界的人,外表看来总比热情者要平静得多,因为人们并不总能看见他们灼热的火焰,举例说吧,他在辩论时决不会高声喊叫,也不会挥舞臂膀。但是我可以对你保证,他是炽热的、是在燃烧的!”
  “啊,能让人们了解该多么好广克乃西特不胜感慨。”倘若有一种人人都信仰的学说该多好啊!现在一切都互相矛盾,一切都自行其道,有什么是确实可靠的呢。
  事事既可以这么解释,又可以反过来那么解释。人们能够把整个世界的发展历史说成是发展和进步,也同样能够将之叙述为一无所是的堕落和荒谬。难道真的没有真理吗?难道不存在真正纯正而有效的学说吗?“
  音乐大师还从未听见他用如此激烈的口吻讲话,默默走了一段路后,才回答道:“真理是有的,我的孩子。但是你所渴望的‘学说’,那种绝对的、完善的、让人充满智慧的学说却是没有的。我的朋友,你也不应该去渴求一种完善的学说,而应该渴求让你自己完善无瑕。神性在你自己心中,而不在任何概念和书本里。真理是体验而得的,真理无法传授。约瑟夫·克乃西特,让你自己在斗争中领悟吧,我不妨说事实上已经开始了。”
  约瑟夫这几天总算有机会亲眼目睹自己敬爱的师长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十分钦佩,尽管他仅能见到大师每日完成事务中的极小部分。而最主要的是音乐大师赢得了他的心,因为大师邀请他,照顾他,因为这位工作如此繁忙、又常常看上去如此疲倦的人还为他抽出一个钟点又一个钟点,何况还不单单是时间呢!大师指点他的静修入门课程竟让他获得如此深刻和持久的印象——事实如此,这是他后来作出的判断——,并非通过传授某种特殊的高级技巧,而只在于大师的为人和他的示范作用。尽管克乃西特后来的老师们,在他下一年的静修课程中,给予了更多的指导,更精确的阐释,更严格的控制,也提出了更多的问题,作了更多的纠正,但音乐大师对这位青年的影响力却是最牢固的,他讲解得很少,往往只是确定主题后便开始示范演奏。克乃西特观察到,他的老师如何常常显得又苍老又疲倦,然而,在略一闭眼潜心内视之后,如何再度显得又沉稳、又快活、又亲切、又生气勃勃。克乃西特十分折服于这种走向内在灵魂泉源的道路,这种自骚动至平静的道路。关于这一切,克乃西特都是在这一次或那一次短暂散步或者用餐时随便谈话中零零星星听到的。
  我们知道,大师当年也曾对如何进行玻璃球游戏为克乃西特讲过若干出色的指示性言语,可惜什么也未能流传下来。克乃西特还难以忘怀,主人如何尽心尽力照顾了约瑟夫的同伴,以减少那孩子附属品的感觉。老人似乎什么都想到了。
  在蒙特坡短暂逗留期间,受了三次静修教育,旁听了一次指挥课,与音乐大师的几次谈话,对克乃西特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毫无疑问,音乐大师为克乃西特的短暂学习取得效果选择了最有利的时刻。此次邀请的主要目的如他所述乃是指点克乃西特从内心掌握静修的人门课程,但是邀请本身也具有同样的重要性,这一殊遇也正是老师对他极为关心、期望甚高的表示,这使克乃西特的感召体验进入了第二个阶段。人们已恩准他一窥宗教团体最高当局的内情。最高当局十二位大师中的任何一位召见和接近毕业生中的某个学生,其意义绝不限于个人好感。身为大师,一言一行,总不止是个人私事。
  临行前,两个男孩都得到了小礼品,约瑟夫得到的是一册两部巴赫合唱序曲总谱,同伴是一册袖珍本荷拉斯集子。音乐大师与克乃西特握手分别时对他说道:“过几天你就会知道自己分配在哪个学校了。我去文希霍兹的次数较多,很少去高级学校,但是我们肯定会在那里再见面的,只要我身体仍然健康。如果你愿意,不妨每年写一封信给我,特别是谈谈你学习音乐的进程。我不会阻止你批评你的老师,我对这种事情是不在乎的。无数工作等着你去做,我希望你能经受住考验。我们卡斯塔里人应该不仅仅是一个出类拔萃者,首先应该是一个严谨的团体。一座建筑,其中的每一块砖头唯有在整体中才具有自己的意义。离开了整体便无路可走。因而一个人上升得越高,承担的职务越重要,自由反倒越来越少,而责任越来越多。再见吧,我的青年朋友。你能在此逗留,真让我感到愉快。”
  两个孩子踏上了归途,途中比来时更加快活,谈话也更多。生活在另一种情景和气氛中,接触的是不同环境的人,短短两天就使他们完全松弛了,对于艾希霍兹和即将来临的离别之惆怅感也变得淡薄了,反倒更加向往变化向往未来。他们在林中歇脚处,在蒙特坡某个陡峭的峡谷,都曾从衣袋里取出木笛用双声部吹奏几首民歌。当他们再度登上那座可以远眺艾希霍兹全景的峰顶,俯视学校的建筑和那些大树时,两人都觉得上次在这里的谈话似乎已是遥远的过去了。一切事物都有了一种全新的面貌。他们对此保持沉默,只对自己当时的感情和言论有点儿羞愧,事过境迁,已经全然毫无意义。
  他们回到艾希霍兹次日便得知了自己的去处。克乃西特分配去华尔采尔学校。
或许您还会喜欢:
巴黎圣母院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l802~1885)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身世】雨果1802年生于法国南部的贝尚松城。 [点击阅读]
巴黎圣母院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78 人气:0
摘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 [点击阅读]
布登勃洛克一家
作者:佚名
章节:98 人气:0
摘要:(上)在!”9世纪30年代中期到40年代中期德国北部的商业城市吕贝克。这一家人的老一代祖父老约翰·布登洛克,年轻的时候正值反对拿破仑的战争,靠为普鲁士军队供应粮食发了财。他建立了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此外,他还拥有许多粮栈、轮船和地产,儿子小约翰又获得了尼德兰政府赠予的参议员荣誉头衔,因而他和他的一家在吕贝克享有很高的声望。这一家人最近在孟街买下了一所大邸宅,布置得既富丽又典雅。 [点击阅读]
希区柯克悬念故事集
作者:佚名
章节:127 人气:0
摘要:悬念大师希区柯克什么是悬念?希区柯克曾经给悬念下过一个著名的定义:如果你要表现一群人围着一张桌子玩牌,然后突然一声爆炸,那么你便只能拍到一个十分呆板的炸后一惊的场面。另一方面,虽然你是表现这同一场面,但是在打牌开始之前,先表现桌子下面的定时炸弹,那么你就造成了悬念,并牵动观众的心。其实,希区柯克的作品并非只靠悬念吸引人,其内涵要深刻得多。希区柯克对人类的心理世界有着深刻的体悟。 [点击阅读]
希腊的神话和传说
作者:佚名
章节:112 人气:0
摘要:古希腊(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9~8世纪)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为人类留下了一笔辉煌灿烂的文化财富。古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就是其中最为瑰丽的珍宝。世界有许多民族,每个民族都创作出了它自己的神话和传说,这些神话都有自己民族的特点,但也都有共同的性质。 [点击阅读]
席特哈尔塔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席特哈尔塔,这个婆罗门的英俊儿子,这只年轻的雄鹰,在房子的背阴处,在河岸边小船旁的阳光下,在婆罗双树林的树荫里,在无花果树的浓荫下,与他的好朋友并且同是婆罗门之子的戈文达一起长大了。在河岸边,在沐浴中,在神圣的洗礼时,在神圣的祭祀时,太阳晒黑了他的浅嫩的肩膀。在芒果树林里,在孩子们游戏时,在母亲哼唱时,在神圣的祭祀时,在他那身为学者的父亲教诲时,在贤人们讲话时,浓荫融入了他的乌黑的眼睛。 [点击阅读]
幕后凶手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任何人在重新体验到跟往日相同的经验,或重温跟昔日同样的心情时,可不会不觉为之愕然的吗?“从前也有过这样的事……”这句话总是常常剧烈地震撼心灵。为什么呢?我眺望火车窗外平坦的艾色克斯的风光,自言自语地问向自己。从前,我曾经有过一次一模一样的旅游,但那是几年前的事呢?对我来说,人生的颠峰时代已经结束了……我正在肤浅的这样想着!想当年,我在那次大战中,只是负伤的的份儿。 [点击阅读]
幽巷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管家上菜的时候,梅菲尔德勋爵殷勤地俯向他右手的座邻朱丽娅·卡林顿夫人。作为完美的主人而知名,梅菲尔德勋爵力求做得和他的名誉相称。虽然没有结过婚,他还是一位有吸引力的男子。朱丽娅·卡林顿夫人四十来岁,高而且黑,态度活泼。她很瘦,但依然美丽。手和脚尤其精致。她的风度是急促不宁的,正像每个靠神经过日子的女人那样。坐在圆桌对面的是她的丈夫空军元帅乔治·卡林顿爵士。 [点击阅读]
幽灵塔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0
摘要:我要讲的这段亲身经历,其离奇恐怖的程度恐怕无人能比。虽不清楚世上到底有没有幽灵,可我的这段经历,却发生在孤寂山村中一栋传说有幽灵出没的老房子里。故事的主人公就像幽灵一样飘忽不定,徘徊哀叹,而且她还像《牡丹灯笼》中的小露①一样,是个年轻美丽的女子。那是发生在大正初年的事情。虽说已经过去20多年了,但每次当我回想起来,都不禁怀疑自己是否做了一个恐怖的噩梦。 [点击阅读]
幽谷百合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那里展现一座山谷,起自蒙巴宗镇,延至卢瓦尔河。两边山峦有腾跃之势,上面古堡错落有致;整个山谷宛如一个翡翠杯,安德尔河在谷底蜿蜒流过。……我注意到在一棵白桃树下,葡萄架中间,有一个白点,那是她的轻纱长裙。可能您已经知道她就是这座幽谷的百合花。为天地而生长,满谷飘溢着她美德的馨香。而她自己却毫无觉察。无限的柔情充满我的心灵,它没有别种滋养,只有那依稀可见的身影。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