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悖论13 - 第三十二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浑浊泥水发出汹涌的声响流过,之前大家暂时躲雨的公车还有将近一半的车身泡在水中。从对面大楼正门玄关流入的水,又从别的窗口流出。虽说这幅情景已司空见惯,但还是只能用异常来形容。
  水面上漂浮着各式物品,一切都呈现泥土色。从远处鸟瞰,根本看不出那是甚么。那些东西之中,说不定也混杂着食物。也许防水包皮装没有破损,只要把泥巴抹干净就能吃。但冬树还是把那种想像从脑中挥去了。他知道,那些东西无法企及,就算再怎么想像也是白费力气。
  “你的手停下来喽。”
  被明日香这么一喊,他才赫然回神。
  “啊,抱歉。”
  二人正在楼梯上0栏杆扶手上,挂了好几把撑开的塑胶伞。把伞中的雨水装到宝特瓶中就是他俩的工作。
  “今天好像没下甚么雨耶。”明日香一边工作一边说。
  从伞上收集到的雨水,份量的确比昨天少了很多。
  “还有之前的存水,今天暂时应该不成问题吧。不过,如果从明天起一直保持好天气,那或许就有点不妙了。”
  “继食物之后,也得省水吗。”明日香说完,突然笑了出来。
  “有甚么好笑的?”
  “因为连我自己都觉得我说的话自相矛盾。我们就是因为大雨才会困在这里,如果连续放晴那应该是好事才对。”
  “的确。你说得没错。”
  “仔细想想,在以前的世界也是如此。不下雨会很伤脑筋,可是自己要出门的日子却希望老天爷放晴。人哪,还真是任性。”
  “这正表示大自然的力量很伟大,大到我们忍不住想对它说出这种任性的话。人类毫无招架之力,因此只能尽量去配合大自然。”
  “这也表示,到头来人类只能这样活下去吗。”明日香为之叹息。
  两人拿着装雨水的宝特瓶,回到旅行社办公室。荣美子正在桌上烧开水。后来大家找到几瓶燃油打火机用的汽油,所以就用棉花沾一沾生火。当然,那种程度的火力无法烹煮所有人的食物。荣美子烧的开水,是给婴儿泡牛奶的。除此之外,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婴儿躺在旁边桌上,明日香把他抱了起来。“噢!他笑了一下。”
  “他今天好像心情很好,大概是因为没有雨声吧。”
  “妈咪,奶粉还有吗?”明日香问。不知不觉中,她开始喊荣美子妈咪了。
  “奶粉倒是不成问题,因为还有一罐没打开。”
  “听起来,好像有别的东西出了问题。”
  “当然是尿片罗,我现在是用毛巾代替。”
  “对喔。纸尿片已经用光了。”
  “本来还剩一点,可是之前下大雨那天全都泡了水,不能用了。”
  “毛巾之类的东西,还有吗?”
  “还有一点……”

  水一烧开,荣美子立刻以熟练的手势开始用奶瓶冲泡牛奶。奶粉溶化后,她再把奶瓶浸在旁边的水中冷却。没想到还挺麻烦的嘛,冬树暗想。
  “脏尿片在哪里?”冬树问。
  “我放在外面的厕所。”
  “那,拿来洗干净不就好了,反正应该有洗洁剂。”
  抱着婴儿的明日香一听,立刻皱起脸。
  “就算洗了,如果乾不了还是没用吧。今天也不知甚么时候又会下起雨。”
  “晾在室内不就行了。”
  “如果那样做,会有很多细菌繁殖。一定要晒太阳消毒才行。”
  “是这样吗。”冬树侧首不解。
  “光说水就好,请问哪里有水可以洗尿片?总不能用泥水洗吧。”
  “对喔。”冬树搔搔脑袋。
  “除了毛巾之外还有很多种布,所以我会试着想办法解决。”荣美子说完,把奶瓶交给明日香。
  “你可真好命啊,勇人。可以痛快畅饮牛奶。哪像我,打从昨天就一直饿肚子。”明日香朝婴儿微笑,开始喂他喝奶。
  望着婴儿喝奶的姿势,冬树也忍不住放松表情。他彷佛觉得世界已恢复正常了。
  “其他的人在哪里?”
  “不知道。”荣美子望着墙上的钟。“未央一直到刚刚都跟我在一起。我想,等吃饭的时间一到,大家应该就会过来集合了。”
  时钟指向下午二点。早餐是七点,午餐是正午,而晚餐是下午五点。一切都是大家讨论之后决定的。
  “问这个问题会有种又期待又怕受伤害的复杂心情,但还是让我问问吧。下一餐的菜式是甚么?”冬树对荣美子说。
  她浮现苦笑。
  “苏打饼干和起司。是从之前那家饭店拿来的。”
  “问题在于片数。”
  “这个嘛……一人大概可以分到五片吧。”
  “原来如此。”
  “你别露出那么难过的表情好吗?又不是妈咪的错。”明日香说。
  “我又不是在怪荣美子小姐。”
  躲到这栋大楼已是第四天。起初搜集到的食物快速减少,这是理所当然的,毕竟有十个大人要吃。第一天河濑自水中回收的泡面,也在昨天晚餐吃光了。虽然知道得设法解决,却找不出解决之道。
  冬树往旁边的长椅一躺。既然食物有限,尽量保存体力,已成了唯一的对策。
  正如荣美子所言,一到下午五点大家便陆续现身。每张面孔上都弥漫着疲劳与焦躁的神色。
  众人各自领到苏打饼干与起司。
  “就这么一点……要撑到早上,根本不可能嘛。”太一都快哭了。
  “我想明天早上应该能多提供一些,所以今晚就先吃这个将就一下。好吗?”荣美子好言安慰。
  “接下来,还剩多少食物?”太一问。
  这个嘛,荣美子说着站起来,打开墙边柜子的门。食物全都收在那里。

  “太一或许别知道比较好。”
  “这算甚么嘛。”太一说着,失望地垂落双肩。
  荣美子关上柜门,把门锁好。保管钥匙也是她的职责。
  “装食物的柜子上锁这点,好像加倍令人意识到饥饿。”户田说。
  “要拿掉锁吗?”荣美子问。
  “不,这是大家表决通过的事,还是维持现状吧。怀疑别人会不会偷吃的滋味更不好受。”户田说完后点了点头,彷佛对自己的意见深有所感。
  在凝重的气氛中,众人默默吃饼干和起司。这是不到五分钟便解决的一顿晚餐。
  “与其这样,当初还不如不要离开那家饭店。”小峰嘟囔。
  大家朝他投以注目。菜菜美开口:“为甚么?”
  “如果留在那里,至少还有剩余的食物。出发后,我们被迫放弃的食物数量相当可观。起先会放弃是因为听说目的地有战备口粮,可是现在无法抵达目的地。这场大雨,又让将近半数的宝贵行李被水冲走了。弄到最后,才演变现在这种状况不是吗?如果留在那家饭店,我想至少还能过比较像样的生活。”
  “你的意思是说出发是错误的吗?”冬树问。
  “就结果来说是错的。我想其他人应该也是这么想吧。”小峰环视众人的面孔。
  “如果留在那里,还有很多可乐呢。”太一低声发牢骚。
  “光有可乐那种东西,也活不下去吧。”明日香瞪视太一。
  “还有别的食物。”小峰说。“可以过得比现在更像个人。”
  “不,没有了。”荣美子面色阴沉地摇头。“是我负责准备吃的,所以我比任何人都清楚。那里,几乎已没有任何食物了。”
  “那怎么可能。不是还有义大利面和面粉。”
  “那是小峰先生记错了。就是因为所剩无几,我们才请冬树先生和太一出去找食物不是吗?你忘了?”
  “我记得。但我不相信那么大的饭店会完全没有食物剩下,不可能有那种事。”小峰说完,恨恨咬唇。
  “我看算了吧。事到如今就算说那些又有甚么用?”户田交抱双臂,摩挲着长满胡碴的下巴。
  “我只是想厘清责任归属。”
  “责任?那是甚么?有没有搞错啊?”明日香不屑地说。“甚么事都麻烦诚哉先生,到头来还好意思说这种话?我真不敢相信。”
  唉──河濑拖长音调大叹一声,从后方的椅子起身。他高举双手,像是要伸展身体,把脖子左右扭动后,便迈开步伐了。
  “好像没甚么大事要讨论,那我就先失陪了,因为我困了。如果有甚么事再叫我,我在三楼的设计事务所睡觉。”他抓着脑袋离开了。
  现场弥漫尴尬的气氛。在这种情况下诚哉也站起来,继河濑之后准备离开。

  “等一下,哥。你倒是说句话呀。”冬树仰视诚哉。
  “说甚么?”
  “我是说,你好歹该回答一下小峰先生的疑问吧。人家正在抱怨,说当初应该留在那家饭店才对。”
  诚哉脸上写满意外,转身面向小峰。“是这样吗?”
  “不,没有啦,其实我也不是在抱怨……”小峰垂下头。
  诚哉环视众人。
  “我现在想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如何从这种状况脱身。还有,正如我头一天就说过的,在一周之内我们只能尽量节省食物留在这里,换句话说,我们还有三天要撑。之后,再决定是要离开,还是继续留在这里。对这个想法如果有反对的意见,请不要客气尽管说出来。若是对未来有甚么好主意更是欢迎之至。”
  无人发言。诚哉扫视众人,像是要确定大家都没作声。他最后说“我在四楼”,就离开了。
  之后,只剩下尴尬的氛围。众人不发一语,缓缓站起。
  冬树的床位在顶楼那家广告公司里面。他躺在双人沙发上,盖着毯子。身体虽然累坏了,却毫无睡意,因为太饿了。
  不断翻来覆去之后,他终于坐起来。拿着手电筒,下了沙发。
  他走到楼梯上,俯视还有潺潺水声的马路,顿时发现脚下有动静。有光在动。是拿着迷你手电筒的明日香。楼下那一层,是女孩子们睡的。
  “你睡不着吗?”他出声招呼。
  “冬树你也是?”
  “对呀。”冬树说完耸了耸肩,走下楼梯。
  “一想到明天之后的事就会很忧郁。”
  “要是至少有吃的就好了。”
  “水位如果能再降低一点,就可以出去觅食了。”
  “水还是不退吗?”
  “今天几乎完全没下过楼,所以也许已经退了很多。去看看吧。”
  二人蹑足下楼,水声渐渐变大。
  要从二楼继续往下走时,冬树停住脚步了。
  “不行。水深好像还到腰部。如果不下雨的状况继续维持,也许明天就能出去走动了。”
  “看来只能祈祷别下雨喽。”明日香说完话,准备回楼上。她朝二楼的楼面一瞥,突然发出“咦”的一声。
  “怎么了?”
  “旅行社办公室里好像有人,有光在动。”
  “可能是荣美子小姐吧,她八成在泡牛奶。”
  “不可能。我离开楼上房间时,妈咪明明跟宝宝一起在睡觉。”
  冬树沉吟之后点点头,走近旅行社办公室,里面的确透出了光线。
  他隔着玻璃朝里窥视,有黑影在动。
  冬树把手电筒朝黑影照射。“谁?”
  黑影的主人悚然一惊,转过身来。
  光线中浮现的是太一惊慌的面孔。他的嘴角白白的,而他手上拿的是奶粉罐。
或许您还会喜欢:
包法利夫人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荐语:未满十八岁请在家长指导下阅读本书。版本较好的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周克希先生的译本。价廉物美,仅10元一本,现在最便宜最没有人看的恐怕就是这些名著了。【小说】--引言小说描写的是一位小资产阶级妇女,因为不满意夫妻生活平淡无奇而和别人通|奸,最终因此身败名裂,服毒自杀的故事。 [点击阅读]
匹克威克外传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匹克威克派除却疑云,把黑暗化为耀眼的光明,使不朽的匹克威克的光荣事业的早期历史免于湮没,这第一线光辉,是检阅匹克威克社文献中如下的记载得来的;编者把这个记录呈献于读者之前,感到最大的荣幸,这证明了托付给他的浩瀚的文件的时候所具有的小心谨慎、孜孜不倦的勤勉和高超的眼力。一八二七年五月十二日。主席,匹克威克社永任副社长约瑟夫·史密格斯阁下。一致通过如下的决议。 [点击阅读]
南回归线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南回归线》作为亨利·米勒自传式罗曼史的重要作品,主要叙述和描写了亨利·米勒早年在纽约的生活经历,以及与此有关的种种感想、联想、遐想和幻想。亨利·米勒在书中描写的一次次性*冲动构成了一部性*狂想曲,而他的性*狂想曲又是他批判西方文化、重建自我的非道德化倾向的一部分。 [点击阅读]
叶盘集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地球夕阳西坠,黄昏的祭坛下,地球,接受我双手合十最后的顶礼!女中俊杰,你历来受到英雄的尊崇。你温柔而刚烈,秉性中揉合着男性、女性的迥异气质;以不堪忍受的冲突摇撼人们的生活。你右手擎着斟满琼浆的金钟,左手将其击碎。你的游乐场响彻尖刻的讥嘲。你剥夺英雄们享受高尚生活的权力。你赋于“至善”以无上价值,你不怜悯可怜虫。你在繁茂的枝叶间隐藏了无休无止的拼搏,果实里准备胜利花环。 [点击阅读]
名人传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2
摘要:《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又称三大英雄传。《贝多芬传》: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 [点击阅读]
名利场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名利场》是英国十九世纪小说家萨克雷的成名作品,也是他生平著作里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故事取材于很热闹的英国十九世纪中上层社会。当时国家强盛,工商业发达,由榨压殖民地或剥削劳工而发财的富商大贾正主宰着这个社会,英法两国争权的战争也在这时响起了炮声。 [点击阅读]
在人间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二部,写于1914年。讲述的是阿廖沙11岁时,母亲不幸去世,外祖父也破了产,他无法继续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过学徒,也在轮船上做过杂工,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在轮船上当洗碗工时,阿廖沙结识了正直的厨师,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激发了对正义和真理追求的决心。 [点击阅读]
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 [点击阅读]
安德的代言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星际议会成立之后1830年,也就是新元1830年,一艘自动巡航飞船通过安赛波①发回一份报告:该飞船所探测的星球非常适宜于人类居住。人类定居的行星中,拜阿是距离它最近的一个有人口压力的行星。于是星际议会作出决议,批准拜阿向新发现的行星移民。如此一来,拜阿人就成为见证这个新世界的第一批人类成员,他们是巴西后裔,说葡萄矛浯,信奉天主教。 [点击阅读]
安迪密恩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01你不应读此。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