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包法利夫人 - 《包法利夫人》书评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大学时曾在校图书馆角落的外国文学一栏看见一本《包法利夫人》,记得是福楼拜的代表作,这类文学名著我大多是在义务制学年被老师推荐看的,但这一本老师只是匆匆略过不带任何评论。
  我于是产生了兴趣——那些教育牺牲者不愿提及的东西肯定有其精彩的一面,我手里还捧着本《欧洲文艺电影解析》,我想没有任何老师会告诉我这类书比你的课本有用的。
  那本书有些年代了,纸页都开始泛黄甚至闻起来有股陈腐的味道,但却是我偏爱的,我想我那时候已经表现出了一些宅男的特点。
  夏尔是个傻忽忽,逆来顺受,懒惰的,老实的家伙。他是那么平平常常,所以他遇见艾玛注定会是个悲剧(他所能给予艾玛的只有单纯的崇拜和爱慕,但在艾玛看来是那么无聊和令人厌恶,甚至曾被用来打消了自己偷情的愧疚感)。
  这是个傻瓜,我毫不怀疑。
  18世纪的法国奢靡腐烂,我当时却对此颇有好感,觉得贵族的生活高贵优雅,钻石皮袄是顶好的衬托人们美的装饰品,虽然我也读了法国大革命相关 材料,却对无辜被处死的贵族们感到可怜,占满血腥的革命者在我眼里更多是野蛮。总的来说我当时理解艾玛对上等生活的渴望,也并认同夏尔活该被骂,恶心其愚 蠢的小富即安,虽然我也知道夏尔绝没有更上一层的能力。但我当时总有些抱负,尤其是想到自己将来工作场景的时候——也对夏尔产生了一丝恨铁不成钢的鄙视。
  同艾玛有些不同的是,我并不认为自己应该站的很高,我明白自己的懒惰对自己的影响,很大程度是自己的努力不对等。事实上我正是自己眼中鄙视的 愚蠢的小富即安的形象,有想法有抱负还不是一样?我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我发现客观的看待自己的行为并不难,真正难以做到的是改变,就是心学中的知行合 一,别人无数的经验并不能代替你尝试的亲身感受,我以为微妙的感觉恰恰是思想和实践碰出的小小星火。
  艾玛的第一次偷情使她的星火开始雄起燃燃大火,是欲|望的大火。
  我第一次读的时候只是感觉这是小说顺序的必然,沉默的章节后的高|潮(其实不是),她自以为的爱情来临了。这一段的心理和感受描写手法很是高 明,我差点以为这和普通的偷情有着本质的区别,还好罗多夫先生并不是什么追求浪漫的绅士,他只是纯粹的想找个情妇,享受肉体和偷情带来的快感。艾玛是不会 思考到这上面去的,强烈的追求爱情的欲|望充满了她的思想,她热衷于这改变带来的新感受,她精神饱满,热情四溢,却又小心谨慎,担心受怕,但到底欲|望的思想 占据了上风,夏尔对她的信任和不妒忌使她肆无忌惮,她正如盛开的花蕾般贪婪的吸收着养分。她变的那么充实和美丽(美好的恋爱和自信确实能使人变漂亮),也 使得思想的根部更加的扩张,需要更多的养分来满足。
  艾玛得到的感觉虽然比罗多夫要复杂很多,但实际上我认为也只是新鲜的快感,罗多夫厌倦的比她快,也远没她陷的深,私奔的注意一出罗多夫就已经 察觉到预期带来的麻烦。这些快感不值得他牺牲那么多,他也从没考虑过。做为一名合格的情场老手他正确的对待了他这疯狂的过了头的情妇——迅速抛弃。
  以前我觉得艾玛的要求还算合情合理,不应该被罗多夫如此无情抛弃,现在我看来艾玛的遭遇才是真正的合乎情理。
  罗多夫的家产都在这呢,转移财产是件很麻烦的事而且肯定会造成损失,自己的声誉也会有所损伤。他已经对艾玛没那么兴趣浓厚了,而且偏偏艾玛又 那么主动(大多男的都有不珍惜主动得来的东西的思想)且频频做些出乎他预料的事,关键是艾玛的思想一开始就错了,我之前说感觉是知行合一的产物之一,感觉 要是和思想达成并行那么行动起来会顺利很多。再比如如果一件事物做了多次你自然会有很容易上手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少再会出错,如果事物有所改变感觉也会随 之遇到阻碍并告诉思维应该随之而变,这不是条件反射,而是行动和思维的结合产生的经验。

  艾玛没有经验,最关键的是她的思想一开始就错了,她歪曲了爱情,看错了罗多夫的本意,企图凭错误的思想产生的错误感觉而去改变自身的命运,很显然她必将失败。
  我们再回到书的开头段落,就是描写艾玛修道院生活的那一部分,这应该是全书很重要的一段,因为这是艾玛产生自己人生观的场所和由来,全书下来我们没发现艾玛从这掌握的知识和人生观有什么改变,这便是艾玛的人生悲剧写照的原因了。
  艾玛在修道院接触到了音乐,绘画,经文等一系列艺术,也有许多言情小说,18实际的法国是奢靡腐烂的,流行的言情小说自然要往华丽的物质与优 雅的贵族上靠,。艾玛就认为爱情应该是在豪华的宫殿与英俊的贵族中产生,并且附带了她所接触到的艺术,艺术应该是为高贵的生活和伟大的爱情服务的。这里福 楼拜做了很好好精彩的解释——那些感情是被艺术作品夸张了的。
  即使今天很多80,90后接触不到艺术作品,可满大街滥俗的情歌和偶像剧依然起到了把爱情夸张的作用,由于我们的教育严格禁止我们谈恋爱看课 外书,到大学后又放任不管,刚出校门没多久之前还再二三强调大学也不可以随便谈恋爱的父母又恨不得你立刻找个金龟婿嫁了(男的稍微好一点,毕竟被指望赚 钱),真不知道严格按照这标准执行的学生会是个什么东西。。。
  简单来说艾玛和很多人一样没有或不知道正确的恋爱观。但没人教你不代表你不会学,我觉得这方面很多人天赋比较高,呃,可你学的是什么呢?我自 认为回答不了这答案,因为我自己也没什么成功的爱情,可我知道绝不是傻不拉及的非要爱的死去活来家长不同意,第三者插足,病魔来袭等乱七八糟的事物想阻止 却阻止不了的那“东西”。
  我们大多都是很普通平凡的人,爱情也不是奢侈品,很多人说爱情已死,但也许你可以反位思考一下你说的是什么爱情,你自己站的角度在哪里?我承 认现在的爱情成了人们口中的传说物,成为了人们无聊时的消费品,更是如同谈判般婚姻筹码中虚无的一份子(既然你爱我,为何不多出点彩礼钱?)。
  我猜测人们的欲|望歪曲了自己看爱的眼光,现在甚至不会问你期待怎样的爱情,取而代之的是你理想的伴侣是怎样的?通常下面的回答离不开外貌,拥有财产数,家庭背景等等。偶尔有浪漫的回答也会被鄙夷不切实际。
  事实上相当一部分人做了这样一道数学题:外貌条件+物质条件+爱=爱,也可以是物质条件+爱=爱或许是外貌条件+爱=爱,当然甚至是外貌条件+物质条件=爱。
  成功商人代替了古老的贵族,本质依然不变,只是条件的细节变了。
  回到书本,我们的艾玛被罗多夫先生狠狠的放了回鸽子后几乎绝望而死,她的信仰坍塌不再,灵魂枯竭。药物不再起作用,书里写到神甫为其做驱魔 (还是祷告?我不记得细节了)艾玛精神恍惚间感受到了神灵的降临,于是获得暂时的新的信仰(她的旧信仰的起死回生能力和动作片或恐怖片里的BOSS有的一 拼),安顺的做了段天主教信徒。
  西方人似乎十分注重信仰问题,无论你是有神论者还是无神论者或多或少(有神论者自然是宗教信仰)都有自己的信仰,你可以是无zheng府主义者,反对 皮革使用者,反对战争者,妇女权利拥护者,这类头衔很多。哪怕没有头衔在总统大选时大多人还是会认真去投上一票的(使用自己的权利)。

  我们的教育的确很失败,打倒了一切牛鬼蛇神,一切神话传说,企图使我们安心的做一个愚民却漏洞百出,连神话主席也躺在水晶棺材好多年了。zheng府从不强调我们应该怎样使用自己的权利而是宣传哪些不该做哪些不可以做,甚至暗示哪些明文标榜的权利你也最好不要去用。
  天呐,你要我相信什么?信领导?信zheng府?我还不如信春哥。。。(实际上绝大多数的中国人还是选择了封建主义分子朱夫子的命运学——这就是命呀!)
  我以前苦恼自己为什么排满计划又懒得实施,现在明白是没做到知行合一。
  我以前苦恼为什么自己常常感到漫无目的,现在明白是自己没有追求,没有信仰。
  艾玛的“爱情信仰”在歌剧院与莱昂的相遇再度死灰复燃,那种膨胀的欲|望感再次强大起来。夏尔对她全心全意的好完全成为了她偷情幽会成功的秘 诀,她可以随意的用个谎言骗过夏尔,可以毫不在意的签下大笔借条,甚至动用夏尔老爹的遗产,虚荣心和满足感让她真正飘进云层,目空一切。夏尔,可怜的傻瓜 只是被艾玛当成了一种侥幸心理的屏障。
  我当时对勒和先生这一角色*很是反感,彻头彻脑的奸商,无耻的小人。
  在我读了明代历史后我发现没有奸臣和小人的时代是几乎没有的(除了杀人狂朱元璋的统治下,杀光了好人坏人只留下企图保命的人,生存以外你才能 去追求更多的利益吧?),为什么呢?因为利益需要,因为那是人性*的弱点,因为小人们需要利益并且有利用人性*弱点的能力。艾玛的弱点太明显了,不宰你我还算 哪门子奸商!?
  来吧,借条,来吧,票据,来吧,艾玛,让你的欲|望来的更猛烈些吧!你居然蠢到让我帮你算帐,你不是等于把钱全给了我了么,还有什么好说的,全给也不行啊,利息,欠款,嘿嘿,取之不尽。
  很多同学应该有过和我一样的经历:
  明天考试了?抱佛脚吧,哎,还是算了,说不定不难。
  靠,完全不会啊,哎,算了,说不定选择题给我蒙对很多。
  不是吧,真考那么烂?呃,说不定不要家长签字呢。
  日,老师我干你娘咧!这下怎么办才好?
  艾玛基本是同这类情况差不多的,区别是我们顶多挨几顿打或是训骂,她是要命。
  起初我一直偏向艾玛实在太愚蠢这个观念,但第二遍读下来我愈发感觉艾玛是受侥幸心理影响导致自我欺骗麻痹全身。简单来说她第二次偷情让她处于 一种极端亢奋和自我膨胀的怪圈中,莱昂和她聊的来艺术和上等生活的追求并且年轻英俊,公公的遗产让她得已一时间的挥霍购买奢华物品,这都让她产生自己到达 上流社会享受至高爱情的幻觉。
  人一膨胀就容易失去自我,这句话千真万确。艾玛买的不是奢侈的物品而是虚荣心和维持自己满足感的支撑品。
  空洞的膨胀欲|望后面是心虚,就好象一个巨大的气球顶住了一堵摇摇欲坠的墙。现实的一针向来残忍无情,直接戳破气球,击到倒危墙。当然这只是开 始,真正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墙倒之后的压抑无助感。类似你同高手比剑,你还傻忽忽的同人谈君子风度,人家直接一剑刺来,其快无比,你眼睁睁的看着自己中剑, 倒地,几乎动弹不得,偏偏这一剑算不得完全致命,你又冷又疼,就在这时你突然发现周围出现了一群吃腐食的野兽!它们似乎等不及了,用摄人的眼光盯着你,小 心翼翼的围着你打转,不时上来在你身上嗅嗅甚至在你脚背舔一下,贪婪的眼神里似乎还带着嘲笑,你还有等待渺茫的别人救你的机会的勇气吗?有吗?没有,那你 便自杀吧。

  不过书里也暗示了另一种可能,艾玛的墙并未塌崩,她依然沉浸在无限的欲|望和骄纵的癫狂中,她不愿意离开这些,不愿去面对夏尔和该死的欠款,选择用死亡逃避。
  不管怎样,艾玛死了,故事似乎应该结束,但如果你细心的话你应该发现故事的开头是以描述夏尔开始的,没有艾玛,我们的结尾也是如此。
  夏尔应该是个很乏味的人,很呆板,没什么文化,也没什么主见。
  书中对他的正面描述基本如此,很简单,一笔带过。可是我发现福楼拜很愿意写他得到艾玛的快乐,对艾玛的言听计从,无条件的对艾玛好。傻小子得到美女并且忘了娘不是么?
  不是的。
  我们仔细看一下夏儿的童年生活,老爹是个混蛋整天喝酒赌|博,包法利奶奶则把爱全都给了他(溺爱)。从小身边也没什么伙伴,书也是12岁才开始读,周围的小孩都嘲笑他。他兢兢业业的读书,可效果不明显,却还是不停的读书,看来是个一条经的家伙。
  后来勉强当了个医生却也知道只是混混日子,还被强迫娶了个年长丑陋的寡妇,他觉得人生无望倒也从不反抗,直到他遇见了艾玛。
  我以为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他可怜的医术居然获得了点赞扬,他讨厌的前妻十分合适的死去了,卢奥老爹如此看的上自己,最重要,最重要的是艾玛似乎也爱自己。结婚,仿佛获得了新生!
  艾玛贤妻良母的外在表现使他感到生活一切美满,他的事业也开始有起色*,他似乎看到人生的大路两旁开满鲜花,白云饱满,天色*和空气只有纯净的蔚蓝,仙女一般的艾玛在前面冲他招手。
  我说过,他是个一条经的家伙,他不会认为他的生活还会改变,他的艾玛也永远占据他的内心,他准备一条路快快乐乐的走下去。傻瓜,标准的傻瓜。在我看来他已经把艾玛当成了一种信仰,无条件的服从,无理由的崇拜,这种信仰,也称之为爱。
  他可以接受艾玛任何购买物品的要求,可以接受她所有的谎言,可以接受任何对妻子有帮助的建议,可以为了她得罪自己的母亲。你说那傻瓜戴了绿帽 子还被蒙在鼓里去为他老婆的风流帐买单呢!真的吗?你去看艾玛接到24小时内必须得付清欠款的票据后去找勒合的那一段,其中勒合拿出一张欠款对艾玛说:你 真以为那个可怜的老实人什么都不知道?
  我认为莫名其妙的帐单和妻子怪异的行为肯定会引起他的怀疑,我猜他只是不愿意相信,不愿意打破他笔直的人生道路,更不愿意动摇艾玛在他心中的 位置。即使现实摆他眼前他也没有想过去责骂艾玛,他愿意陪她共同承担一切(公务人员来清点财产的时候他表现的很平静,只是默默的在烤火,你不能说这时候他 还什么都不知道,更多的可能是他什么都已经准备好了,除了妻子的自杀)。
  我相信,这是简单,执着,美好的爱。
  对于艾玛服毒死亡的过程夏尔的悲痛可想而之,可是有一个细节却叫我看的真心难过:我要她下葬时穿结婚的礼服,穿白缎鞋,戴花冠。头发披在两肩。要三副棺木:橡木的,桃花心木的,铅的。不要对我讲了,我会挺的住的。她身上要盖一条绿色*丝绒毯子。请照办吧。
  你要知道,这时候夏尔已经差不多破产了。
  但这就是艾玛眼中呆板冒傻气的丈夫对她自己最后的浪漫的爱,最爱自己的人怎么会不了解自己呢?
  只是艾玛说:爱=奢华物品+浪漫+爱
  只是在讲究利益的现在,欲|望膨胀的眼中,我们说:爱≠爱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死者引导我们我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醒来,寻求着一种热切的“期待”的感觉,摸索着噩梦残破的意识。一如咽下一口要以烧着你五脏六腑的威士忌,这种“期待”的感觉热辣辣的。我心中忐忑,摸索着,企望它能切实重返体内。然而这种摸索却永远都是徒劳枉然。手指已没了气力,我只好将它们并拢起来。分明觉出自己全身的骨肉都已分离。迎着光亮,我的意识畏葸不前,这种感觉也正转化成一种钝痛。 [点击阅读]
万灵节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一艾瑞丝-玛尔正在想着她的姐姐罗斯玛丽。在过去将近一年里,她极尽可能地试着把罗斯玛丽自脑海中抹去。她不想去记起。那太痛苦——太恐怖了!那氰化钾中毒发蓝的脸孔,那痉挛紧缩的手指……那与前一天欢乐可爱的罗斯玛丽形成的强烈对比……呵,也许并不真的是欢乐。 [点击阅读]
万物有灵且美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作者简介JamesHerriot吉米•哈利(1916—1995)(原名JamesAlfredWight)苏格兰人。一个多才多艺的兽医,也是个善于说故事的高手,被英国媒体誉为“其写作天赋足以让很多职业作家羞愧”。平实而不失风趣的文风和朴素的博爱主义打动了千千万万英美读者,并启发了后世的兽医文学。 [点击阅读]
三个火枪手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0
摘要:内容简介小说主要描述了法国红衣大主教黎塞留,从1624年出任首相到1628年攻打并占领胡格诺言教派的主要根据地拉罗谢尔城期间所发生的事。黎塞留为了要帮助国王路易十三,千方百计要抓住王后与英国首相白金汉公爵暧昧关系的把柄。而作品主人公达达尼昂出于正义,与他的好友三个火枪手为解救王后冲破大主教所设下的重重罗网,最终保全了王后的名誉。 [点击阅读]
三幕悲剧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萨特思韦特先生坐在鸦巢屋的露台上,看着屋主查尔斯-卡特赖特爵士从海边爬上小路。鸦巢屋是一座漂亮的现代平房,木质结构不到一半,没有三角墙,没有三流建筑师爱不释手的多佘累赘的设计。这是一幢简洁而坚固的白色建筑物。它看起来比实际的体积小得多.真是不可貌相。这房子的名声要归功于它的位置-居高临下,俯瞰整个鲁茅斯海港。 [点击阅读]
不分手的理由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在喧闹的大街拐弯之后,刹那间四周变得寂静无声,黑暗中一排路灯伫立在街头。放眼望去,只有一盏红绿灯在寒空中绽放着鲜红色的光芒。速见修平往前欠身,嘱咐计程车司机行驶至红绿灯时左转。这一带是世田谷的新兴社区,近年来开始兴建,大量的超级市场和公寓,修平目前住的房子也是三年前才盖好的。住宅用地有高度的限制,修平住的公寓只有三层楼,他本身住在二楼。 [点击阅读]
且听风吟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1“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这是大学时代偶然结识的一位作家对我说的活。但对其含义的真正理解——至少能用以自慰——则是在很久很久以后。的确,所谓十全十美的文章是不存在的。尽管如此,每当我提笔写东西的时候,还是经常陷入绝望的情绪之中。因为我所能够写的范围实在过于狭小。譬如,我或许可以就大象本身写一点什么,但对象的驯化却不知何从写起。 [点击阅读]
世界之战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在19世纪末,没有人相信我们这个世界正在被一种比人类更先进,并且同样也不免会死亡的智慧生命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又有谁会相信,当人类正在为自己的事情忙忙碌碌的时候,他们被专心致志地研究着,像人们用显微镜研究一滴水里蠕动繁殖的生物一般仔细。自高自大的人类来往于世界各地,忙着干自己的事,自以为控制了物质世界的一切。显微镜下的纤毛虫恐怕也不乏这样的幻觉。 [点击阅读]
东方快车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一位重要的旅客叙利亚。一个冬天的早晨,五点钟。阿勒颇城的月台旁,停着一列火车,这列车在铁路指南上,堂而皇之地称为陶鲁斯快车。它由一节炊事车、一节义餐车、一节卧铺车厢和两节普通客车组成。在卧铺车厢门口的踏脚板旁,站着一个年轻的法国陆军中尉,他身着耀眼的军装,正和一个小个子谈话。这小个子连头带耳都用围巾里着,除了一个鼻尖通红的鼻子和两个往上翘的胡子尖外,什么也看不见。 [点击阅读]
两百年的孩子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1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境的日本小说家,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能够有机会面对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发表讲话。现在,我在北京对年轻的中国人——也就是你们——发表讲话,可在内心里,却好像同时面对东京那些年轻的日本人发表讲话。今天这个讲话的稿子,预计在日本也将很快出版。像这样用同样的话语对中国和日本的年轻人进行呼吁,并请中国的年轻人和日本的年轻人倾听我的讲话,是我多年以来的夙愿。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