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巴黎圣母院 - 读《巴黎圣母院》有感——美与丑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用心灵创作的,其中饱含了他的爱与恨,寄托与希望,倾注了他自己深切而真挚的感情。他用自己奇特的想象力勾勒了一个个夸张但令人深思的场面,把美与丑的涵义表达的动人而悠长。
  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诗人用“爱”这个主题词牵引着书中的人物,并用对照的手法把美与丑展现的淋漓尽致。
  人家想把他和他抱着的那具尸骨分开,他就倒下化作了灰尘
  诗人用灵魂铸造了加西莫多。在众多所谓深爱着爱斯梅拉达的男人中,他是最后一个出场,然而是最震撼我心灵的一个,正是由于与前面那些内心丑陋 的人的对比,他对爱斯梅拉达的爱才尤其的崇高与伟大。最初,也许是耻辱柱上的一口水,让他流下了他一生中第一滴眼泪,从此他对这个吉普赛姑娘心存感激。加 西莫多是一个忠诚懂得感恩的人,诗人形容他与克洛德是狗与其主人。尽管这个比喻有些讽刺,但我们就不难理解,最初的一口水换来了他绞刑架上对爱斯梅拉达的 舍身相救。后来,最初的感恩变成了崇拜,他与其他男人一样沉醉与她的美丽,然而,这种沉醉是爱的崇拜,并不是肉欲与占有。他为自己的相貌与爱斯梅拉达的美 丽感到深深的遗憾,却在无声之处,为她做着一切他能做到的事情。他是个聋子,却能听到爱斯梅拉达的吹哨声;他因为她害怕,而不惜危险攀高去削平钟楼对面的 怪兽石像;他在每个深夜去为她换上新鲜的食物与水,因为担心自己的相貌吓到她;他夜夜守在她房前冰冷的地板上,守着他心中不可亵渎的天使。有一个细节令我 尤其感动,姑娘日日心系她的爱人腓比斯,他便替她去找他,在广场等了整整一天在午夜才看到腓比斯,最终却没能劝动腓比斯来见爱斯梅拉达,以挨了一鞭子而告 终。他在见到爱斯梅拉达时满心愧疚,一声“滚开”的背后,我难以想象这个原本就自卑却全心全意爱着的人是怎样的落寞与受伤。他是丑的,文字的描写足以让人 不忍想象,但是他的心是如此的美,也许他的身世、相貌让他在畸形的环境中成长,他自卑,凶残,行为怪癖,然而心灵却是光明而善良的。他为爱斯梅拉达放置了 两个花瓶,一个是精美的水晶却有裂缝不能滋育花朵,一个是粗糙的陶罐,却使花朵芬芳清香。这是加西莫多对爱斯梅拉达的心灵展示,这样的精心设计,暗含了他 内心的痛苦、深情、理想与希望。那颗纯净而深情的心牵引着我的心起起伏伏。让我至今回想着他的行为,他从绞刑架上抢过爱斯梅拉达后兴奋狂喜的在钟楼上庆祝 凯旋的吼叫,他一个人用种种残忍血腥的手段击溃几千流浪汉围攻钟楼的坚毅,他望着自己心爱的姑娘绞死在广场上的疯狂,那种无尚的爱打破他二十年来对养父的 忠诚感恩,化作仇恨悲愤的冲动。这一切夸张近乎疯狂的行为都是那颗纯净的心灵对爱对美最好的诠释,大美大爱却在这个丑陋的敲钟人身上。

  绞刑架还没有你使我害怕
  很多文学评论家都认为克洛德副主教是道貌岸然、肉欲纵横的衣冠禽兽。我不这么认为,他是一个宗教的牺牲品,是雨果表达反封建反宗教的重要角色*。他是加西莫 多的养父,他养了加西莫多二十年,他自己说:我收养他,给他吃穿,我也爱他,他几乎成了我的一切。他有一个弟弟,他在父母双亡之后把照顾弟弟当成第一要 务,于是选择做主教,选择责任,把所有的爱给了弟弟以至把弟弟溺爱成一个无赖痞子。他尊重学问,深刻的了解知识对自己是何等的重要。这样的人可以说他是道 德低下、没有人性*的人吗?然而,毋庸置疑,书中所有的-阴-谋都是他设计,他操作的。这是一种被扭曲了的激*情,三十几年宗教教育让他不得已压制着自己的人欲还 要伪装出君子的模样,他一直在苦苦的内心挣扎,他的道德、教义与爱欲、肉欲的矛盾时时刻刻在折磨着他的心灵。他也曾幻想,与爱斯梅拉达去一个世外桃源过着 与世无争的生活,他也在误以为爱斯梅拉达死后,发出痛苦的呻吟,但是他又不得不屈服于ANATKH(命运)中,于是由爱生恨,越是爱越是恨,他由此认为他 的痛苦他的失败全是爱斯梅拉达造成的,便一次次采取卑劣-阴-险的手段,这是一个可怜又可憎的人最终的选择。但是,与加西莫多的光辉形象相比,克洛德显得尤其 的丑陋。他嫉妒,在爱斯梅拉达裸着身体押上绞刑架时,他的恨居然是由于觉得爱斯梅拉达的身体被众人看了,他不能容忍别人的分享,更何况这种分享真是无稽之 谈!相反,加西莫多抢回爱斯梅拉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扔给她一包衣服,并躲得远远的。克洛德看到爱斯梅拉达没有死,并没有开心,而是觉得她有可能与她的爱人 在一起而咬牙切齿。他自私,他每次向爱斯梅拉达表达爱,都长篇大论,看似真挚却是私心的体现,他丝毫没有顾及爱斯梅拉达的感受,只想占有。而加西莫多用两 个花瓶传递他的爱,他宁愿受爱的折磨也不愿见她痛苦。他对爱斯梅拉达说:如果你愿意我从钟楼上摔下去,甚至不须将一个字,只要一霎眼就够了。

  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相互融合成一个天使,进入天堂
  这是爱斯梅拉达对爱的解释,显然,腓比斯辜负了这句话。爱斯梅拉达以为的真爱,只不过是这个花花公子的逢场作戏。然而天真、纯朴、善良、热情的爱斯梅拉达 却根本无法自拔,她甚至愿意做腓比斯的情妇,被人轻贱、蔑视。直到最后,她依然对腓比斯坚贞不渝、无法忘怀。这种纯粹的爱虽然让我觉得有些无奈,但是却是 一种伟大的不平凡!然而,外表华丽俊朗的腓比斯却只是一个花心、充满兽欲的人,他可以在爱斯梅拉达接受绞刑的时候还无动于衷与自己的未婚妻调情,丝毫没有 为这个愿意为他付出生命的女子留有一丝的爱怜。 这种人比克洛德还不如!
  诗人在书中还描绘别的爱,巴格特对女儿的爱,她在苦苦守候十五年后与女儿重逢的狂喜,之前的疯癫瞬间化作了保护女儿的理智。还有格兰古瓦,这个典型意义的 贪生怕死的懦弱之徒,爱斯梅拉达对他有救命之恩,他却将她陷于虎穴。他体现了雨果对中世纪所谓的哲人、诗人的鄙夷。还有,兄弟之爱,爱斯梅拉达说友谊就是 一只手上的两根手指,灵魂沟通却不融合。当那些被称为暴民、流氓的吉普赛流浪汉得知他们的爱斯梅拉达被困钟楼时,义无反顾的冒死去搭救他们的姐妹,即使血 流成河。
  雨果描绘了教会统治下的中世纪,《巴黎圣母院》是一部无辜善良的人在封建专制下遭到迫害和璀璨的悲歌,爱斯梅拉达与加西莫多这两个正直美好的灵魂也是被教 会和专制王朝逼迫而死。但同时,他也在他爱的人物身上寄予了理想。书中处处都有对比,几乎每两个人、每两件事都可以拿来对比。不仅仅是对爱斯梅拉达的爱的 对比,美与丑,善与恶,忠诚与背叛,理智与情|欲,民主与专制,诗人用极尽夸张之势表达着对立面而使人内心受着强烈的撞击。

  尽管这是一个悲剧,但是,诗人并没有用严肃正经的口吻来描述,相反,很多话语妙趣横生。他描述外交官威廉“靠挖墙脚过活”,可喜的是欧洲最能 挖墙脚的专家路易十一很欣赏他。看,连君王他都不放过连带戏谑一番。格兰古瓦在连连遇到倒霉事时说:如果河水稍微暖和一点,我投河自尽得了!这一句话,把 一个懦弱虚伪的伪哲人形象表达的淋漓尽致。当加西莫多被绑在耻辱柱上时遭到百姓的侮辱,俏皮的你一言我一语看似幽默实则悲哀。难道这是中世纪独有的百姓麻 木缺乏人性*的表现吗?我们现在社会中这种无缘无故的恨又何尝少呢?我以为这种讽刺的场面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依然数不胜数!更有趣的是,很多我以为是现当代 作家的哲思的话,在《巴黎圣母院》中处处体现:学问这姐妹起码不会当面讽刺你,你要是对她好,她总会报答你,即使有时报答的不够;每个驼子都雄赳赳气昂 昂,每个结巴都口若悬河,每个聋子都小声细语,他最多觉得自己有点重听。这些话是多么完美啊,在让人笑过之后在书的结尾感到无尽的悲凉。
  书名为《巴黎圣母院》,尽管此书的重点并不是这座著名建筑,但诗人对建筑的眼光却折射了一个时代,这让我在这本书里才真正明白,为什么我在故 宫博物院会有那么深的震撼与落寞,每一个建筑有饱含它虔诚的平静思想。一个王朝没有用言语和文字才体现,却就在这一砖一瓦中了,这是何等的博大精深!
  关于《巴黎圣母院》,我想说的太多太多,这其中每一个小主题都可以拿来展述几千字,我相信,每读一遍一定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最重要的是,让我懂得了如何辨别美与丑,感受爱与恨。这曲宗教王朝的悲歌伴随着加西莫多的钟声和爱斯梅拉达的舞姿将永远响彻人类的历史。
或许您还会喜欢:
悖论13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0
摘要:听完首席秘书官田上的报告,大月蹙起眉头。此刻他在官邸内的办公室,正忙着写完讲稿,内容和非洲政策有关。下周,他将在阿迪斯阿贝巴①公开发表演说。坐在黑檀木桌前的大月,猛然将椅子反转过来。魁梧的田上站在他面前,有点驼背。“堀越到底有甚么事?是核能发电又出了甚么问题吗?”堀越忠夫是科学技术政策大臣。大月想起前几天,他出席了国际核能机构的总会。“不,好像不是那种问题。与他一同前来的,是JAXA的人。 [点击阅读]
悬崖上的谋杀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0
摘要:博比·琼斯把球放在球座上,击球前球杆简单地轻摆一下,然后慢慢收回球杆,接着以闪电般的速度向下一击。在五号铁头球棒的随便一击下,球会呼啸腾起,越过障碍,又直又准地落到球场的第十四穴处吗?不,远非如此,结果太糟了,球掠过地面,稳稳地陷入了障碍坑洼。没有热心的观众发出沮丧的哼哼声,惟一的目击者也显得一点不吃惊。 [点击阅读]
悬崖山庄奇案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我觉得,英国南部没有哪个滨海小镇有圣卢那么令人流连忘返,因此,人们称它为“水城皇后”真是再恰当也没有了。到了这里,游客便会自然而然地想起维埃拉(译注:法国东南部及意大利西北部的海滨地区,濒临地中海,以风光旖旎著称)。在我的印象里,康沃尔郡的海岸正像法国南方的海滨一样迷人。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我的朋友赫尔克里-波洛。他听了以后说:“昨天餐车里的那份菜单上就是这么说的,我的朋友,所以这并非你的创见。 [点击阅读]
悲惨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65 人气:0
摘要:米里哀先生是法国南部的地区狄涅的主教。他是个七十五岁的老人,原出身于贵族,法国大革命后破落了。他学问渊博,生活俭朴,好善乐施。他把每年从zheng府那里领得的一万五千法郎薪俸,都捐献给当地的慈善事业。被人们称为卞福汝(意为“欢迎”)主教。米里哀先生认为自己活在世上“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命,而是来保护世人心灵的”。 [点击阅读]
惊险的浪漫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帕金顿先生与太太吵了几句,气呼呼地戴上帽子,把门一摔,离家去赶八点四十五分的火车,到市里去上班。帕金顿太太依旧坐在早餐桌前。她的脸涨得通红,紧咬着嘴唇,要不是最后愤怒代替了委屈,她早就哭出来了。“我不会再忍下去了,”帕金顿太太说,“我不会再忍下去了!”她继续想了一会儿,又喃喃道:“那个放荡女人,狡猾卑鄙的狐狸精!乔治怎么会这么傻呢!”愤怒逐渐平息了,悲伤和委屈的感觉又涌上心头。 [点击阅读]
惹我你就死定了
作者:佚名
章节:139 人气:0
摘要:“喂,你去见男朋友,我干嘛要跟着啊?”“嘻嘻,我和宗浩说好了,要带你去见他的啊^o^”晕~-_-^,这么闷热的天,本来就够闹心的了,还要去给朋友当电灯泡,可怜芳龄十八的我啊,这些年都干嘛了?我好想有个男人啊,做梦都想…“朴宗浩有什么呀?他是公高的吧?公高那帮小子太危险了,你离他们远点儿。 [点击阅读]
愁容童子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母亲送给古义人一块地皮。在古义人的记忆里,幼少年时期,那里曾耸立着参天的辽杨。最初提起这个话头,是母亲年愈九旬、头脑还清晰的那阵子。在那之前,古义人几年回去一次,母亲九十岁以后,便大致每年都要回到四国那个森林中的山谷。准确的时期已经记不清了,就季节而言,应该是五月中旬的事。“年岁大了,身上也就有老人的气味了。”母亲从大开着的门窗向对岸望去。 [点击阅读]
愤怒的葡萄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具结释放的汤姆·约德和因对圣灵产生怀疑而不再做牧师的凯绥结伴,回到了被垄断资本与严重干旱吞食了的家乡。他们和约德一家挤进一辆破卡车,各自抱着美好的幻想向“黄金西部”进发。一路上,他们受尽折磨与欺凌,有的死去,有的中途离散。 [点击阅读]
我在暧昧的日本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一)回顾我的文学生涯,从早期的写作起,我就把小说的舞台放在了位于日本列岛之一的四国岛中央、紧邻四国山脉分水岭北侧深邃的森林山谷里的那个小村落。我从生养我的村庄开始写起,最初,只能说是年轻作家头脑中的预感机能在起作用,我完全没有预料到这将会成为自己小说中一个大系列的一部分。这就是那篇题为《饲育》的短篇小说。 [点击阅读]
我弥留之际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0
摘要:朱厄尔和我从地里走出来,在小路上走成单行。虽然我在他前面十五英尺,但是不管谁从棉花房里看我们,都可以看到朱厄尔那顶破旧的草帽比我那顶足足高出一个脑袋。小路笔直,像根铅垂线,被人的脚踩得光溜溜的,让七月的太阳一烤,硬得像砖。小路夹在一行行碧绿的中耕过的棉花当中,一直通到棉花地当中的棉花房,在那儿拐弯,以四个柔和的直角绕棉花房一周,又继续穿过棉花地,那也是脚踩出来的,很直,但是一点点看不清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