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暗算 - 第4章 第46——49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46节:被病魔击垮
  老王局长告诉我,他正是担心你父亲出现这种病发不愈的情况,所以才出此下策,安排他去破译炎密,目的就是想让他沉浸在密码中而不被病魔击垮。
  换句话说,组织上是想用密码把他养着,把他病发的可能性掐掉,让他无恙地安度晚年。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谁想得到破译炎密的巨大喜悦居然引发了他的心脏病,可恶地夺走了他的生命。
  从重新走进红墙,到破译炎密,你父亲仅用了一百多天时间,这一方面当然是得益于破译火密已有的经验,另一方面也足以说明你父亲确实是个破译高手!啊,为密码而生,为密码而死,这对你父亲来说也许是最贴切不过的,贴切得近乎完美,美中不足的是,他至死也未能破译自己的密码:"那件事"的密码。
  这密码的密底其实就是我说的,可他总不相信。
  所以,此时此刻,我是多么希望你父亲在天有灵,看到我给你写的这封信,那样他也许就会相信我说的,那样,他在天之灵也许就不会再被无中生有的愧疚纠缠。
  但是,无论如何,你不能让思思看到这封信,因为那样的话,她就会看见你父亲的"又一个悲哀",从而给她造成更多的悲伤……二号山谷分东院和西院,走进东院,一看就像个单位,有办公楼、宿舍房、运动场所和人影声响,等等。
  这里曾是老王的天下,即培训中心。
  走进西院,却怎么看都不像个单位,几栋零散的小屋,隐没于葱郁的树林间,人影了无,寂静无声。
  但寂静中透出的决不是闲适,而是森严。
  我初次涉足这里,看它寂静落寞的样子,怎么也想不到它竟是行动局的办公地,还以为是701接待上面首长的地方。
  没有人怎么行动?我问。
  答:如果人都坐在家里又怎么叫行动局?可谓一语道破。
  答话的人就是我那位搞谍报工作的乡党,人称"老地瓜"的老吕。
  老吕不善言辞,也许是长期搞地下工作的缘故。
  老吕不抽烟,据说70年代"抗美援越"期间,他在越南"行动",搞谍报,有一次,他在某酒店大厅里接了一支某女士递给他的烟抽,不久便昏迷过去,差点丢了性命,从此再不沾烟酒。
  出门在外,老吕总是穿戴整齐,脖子上挂着相机,腕上箍着手表和手链,头上戴着四季分明的帽子,胸前插着两支钢笔,像一个偶尔出门的游客。
  这些玩艺儿是不是武器或谍报工具,我不得而知。
  问过老吕,说是没有,可我又怎能相信他说的?他是个老牌间谍,老地瓜,所有的真实都在眼睛里,不在嘴巴上。
  老吕有本相册,很有意思,首先是很老派,封皮是手纺的粗布,相页是黄不啦叽的土纸,装订是麻线,整个土得掉渣;其次是很古怪,说是相册,却有大半不是相片,而是各式各样的纸条和报纸剪贴。
  其中扉页就是半张香烟纸,上面有他的手迹,是这样写的:清晨醒来看自己还活着是多么幸福。
  我们采取的每一个行动都可能是最后一个。
  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是世上最神秘也最残酷的,哪怕一个不合时宜的喷嚏都可能让我们人头落地。
  死亡并不可怕,因为我们早把生命置之度外。
  你好。
  我好。
  老吕告诉我,这是他刚做地下工作时,他的"上线"(是一位诗人)首次与他接头时,在人力车上顺便写下的,算是一个老地瓜对小地瓜的"经验之谈",也是他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纪念品"。
  那是1947年秋天,当时他是南京中央大学西语系三年级学生,从那以后,类似的纪念品时常"不约而至"。
  老吕说,从解放前到解放后,从国内到国外,从大的到小的,从有名的到无名的,几乎他参与的每起地下工作都留有一定的"证据",相册里收藏的就是这类东西,具体有28张照片,11片纸条,7张报纸剪贴和5幅图片,以及一些稀奇古怪的实物,诸如一枚穿孔的钢币、一个异国信封、几张票据和名片等。
  多数东西下方都有简单的文字注解。
  在众多东西中,有一张照片引发了我强烈的好奇心,照片照的是一个死人,看不见人体的一只手正伸在胸前的口袋里,好像在搜刮死者的遗物。
  老吕解释说,其实不是在"搜刮",而是在"给予",是在给他"放一张银行的催款单",而那只"恐怖之手"就是他在向一个死人催款,听起来真叫人匪夷所思。
  在照片下方,有老吕的亲笔,写的是:我的名字叫韦夫,请你们别再喊我胡海洋。
  老吕告诉我,这个现在老是被人喊做胡海洋的越南小伙子韦夫,生前与他素不相识,死后两人却一起"合作",干了一件至今都令他倨傲不已的"杰作"。
  80年代末,一个叫Ro克拉特的英国导演拍了一部电影《活着的死尸》,讲的就是他和韦夫"合作"的故事。
  至于相关的纪实性文字,更是多如牛毛,我现在收集到手的起码也在十几万字之上。
  1998年,我随鲁迅文学院一行作家到越南旅游,还专门到韦夫生活过的洛山小镇去走了一趟,听到看到的东西也记了有近万字。
  总之,要讲述这个故事,资料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像时间、地点、背景、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大故事、小故事,等等,可以说"无不在我心中"。
  我疑虑的是,已经有那么多人,用那么多的方式讲过这个故事,如果我不能另辟蹊径,步人后尘地讲一个老套的故事,意义实在不大。
  就是说,我想寻求一种新和奇的方式来讲述这个故事,现在我决定借韦夫的灵魂来讲故事正是这种寻求的结果。
  老实说,这还是老吕先生写在韦夫遗体照片下方的那句话,给我提供的灵感。
  灵魂之说,就是天外之音。
  请听,"天外之音"已经飘飘而来——01我的名字叫韦夫。
  让我再说一遍,我的名字叫韦夫。
  我所以这么看重我的名字——韦夫,是因为你们总是喊我胡海洋。
  你们不知道,胡海洋既不是我的别名,也不是我的绰号或昵称,而是另外一个人的名字。
  这个人以前我听都没听说过(自然不可能有什么交道),我从没想到,我和他之间会有什么瓜葛。
  但是30年前,一个偶然的变故,我被人错误地当作了他。
  更要命的是,30年来,这个错误一直未能得到改正,因此我也就一直蒙受不白之冤,被人们当作"胡海洋"爱着,或者恨着。
  说真的,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不停地向人诉说这个错误,但听见我诉说的人恐怕没有一个。
  让一个声音从一个世界穿越到另一个世界,看来真是一件困难又困难的事情,比模造一个梦想或用水去点燃火还要困难!上帝给我设置这么大困难不知是在考验我的耐心,还是为了向我说明什么,我不知道。

  第47节:结实又庄重
  其实,要想弄懂上帝的意图同样是困难又困难的。
  上帝有时候似乎让我们明白了什么,但更多时候只是让我们变得更加迷茫。
  这是没有办法的。
  在我们这里,上帝同样常常让我们拿他"没办法"。
  没必要太多地谈论上帝,还是来说说我吧。
  我于1946年生于越南东北部的一个叫洛山的小镇,父亲是个裁缝。
  一间临街的小木屋,墙壁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衣服,散不尽的蒸汽弥漫着,雾蒙蒙的,感觉像个浴室的外堂,这便是我出生的地方,我的家。
  我最初的记忆似乎总是伴随着哧哧声,那是熨斗熨烫衣服时发出的声音。
  在我10岁那年,我们家从北街两间小木屋迁到了热闹的南大街的一幢闪烁着霓虹灯的两层楼房里,长条形的石块使房子显得格外结实又庄重。
  我想这足以说明做裁缝让父亲得到了相当的实惠。
  但父亲还是不希望我们——我和姐姐韦娜——像他一样,在剪刀和尺子间度过一生。
  他不止一次地跟韦娜和我这样说:"我把你们甚至你们子孙的衣服都做完了,你们应该去做点其他的事。
  "后来韦娜去了九龙湾工作,我上了河内大学。
  在我去河内之前,父亲送给我一本产自中国的精美笔记本——64开本,金丝绒的皮面上有一条四爪龙的针绣,扉页这样写道:"当音乐和传说都已沉默时,城市的各种建筑物还在歌唱。
  "这句话似乎注定我要做一个建筑大师。
  不幸的是,1967年,也就是我在大学最后一个学年的冬天,我回家度寒假,一场突如其来的可怕的肺炎,把我永远搁在了镇上。
  这个病在当时我们那边是要害死人的,我虽然没死,但也跟重新生了一回一样,整整三年没过一天正常生活,每天进出在医院和家里,不停地吃药,不停地担心,让我为自己的命运生出了许多悲哀。
  毫无疑问,在我还没可能忘掉疾病时,我已把河内大学和建筑大师忘得干干净净了。
  事实上,当时我只要再去读一学期书,就可以获得河内大学建筑专业的学位。
  在后来我的病几乎痊愈时,父亲曾劝我回去把几个月的学业修完,但我已毫无兴趣。
  肺部的疾病改变了我,使我对父亲"充满水蒸气的工作"产生了不小的兴趣。
  再说,父亲渐老的年岁和满腹的经纶,似乎也越来越适合站在一旁,给我指点迷津,而不是亲自劳作。
  我就这样渐渐变成了父亲,在不断淡忘疾病和水蒸气不绝的劳作中,感到了人生的充实和快乐。
  直到天空中不时掠过美国飞机、镇上的青壮年纷纷被政府的鼓声和亲人的眼泪送去前线时,我才突然感到了另外一种东西的召唤。
  02罗杰走了。
  林国宾走了。
  有一天,妈妈说32号住家的老三也走了。
  又一天,我们收到了韦娜从南部前线寄来的她一身戎装的照片。
  就这样,从1971年夏天开始,我的朋友和许多熟悉的人都纷纷应征去了前线。
  作为一个被恶病缠绕多年的人,我有理由不去应征,去应征了,军方也有理由不录用我。
  1972年春天,一支海军部队到我们镇上征兵,我去应征的结果就是这样,一位军官看了我病史一栏中的记载后,友好地拍拍我肩膀说:"下次吧,小伙子,战争才开始呢。
  "说真的,当时我身体已恢复得非常好,我甚至都忘掉了曾经经历的痛苦。
  如果因为一场几年前、好几年前的病来决定我现在的命运,我觉得这多少有点不对头,何况这病已经好了。
  从我内心说,我极不乐意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这病已夺走我很多东西,我不想让它再夺走我什么。
  好在"战争才开始",我似乎有的是机会。
  同年秋天,有三支部队一起到我们镇上来招兵,其中依然有春天我应征的那支海军部队,我毫不犹豫又去"老部队"应征。
  吸取上次的教训,这次我在"病史"一栏中没有如实登记。
  我以为这样他们就会录用我,但接待我的军官(不是上次那位)看我只做了7个俯卧撑就累得气喘吁吁的样子,还是客气地拒绝了我。
  他告诉我说:"我觉得你去陆军部队更合适,他们一定会要你的。
  "没办法,我只好去找陆军。
  确实,他们没那么多要求,只跟我谈了几分钟话,就爽快地发给我一套没有领章的陆军军服。
  当然,未能穿上蓝色海军军装,对我是个不小的遗憾。
  但这是没办法的,肺病和轻巧的裁剪工作使我的身体很难强壮,而且由于长时间受水蒸气熏润,我的脸色看起来又白又嫩,显得软弱无力。
  我知道,要不是战争,像我这样的人也许永远走不进军营。
  我能走进军营,正如胡志明主席当时在广播上说的:战争让很多人有了意想不到的经历。
  1972年9月26日,我和镇上其他8名青年一起搭乘军方卡车,离开了洛山镇。
  车子缓缓地行驶在夹道欢送我们的人群中,我一点也没觉得,我这是去有可能让我永远回不来的前线。
  03在部队的情况我想尽量少说,这是因为一方面它本身就没什么好说的,另一方面有些可以说的对我来说又很没趣。
  我是说,我在部队的经历很不尽如人意,遇到了许多令我不高兴、甚至痛苦的事。
  首先,我没有当上军官,而只是当了个特等士兵。
  据我了解,当时一个河内大学的毕业生可以当上副连长,甚至正连长,最不行的起码也是个排长。
  我虽说没获得文凭,但也仅仅没文凭而已,没这个形式上的证据,其他或者说学业上并无什么差异,所以我想起码应该任命个排长给我。
  但军方过分地强调了那张纸文凭的作用,没能如我的愿。
  一位河内郊区菜农——有人说他是某某军长的外孙——对我拿腔拿调地说:"是的,是的,但问题是你没有毕业证书,入伍前又没有在政府部门任过职,按理只能当个一等兵,让你当特等兵已经是优待的啦。
  "这样的优待自然不可能令我感到荣幸。
  不过,我想,士兵就士兵吧,反正我又不是为当官才来部队的。
  我也不是因为听胡志明主席的广播演讲才来部队的。
  总的来说,我来部队的想法要比其他许多人显得更为模糊或者复杂一些,我甚至自己都说不出是为什么。
  有时候,我觉得我是因为受不了美国飞机整天在镇子上空窜来窜去,弄得人惊惊乍乍的,才决定到部队的。

  但有时候我又觉得不是,起码不全是,至于其他还有些什么,我又说不太清楚,也许……或者……我是说,我不知道。
  真的不知道。
  第48节:勇气和信念
  但是,有一点我非常明白,就是:从我决定入伍的一刻起,我从没想过,我会,或者可能会,上不了前线。
  说实话,有这种愿望在当时来说是荒唐的,这可能是我不想的一个原因。
  此外,我还固执地认为,穿军装就是为了去前线,只有上了前线,参加了某次具体的战斗,身上的军装才能心满意足,才能显出完美。
  所以,当跛脚的阿恩营长把我从新兵集训地接到距河内只有几公里远的陆军二○三被服仓库,并庄严告诉我今后我的任务就是配合他看守好这仓库的大门和小门时,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简直沮丧透啦!除了阿恩,我还有二位战友,一位是被炮弹片削掉了半只下巴的唐老兵;另一位是一条叫声尖利的杂毛土狗。
  难道我来当兵就是为了证明我不是个强壮的人,不配上前线,只能跟这些人呆在一起?我突然有种被谁出卖或欺骗的羞辱,穿在身上的军装仿佛不是配发的,而是我偷来的,骗人的。
  坦率说,我这人虽然不强壮,但并不缺乏勇气,如果说不怕什么就算勇气的话。
  我这么说,决不是为了炫耀我的勇气和不怕死,但我在部队的时间里确实从没有为什么胆怯过。
  在新兵集训营,教练我们射击的是一位从战场上下来的连长,人们都喊他"独眼龙"。
  因为,他只有一只眼睛,另一只在一次战斗中被大炮震落在湄公河里,被湄公河里的刺头鱼——也许是大公公鱼——吃了。
  他从不向我们提起自己可怕的经历,有一次在我要求下,他终于开口说,但说着说着突然闭上了他惟一的眼睛,浑身哆嗦起来。
  看得出,他是被自己的过去吓坏了。
  可我却一点也没觉得可怕。
  在我看来,他所经历的似乎没有比肺炎折磨我的可怕多少,这场病可以说使我心灵受到了创伤,也可以说使我心灵经受了锻炼。
  如果当时我们这些新兵中确有害怕去前线的,那肯定不是我,我几乎时刻想去前线,去参加一场有名有姓的战争,以验证我的勇气和信念。
  我曾担心到了战场上一些意想不到的可怕会使我胆怯,让人瞧不起,因而使我痛苦,却从没有想过会以这种方式——上不了前线——让我痛苦。
  战争在一天天扩大,美国飞机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河内上空,不时撂下成堆的炸弹,我们很容易就闻到了从城里飘来的越来越浓的硝烟味。
  阿恩担心这样下去,河内也会沦为前线,而我却暗暗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由于极度的失落和渴望,我知道我已变得十分苦闷,甚至邪恶。
  然而上帝知道,我不是诅咒河内,而是诅咒自己可怜的命运。
  从军需官接连不断到我手上来提取被服的忙碌中,我知道,正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奔赴前线。
  可以说,我侍侯的每一样东西:一件衣服,一顶帽子,一条腰条,一双手套,甚至一根鞋带,都先后上了前线,暂时没有去的,也随时可能上前线。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的手气和汗水已参加了无数次战斗,但这又能为我证明什么?只证明我没有亲自上过前线。
  阿恩常常炫耀地对我说:"啊,韦夫,你不知道,这是你的幸运啊。
  "也许吧。
  不过,如果让我选择的话,我宁愿不要这个幸运。
  这叫什么幸运,整天跟两个"废物"在一起,还有一条并不出色的狗。
  当然,阿恩说得有道理,前线不是什么好玩或有利可图的地方,我如果是为了名利想去前线那是愚蠢的。
  阿恩曾这样警告我说:"战场上飞来飞去的子弹随时可能把你的什么东西都夺走,包皮括你只有一次的性命"。
  这我当然知道。
  但他们不知道,我不是因为追求名利才想上前线的。
  我也不是出于厌世想死才想上前线。
  不是的。
  我只是觉得跟我一起来的人都上前线了,独独把我撂在这个鬼地方,旁人还以为我是怕死才躲到这里来的呢。
  天哪,谁知道我在这里有多么孤独,多么难受,多么想离开跛足的阿恩营长和可怜的唐老兵。
  04我知道,你们人类是了不起的,起码你们为自己做了许多了不起的事。
  那些还没做的事,你们相信迟早都会去做;那些尚未知晓的事,你们也相信迟早都会知道。
  我在人间生活了27个春秋,我深知人类的伟大和自信,但也看到了人类由于伟大和过分自信派生的一些毛病,或者说坏习惯,比如在现实生活中,你们总是将一切可以往后推的事往后推。
  我在人间时也是这样,甚至我这方面的毛病比一般人都要大。
  有两件事足以证明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一是我的婚姻大事;二是我上前线的事。
  你们知道,这都是我想做的事,但就是因为……怎么说呢,我要是知道我的生命是那么有限,也许我就会在有限的生命里把这两件事都做了。
  但我不知道。
  我是说,我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会那么短暂,准确地说是那么脆弱。
  在我要死之前,阿恩流着泪对我这样又哭又骂的:"狗日的,你还整天闹着要上前线,一身臭汗就把你命弄丢了,你……韦夫,你真他妈的没用,韦夫!"说真的,以前我还从来没见过一个男人会这么流泪。
  阿恩啊,你这个傻乎乎的跛脚佬,你为什么要对我流那么多泪,你不知道,人死前是不愿看到别人流泪的,那样他会死得很痛苦。
  阿恩,你现在在哪里,我很想你。
  阿恩不是那种让人一见就喜欢的人,他有点自以为是,说话的腔调响亮又严厉,跟他的跛脚一点不相配。
  但他是时间的朋友。
  时间从不出卖他。
  时间总是耐心地把附在他表面上的一些不讨人喜欢的东西一点点剥落下来,到那时候你就无法不喜欢他了。
  我后来真的很喜欢他,现在也没有不喜欢,虽然他在我临死前不应该地流了那么多泪。
  但这没办法,谁叫我死在他身边的,我想如果让他死在我身边,我同样会流很多泪的。
  因为我喜欢他。
  也因为那时我还不知道人死前不愿意看到别人流泪的道理。
  这道理当然是我死了以后才知道的。
  阿恩说的一点没错,我确实是被一身臭汗害死的。
  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我依然记得那天是个什么样的日子,那是冬天——又是冬天!你们应该知道,10年前我就是在冬天里染上肺病,差点死掉的,想不到过去了10年,这个季节还是杀气腾腾地向我敲响了死亡的丧钟。

  那天晚上,我一如往常一样,抱着收音机钻进了被窝。
  第49节:发烧
  孤独叫我养成了听收音机的习惯,没有收音机,我还睡不着觉呢。
  因为我总是找有女播音员的电台听,所以阿恩常嘲笑我,说我抱的不是收音机,而是梦想中的女人。
  也许吧,不过……我不知道,我对女人不了解,也不了解自己对女人的想法。
  有时候好像想得很,有时候又不太想,就是这样的。
  好了,还是别说女人吧,女人后面还要说的,现在赶紧说说我钻进被窝后怎么了。
  我觉得我的身体似乎有些不对头,头昏昏的,心里觉得很冷。
  我跟阿恩这么说了后,阿恩说:"嘿,这么大冬天的洗冷水澡谁觉得暖和,我也觉得冷啊。"
  "可我觉得我好像在发烧。"
  我说。
  阿恩过来摸了摸我额头,说:"嗯,好像是有点,不过没事的,你可能是累了。
  快把收音机关了,睡觉吧,睡一觉就没事了。
  "我也是这样想的,就关掉收音机睡觉了。
  当时已是凌晨4点多钟,这之前我和阿恩,还有唐老兵,一直都在忙碌着替陆军第179师发放冬季被服,他们几乎把半个仓库都拉空了,也把我们三个人累惨了。
  我后来想,如果就这样回去睡觉也许不会有事的,但当时身上实在是汗流浃背,大伙都觉得应该洗个澡。
  按规矩,这回该轮到唐老兵烧热水,但唐说他太累了,干脆将就洗个冷水澡算了。
  当时我们刚干完活,身上热乎乎的,也不觉得冷水有多么可怕,就说洗就洗了。
  洗完澡,我躺在床上听广播,觉得被窝不像以前一样越睡越热乎,而是越睡越冷。
  我跟阿恩这么说后,阿恩说:"嘿,这么大冬天的洗冷水澡谁觉得暖和,我也觉得冷啊。
  "我说:"我觉得我好像在发烧。
  "阿恩说:"把收音机关了,快睡觉吧,睡一觉就没事了。
  "我也是这样想的,就关掉收音机睡觉了。
  第二天中午,阿恩起床后问我怎么样,我觉得我身上在着火,我很想这样告诉他,但似乎已经开不了口了。
  不一会儿,我听到阿恩大声惊叫起来:"操,你怎么烫得跟火炭似的,韦夫!你醒醒,韦夫!你睁开眼看看我,我是阿恩!"现实总是喜欢重复,变化的只是一点点时空而已。
  我睁开眼,看到至少有三个模糊的阿恩在我眼前晃动,这感觉和10年前肺病袭击我时的感觉如出一辙。
  05人在昏迷中是没有时间的。
  我终于醒来,不知过去了多久,也不知来到哪里。
  明亮的玻璃窗户和窗户外的几杆树枝让我想起,我已经不在原来的地方了。
  一位戴口罩的小姐对我的醒来表现得很高兴,她的口音让我以为是回到了家乡。
  但她告诉我,这里是河内陆军总医院,我已经来这里快两天了。
  她一边摘下口罩,一边对我说:"我看了你的证件,知道你是洛山人,我是维浦人。
  "她说的地方离我家还不到10公里,那里有一家出名的动物园,洛山的孩子没有一个没去过那家动物园的。
  战争爆发前,我有位表哥就在那家动物园工作,我告诉她我表哥的名字,她居然哭泣起来。
  不用说,她认识我表哥,而且我表哥一定在战争中牺牲了。
  事实也是如此,就在两个月前,我表哥在及埃山地阵亡了,他们曾经坐同一辆卡车到部队,相识也在那趟卡车上。
  战争让很多本来不相识的人变成了朋友,我也成了她的朋友,她叫玉。
  玉使我有幸得到了医院郑重的治疗,英国人后裔布切斯大夫几乎每隔两天就来探望我,并不断给我做出新的治疗方案。
  布切斯大夫是这里的院长,每天都有大堆的人的生命等着他去救治,他们大多从前线下来,胸前挂着各种各样的奖章,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肺病患者,能得到如此优待,无疑是玉努力的结果。
  除了关心我的治疗外,玉还关心我的寂寞。
  因为我患的是肺病,没人敢跟我住在一起,我独自一个人被关在锅炉房隔壁的一间临时病房里。
  在寒冷的冬天,这里显得特别热乎,但热乎并不能驱散寂寞。
  惟一能驱散我寂寞的是玉,她经常来陪我聊天,一天接着一天,我们把有关洛山和维浦的话题说了又说。
  有一天下午,玉带着阿恩来看我,阿恩还给我带来了韦娜从塔福寄来的信。
  信上,韦娜说她已经结婚了,丈夫是个机枪手,正在塔福服役,所以她调到那里去了。
  她没有说起那里的炮火,只是这么提了一句:"和我以前呆的地方相比,这里才是真正的前线。
  "我是每天都听广播的,我知道当时塔福吃紧的战事,但我不可能因此指责韦娜的选择。
  战争期间人的思想和平常是不一样的,何况韦娜去那里还有个个人的理由:和丈夫在一起。
  韦娜在信中还夹了一张她和机枪手的照片,两人站在雄壮的机枪架子上,很像回事地瞄准着想像中的美国飞机——肯定是美国飞机!当我把照片拿给玉看时,她哈哈笑起来,对我说:"我还以为是你妻子的来信。
  这人是谁?"我告诉她是谁。
  "那你妻子呢?"玉有点迫不及待地问。
  阿恩在一旁替我回答了,他装腔作势地说:"他妻子?他有妻子吗?他应该有妻子,可事实上他连个女朋友都没有,韦夫,是这样的吧?"这是个令我难堪的话题。
  但阿恩不会因此闭上嘴巴的,他转过身去,对玉发出了令我讨厌的声音:"玉,你信不信,我们韦夫至今还是个处男呢。
  "我确实跟他这么说过,我说的也是实话。
  可我不知道,他是不相信我说的,还是觉得这很好玩,经常拿它和我开心。
  这个该死的阿恩,你绝对不能指望他守住什么秘密,他有一张比鹦鹉还烦人的嘴!玉对这话题显出了一定羞涩,但只是一会儿,很快她对阿恩这样沉吟道:"嗯……我知道你说的意思,阿恩,你是说……韦夫还有很多事……需要他去做,所以更应该好好地活下去。
  "后来有一天,玉很在意地问我阿恩说的是不是真的。
  我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这样反问她:"难道你觉得这不是真的?"06说真的,我的性格和身体决定我生活中不会有什么女人,曾经有一个姑娘对我似乎有那么一点点意思,但我现在连她名字都忘记了。
  这不是说我薄情寡义,我们之间本来就没有什么,如果说有什么的话,也只是一种可能。
  我是说,我们之间可能会发生点什么。
  但由于我的怯弱,结果什么也没发生。
或许您还会喜欢:
沉从文《边城》
作者:沉从文
章节:25 人气:3
摘要:内容简介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独门独院里,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是个洒脱大方,喜欢交朋结友,且慷慨助人的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像他一样豪放豁达,不拘俗套小节。老二的气质则有些像他的母亲,不爱说话,秀拔出群,叫傩送。小城里的人提起他们三人的名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点击阅读]
良心作证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3
摘要:这是一部美丽而又令人激动,乃至荡气回肠的小说,或者说,它是一部完全来自生活与时代的撼人写真。作家以其大手笔抒写了社会转型时期,关于人性和感情的裂变……在市委家属楼三层的一个大厅里,正进行着一场热闹的婚礼。阵阵喧闹声不时地从窗户里传出来,像一朵朵绚烂的焰火在空气里炸开。很多马路上的行人忍不住驻足倾听观望。大厅里面,周建设眼角眉梢挂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不停地应付着前来道喜的各色宾客。 [点击阅读]
王小波《黄金时代》
作者:王小波
章节:18 人气:3
摘要:我二十一岁时,正在云南插队。陈清扬当时二十六岁,就在我插队的地方当医生。我在山下十四队,她在山上十五队。有一天她从山上下来,和我讨论她不是破鞋的问题。那时我还不大认识她,只能说有一点知道。她要讨论的事是这祥的:虽然所有的人都说她是一个破鞋,但她以为自己不是的。因为破鞋偷汉,而她没有愉过汉。虽然她丈夫已经住了一年监狱,但她没有偷过汉。在此之前也未偷过汉。所以她简直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要说她是破鞋。 [点击阅读]
阎连科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4
摘要:雨过天晴,昨天的雨水把青砖山墙洗得水汪汪的绿,连一星尘土也没有。中年男人距山墙一米远近急速下跌着,像一块巨石从沟崖朝着沟底落。他闻到了山墙上的清新浓烈扑鼻,还带着新砖出窑后的热暖味。一春三月天气很暖和,日头饼馍样烤在天上。五婶寒了一冬,见日光挤进屋里一丝,便恨不得把一个日头揽在怀里。他爹,五婶说,让我出去晒个暖儿吧。五叔说你好好睡着吧,满天下数你难侍候!五婶喉咙塞一下,就盯着房上的椽子看。 [点击阅读]
中国现代散文
作者:佚名
章节:294 人气:2
摘要:熟悉上海掌故的人,大概都知道城隍庙是中国的城隍,外国的资本。城隍庙是外国人拿出钱来建筑,而让中国人去烧香敬佛。到那里去的人,每天总是很多很多,目的也各自不同。有的带了子女,买了香烛,到菩萨面前求财乞福。有的却因为那里是一个百货杂陈,价钱特别公道的地方,去买便宜货。还有的,可说是闲得无聊,跑去散散心,喝喝茶,抽抽烟,吃吃瓜子。 [点击阅读]
国史大纲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钱穆着商务印书馆修订本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 [点击阅读]
北京北京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一九九四年北京的一个夏夜,我说:“我要做个小说家,我欠老天十本长篇小说,长生不老的长篇小说,佛祖说见佛杀佛见祖日祖,我在小说里胡说八道,无法无天。我要娶个最心坎的姑娘,她奶大腰窄嘴小,她喜欢我拉着她的手,听我胡说八道,无法无天。我定了我要做的,我定了我要睡的,我就是一个中年人了,我就是国家的栋梁了。 [点击阅读]
美学散步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李泽厚八十二岁高龄的宗白华老先生的美学结集由我来作序,实在是惶恐之至:藐予小子,何敢赞一言!我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朱光潜、宗白华两位美学名家就都在学校里。但当时学校没有美学课,解放初年的社会政治气氛似乎还不可能把美学这样的学科提上日程。我记得当时连中国哲学史的课也没上过,教师们都在思想改造运动之后学习马列和俄文……。所以,我虽然早对美学有兴趣,却在学校里始终没有见过朱、宗二位。 [点击阅读]
倾城之恋
作者:张爱玲
章节:9 人气:3
摘要:娄家姊妹俩,一个叫二乔,一个叫四美,到祥云时装公司去试衣服。后天他们大哥结婚,就是她们俩做傧相。二乔问伙计:“新娘子来了没有?”伙计答道:“来了,在里面小房间里。”四美拉着二乔道:“二姊你看挂在那边的那块黄的,斜条的。”二乔道:“黄的你已经有一件了。”四美笑道:“还不趁着这个机会多做两件,这两天爸爸总不好意思跟人发脾气。”两人走过去把那件衣料搓搓捏捏,问了价钱,又问可掉色。 [点击阅读]
日光流年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嘭的一声,司马蓝要死了。司马蓝是村长,高寿到三十九岁,死亡哐当一下像瓦片样落到他头上,他就知道死是如期而至了。他将离开这鲜活生动的人世了。在耙耧山脉的深皱里,死亡自古至今偏爱着三姓村?,有人出门三日,回来可能就发现另一个人悄无声息地谢世了。出门半月或者一个月,倘若偶然一次没人死去,便会惊痴半晌,抬头望望西天,看日头是否从那儿出来了,是否成了蓝色或者绛紫色。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