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昂梯菲尔奇遇记 - 第一部 第十一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十一章吉尔达说昂梯菲尔或许会发疯
  遗嘱执行人,公证人勃、奥马尔和他的见习生早几天前已经到达约会地点了。他们在苏伊士,等待圣马洛人的焦急心情就可想而知了!
  昂梯菲尔师傅示意朱埃勤、特雷哥曼不要动,三个人假装在专心致志地聊天。
  勃-奥马尔以阿谀奉承的习惯姿态,走了过来。
  “终于……先生……”他冒昧地说,竭力使得语气和蔼、委婉。
  昂梯菲尔转过头来,看他一眼,就象从不认识他一样。
  “先生……是我……是我呀……”公证人点头哈腰地说道。
  “谁……您?”
  他没有好意思说出来:这具木乃伊想要干什么?
  “是我……勃-奥马尔……亚历山大的公证人……您不认识我了?……”
  “你们认识这位先生吗?”皮埃尔-塞尔旺-马洛问道。
  他向他的伙伴挤着眼睛,小石子在嘴里忽儿鼓起右腮,忽而又鼓起左腮。
  “我想:……”吉尔达有些可怜这位公证人。“这是勃-奥马尔先生,我们有幸见过……”
  “不错,确实……”昂梯菲尔师傅分辨道,他好象在回忆一件很久以前的事。“我记起来了……勃-奥马尔……勃-奥马尔?”
  “就是我。”
  “那么……您在这儿干嘛?”
  “怎么……我在这儿?我在等您呀,先生。”
  “您等我?”
  “这还用问……您能忘了吗?……我们约定在苏伊士想会的呀?”
  “约会?……那为什么?”圣马洛人装出十分惊讶的样子答道,以至于奥马尔差点儿上当。
  “为什么?……卡米尔克总督的遗嘱……他留下的遗产……那个小岛……”
  “哦!您在说我的小岛。”
  “对!……您的小岛,您想起来了!由于遗嘱要我……”
  “对,勃-奥马尔先生……您好……您好!”
  他没道再见,耸了一下肩,示意朱埃勒和驳船长跟着他走,但是,当他们离开车站时,公证人叫住了他们。
  “您打算投宿何处?”他问道。
  “随便哪个旅馆。”昂梯菲尔师傅答道。
  “我们投宿的那个旅店您可中意?”
  “哪个都行,无所谓,反正只待48小时。”
  “48小时?”勃-奥马尔语泪中明显带着不安。“您的旅行还没结束?”
  “差得远呢!”昂梯菲尔师傅笑道,“还有一段海路……”
  “一段海路?”公证人喊道,面色立即变得苍白,好象脚下就是船甲板已经晃动起来。
  “我们要走这段海路您肯定不会开心的,要乘开往孟买的邮船‘奥克苏’号……”
  “孟买!”
  “邮船后天从苏伊士出发,既然您非得陪同我们去不可,……我就请您乘此船了。”
  “那么,小岛到底在哪儿?”公证人做了一个绝望的手势,问道。
  “在它在的地方,勃-奥马尔先生。”
  说到这儿,它们一行三人向最近的一个旅店走去。那几件行李不久也运行了。
  过了一会儿,勃-奥马尔找到纳吉姆。那个“见习生”对他是不怎么礼貌的。啊!要不是有一亿法郎的百分之一归他,要不是害怕萨伍克的话,他早就把总督的遗嘱和继承人,都打发一边去了。他才不会受这份罪呢!
  要是有人告诉圣马路人,从前阿拉伯人把苏伊士叫苏也斯,埃及人把苏伊士叫克莱奥巴特利,他准会赶忙回答:
  “这和我有什么关系!……说这些。”
  观察几个清真寺,看几所极为一般的古建筑,逛逛2~3个广场,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恐怕要算粮市广场了。还可以参观拿破仑将军下榻过的临没官邸。然而,朱埃勒想,只要对这座城郭不整、失修、住有居民达135千,有这个梗概了解就是够了,也算把仃泊的48小时用好了。
  吉尔达-特雷哥曼和朱埃勒把时间用来逛大街,串小巷,探索海港。这个深达10~20米的港口,可容500艘船只仃泊,整个季节都不受经常利来的北风和西北风的袭击。
  苏伊士港运在运河开凿之前,就进行海上空荡了。那时,主要靠铁路进行运输。由于该港位于海湾深处,靠达180公里的运河又是治海岸和苏伊士海峡开凿的,故称苏伊士运河。这座城市使成了红海的门户。并始终保持稳定上升的景象。

  昂梯菲尔对此态度极为冷漠。当他的两个伙伴在街上漫不经心地游逛时,他却寸步不离已变为游览胜地的美丽海滨。他觉得有人在监视他。有时是纳吉姆,有时又是勃-奥马尔。两人虽不走近他,但一直盯着他,而他却假装根本没有注意到似的。他坐在长凳上,全神贯注,陷入沉思,目光寻视着红海的水平线,试图望穿那茫茫无边的海面。可有时,他的想象力驱使他竟以为看见了,“他的小岛”从南边的弥漫的雾色中浮起。然而,这不过是海市蜃楼而已,人们的眼睛总会产生这种错觉的。
  3月11日清晨,“奥克苏”号邮船终于完成了启航前的准备工作。备足了煤,经过几次定期仃泊,就可横渡印度洋了。
  昂梯菲尔师傅及其二位伙伴一大早就来到船上,奥马尔和萨伍克随后也赶来,这也毫不为奇的。
  这巨大的邮船,虽说是一艘货轮,但也可以载客。旅客大部分是去孟买的,也有一些则在亚丁和马斯喀特上岸。
  “奥克苏”号上午11点起航,驶出了狭长的苏伊士港。由于连续不断地仃泊,这次航行需15天。朱埃勒预订了有3个隔断的客舰,布置得很舒适,白天能睡午觉,夜间可以休息。
  不用说,另一间住着萨伍克和奥马尔。公证人很少露面,昂梯菲尔师傅决定,除非实在不得已则不跟他俩来往。这次“海熊”以他即特有的细心,向倒要的公证人宣称:
  “奥马尔先生,说好了,我们是结伴旅行。但是,咱们是各行其是,井水不犯河水……您只须在场证实我占有了那笔遗产就可以了,事后,咱们各不相干,无论在人间还是在地府。”
  高高的海岸挡住了季风,“奥克苏”号沿海湾顺流而下,如同行驶在湖面上一样平静,但是,掠过阿拉伯平原时,吹在红海上的凉风,却十分冷酷地迎接了“奥克苏”号邮轮。旅客大多数被旋风弄得极为不畅。不论是昂梯菲尔师傅、他的侄子,还有内河航海俱乐部的老手——特雷哥曼,都未能幸免。至于那狼狈不堪的公证人,就无需描绘他的窘态了。人们只听到他在航宝的角落里声吟着。精干的驳船长出于怜悯之心,不时光顾他一下。这举动并未使人感到诧异,因为他本性极为善良。至于昂梯菲尔,他决不能原谅那企图偷走他的纬度的人。当吉尔达试图让他可怜可怜那个不幸的乘客时,他只是耸耸肩。
  “好吧,驳船长,”他对他说,左右腮帮轮翻鼓起,“您的奥马尔已精疲力尽了吧?”
  “差不多。”
  “可喜可贺!”
  “我的朋友一一你不去看看他吗?——哪怕看一次呢!”
  “不,驳船长,不去看!——当他只剩下躯壳时,我会去看的!”
  跟用这种腔调回答问题的人,是无法讲道理的!
  然而,在横渡大洋时,公证人并未碍事,但他的见习生纳吉姆却接二连三地惹得昂梯菲尔师傅不得不发火。奇怪,他们两个讲的又不是同一种语言,怎可能会有冲突呢?原来,那“见习生”老是窥视圣马洛人的一举一动。好象是主人交给他的任务。万一这个埃及人命中注定,要从船上被抛下海去时,昂梯菲尔那才真开心呢!
  尽管不是三伏天,沿红海顺流而下,也是相当难受的。当时只能雇用阿拉伯人当司炉,因为那儿的人耐高温。
  3月15日,“奥克苏”号驶进曼德海峡最狭窄的水域。当邮轮越过英属丕林岛后,3个法国人向在非洲海岩奥博克城堡上飘扬的法国国旗致敬。然后,轮船开进亚丁港,准备在那儿抛锚,有些旅客将在那里下船。
  亚丁港是拴在大不列颠帝国腰带上的一把钥匙,是打开红海那串中的一把,是不辞劳苦的好管家婆。丕林岛已变成另一个直布罗陀港,依靠这个岛屿,英国把守着通向印度洋水域的大门。即使亚丁港部分淤沙,它的东部仍然可以容纳大量船只停泊;而它的西部是可接纳整个舰队。英国人从1823年起,就在这裹扎了根。目前的这座城市,在11~12世幻曾经历过繁荣昌盛的时代。

  拥有3万居民的亚丁港,这天夜里又增加了三位法籍人。在24小时的停泊期间,法兰西在这里也有了自己的代表,这就是圣马洛的探险家们。
  昂梯菲尔决意不离开邮船。他讨厌这次停泊,老是咒骂。因为,这会使公证人有机会出现在甲板上。上帝!他怎么成了这个样子!两条腿勉强把自己的身体拖上-望台。
  “噢,是您,勃-奥马尔先生?”皮埃尔-塞尔旺-马洛用嘲弄而又略带严肃的口吻说。“没错!是您,我几乎认不出来了!……这次旅行,您还能坚持到最后吗?我要是您,就留在亚丁……”
  “我倒想留下呢!……”可怜的公证人回答道,声音极弱,几乎奄奄一息了。“休息几天或许会恢复过来的,如果您能等下一班邮船……”
  “非常抱歉,奥马尔先生。我何尝不想把您应得的那一份财富,送到您手中呢!十分遗憾,我不能停留在半路上。”
  “还很远吗?”
  “远着哪!”昂梯菲尔师傅答道,他作着手势,画了个不规则的曲线。
  勃-奥马尔很失望地回到自己的房舱中去了,他拖着双腿,活象一只大龙虾。
  朱埃勒和驳船长在晚饭时回到了船上。他们觉得无需讲述在亚丁的见闻。昂梯苏尔也无心听他们的谈论。
  第二天下午,“奥克苏”号继续航行。大家都习以为常了,而吉尔达-特雷哥曼却满几称颂海神。女海神脾气大,任性,神经质,船上的乘客对此都有所经略。
  勃-奥马尔他又被人扶到甲板上来,用床单裹着,脚上好象系着一个沉重的铁球,就象供品被放在女神的双膝之上,而他自己又无力反抗这不公正的殉葬仪式。
  第三天开始,当风向转为西风时,恶劣天气才平息下来,邮船总算得到了哈德拉茅海岸的蔽护。
  萨伍克没什么不适的感觉,虽说肉体上并未吃什么苦头,而精神上却是另一回事。受这该死的法国人摆布,无法从他嘴里掏出关于小岛的秘密。因而不得不老是跟在他的后边,直到……直到他打算停歇的地方!……也许在马斯喀特-苏拉特或孟买,“奥克苏”号才抛锚吧?……在马斯喀特停歇后,他不会继续奔向霍尔木兹海峡吗?……卡米尔克总督的财宝是否就埋在波斯湾数百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上呢?
  对此,毫无所知,萨伍克简直就是处于焦躁不安的状态中。他多想从圣马洛人的五脏内掏出这一秘密啊!多少次他试图从那三人的谈话中,抓住几个词!他用尽心机,假装不懂法语,……这一切都毫无结果。而正是这个“见习生”使人感到厌恶,他的一举一动都让人反感。昂梯菲尔师傅和他的伙伴都表现出了这种情绪。萨伍克不止一次发现,每当他走近时,他们就走开了。
  “奥马尔”号在比尔阿利港停留了12小时,那是3月19日白天。然后,从这儿出发,继续沿阿曼海岸向前航行,以便逆流而上,开往马斯喀特。两天后,穿越哈德角。再有24小时,便可抵达伊斯兰王国首都,昂梯菲尔师傅这次旅行的目的地就到达了。
  越接近目的地,圣马洛人越紧张,越不合群。他全身心都倾注在那渴望已久的小岛上,在那属于他的宝石和黄金上。他似乎已看到了阿里巴巴山洞,而他就是合法的洞主。也正是卡米尔克的离奇举动,把他带到了《一千零一夜》的国度里。
  “你们知道,”他对伙伴们说,“如果那位埃及人的财宝……”
  他谈论此事,就象一个外甥在谈论他将去继承美洲的舅舅送给他的一笔遗产那样。
  “这笔财宝要都是金元宝,那可真难办了,可怎么运到圣马洛去呢?”

  “您有办法,叔叔。”朱埃勒答道。
  “不过”驳船长插上一句,“咱们把旅行袋,衣袋,帽子都塞得满满的……”
  “亏尔想得出!”昂梯菲尔高声说,“把价值上百万的黄金装在衣袋里!”
  “我是设想,朋友……”
  “想必你从未见过价值上百万的黄金吧!”
  “是的,作梦也没见过!”
  “你知道那有多重吗?”
  “确实不知道。”
  “可我知道,驳船长,我曾好奇地计算过!”
  “说说看”。
  “价值百万的黄金大约有322公斤重……”
  “不会比这更重吗?”吉尔达天真地反问道。
  昂梯菲尔师傅斜瞟了他一眼。
  “是呀!”他继续说道,“价值百万的黄金重322公斤,现在上亿元的黄金就是3万2千256公斤。”
  “要想将这上亿元黄金运上船,就算每人可搬100公斤,你知道需要多少人力吗?”
  “说下去,朋友。”
  “需要323人。可我们仅有3个人。一旦到了我的小岛,咱们的困难,你就可想而知了!幸好,我的财宝主要是金刚钻和宝石……”
  “叔叔说得有道理。”朱埃勒回答道。
  “我想插一句,”吉尔达-特雷哥曼说,“那位杰出的卡米尔克总督把一切都安排得如此周密。”
  “噢!那些钻石,”昂梯菲尔师傅高声说,“那些钻石,在巴黎,在轮敦的珠宝商那儿,很容易卖出去的!……多好的买卖,朋友们……当然-,不能全卖掉,不,不能都卖掉!”
  “你只卖掉一部分?……”
  “是的,驳船长,是的!”昂梯菲尔答道,他脸上的肌肉怞动着,眼睛闪闪发光。“是的!……首先,我自己得留一颗……一颗价值上百万的钻石……别在我的衬衫上。”
  “别在衬衫上,我的朋友!”吉尔达说,“那会叫人眼花缭乱的,那我简直不敢正面看你了……”
  “第二颗送给爱诺卡特,”昂梯菲尔接着说,“瞧,一块小石头会把她变得美丽超群……”
  “骏马不靠鞍辔,美女不凭服饰。她不戴首饰,也照样漂亮超群呢!”朱埃勒急忙说道。
  “不,我的侄子,……不……第三颗宝石送给我的姐姐!”
  “啊!善良的纳侬!”特雷哥曼叫起来,“她将被打扮得像波尔贡大街的圣母那样满目深情!哈哈!你想让男人再来向他求婚吗?”
  昂梯菲尔师傅耸耸肩,又说道:
  “还有,第四颗送给你,朱埃勒,……”
  “谢谢叔叔。”
  “那第五颗就是送给你了,我的老朋友!”
  “我?是不是用它装饰‘可爱的阿美丽’号船头的正面。……”
  “不,驳船长,戴在你的手指上,……是戒指……钻石戒指……”
  “一颗钻石——戴在我这粗大的手指上……象旧金山人穿袜子那样,对我或许更合适。”驳船长解释着,同时伸出一只又粗又红的大手,用来拉纤倒非常适合的手。
  “没有关系,驳船长,不信你找不到一个女人,情愿……”
  “你说给谁呢?我的朋友……恰好有一位漂亮而又壮实的寡妇,圣塞尔旺开杂货铺的……”
  “开杂货铺的……开杂货铺的!……”昂梯菲尔喊起来,“当爱诺卡特嫁给一位王子,朱埃勒娶回一位公主时,你瞧,你那开杂货铺的……”
  谈话到此结束了。然而,青年船长,一想到由叔叔勾起的那些荒诞的梦想,便不由得叹起气来……可又怎样才能把他引导到纯洁的念头上去呢?
  “可以肯定,只要事情稍有进展,他将失去理智,他或许会发疯!”吉尔达-特雷哥曼背着他的朋友对朱埃勒说道。
  “真可怕!”看着自言自语的叔叔,朱埃勒答道。
  两天后,即3月22日,“奥克苏”号到达马斯喀特港。3个水手把勃-奥马尔从他房舱的角落里拉了出来。啊!那副样子!只剩下骨架了……或许更像一具木乃伊。因为,那层皮还附在这位交厄运的公证人的骨架上。
或许您还会喜欢:
乞力马扎罗的雪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3
摘要: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一万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峰叫马塞人①的“鄂阿奇—鄂阿伊”,即上帝的庙殿。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过解释。“奇怪的是它一点也不痛,”他说。“你知道,开始的时候它就是这样。”“真是这样吗?”“千真万确。可我感到非常抱歉,这股气味准叫你受不了啦。”“别这么说!请你别这么说。 [点击阅读]
别相信任何人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如果你怀疑,身边最亲近的人为你虚构了一个人生,你还能相信谁?你看到的世界,不是真实的,更何况是别人要你看的。20年来,克丽丝的记忆只能保持一天。每天早上醒来,她都会完全忘了昨天的事——包皮括她的身份、她的过往,甚至她爱的人。克丽丝的丈夫叫本,是她在这个世界里唯一的支柱,关于她生命中的一切,都只能由本告知。但是有一天,克丽丝找到了自己的日记,发现第一页赫然写着:不要相信本。 [点击阅读]
地精传奇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梦每个人都会有,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敲击键盘将梦化为一个个字符。做梦的人多了,写梦的人也多了,看梦的人更多了。当一个个梦想列于书站之中,我们不禁会发现许多的梦是那么相似。在金戈铁马中争霸大陆是我曾经的梦,但此时却不是我想要的。当“我意王”如天上的云朵随处可见后,英雄们早已失去光泽,那些豪言壮语怎么看都像是落日的余辉,虽然美,但已是黄昏时。对于什么题材流行我并不感兴趣,我最喜欢的还是西式奇幻。 [点击阅读]
基督山伯爵
作者:佚名
章节:130 人气:2
摘要:大仲马(1802-1870),法国十九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杰出的通俗小说家。其祖父是侯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大仲马三岁时父亲病故,二十岁只身闯荡巴黎,曾当过公爵的书记员、国民自卫军指挥官。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他因为拥护共和而流亡。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 [点击阅读]
大西洋底来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0 人气:2
摘要:阴云密布,狂风怒号,滔天的大浪冲击着海岸。海草、杂鱼、各种水生物被涌上海滩,在狂风中飘滚、颤动。一道嶙峋的峭壁在海边耸起,俯视着无边无际的滔滔大洋。一条破木船搁浅在岸边,孤零零地忍受着风浪的抽打。船上写着几行日文。孤船的旁边,一条被海浪选到沙滩上的小鲨鱼,发出刺耳的哀叫。在任暴的风浪里,野生的海带漂忽不走,有些在海浪里起伏深沉,有些被刮到海滩上,任凭酷热的蒸腾。 [点击阅读]
孤独与深思
作者:佚名
章节:53 人气:2
摘要:一、生平1839年3月16日,普吕多姆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两岁时父亲去世,这位未来的诗人便与寡居的母亲和一个姐姐一起住在巴黎和巴黎南部的夏特内。据《泰晤士文学副刊》说,他很小时名字前就加上了家人用于他父亲的昵称“苏利”。普吕多姆以全班数学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准备进入一所理工学院,可是一场结膜炎打碎了他成为机械师的一切希望。 [点击阅读]
巴黎圣母院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78 人气:2
摘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 [点击阅读]
拉贝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胡绳60年前,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严重罪行之一,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虽然日本当时当权者和以后当权者中的许多人竭力否认有这样的惨案,企图隐瞒事实真相,但事实就是事实,不断有身经这个惨案的人(包括当时的日本军人)提供了揭露惨案真相的材料。最近,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共同翻译出版了《拉贝日记》。 [点击阅读]
沉默的羔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沉默的羔羊》还不能算是经典,可“名著”的殊荣它还是当之无愧的。一部书,印到四百万册以上,无论如何其影响力不能低估。《纽约时报》一九九二年的畅销书排行榜上,《沉默的羔羊》稳稳地坐着第一把交椅,而根据它改编的同名电影又在本年度一下获得了五项奥斯卡大奖,这一来更是推波助澜,使这部以悬念及恐怖著称的小说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我大约三年前在一个朋友的家中看到了《沉默的羔羊》。那是原版录像。 [点击阅读]
狼的诱惑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彩麻,你能去安阳真的好棒,既可以见到芷希和戴寒,又可以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真的是好羡慕你啊!”“勾构,我以后会经常回来的,你也可以到安阳来看我呀。记得常给我写信,还有打电话。”“喂,各位!车子马上就要出发了。”长途客运站的管理员冲我们叫道。“你快去吧,否则可要被车子落下了。”“嗯,我要走了,勾构。我一到妈妈家就会给你打电话的。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