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暗藏杀机 - 第四章简?芬恩是谁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二天过得很慢。有必要削减开支。精打细算,四十英镑可够用好长一段时间。好在天气不错,“步行省钱,”塔彭丝作主了。那晚,他们在远离市中心的一家电影院里美美地看了一场电影。
  星期三是使人幻想破灭的一天。星期四广告如期登出。
  星期五,可指望信件按期送到场米的房间。
  他得恪守许下的诺言,如果信件送到,他不拆开任何信件,而只是去国家美术馆,十点钟他的搭档将在那里和他会面。
  塔彭丝先到约会的地点。她自己安坐在一个红天鹅绒的坐位上,视而不见地盯着特纳夫妇的画像直到她看见熟悉的身影走进展厅。
  “喂?”
  “嘿,”布鲁斯福德先生惹人恼怒地回答,“你最喜欢的画是哪一幅?”
  “别这么淘气。有回信吗?”
  汤米怀着深深的、有些过于夸张的忧伤摇摇头。
  “我不想马上责怪你,使你失望,老朋友,糟透了。浪费了好多钱。”他叹了口气,“不过,情况就这样。广告已登出来,嗯,仅有两封回信:““汤米,你这个淘气鬼:“塔彭丝几乎尖叫起来,“把信给我。你怎么会如此讨厌?”
  “你的行李,塔彭丝,你的行李!它们在国家美术馆难以让人高兴。政府展览会,你是知道的。务必请记住,如同我以前向你指出的那样,作为一个牧师的女儿——”
  “我应该当演员!”塔彭丝说完话时手指啪地打了一个榧子。
  “那不是我要说的话。不过,如果你确信,在我好心免费为你提供绝望之后充分享受欢乐的感觉,常言道,让我们开始认真谈谈回信的事。”
  塔彭丝不拘礼节地从他手上抓过那两个宝贵的信封,仔细端详。
  “厚厚的纸,这封。看起来精致华丽。我们将保存这个信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然后先打开另一封。”
  “你太正确了。一,二,三,打开!”
  塔彭丝用小小的大拇指划开了信封,将信笺抽了出来。
  亲爱的先生:就今晨报上你登的广告而言,可能我对你有用,也许你能按上述地址于明日上午十一时打电话给我并与我见面。
  你忠实的A?卡特“卡歇尔顿街27号,”塔彭丝查看地址时说,“那是格洛斯特路方向。要是我们乘地铁,到那儿得花许多时间。”
  “接着,”汤米说,“是战役的计划。轮到我来设想进攻。见到卡特先生,他和我都希望按惯例相互问候早安。接着他说:‘请坐,嗯,先生贵姓?’对此我迅速果断、意味深长地回答:‘爱德华?惠廷顿!’于是卡特先生的脸变为猪肝色,喘着气说:‘多少钱?’我把惯例的五十英镑费用揣进口袋,又和你在外面的路上汇合,我们往下一个地址走去,又旧戏重演。”
  “别那么傻气,汤米。现在看另一封信。啊,这封来自里茨饭店。”
  “一百英镑而不是五十英镑!”
  “我来念。”
  亲爱的先生:兹就你的广告,如你大约在午饭时间来访,我将十分高兴。
  你忠实的朱利叶斯?赫谢默“哈!”汤米说。“我嗅到德国佬了吗?或者仅仅一位祖辈不幸的美国百万富翁?不管怎样,我们在午饭时间造访。
  是个愉快合适的时间——常有两人的免费食物。”
  塔彭丝点头同意。
  “现在找卡特。我们得赶快。”
  卡歇尔顿街上是一排无可挑剔的塔彭丝称之为“贵妇人长相的房子”。他们在27号门口据了门铃,一位整洁的女仆来开门。她看上去非常体面以致塔彭丝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应汤米要见卡特先生的请求,她领他们走进在一层楼的一间小书房,把二人留下后她便离去。然而不到一分钟,门打开了,一位高个子男人走进来,他长着一张瘦削的、像鹰似的脸,动作疲惫。
  “Y.A先生吗?”他边说边微笑。他的微笑特别引人注意。“请坐,请,二位。”

  他们坐下。他自己在塔彭丝对面的一把椅子上坐下,鼓励地对她微笑。他的微笑带有某种含意。这使塔彭丝不知所措。
  似乎他不打算先开口谈话,塔彭丝只得先开口。
  “我们想知道——即,你是否能告诉我们你了解有关简?芬恩的任何情况?”
  “简?芬恩,啊!”卡特先生好像在思考。“嗯,问题是,你们知道她的什么情况?”
  塔彭丝昂首挺直身子。
  “我不明白那与此事有什么联系?”
  “没有?相反是有联系,你知道,的确有联系。”他再次以疲惫的样子微笑,继续沉思地说,“所以这让我们又提出同样的问题。你们知道简?芬恩的什么情况?”
  因为塔彭丝一言不发,他继续往下说:“得啦,你们肯定知道一些情况才登广告,像你们做的那样?”他微微探身向前,疲惫的声音里有着一种说服力的暗示。“如果你们告诉我……。”
  卡特先生的性格里有着十分有魅力的某种成分。塔彭丝说话时,仿佛要下力气才能摆脱它。她说:“我们不能那样做,是吗,汤米?”
  但是,让她吃惊的是,她的格档并没有为她撑腰。他的眼睛盯着卡特先生,说话时的语调是一种不寻常的、服从的语调。
  “我敢说,我们了解甚少的情况对你没有任何好处,先生。然而,事实上,你可尽管知道。”
  “汤米:“塔彭丝吃惊地大声说。
  卡特先生在椅子上急转过身子。他两眼充满了疑问。
  汤米点点头。
  “是的,先生。我一下子就认出了你。我在情报部干事时,曾在法国见过你。你一走进房间,我知道——”
  卡特先生举起了手。
  “不要讲名字,拜托了。这儿的人们叫我卡特先生。顺便说一下,这是我表妹的房子。碰上干完全非官方的行动,她有时乐意把房子借给我。嗯,现在,”他的目光先后扫过他们两个人——“谁打算告诉我情况?”
  “讲吧,塔彭丝,”汤米下命令了,“是你的奇闻漫谈。”
  “是的,可爱的女士,说出来吧。”
  塔彭丝顺从地开了口,从组成青年冒险家有限公司起直到后来,一古脑儿全都说出来。
  卡特先生仍以他疲倦的神态安静地听着。他不时用手捂住嘴唇,仿佛要掩住他的微笑。塔彭丝说完,他沉重地点点头。
  “情况不多,但是诱人。十分诱人。如果你原谅我这么说的话,你们是让人好奇的年轻的一对。我不知道——但别人失败之处你们可能成功……我相信运气,你们知道——总是有……”
  他停了一下又往下说:“嗯,这事怎么样?你们出来冒险。为我工作你们觉得如何?全都是非官方的,你们知道,开支全包,外加公道的报酬?”
  塔彭丝盯着他,两唇分开,眼睁得越来越大。“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她喘着说。
  卡特先生笑了。
  “只是把你们现在做的事继续干下去。找到简?芬恩。”
  “好,不过——简?芬恩是谁?”
  卡特先生沉重地点点头。
  “是的,你们有权知道这件事,我想。”
  他坐在椅子上往后靠了靠,翘起腿,两手指尖对着指尖,开始低声单调地说:“秘密外交(顺便说,差不多总是糟透了的政策!)和你们无关。可以说,早在一九一五年初就拟出了某个文件。这是一项秘密协议的草案一条约一你们想怎么称呼都行。
  拟定该草案是准备让多方代表签字,是在美国制订的——当时它是个中立国家。文件草案被送往英国,为此目的选了一位特别信使,一个名叫丹弗斯的年轻人。希望整个事情保密,没有任何情况泄漏出去。这种希望通常令人失望。
  有人老是在谈论:“丹弗斯乘卢热塔尼亚号客轮前往英国。他用油布包装着宝贵的文件,贴身带在身上。正是在那次特别的航行中,卢热塔尼亚号客轮被鱼雷击中沉没。丹弗斯被列在失踪人员的名单上。终于,他的尸体被冲到海边,后经验明就是他,这点无庸置疑。但是油布包却失踪了!

  “问题是,是有人将油布包从他身上取走呢,还是他本人将它交给另一个人保存呢?
  有一些情况增强了后一种看法的可能性。在鱼雷击中轮船以后,在放下救生艇的时间里,有人看见丹弗斯对一位年轻的美国姑娘说话。没有人真正看见他把任何东西交给她,不过他可能已经交了。我仿佛感到这十分可能,他将文件托付给了这位姑娘,相信她,因为是妇女才有较大的机会把文件安全地带上岸。
  “就算事情是这样,但姑娘在哪儿,她如何处理了这些文件?根据以后来自美国的情报,似乎有可能丹弗斯从头至尾被人紧紧跟踪。这位姑娘和丹弗斯的敌人勾结吗?或许她也被人跟踪,不管是中计还是被迫,她把宝贵的油布包交出去了吗?
  “我们着手要努力查出她。事情出人预料地难。她的名字叫简?芬恩,这个名字应正式地出现在幸存人员的名单上,但姑娘本人似乎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对她简历的查询几乎无济于事。她是个孤儿,在美国西部一所小学里干过我们这里称之为小学教师的工作。她的护照上签的是要去巴黎,在巴黎她打算加入一家医院医务人员的队伍。她自愿提出服务,经过一些信函来往,她的要求被接受。看见她的名字出现在从卢热塔尼亚号客轮上救起来的人员名单上,医院的人对她没有去住暂住房,也没有听到任何她的音讯自然会感到吃惊。
  “啊,尽管作出种种努力要查到这位姑娘——但却徒劳无功。我们我遍了爱尔兰,但是在她到英格兰之后.则杏元音信。勿需使用条约草案了——这件事本来可以很容易办到的——所以我们得到这样的结论:丹弗斯已把文件销毁了。战争进入另一个阶段,外交方面也相应地改变,条约再没有重新起草。关于条约草案存在的流言蜚语被断然地否认了。简?芬恩的失踪为人们所遗忘,整个事情也就烟消云散。”
  卡特先生停了下来,塔彭丝急不可耐地插话:“然而为什么这件事又冒出来了?战争已经结束。”
  卡特先生的言行举止显得有点警惕起来。
  “看起来文件毕竟没有销毁,文件今天再出现就具有一种新的但是极有害的含义。”
  塔彭丝听傻了眼。卡特先生点点头。
  “是的,五年前,条约草案是我们手中的一件武器:今天它是反对我们的武器。它是一个巨大的失策。要是条约的条款公谙于众的话。那将意味着灾难……它很可能引起另一场战争一这次不是和德国作战!这极有可能,尽管我本人认为没有这种可能,但毫无疑问,那份文件牵连到我们许多政治家,当前我们不能以任何方式使他们名声扫地。
  作为对工党的一种呼声那是不可抗拒的,依我之见,一个由工党领导的政府在这个节骨眼上对英国贸易极为不利,但对真正的危险来说,那根本不算一回事。”
  他停下来,然后安静地说:“也许你们听说过或阅读过,在目前劳工动乱的背后,有布尔什维克的影响起作用?”
  塔彭丝点点头。
  “这是真相,布尔什维克的黄金正往这个国家倾注。为的是进行革命这么一个特定的目的。有某个人,这个人的真实姓名并不为我们所知,他在暗处为他自己的目的工作。
  布尔什维克分子在劳工动乱的幕后——而这个人又在布尔什维克的幕后:他是谁?我们不知道。人们讲到他时总是用‘布朗先生’的称呼。不过有件事是肯定的,他是这个时代的犯罪分子。他控制一个不可思议的组织。战争期间绝大多数的和平宣传是由他组织和提供经费的。他手下的间谍无处不在。”

  “一个中立的德国人吗?”汤米问。
  “恰恰相反,我有足够的理由认为,他是个英国人。他是亲德国的,如他原来是亲布尔什维克人一样。我们不知道他要寻求得到什么——也许为了他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力,或许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一种权力。对他真正的个性我们一无所知。据报道,甚至他自己的追随者对此也无从了解。我们偶然触及到他的踪迹之处,他总是扮演二流角色。别人担任主角。但后来我们总是发现,某个无足轻重的人,一个仆人或办事员什么的,躲在不为人们注意的幕后,这位难以找到的布朗先生不只一次从我们手中溜走。”
  “啊!”塔彭丝跳起来,“我想知道——”
  “说下去。”
  “我记得在惠廷顿先生的办公室里,那位办事员——惠廷顿叫他布朗。你不认为——”
  卡特沉思地点点头。
  “很可能。让人好奇的是,这个名字通常被提到。天才的癖性。你能把他描述一番吗?”
  “我真的没注意到。他平平常常——就像任何别的人一样。”
  卡特先生疲倦地叹了口气。
  “那就是对布朗先生一成不变的描述:给叫惠廷顿的人带来一个电话留言,对吗?
  注意到外面的办公室有一台电话吗?”
  塔彭丝想了想。
  “不,我想我没注意到。”
  “确实。那个‘留言’是布朗先生向他手下的人下达命令的方式。当然他偷听了全部谈话。是在那以后惠廷顿递给你钱,告诉你第二天再来吗?”
  塔彭丝点头。
  “是的,毫无疑问,布朗先生的黑手:,,卡特先生停了一下。“听着,情况就是这样,你瞧你自己在与什么人作对?可能碰上了这个时代最聪明的犯罪头脑。我不喜欢这样,你们知道。你们两人这么年轻,我不希望你们出任何事。”
  “不会的。”塔彭丝过于自信地劝他放心。
  “我会照顾好她的。”汤米说。
  “我会照顾好你。”塔彭丝反驳,对男人气十足的说话忿忿不平。
  “那好,互相照顾。”卡特先生微笑着说,“现在让我们又回过头来谈正事。我们迄今未弄清楚条约草案的一些神秘之处。我们受到它的威胁——明白无误的条款。革命分子宣称,文件在他们手中,他们打算在某个时候公诸于众。另一方面,他们明显地对文件的许多条款的了解有差错。政府认为这只是虚张声势。不管对还是错,政府坚持奉行断然否认的政策。对此我没把握。有些蛛丝马迹和轻率的影射,仿佛都显示出恐吓是实实在在的,其态度好像他们已掌握了一份让人承担罪过的文件,不过还无法看懂它,因为文件是用密码写的——但是我们知道,文件不是用密码写的——当然不是——所以靠不住。但总有某件东西。自然,说不定和我们所知道的相反,简?芬恩可能已死了——然而我不这么认为。令人奇怪的情况是,他们正在设法从我们这儿搞到有关那位姑娘的情报。”
  “什么?”
  “是这样,一两件小事已初露端倪。你讲的情况,可爱的女士,证实了我的想法。
  他们知道我们在寻找简?芬恩。听着,他们将臆造出一个他们自己的简?芬恩—一一比如在巴黎的一所寄宿学校。”塔彭丝喘着气,而卡特先生则微笑着。
  “人们一点也不知道她长得像啥模样,所以没事。她充满了臆想的传说,而她真正的任务是从我们这儿搞到尽量多的情报。明白这个想法吗?”
  “那么你认为”——塔彭丝停下来以便完全弄懂这一设想——“他们正是想要我以简?芬恩的身份去巴黎?”
  卡特先生比过去任何时候笑得更疲惫。
  “你们知道,我相信无巧不成书。”他说。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一朵桔梗花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1.一串白藤花序幕花街上,点着常夜灯。如今,连一点痕迹都没有了,可是大正(注:日本年号,1911-1926)末年,在那个伸入濑户内海的小小港埠里,有一所即今是当时也使人觉得凄寂的风化区,名字就叫“常夜坡”。活了这么一把年纪,到如今还常常会想起那整晚点着的白花花、冷清清的灯光;奇异的是每次想起,它总是那么凄冷,了无生气。 [点击阅读]
修道院纪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在王室名录上第五位叫唐·若奥的国王今天晚上要去妻子的卧室。唐娜·马丽娅·安娜·若泽珐来到这里已经两年有余,为的是给葡萄牙王室生下王子,但至今尚未怀孕。宫廷内外早已议论纷纷,说王后可能没有生育能力。但这仅限于关系亲密者之间的隐隐低语,以免隔墙有耳,遭到告发。要说过错在国王身上,那简直难以想象,这首先是因为,无生育能力不是男人们的病症,而是女人们的缺陷,所以女人被抛弃的事屡见不鲜。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4
作者:佚名
章节:86 人气:2
摘要:Chapter1序章“龙。”莫兰德边说,边从地上抓起一只干瘪的苹果,在双手之间丢来丢去。“扔啊。”外号“斯芬克斯”的拉蕾萨催促。他从箭囊里抽出一支箭,搭上弓弦。“我想看龙。”鲁尼在他们当中年纪最小,又矮又胖,尚有两岁才成年。“哪怕一眼都好。”我想萝希搂着我睡觉,佩特心想。 [点击阅读]
匹克威克外传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匹克威克派除却疑云,把黑暗化为耀眼的光明,使不朽的匹克威克的光荣事业的早期历史免于湮没,这第一线光辉,是检阅匹克威克社文献中如下的记载得来的;编者把这个记录呈献于读者之前,感到最大的荣幸,这证明了托付给他的浩瀚的文件的时候所具有的小心谨慎、孜孜不倦的勤勉和高超的眼力。一八二七年五月十二日。主席,匹克威克社永任副社长约瑟夫·史密格斯阁下。一致通过如下的决议。 [点击阅读]
天使与魔鬼
作者:丹·布朗
章节:86 人气:2
摘要:清晨五点,哈佛大学的宗教艺术史教授罗伯特.兰登在睡梦中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电话里的人自称是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的首领,名叫马克西米利安.科勒,他是在互联网上找到兰登的电话号码的。科勒急欲向他了解一个名为“光照派”的神秘组织。他告诉兰登他们那里刚刚发生了一起谋杀案。他把死者的照片传真给兰登,照片把兰登惊得目瞪口呆。 [点击阅读]
情书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下雪了,就在藤井先生结束致词的一刻。"就此,多谢大家的到来。我肯定,阿树泉下有知,一定会很高兴。"渡边博子参加了藤井树逝世三周年的纪念仪式。藤井树的父亲正站在墓碑前讲及他儿子生前的点滴。博子?如果阿树多留一点时间便好了。三年前的事就像在眼前。当时,她跟阿树正准备结婚。就在婚期之前,阿树参加了一个攀山探险旅程。山中,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迫使探险队改行一条少人使用的路。 [点击阅读]
无影灯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01“今晚值班不是小桥医师吗?”做完晚上7点的测体温、查房,返回护士值班室的宇野薰一边看着墙上贴着的医师值班表一边问。“那上面写着的倒是小桥医师,可是,听说今晚换人了。”正在桌上装订住院患者病历卡片的志村伦子对阿薰的问话头也没抬地回答说。“换人了,换的是谁?”“好像是直江医师。 [点击阅读]
荆棘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考琳·麦卡洛,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惠灵顿。她曾从事过多种工作——旅游业、图书馆、教书;后来终于成了一名神经病理学家,曾就学于美国耶鲁大学。她的第一部小说是《蒂姆》,而《荆棘鸟》则构思了四年,作了大量的调查工作,方始动笔。此书一发表,作者便一举成名。作者是位多才多艺的人,喜欢摄影、音乐、绘画、服装裁剪等。她现定居于美国。 [点击阅读]
荒岛夺命案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一部优秀的通俗小说不仅应明白晓畅,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群众生活,而且应该成为社会文化的窗口,使读者可以从中管窥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等方方面面的情况。美国小说家内尔森-德米勒于一九九七年写出的《荒岛夺命案》正是这样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作者以其超凡的叙事才能,将金钱、法律、谋杀、爱情、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等融为一炉,演释出一部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而又发人深思的侦探小说。 [点击阅读]
董贝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我敢于大胆地相信,正确地观察人们的性格是一种罕见的才能(或习惯)。根据我的经验,我甚至发现,即使是正确地观察人们的面孔也决不是人们普遍都具有的才能(或习惯)。人们在判断中,两个极为寻常发生的错误就是把羞怯与自大混同——这确实是个很寻常的错误——,以及不了解固执的性格是在与它自身永远不断的斗争中存在的;这两种错误我想都是由于缺乏前一种才能(或习惯)所产生的。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