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爱弥儿 - 第一卷第四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在生命开始的时候,记忆力和想象力尚处在静止的状态,这时候,孩子所注意的只是在目前对他的感官起影响的东西;由于他的感觉是他的知识的原料,所以要按照适当的次序让他产生感觉,这就要培养要他的记忆力,使它有一天能按同样的次序把这些原料供给他的智力;不过,由于他只知道注意他的感觉,所以先给他清楚地指出这些感觉和造成这些感觉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就够了。他什么东西都想去摸一摸,什么东西都想去弄一弄:他这样地动个不停,你绝不要去妨碍他,因为这可以使他获得十分需要的学习。正是这样,他才能学会用看、摸和听的办法,特别是把看见的样子和摸着的样子作一个比较,以及用眼力来估计他用手指摸一下会有怎样的感觉--学会用这些办法来了解物体的冷热、软硬和轻重,来判断它们的大小、它们的样子和能够感觉出来的种种性质。
  我们只有通过行动,才知道有些东西不是同我们一体的;只有通过我们自己的行动,我们才能获得远近的观念。一个孩子因为没有这个观念,所以不管物件是挨在他身边或是离开他一百步远,他都没有分别地伸手去拿。他是那样地使劲,以至在你看来认为是一种指挥的信号,是命令物件到他身边,或者命令你把它拿到他那里;其实不是这样的,只是因为最初出现在他脑子里的东西,然后又出现在他的眼睛里,而现在他认为就在他的手指前边;他只能想象他伸手即可触及的距离。因此,应该使他们常常走动,把他们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使他们感觉到地方的变换,以便使他们学会怎样判断距离。当他们开始能够分辨远近的时候,就需要改变方法,就不应当喜欢抱他们到哪里,就抱他们到哪里,也不应当照他们的意思高兴到什么地方,就到什么地方;因为,只要他们的感觉没有弄错,他们的行动就要随原因而改变。这种改变是值得注意的,需要加以解释的。
  当别人的帮助对于满足需要成为必要的时候,由于这种需要而产生的不舒服感觉,就用信号表达出来。孩子之所以啼哭,就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们哭的时候很多,这是必然的。他们的种种感觉既然是感性的,所以当他们感到舒服的时候,他们就不声不响地享受,当他们觉得难过的时候,他们就用他们的语言说出来,要别人来解除他们的痛苦。只要他们是醒着的,他们差不多就不能够处在无感觉的状态;要么,他们是睡着的,否则就有所感受。
  我们所有的一切语言都是艺术品。长期以来,人们就在探寻是不是有一种人人共同的自然语言。毫无疑问,这样一种语言是有的,那就是孩子们在懂得说话以前所用的语言。这种语言不是咬清音节发出来的,但他们的声音是有抑扬的、响亮的、可以理解的。由于使用了我们的语言,就使我们对这种语言加以轻视,竟至把它完全忘记了。我们对孩子们进行研究,马上就会从他们那里重新学会这种语言。乳母就是教我们学这种语言的老师;她们听得懂她们所哺育的乳儿所说的一切话,她们能够回答他们,她们和他们都能清楚地了解对方的谈话;虽然她们说的是一些字眼,但这些字眼完全是没有用的;他们听懂的,并不是这些字眼的意思,而是伴随这些字眼的声调。
  除了声语之外,还有手势语,其效力并不比前者差。不过,这种手势不表现在孩子们的柔弱的手上,而表现在他们的脸上。在这些还未长成的脸上竟有表情,这是很令人惊异的:他们的面貌以难以想象的速度随时变化着,你可以在他们的脸上看见微笑、欲望和恐惧象闪电似地出现,又象闪电似地消逝;每一次都使你觉得,你所看见的是另外一个面孔。他们面部的肌肉当然比我们面部的肌肉更灵活。然而,他们的眼睛却很迟钝,差不多是一无表情的。在他们那样的年龄,只有物质的需要,所以他们的信号应该是这种形式:感觉表现在脸相上,而感情则表现在目光上。
  由于人最初是处在艰难和柔弱的境地,所以他最初的声音是悲泣和啼哭。婴儿觉得他有所需要,然而自己又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于是哭起来,恳求别人的帮助;如果他饿了或渴了,他就啼哭;如果他太冷了或者太热了,他就啼哭;如果他需要活动,而人们又硬要他休息,他就啼哭;如果他想睡,而人们又打扰他,他就啼哭。他的生活愈不能由他支配,他就愈是经常地要求人们对它加以改变。他只有一种语言,其原因,可以说是由于他身上只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由于他的器官尚未发育完善,所以他还不能辨别它们不同的感受;所有一切不如意的事情,对他来说都能形成痛苦的感觉。
  这些哭声,人们认为是一点也不值得注意的,然而从其中却产生了人和他周围的一切环境的第一个关系:用来构成社会秩序的那条长长的锁链,其第一环就是建造在这里的。
  当孩子啼哭的时候,他是感到很不舒服的,他有他自己不能满足的某种需要:我们要进行观察,研究他需要什么,找出他的需要之后,加以满足。当我们研究不出他需要什么,或者不能加以满足的时候,他就继续啼哭,而我们感到厌烦;于是哄哄他,好叫他闭嘴不再啼哭,要不然就轻轻摇他,或者唱个歌儿催他入睡;如果他还是啼哭,我们忍耐不住了,于是吓他;粗暴的保姆有时候还打他。在他开始生活的时候,他所受到的奇怪的教育就是如此。
  在那些讨厌的哭哭啼啼的孩子当中,我曾经看见有一个就是这样挨保姆打的,这件事情,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他马上闭嘴不哭,我以为他是被吓倒了。我心里想,这个孩子将来也许是一个奴隶成性的人,只要用严厉的手段就可以逼着他干这干那的。我想错了;这个挨打的孩子,憋着一肚子愤怒,连呼吸也呼吸不出来;我看见他脸都变青了。隔了一会儿,他大声地哭起来,象这样年纪的孩子,他所有一切的怨恨、愤怒和失望,在那高昂的哭声中都表露出来了。我担心,他这样激动是会气死的。如果说,我怀疑过在人类的心中是不是天生就有正义感和非正义感的话,单单这个例子就足以使我消除我的怀疑。我相信,假使有一块火辣辣的炭偶尔掉在这孩子的手上的话,也许他觉得,还没有象轻轻地、然而是存心侮辱地打他一下那样痛咧。孩子们的这种易于激动和愤怒的性情,是需要十分小心地对待的。波尔哈维认为,小孩的疾病大部分都是痉挛性的,因为他们的头按比例说来比成人的重,他们的神经系统比成人的散布得广,神经质的人最容易受刺激。千万不要让仆人们接近孩子,因为他们常常使孩子感到厌恶,感到恼怒,感到心烦;对孩子们来说,他们比空气和季候的伤害,还危险一百倍。要是孩子们只是在事物方面而不是在意志方面受到阻碍的话,他们是不至于表示反抗或愤怒的,而且是能够保持身体健康的。所以,为什么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人的孩子,同那些自以为用时时刻刻干预他的行动的办法能培养得更好的人的孩子相比,不仅不那样的虚弱多病,反而更结实,其中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此;不过,始终要注意的是,在顺从他们的心意和违反他们的心意之间,有很大的差别。
  孩子们起先哭的几声,是一种请求,如果你不提防的话,它们马上就会变成命令的;他们的啼哭,以请求别人帮助他们开始,以命令别人侍候他们告终。这样,由于他们本身的柔弱,所以他们起先是想依赖,随后才想驾驭和使役别人;不过,这种想法的产生,其原因不是由于他们的需要,而是由于我们的服侍,在这里我们开始发现了不是直接由天性产生的道德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出,为什么从这头一年起就必须分辨,他们做出那样的表情或发出那样的哭声,究竟有什么秘密的意图。
  当小孩一声不响地使劲伸手的时候,因为他不能估计他同他想拿的东西之间的距离,所以他以为他是够得着那个东西的;他的想法当然错了;但是,当他一边又在闹又在哭,一边又在伸手的时候,那就不是他弄错了距离,而是在命令那个东西到他那里去,或者命令你把它拿给他。在前一种情况下,你一步一步慢慢地把他抱到他所要的东西那里;在第二种情况下,你不只是假装没有听见,而且,他愈是哭,你就愈不理他。必须趁早使他养成这样一种习惯,即:不命令人,因为他不是谁的主人;也不命令东西,因为东西是不听他的命令的。所以,当一个孩子希望得到他所看见的和别人准备拿给他的东西时,最好还是把他抱到他想得到的东西那里,而不要把东西拿过来给他:这样做,他就能够明白其中的含意,这种提示方法是适合于他的年龄的,而且还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可以启发他明白这一点。

  圣皮埃尔神父称成人为"大孩子";我们可以反过来把小孩叫"小大人"。这些提法,作为箴言来说,有它的真实性,但作为原理,就需要加以解释了。不过,当霍布斯、称坏人为"强壮的孩子"时,他就把事情简直说反了。所有一切的坏事都是来源于柔弱,孩子之所以淘气,只因为他是很柔弱的;假使他的身体健康有力,他就会变得挺好的:事事都能干的人,绝不会做恶事在万能的上帝的一切属性中,没有善这样一个属性,就很难想象有上帝。凡是承认两个原理的人,总是认为恶不如善,没有这种认识,他们就会做出荒唐的假设。请参看后面《一个萨瓦省的牧师的信仰自白》。
  只有理性才能教导我们认识善和恶。使我们喜善恨恶的良心,尽管它不依存于理性,但没有理性,良心就不能得到发展。在达到有理智的年龄以前,我们为善和为恶都不是出于认识的;在我们的行为中无所谓善恶,尽管有时候在感情上能对别人涉及我们的行为分辨善恶。一个孩子总想搞乱他所看见的东西;凡是他能拿到的物品,他都把它打个粉碎;他象捏石头似地捏着一只鸟,把鸟儿捏死了,他还不知道他干了什么哩。
  为什么会这样呢?首先,哲学家用人类天生的缺陷、骄傲、好胜、自尊和邪恶来解释这种现象;也许再补充一点,说什么由于孩子感到自己的柔弱,所以巴不得做一些用劲的动作,亲自实验一下自己的力量。可是,请看一看那衰弱多病的老年人,由于人的生命的循环,又使他回到了孩子们那样的柔弱状态,他不仅常常是一动不动地、安安静静地呆着,而且还希望他周围的一切也是那样的平静;有一些小小的变动,就会使他感到混乱和不安,他希望看到宇宙万物都是那样的宁静。如果起因没有改变,为什么与同样欲望相联系的同样软弱在老人和小孩之间会产生这样不同的结果呢?如果不是由于老人和小孩的身体状况不同,那么,又到什么地方去找这种变化的原因呢?就生命的活力说,这两种年龄的人都同样是有的,然而在孩子的身上正在发展,在老人的身上正在消逝;一个在成长,一个在毁灭;一个是走向生活,一个是趋向死亡。聚集在老年人心中的活力,正在衰退;然而在孩子的心中,活力却极其旺盛,正在向外扩张,可以说,他觉得他的生命足以使他周围的一切都活跃起来。不管他是在制作什么东西还是在破坏什么东西,这是无关紧要的;只要他能改变事物的现状就够了,所有的改变都是一种活动。如果说在他身上似乎是破坏的倾向较多,其原因也不在于邪恶,而是由于制作东西的活动总是迟缓的,而破坏东西的活动由于是比较的迅速,所以更适合于他的活泼的性情。
  造物主在把这种生命的活力赋予孩子的同时,又小心翼翼地只让孩子们轻轻地去使用这种活力,以免造成危害。但是,一旦他们把周围的人都看作工具,他们就会依赖这些人去进行活动,就要利用这些人去追求他们的欲望,弥补他们自己的弱点。他们之所以变得讨厌、蛮横、傲慢、捣乱和不服管教,其原因就在于此;至于所以有这种发展,并不是由于他们有天生的治人的心理,而是在这一发展的过程中使他们形成了这种心理;因为,不需要多么久的经验,他们就会感觉到,用别人的手去干活,只消动一动嘴就可以移动万物,是多么舒服。
  在长大的时候,他们就获得了力量,就没有那样的扰嚷不安、动个不停,就能够大大地自己克制自己。精神和肉体可以说是取得了平衡,而大自然要求我们的也只是为了保持我们自身所需要的活动。但是,使役他人的欲望,并没有随着产生这种欲望的需要而消灭。驾驭他人的心理唤起和助长了人的自尊,而习惯又加强了这种自尊的心理。这时候,奇异的幻想便跟着需要而产生;这时候,我们的偏见和个人的见解就扎下了最初的根。
  一旦明白了这个原理,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我们是在什么地方离开了自然的道路的;我们要看一看,要坚持这条道路应该怎样办。
  孩子们不仅没有多余的力量,甚至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满足大自然对他们的要求;因此,必须让他们使用大自然赋予他们的一切力量,这些力量,他们是不至于随便滥用的。这是第一个准则。
  一切身体的需要,不论是在智慧方面或体力方面,都必须对他们进行帮助,弥补他们的不足。这是第二个准则。
  在给他们以帮助的时候,应当只限制在他们真正需要的时候才帮助他们,绝不能依从他们胡乱的想法和没有道理的欲望,因为,胡乱的想法不是自然的,所以即使不使它实现,也不会使孩子们感到难过。这是第三个准则。
  应当仔细研究他们的语言和动作,以便在他们还不知道装佯的年岁时,辨别他们哪些欲望是直接由自然产生的,哪些是由心里想出来的。这是第四个准则。这些准则的精神是,多给孩子们以真正的自由,少让他们养成驾驭他人的思想,让他们自己多动手,少要别人替他们做事。这样,尽早就让他们养成习惯,把他们的欲望限制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们就不会尝他们力不从心的事情的苦头了。
  这里,我们又找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新的理由,说明为什么只要注意到不让孩子有跌倒的危险,不让他们的手接触一切可以伤害他们的东西,我们就应该让他们的身体和四肢绝对自由。
  身体和手臂都自由的孩子,一定比束缚在襁褓里的孩子哭的次数少些。只知道身体需要的孩子,只有在受到痛苦的时候才会哭;这有很大的好处,因为这样,我们可以确切地知道他什么时候需要帮助,而且,如果可能的话,马上就给他以帮助。但是,如果你不能够解除他的痛苦,你就应当镇镇静静的,切不可用抚弄的办法叫他不哭;你对他的宠爱不仅医不好他的肚子痛,反而使他懂得怎样取得你的疼爱,一旦他知道你可以随他摆布,他就变成了你的主人,这一下全都完了。
  孩子们在活动中受到的阻碍愈少,他们哭的时候也愈少;你对孩子们的哭愈是不感到厌烦,你就愈是不会为了要使他们不哭而自找罪受;你少去吓他们或者惯他们,他们也就没有那样的胆怯或倔强,也就能够更好地保持他们的自然状态。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在孩子们哭的时候就让他们去哭,而是一听见他们哭就殷勤地去抚爱他们,所以才使他们一阵阵地猛然哭起来;我的证明是:没有人管束的孩子,是不象其他的孩子那样爱哭的。我绝不赞成大家因此就放下孩子不管了,相反,应该首先就要预料到他们想做些什么,不要等到他们哭起来的时候才知道他们有什么需要。但是,我也不愿意使他们误解了对他们的关心照料。因为,他们一知道他们的啼哭有那么多用处以后,他们为什么不采用哭的办法呢?当他们知道,你要他们不哭,必须付出代价的时候,他们不会随便要一点点价钱就了事的。到最后,他们索取的代价竟那么高,以致你付不起;这样一来,如果哭了一阵达不到目的的话,他们就会拼命地哭,弄得精疲力竭,甚至哭死为止。
  一个孩子如果长时间地哭个不完,其原因既不是受到了束缚,也不是因为生病或缺少什么东西,那么,这样的哭就只是由于习惯或执拗的脾气。这不是大自然的作品,而是由保姆造成的,因为她不知道对孩子的一再啼哭要加以忍耐,所以结果反而使他哭的时间大为增加,她没有想到,今天虽使孩子不哭了,但却使他明天哭得更凶。

  唯一能够纠正或防止这个习惯的办法,就是任他怎样哭,你也不去理他。谁也不喜欢做白费气力的事情,就连孩子也是这样。他们在开始尝试的时候,是很顽强的,但是,如果你们坚定的程度比他们倔强的程度还大的话,他们就会打断念头,不再来这一套了。这样,你们就可以使他们哭的时候要少些,使他们养成习惯,只有在痛得不得已的时候才哭出来。
  此外,当他们由于胡闹或倔强任性而啼哭的时候,有一个办法是准可以阻止他们继续哭下去的,那就是:用一个好看和吸引人的东西去分他们的心,使他们忘记了哭。大多数保姆都通晓这个艺术,如果做得适当的话,是很有用处的;但最重要的是,不要使孩子发现你们是有意分散他们的心,要让他们在玩的时候不要以为你们是在注意他,所有的保姆笨就笨在不能做好这一点。
  所有的孩子断奶的时间都太早。什么时候长牙,什么时候才应该断奶,一般来说,长牙都是痛得难受的。孩子往往不知不觉出于本能地把他手里的东西拿到嘴里去咬。人们以为,拿象牙或狼牙之类的硬东西做卡嗒卡嗒发响的玩具,就可以便利牙齿的成长。我认为这是错误的。把硬东西放在齿龈上,不仅不能使它变得柔软,反而使它会长出老茧,使它发硬,使肌肉裂口时更加难受和更加疼痛。我们还是以动物的本能做例子来说明这一点。我们发现,小狗不是用硬石头、铁或骨头磨练它们正在成长的牙齿,而是用木头、皮、破布和柔软的东西来磨练的,因为这些东西可以咬得动,牙齿在上面可以咬出痕迹来。
  我们事事都不知道简朴,甚至给孩子随身用的玩意儿也弄得很不简朴。金的、银的和珊瑚的铃铛,小水晶片,各种各样或贵或贱的玩具,这是一些多么没有用处和多么有害的东西啊!这些东西,一样也用不着。别给他们什么铃铛,别给他们什么玩具;几根有叶子和果实的树枝,一只可以听到其中的颗粒发响的罂粟壳,一截既可以供他咂、又可以供他嚼的甘草,这些东西,同那些漂亮的小玩具一样,也能够使他玩得挺高兴,并且还没有使他一生下来就习于奢侈的弊害。
  大家都知道,奶面糊并不是一种很卫生的食品。煮沸的奶和生面粉会产生许多因不易消化而残剩的污物,是不适合我们的胃的。奶面糊的面粉,没有面包皮里的面粉那样熟,而且还没有发过酵;我觉得,面包皮粥和米浆还比较好一些。如果人们偏要做奶面糊的话,那最好是先把面粉烘一下。在我的家乡,就用这样炒过的面粉做一种非常可口和非常卫生的羹。肉汤和肉汁仍然是一种没有多大价值的食品,应当尽量地少吃。重要的是,孩子们首先应当习惯于咀嚼,这是便利牙齿生长的真正的办法;当他们开始咽东西的时候,混合在食物里的唾液就可以帮助消化。
  因此,我首先就给他们嚼食干果和面包皮皮。我将拿一条一条的硬面包皮和类似皮埃蒙特的面包皮饼干--乡下人称它为"格里斯"--给他们玩。他们在口里把这种面包皮弄软以后,总会吞一点下去的,这样,他们的牙齿就长出来了,而且,我们差不多还不知道,他们就已经把奶断掉了。农民的胃一般都是非常之好的,他们断奶时也就是用的这个方法。
  孩子们一生下来就会听我们说话的,不仅在他们还听不懂我们向他们所说的话的时候,而且在他们能够学会发出他们听到的声音以前,我们就已经是同他们说话了。他们的还很迟钝的发音器官,只能一点一点地模仿我们教他们发的声音,并且,这些声音首先是不是象传入我们的耳朵那样清楚地传入他们的耳里,现在还不能肯定。我并不反对保姆用歌曲和又愉快又变化多样的声调逗孩子,但是我反对她们无休止地用许多废话把他们搞得头昏脑胀,因为他们对那些话,除了懂得其中的音调以外,别的都不懂。我希望,我们要使他们听懂的头几个发音,要少,要容易,要清楚,要常常反来复去地发给他们听,而且,这几个音所表达的辞,要指的是我们拿给孩子看的那几样看得清的东西。不幸的是,我们很容易相信我们所不理解的话,这种情况开始得比人们所想象的还要早。课堂里的小学生仔细听老师的??嗦嗦的话,就象他们在襁褓中听保姆的胡言乱语一样。我觉得,教他们不去听那些废话,也就是对他们进行了非常有用的教育了。
  当我们从事研究孩子们的语言的形式和最初的语句时,是会产生许多想法的。不管我们怎样做,他们总是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说话了。哲学上的种种空论,在这里简直是没有用处的。
  首先,可以说他们是有适合于他们年龄的语法的,这种语法的造句规则比我们的规则还简约;如果我们仔细注意的话,就会感到惊奇,觉得他们是多么准确地仿效了某些类同语,这些类同语,你可以说它们有语病,然而它们是非常有规律的,它们之所以刺耳,只是由于它们说起来很生硬,或者,在习惯上大家还不承认有那种说法。我刚才还听见一个可怜的孩子被他父亲着着实实地骂了一顿,因为他向他父亲说:"爸爸,我到哪里去?"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孩子模仿类同语,比我们的文法学家还模仿得好;因为,既然我们向孩子说:"到那里去",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可以说"我到哪里去?"此外,我们要注意的是,他这样说的时候,多么巧妙地避免了"irai-je-y"或"y-irai-je"这两种说法中元音的重复。句子中的指示副词"那里",我们不知道拿它怎样办,所以就不适当地把它删去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能把这个错误推在可怜的孩子的身上吗?硬要去纠正孩子们的这些不合习惯的小错误,这真是一种难以容忍的迂腐的做法和多余的操心,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是一定会自行改正这些错误的。在他们面前说话总要说得正确,使他们觉得,同你谈话,比同任何人谈话都谈得高兴;你们要相信,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是会按照你们的语言去纯化他们的语言,用不着你们再去纠正的。
  另外一个十分重大的和不易预防的弊病是,人们在教孩子说话这件事情上太操之过急了,好象是担心他们自己不会学说话似的。这样草草率率地着急一阵,是会产生一个同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正好相反的效果的。他们将因此而说话说得更迟,说得更乱;过分地注意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就会忽略要他们咬清音节发音:由于他们懒于把嘴张得大大的,结果,他们当中有些人终生发音都有毛病,说话也没有条理,使别人几乎听不懂他们到底说些什么。
  我同乡下人一起生活的时间很多,但是从来没有听见他们当中有哪一个男子或妇女、男孩或女孩是卷着舌头发"R"音的。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农民的发音器官的构造跟我们的不同?不,是由于他们经过了不同的练习方法。我的窗子前面正好有一个土坡,这一带的小孩子常常聚集在这个土坡上玩。尽管他们离我是相当的远,我也能清清楚楚地听出他们说些什么;我常常回忆他们的话,以便用来写这本书。我的耳朵天天都使我搞错他们的年纪;我听到的是一些十来岁的孩子的声音,可是我一看,全是三、四岁的孩子的身材和面孔。不单是我一个人有这样的经验,而且,来看我的一些城里人(我和他们谈起这件事情)也同我一样地搞错了。
  其所以产生这种结果,是因为城里的孩子一直到五、六岁的时候都是在房间里由保姆照管着的,他们只要在嘴里叽叽咕咕地讲一下,别人就可以听见他们了;当他们一动嘴唇的时候,听起来也是很费劲的,而别人教他们讲的话,他们学也学得不好,因此,经常在他们周围的那些人,只要注意一下,就可以猜到他们想说什么,用不着去听他们究竟说了些什么话的。

  在乡下的情况就不同了。一个农家妇女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在她孩子的身边的,所以他不得不学会要非常清楚和大声地说出他需要别人听他所说的话。在田野里,由于孩子们到处分散,远远地离开他们的爸爸、妈妈和其他的孩子,所以要练习使远处的人能够听见他所说的话,要练习估计用多大的力量发音才能传过他和听话的人之间的距离。他就是这样认真地学习发音,而不是在留心照料他的保姆的耳朵边上结结巴巴地嘟哝几声就完了的。当你问一个农家孩子的时候,也许他羞得不敢回答你,但他要说,他就说得很清楚,不象城里的孩子需要保姆做他的翻译;不经过保姆的翻译,就听不懂他牙缝里咕噜咕噜地说些什么。
  在长大的时候,男孩子进了中学,女孩子到了女修院,就会改正这个缺点;结果,男孩子和女孩子一般都比一直是在自己家里培养起来的孩子讲话讲得更清楚些。但是,使他们不能学会象农民那样发音的原因是,他们必须在心中记住许多的东西,必须高声背诵他们所学的课文;因为在学说话的时候,他们养成了结结巴巴讲话,随随便便发音和发音不准的习惯,所以在背诵的时候就更为糟糕;他们要费许多气力才能找到他们要背诵的辞句,所以只好把辞儿的音节拖得长长的:当记得不牢靠的时候,要舌头说话不结巴,是不可能的。这样一来,他们就养成或保持了发音上的毛病。你们以后可以看到,我的爱弥儿是不会有这些毛病的,或者,至少是不会由于上述的原因而染上这些毛病的。
  我承认,一般平民和乡村居民走上了另外一个极端,他们讲话的声音之高,往往超过了实际的需要,由于发音过于准确,因而使他们的语音也就过于粗笨,他们的腔调太重,他们不善于选择辞儿,等等。
  但是,第一,我觉得这个极端比另一个极端的坏处要少得多,因为谈话的头一个法则是要别人听懂你讲的话,所以我们说话的最大的缺点,就是说了而别人听不懂。夸自己没有一点儿腔调,也就是在夸自己失去了语句的优美和力量。腔调是我们所谈的话的灵魂,有了它,所谈的话才动人和真实。腔调是不象我们所说的话那样骗人的;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受过许多教育的人才那样害怕它。由于养成了不管说什么话都是那个腔调的习惯,所以也就会惯于嘲弄人而不使人觉得他在嘲弄。在谈话中既然是忌带腔调,跟着也就产生了可笑的、装模作样的、迎合时髦的谈话方式,例如我们在宫廷的少年当中所见到的就是这种谈话方式。正是谈话和举止方面的这种装模作样的样子,才每每使法国人在其他国家被别人看起来觉得是很讨厌和无聊的。他在谈话中不仅是没有腔调,反而装着一副样子。这不是讨人喜欢的办法。
  人们是多么耽心地害怕孩子们染上这些语言上的小毛病,其实这些毛病是一点关系也没有的,而且是轻而易举地就可以加以预防或纠正的;但是,由于你使得他们讲话哑声哑气、慌慌张张、羞羞答答,由于你不断地批评他们的声调,挑剔他们所用的字眼,因而染上的毛病,是绝对没有办法矫正的。只学会同娘儿们讲话的人,对一团士兵讲话就会讲得大家都听不懂,他的话就不能压制暴乱的人群。因此,首先要教孩子们对成年的男人讲话,将来,在需要的时候,他们是知道怎样对妇女们讲话的。
  你的孩子在乡村生活的无拘无束的环境中长大起来,就会有一付更响亮的嗓子,就不会象城里的孩子们那样染上讲话结结巴巴的毛病,而且还不会学到乡下人讲的辞汇和声调,即使已经学到的话,至少也是易于改正的,只要老师从他一生下来就同他一块儿生活,一天一天地逐渐不让外人同他在一起,就可以用自己正确的语言防止和消除乡下人的语言的影响。将来,爱弥儿所讲的法语,同我所讲的法语完全是同样的纯粹,但是,他讲起来比我讲得更清楚,发音也比我好得多。
  正在学话的孩子,应该只听他能够懂得的话,应该只讲他能够咬清音节发音的辞。他在这方面所做的种种努力,可以使他一再重复发出同一个音节,以便练习更清楚地把它发出来。当他们显得结结巴巴地讲不明白的时候,你用不着费多么大的劲去猜他们说的是什么。企图别人老是那样听他所讲的话,也是一种驾驭他人的表现,孩子们是不应该有这种在他人之上的想法的。你只须十分注意地满足他的需要就够了;应该由他来努力使你懂得你还没有听懂的话。我们不应该硬是要他讲这讲那的,随着他愈来愈感到说话的用处,他自己就会好好地学讲话的。
  是的,有人说,开始讲话非常迟的人,是绝对不如其他的人讲得那么清楚的;但是,这并不是因为他们讲话讲得迟,他们的发音器官才受到障碍,恰恰相反,正是由于他们生来发音器官就有障碍,所以很迟才开始讲话,如果不是因为这个缘故的话,他们为什么讲话比别人迟呢?难道是他们讲话的机会少,我们鼓励他们讲话的时候少吗?恰恰相反,人们一发现他们很迟都还不能讲话,是深感不安的,因此就煞费苦心地教他们讲,结果,比教那些很早就能咬清音节发音的孩子,花费的气力还多;这种不适当的急躁的做法,将大大地使孩子讲话讲得很乱;只要我们不那么着急,他们是有时间练习讲得更完善的。
  有些孩子,由于你硬要他们说这说那,结果,使他们既没有时间好好地学习发音,也没有时间把你教他们说的话好好地拿来想一想;如果不这样做,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学习,他们首先就会练习最容易发的音;在逐渐加上用手势向你表达这些语音的意思的过程中,他们就会向你说他们的话,而不说你的话:这就可以使他们只有在把你教他们的话弄明白以后,才会学它们。由于他们不急急忙忙地就把你教给他们的话拿来使用,所以他们开头要细细体会一下你所说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只有当他们认为已经把其中的意思弄明白的时候,他们才会采用。
  你们十分急躁地要孩子还没有到年龄就学会说话,其最大的坏处,不在于你们最初向他们所说的话和他们自己开头说的那些辞儿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意思,而是他们所理解的意思跟我们的不同,而且,我们还觉察不到其中不同的地方;以至在表面上看来,他们好象是回答得非常正确,其实他们并没有懂得我们的意思,而我们也没有懂得他们的意思。我们有时候对孩子们所说的话觉得惊奇,通常就是由于这些模棱两可的话引起的,我们认为他们的话里有某种意思,其实他们所说的不是那个意思。我觉得,正是由于我们在这方面没有注意到我们所说的辞句在孩子们听来究竟是什么意思,所以才造成了他们最初的错误;这些错误,即使在得到纠正以后,也将影响他们一生的性情。在下一章中,我还有一次机会举出例子来阐明这一点。
  因此,要尽量限制孩子们的辞汇。如果他们的辞汇多于他们的概念,他们会讲的事情多于他们对这些事情的思想,那就是一个很大的弊病。为什么乡下人的思路一般都比城里人的思路更正确,我认为,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辞汇没有那样的广。他们的概念不多,然而他们能够把它们加以很好的比较。
  一个孩子,在最初差不多是同时全面发展的。他差不多是在同一个时候学说话、学吃东西和学走路的。这正是他的生命的第一个时期。在此以前,他同他在母亲怀中的样子没有什么差别;他没有任何心情,没有任何思想,几乎连感觉也是没有的;他甚至觉察不到他本身的存在:
  他活着,但意识不到他自己的生命。
  奥维德:《哀歌》第!”卷。
或许您还会喜欢:
波洛圣诞探案记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我亲爱的詹姆斯:你一直是我最忠实最宽容的读者之一,正因为这样,当我受到你一点儿批评,我就为此感到极大的不安。你抱怨说我的谋杀事件变得太文雅了,事实上是太贫血了。称渴望一件“血淋淋的暴力谋杀”,一件不容质疑的谋杀案:这就是特别为你而作的故事。我希望它能让你满意。 [点击阅读]
波罗探案集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我正站在波洛房间的窗户旁悠闲地望着下面的大街。“奇怪呀!”我突然脱口而出。“怎么啦,我的朋友?”波洛端坐在他舒适的摇椅里,语调平静地问。“波洛,请推求如下事实!——位年轻女人衣着华贵——头戴时髦的帽子,身穿富丽的裘皮大衣。她正慢慢地走过来。边走边看两旁的房子。二个男子和一个中年女人正盯捎尾随着她,而她一无所知。突然又来了一个男孩在她身后指指点点,打着手势。 [点击阅读]
泰坦尼克号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一艘船。梦幻之旅。巨大、气派、豪华。彩带飘舞、彩旗飞扬。鼓乐喧天、人声鼎沸。画面所具有的色彩只存在于我们的感觉里,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单一的黄颜色,仿佛是过去多少岁月的老照片、经过无数春秋的陈年旧物。我们似乎可以拂去岁月的灰尘,历数春秋的时日,重新去领略那昔日的梦里情怀。《我心永恒》(《MyHeartGoOn》)—一曲女声的歌,似从九天而来,带着一种空蒙、辽阔的豪放之感,在我们耳际回响。 [点击阅读]
活法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作者简介稻盛和夫,1932年生于鹿儿岛,鹿儿岛大学工业部毕业。1959年创立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在的京瓷公司)。历任总经理、董事长,1997年起任名誉董事长。此外,1984年创立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现在的KDDI公司)并任董事长。2001年起任最高顾问。1984年创立“稻盛集团”,同时设立“京都奖”,每年表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士。 [点击阅读]
海伯利安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0
摘要:序章乌黑发亮的太空飞船的了望台上,霸主领事端坐在施坦威钢琴前,弹奏着拉赫马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虽然钢琴已是一件古董,却保存得完好如初。此时,舱下沼泽中,巨大的绿色蜥蜴状生物蠕动着,咆哮着。北方正酝酿着一场雷暴。长满巨大裸子植物的森林在乌青的黑云下现出黑色影像,而层积云就像万米高塔直插入狂暴天穹。闪电在地平线上肆虐。 [点击阅读]
海伯利安的陨落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0
摘要:序章乌黑发亮的太空飞船的了望台上,霸主领事端坐在施坦威钢琴前,弹奏着拉赫马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虽然钢琴已是一件古董,却保存得完好如初。此时,舱下沼泽中,巨大的绿色蜥蜴状生物蠕动着,咆哮着。北方正酝酿着一场雷暴。长满巨大裸子植物的森林在乌青的黑云下现出黑色影像,而层积云就像万米高塔直插入狂暴天穹。闪电在地平线上肆虐。 [点击阅读]
海市蜃楼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大江山高生野远山险路遥不堪行,未尝踏入天桥立,不见家书载歌来。”这是平安时期的女歌人小式部内侍作的一首和歌,被收录在百人一首中,高宫明美特别喜欢它。当然其中一个原因是歌中描绘了她居住的大江町的名胜,但真正吸引她的是围绕这首和歌发生的一个痛快淋漓的小故事,它讲述了作者如何才华横溢。小式部内侍的父亲是和泉国的国守橘道贞,母亲是集美貌与艳闻于一身,同时尤以和歌闻名于世的女歌人和泉式部。 [点击阅读]
海边的卡夫卡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0
摘要:这部作品于二零零一年春动笔,二零零二年秋在日本刊行。《海边的卡夫卡》这部长篇小说的基本构思浮现出来的时候,我脑袋里的念头最先是写一个以十五岁少年为主人公的故事。至于故事如何发展则完全心中无数(我总是在不预想故事发展的情况下动笔写小说),总之就是要把一个少年设定为主人公。这是之于我这部小说的最根本性的主题。 [点击阅读]
海顿斯坦诗选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海神庙完成了,耸立在玫瑰如绣的花园里,旁边站着建造者,臂膀上,靠着他年轻的妻.她用孩童般的愉悦之声说:“我的杯中溢满了快乐,把我带到纳克萨斯①海滨的人,如今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光辉的神庙,这是他不朽的故土。”她的丈夫严肃地说:“人死后,他的名字会消失,而神庙,却永远如此屹立。一个有作为的艺术家,在看到自己的精神为人传颂时,他就永远活着,行动着。 [点击阅读]
消失的地平线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烟头的火光渐渐暗了下来。我们也渐渐感觉到一种幻灭般的失落:老同学又相聚在一起,发现彼此之间比原来想象的少了许多共同语言,这使得我们有一些难过。现在卢瑟福在写小说,而维兰德在使馆当秘书。维兰德刚刚在特贝霍夫饭店请我们吃饭,我觉得气氛并不热烈,席间,他都保持着作为一个外交官在类似场合必须具有的镇静。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