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癌病船 - 第二章 新加坡会议(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二章新加坡会议一新加坡会议主要是讨论防癌问题。会议准备在九月十日召开,会期一个月,由WHO主持。WHO是世界保健机构,是联合国的一部分,有一百三十一个国家加入了这一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执行理事会由二十四个国家的代表组成。理事长安理·彼尔久,五十五岁,瑞士人。彼尔久觉着从开始设计癌病船到癌病船起航,都非常顺利。他当时提议癌病船抵达新加坡后,召开新加坡防癌会议,得到了理事会的同意。WH0的太平洋地区委员会设在马尼拉。新加坡防癌会议主要由太平洋地区委员会负责筹备。日本属于太平洋地区委员会。除日本外,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菲律宾、泰国、柬埔寨等国家都派来了医生,准备就癌病船上的疑难病症进行会诊并出席会议参加讨论。各国来的三百多名医生都带来了本国的几名癌症患者,准备顺便进行一下治疗。九月九日,新加坡总理为防癌会议开幕举行了招待会。第二天,会议正式开幕了。新加坡是个美丽的城市,有“白亚之城”的美称,还是东南亚一带的文化名城。新加坡码头停靠着巨大而美丽的“北斗号”。人们争相前来参观。当然,同新加坡防癌会议毫无关系的人也有——就是白鸟铁善。同一天,查询委员会也举行了会议。财团癌病船管理委员会派来了六名最高委员会委员。WHO理事长彼尔久也参加了会议……会议在“北斗号”的小会议室举行。巴林松院长作为原告出席了会议。一开头巴林松就提出了一个完全出乎人们预料的提议,“我撤销对白鸟船长的控告,并希望立即停止这次会议。白鸟铁善是位伟大的船长。”巴林松完全改变了对白鸟船长的看法。他认为白鸟船长为人非常坦率,遇事沉着冷静,勇敢而有骨气。现在他完全信任白鸟。如果说癌病船在南中国海一带差一点迷失了方向的话,那么现在新加坡防癌会议已胜利召开,充分表明了癌病船的方向和目的都是正确的,一开始就起了向癌症挑战的作用。继新加坡防癌会议之后,还将在世界各地举行类似会议。这一切的实现,同白鸟船长的果断是分不开的。“这不行!”林奈发言了。林奈是六位最高委员会委员当中年龄最大的,七十七岁,他一直担任斯克德财团的经理。“我们是为了召开审查委员会才到这里来的,因此必须进行审查,审查白鸟是否胜任船长职务。我要求审查癌病船航海日志,请副船长、水手长以及有关的水手和医院方面有关人员列席会议。”巴林松知道林奈是一直反对白鸟担任船长的,便说道:“那么,我倒想问一句,马拉德能不能上船的事,财团总部一开始就委托白鸟船长全权决定,难道不是最高委员会的失职吗?”“航海嘛,当然应由船长来决定。至于马拉德上船,我们就是作了决定,又有什么作用呢?船长有拒绝执行的权利嘛!船长既然让马拉德上船,当然就应当有能力处理好由此而引起的任何问题。我们从这个角度考虑,才把一切交给船长来决定。”“您是不是说,白鸟自认为有能力处理一切,让马拉德上了船,因此造成癌病船一时的危急,应该追究责任,对吗?”“是的。白鸟船长几乎断送了癌病船,财团本部认为这是不可忽视的重大事件。不能因为防癌会议在新加坡顺利召开就不追究过失了!”“我要求发言。”白鸟开口了。“好吧,请——”“我不希望审查委员会的会议继续开下去,我提出辞职。”白鸟已经暗下决心辞职了。这并非因为马拉德的上船,也不是不愿意在海上工作,而是因为癌病船上有八百名晚期癌症患者。这八百人将在途中逐渐死去,尽管向癌症挑战是件好事,可毕竟是一次痛苦的航行。“辞职?”“是的。”林奈揉着鹰勾鼻子,望着白鸟。他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好看了看另外几位委员。“真的么?”一位委员问道。“真的!”白鸟笑了。“我希望审查委员会立即解散,请你们考虑。”“不,请等一下!”林奈阻止了白鸟。“我提出一项建议!”巴林松抢着说了起来。“我建议本审查委员会立即解散,癌病船是遵照已故斯克德的意志建造的,是为了向癌症挑战而航海的,这是斯克德的遗愿,是不可违反的。有了癌病船,财团才能存在。这次审查委员会召开的会议对癌病船航行不利,应该解散!”“对航行不利?”林奈脸色发青地问道。“我是这么说的。”巴林松又说了一句。“你怎么变得这样快?”林奈气急败坏地问道。“如果会议继续开下去,我也要辞职。我推荐的医院事务长叛乱了,责任应当由我承担……”巴林松的语调更强硬了。“请允许我发言。”WHO理事长彼尔久讲话了。“我建议审查委员会会议休会,先讨论一下究竟受不受理船长和院长的辞职。如果会议坚持开下去,必然引起船长和院长的辞职。依我之见,人为地引起混乱并非上策。不知各位意见如何?”“同意。”律师巴塔松首先表态——“关于马拉德上船一事,我们也有错误,财团本部应当明确表示拒绝,但没有这样做,我们也应当进行检查。我同意审查会议休会。作为最高委员会的成员之一,我已经了解到白鸟船长在平息叛乱、挽救癌病船过程中的忘我表现,我对他抱有感谢之意。”巴塔松的这番话是有意说给林奈听的。应该说林奈并不真正理解已故斯克德的意图。中断审查委员会会议的提案,委员中除林奈以外全都赞成。林奈沉默着,无可奈何地沉默着。白鸟船长从会议室起身出来的时候,有三个客人已经在等着他了。三个人白鸟都不认识,都是第一次见面。其中一位是青年,另二位是老头儿。白鸟当然也不知道他们是哪国人,也许是非洲人,白鸟这么想。三个人都赤着脚,身上围着又脏又乱的布。除了三个客人之外,还有一名新加坡领事部门的官员和一名警官。白鸟把五个人请进办公室,同时叫来了翻译。原来那三个人是从印度尼西亚的玛丹来的,是塔亚克族人。他们从婆罗乃岛西端的卡布阿斯河出海,然后乘小船来到新加坡。领事方面的官员把他们讲的土语译成马来语,然后再由翻译译成日语。那位年轻人的名字叫哈尼夫,今年刚刚十四岁。塔亚克族是个尚未开化的民族,居住在卡布阿斯河上游一带,从事养鸡、养猪业,也搞点农业,过着与世无争的安静的日子。可是从去年十月起,那一带流行一种奇怪的疾病,开始发高烧、出湿疹,然后皮肤破裂,接着便是死亡。人们拼命地祈祷,也无济于事,半个月的时间就死了十几个人。卡布阿斯河上游那一带没有医生,相距七百公里以外的地方才有医院,这中间又没有路,有的是泥泞的草地和沼泽地。少年哈尼夫一家共有十四口人,仅仅半年时间,病魔夺去了他一家八口人的生命,留下的只五位老人和哈尼夫。如果哈尼夫一死,这个家族就等于断宗绝代了,因此,哈尼夫的幸存就成了五位老人唯一的希望。到了七月,哈尼夫突然变得奇怪了,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料事如神。有一天,他说第二天要死一头猪,第二天果然死了一头猪。这个家族是把草木都当作神灵加以崇拜的。老人们说“哈尼夫是个有灵性的人”,他们象崇拜神一般地崇拜着哈尼夫。几天以后,一位白人传教士来到了卡布阿斯河一带。这位传教士在村子里住了几天,他看了看哈尼夫,摇了摇头。在离开村子时他说哈尼夫有病,病在脑子里,如果拖延下去,哈尼夫会死的。老人们向传教士讨教灵方。传教士让他们把孩子送到医院,并且留下了一封介绍信,然后动身到山区去了。老人们带上十二只鸡和三头猪陪着哈尼夫出发去医院,走了许多天到了医院。他们把传教士留下的介绍信交给大夫,大夫说要等几天检查一下。老人们便在河边守护着鸡、猪,等待着。结果医生告诉他们,哈尼夫患的是恶性脑肿瘤,已经无法治疗了。老人哭喊着向医生求助,希望他能想想办法,但医生委实已经无计可施了。哈尼夫的癌症已经扩散到大脑底部,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大夫能做这样的手术。医生猛然想到癌病船九月一日离开日本横滨港,如果他们能找到癌病船,也许能有什么办法。癌病船汇集了人世间的智慧,是一条向病魔挑战,给人类以希望和光明的船。九月十日船将抵达新加坡。医生把这一情况告诉了老人们。这些老人连货币也不认识,唯一的财产是那十二只鸡和三头猪。他们只知道到医院来,对什么癌病船,他们听也听不懂。大夫详细地向他们说明了情况,他们商量了一下,便决定来碰碰运气。他们卖掉了鸡和猪,买了一条小木船,然后出海了。历经千辛万苦,九月六日到了新加坡,但在旅途上有三位老人先后死去了。如果再拖下去,剩下的两位老人也性命难保,因此,他们对癌病船抱着极大的希望。当地政府也同意把孩子送到癌病船上去。白鸟看了看少年。少年瞪着大眼等待着。“我一下子也很难明确回答你们。”白鸟只是含含糊糊地说了一句。癌病船
或许您还会喜欢:
迷恋
作者:佚名
章节:104 人气:2
摘要:“喂??…喂????”…嘟嘟…嘟嘟嘟…二零零三年,成南。…又来了…又来了,该死的骚扰电话,今天是十八岁的我的第十七个生日…是我喝海带汤的日子没错了,偏偏接到这狗屎味儿的无声电话…^=_=已经一个星期了,“喂…嘟,喂…嘟”(?誄每次都是一样)那边也不说话,就是偷听我的声音然后就断了…今天早晨我居然在生日餐桌上又被涮了一次…^-_-凭我出神入化的第六感, [点击阅读]
青年近卫军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亚·法捷耶夫(1901年12月24日——1956年5月13日)全名亚历山德罗维奇·法捷耶夫。他是俄罗斯古典文学传亚·法捷耶夫统的继承者,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是在社会主义革命精神鼓舞下写成的;他笔下的主人公们是为建设新生活而斗争的英勇战士。 [点击阅读]
1Q84 BOOK1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nbs;A.今年年初,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凭借着《海边的卡夫卡》入选美国“2005年十大最佳图书”。而后,他又获得了有“诺贝尔文学奖前奏”之称的“弗朗茨·卡夫卡”奖。风头正健的村上春树,前不久在中国出版了新书《东京奇谭集》。 [点击阅读]
卡拉马佐夫兄弟
作者:佚名
章节:94 人气:2
摘要:献给安娜-格里戈里耶芙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卡拉马佐夫兄弟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翰福音》第十二章第二十四节)第一部第一卷一个家庭的历史第一节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阿历克赛-费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是我县地主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的第三个儿子。 [点击阅读]
尤物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3
摘要:渡边伸出不隐约的双手捧住她的脸,动作温柔得教她感到难以承受。她是没指望或许该说不敢指望会更贴切一些,他的温柔对待,以及他此刻凝视她的眼神,他把她拉进自己怀里,抱着她好长好长一段时间,什么话也没有说。终于,他开始吻她,整个晚上,因为过度渴望而凝聚成的硬结,此刻开始化解为缓缓的甜蜜,流过她的每一根神经和每一颗细胞,就象一条遗忘的溪流。 [点击阅读]
德伯家的苔丝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五月下旬的一个傍晚,一位为编写新郡志而正在考察这一带居民谱系的牧师告诉约翰·德伯:他是该地古老的武士世家德伯氏的后裔。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使这个贫穷的乡村小贩乐得手舞足蹈,他异想天开地要17岁的大女儿苔丝到附近一个有钱的德伯老太那里去认“本家”,幻想借此摆脱经济上的困境。 [点击阅读]
最优美的散文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2
摘要:冬日漫步(1)[美国]亨利·大卫·梭罗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博物学家、散文家、超验现实主义作家。生于美国康科德,毕业于剑桥大学。他是一名虔诚的超验主义信徒,并用毕生的实践来体验这一思想,曾隐居家乡的瓦尔登湖长达两年之久,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其代表作《瓦尔登悍又名《乎散记》,是他隐居生活的真实记录。 [点击阅读]
野蒿园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3
摘要:在站台上穿梭着的人们,没有人会知道,这个年仅二十四岁、体态娇孝显得郁郁寡欢的年轻女入,正在为一个小时后将要和下车的男子偷救而浑身燥热……一傍晚,有泽迪子从紫野的家里赶到新干线的京都车站时,时间是七点十分。虽说快过了四月中旬,白昼日渐延长,但一过七点,毕竟天色昏暗,车站前已开始闪烁着霓虹灯那光怪陆离的灯光。迪子沿左边笔直地穿过站台,在检票口抬头望着列车的时刻表。 [点击阅读]
飘(乱世佳人)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生平简介1900年11月8日,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一个律师家庭。她的父亲曾经是亚特兰大市的历史学会主席。在南北战争期间,亚特兰大曾于1864年落入北方军将领舒尔曼之手。后来,这便成了亚特兰大居民热衷的话题。自孩提时起,玛格丽特就时时听到她父亲与朋友们,甚至居民之间谈论南北战争。当26岁的玛格丽特决定创作一部有关南北战争的小说时,亚特兰大自然就成了小说的背景。 [点击阅读]
1Q84 book3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nbs;《1Q84Book3》内容简介“你為什麼死的?”“為了要这样再生。”“再生需要有什麼?”“人无法為自己再生。要為别人才行。”诺贝尔文学奖呼声最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超过30年创作履歷中,自我期待最重要的一部!《1Q84Book3》突破性*完结!少年时代的爱恋,分隔二十年后再重逢&helli;天吾和青豆,两个孤独的灵魂同样的十二月,终於在这1Q84年的世界,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