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1Q84 BOOK2 - 《1Q84 BOOK2》读后感——结束吧,好吗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nbs;在某本杂志的荒岛图书专题推荐上看到一批知名读书人齐刷刷地推荐一本叫《1Q84》的书,仔细一看,原来不是奥威尔的名著印错了名字,而是村上春树时隔多年出版的新作。
  村上春树,一个曾经多么流行的名字,一个始终令我感觉尴尬万分的名字。
  翻箱倒柜的找出所有他的书,居然有十几册,大半看过,可称的上喜欢的却还是最早最薄的《且听风吟》,最熟悉的也还是那本满大街都是盗版的《挪威的森林》。
  我一直没想清楚《挪威的森林》变得如此流行的理由。我对它印象至深的理由是因为它是第一本作为生日礼物被递到手上的书,当然,更特别的还有送书的人。
  难道它对每个人都有着如此特别的意义?这是个一切皆有可能的世界,它就是在每个正确的时间砸在了每个正确的人头上,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又把它重读了一遍,惊奇地发现自己仿佛从未把它读完过。它的哀生哀死,全是年轻人的特权,老去就成了揭不开的疤。
  神奇的找到十八岁时的笔记本,上面写着:
  “眼前的《挪威的森林》让我不得不想到今天的天气:早晨是雨,中午是雨,晚上是雨,偶尔一停。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种声音,它默默的吸引着我,和我身体内的某些韵律共鸣。

  &helli;&helli;
  ‘我们通过生而同时培育了死。’死亡有时是生存的理由和动力。那些超过我表达能力之外的东西顽强的存在着,现在只能在心里的某个地方挖坑掩埋,期待着成长到某一天突然发现它已经发芽。”
  十年过去了,该种子包皮皮皮完好。
  后来的《寻羊冒险记》、《舞!舞!舞!》直至《海边的卡夫卡》都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惊恐。那是一种对阅读中未知情节忽然出现、间离感迸发的惊恐。我拼命的思索也想不出为什么一部部有着庞大读者群的作品会有那么晦涩的阅读进程。如果不是从《挪威的森林》和《且听风吟》一步步读来,自己还会对这个人的书产生兴趣么?
  大家仍趋之若鹜,我就只好自承浅薄了。
  不过我决定再试一次。
  很厚的《1Q84》,而且是两本,硬着头皮翻开。
  简言之,这两本书读的我百感交集。整整十年了,这个男人究竟是进是退我说不清楚,但他的确开始重新试讲一个符合好看标准的故事。这个故事用了很古老的双线进程,而且故事讲的有起伏有高|潮,让我如读评书般迅速进入状态。

  在陌生城市陌生旅店的阳台上,我对着两个月亮翻开BOOK2,当青豆与天吾的世界终于渐渐有了交集,直到两个人将遇未遇,我像一个007电影的忠实观众一样期待着必须要到来的相逢、交合和分离。结果当然是证明我一直像个蜱虫一样,只能扎在小说的壳上传染一些情节,却没办法直捣它野心蓬勃的内在。
  其实从开始我就清楚,一个不再为了销路、读者甚至历史写作的人才敢于将小说写成厚厚的三册,而且分别出版。他的野心已经开始惊动历史。
  这一点,在《1Q84》的前两部中已经初见端倪,于是我断定,BOOK3里有一种情绪会爆发。无论如何,把对社会宗教政治和历史的思考浓缩到一本小说中都会产生超现实的效果,这也是为何有一群人固执地要把奥威尔的《1984》归入到科幻小说阵列的缘由。
  我很怕这种结局,因为对于已经讲述了一个相对完整故事的《1Q84》前两部我感到由衷的欣赏,如果它就结束在这里,我会阅读它的经历珍而重之,对它那些未尽的线索也会念念不忘,而且会把它作为一个故事推荐给别人。而当不可控的BOOK3出现时,我那自以为是的圆满感必将消失殆尽。

  村上是个极爱跑步的人,应该很清楚跑步之道不在久而在控,将步子停留在有风景的半路是明智的,胜过拼死倒在“碎骨飞扬”的尽头。
  所以我特别希望BOOK2的9月成为这个故事的终结。最后一章的名字叫“趁着暖意尚存”,最后一句话是“不管会发生什么,不管那里是怎样的世界,不管她是谁。”多完美的组合。虽然明知已经不可能,但趁着BOOK3未曾在内地出版的这个短暂喘息时间,我还是想说一句,结束在这里多好——剩下的一部就等他个十年八年再以续集形式出现也没什么关系,那时前两部《1Q84》已经作为一个完整的经典长久的留在记忆中了。我强烈地预感到BOOK3会带着一种崩坏的姿态出现,赶在2012到来之前。
  说到这里,惊觉村上居然已经是年过花甲之人了,他的时间曲线已经变得陡峭起来,而我竟还没心没肺地把他当作渡边君。&nbs;
或许您还会喜欢:
将军的女儿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这个座位有人吗?”我向独自坐在酒吧休息室里的那位年轻而有魅力的女士问道。她正在看报,抬头看了我一眼,但没有回答。我在她对面坐了下来,把我的啤酒放在两人之间的桌子上。她又看起报来,并慢慢喝着波旁威士忌①和可口可乐混合的饮料。我又问她:“你经常来这儿吗?”①这是原产于美国肯塔基州波旁的一种主要用玉米酿制的威士忌酒。“走开。”“你的暗号是什么?”“别捣乱。”“我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你。”“没有。 [点击阅读]
小城风云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基思-兰德里在前线服役二十五年之后踏上了归途,他驾驶着他的萨伯900型轿车①,从宾夕法尼亚大街转入宪法大街一直往西,沿着草地广场②朝弗吉尼亚方向行驶,开过了波托马克河上的罗斯福大桥。他从汽车的后视镜中瞥见了林肯纪念堂,向它挥了挥手,然后顺着66号国道继续往西开,离开了首都华盛顿。 [点击阅读]
尼罗河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01“林娜·黎吉薇”“这就是她!”三冠地主波纳比先生说道。他以肘轻轻触了同伴一下。两人同时睁大圆眼,微张嘴唇,看着眼前的景象。一辆巨型的猩红色罗斯·罗伊司恰恰停在当地邮局的正门口。车里跳出一位少女,她没有戴帽,身着一件式样简单大方的罩袍;发色金黄,个性坦率而专断;是美而敦—下渥德地区罕见的俏丽女郎。迈着快捷而令人生畏的步伐,她走进邮局。“这就是她!”波纳比先生又说了一遍。 [点击阅读]
局外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人道主义思想加缪的思想,其核心就是人道主义,人的尊严问题,一直是缠绕着他的创作、生活和政治斗争的根本问题。《西西弗斯神话》和《局外人》构成了加缪文学创作的母题,包含着加缪未来作品的核心问题。书中,西西弗斯的幸福假设的提出,其本质动机,不在荒诞,荒诞既不能告诉我们幸福,也不能告诉我们不幸,之所以加缪假设西西弗斯是幸福的,是因为他认为只有幸福的生活才符合人的尊严,被责为永罚,却幸福,这绝对是一种反抗, [点击阅读]
幽灵塔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我要讲的这段亲身经历,其离奇恐怖的程度恐怕无人能比。虽不清楚世上到底有没有幽灵,可我的这段经历,却发生在孤寂山村中一栋传说有幽灵出没的老房子里。故事的主人公就像幽灵一样飘忽不定,徘徊哀叹,而且她还像《牡丹灯笼》中的小露①一样,是个年轻美丽的女子。那是发生在大正初年的事情。虽说已经过去20多年了,但每次当我回想起来,都不禁怀疑自己是否做了一个恐怖的噩梦。 [点击阅读]
我弥留之际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朱厄尔和我从地里走出来,在小路上走成单行。虽然我在他前面十五英尺,但是不管谁从棉花房里看我们,都可以看到朱厄尔那顶破旧的草帽比我那顶足足高出一个脑袋。小路笔直,像根铅垂线,被人的脚踩得光溜溜的,让七月的太阳一烤,硬得像砖。小路夹在一行行碧绿的中耕过的棉花当中,一直通到棉花地当中的棉花房,在那儿拐弯,以四个柔和的直角绕棉花房一周,又继续穿过棉花地,那也是脚踩出来的,很直,但是一点点看不清了。 [点击阅读]
挪威的森林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编者语我们为什么选择村上春树?不是因为他连获日本文艺界的奖项:也不是因为他的作品高居日本畅销书榜首:更不是因为他的作品掀起年轻一代的抢购热潮,突破四百万部的销量!那么,为什么?答案是:他和他的作品带给我们思想的特异空间,而轻描淡写的日常生活片断唤起的生活气氛令我们有所共鸣。更重要的是他以六十年代的背景道出九十年代,甚至世世代代的年轻心声。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4:新希望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另外一个星系,另外一个时间。“古老的共和国”是传奇的共和国,它的广袤无垠和悠久永恒远非时间和距离所能衡量。不必追溯它的起源,也不必寻求它的方位……它就是宇宙这一方的独一无二的共和国。在参议院的英明治理和杰迪骑土们的保卫下,共和国一度十分兴旺发达。然而,事物的发展往往就是这样:当财富和权力从受人倾慕而膨胀到令人畏惧时,奸邪之徒就会应运而生。他们贪得无厌,渐荫觊觎之心。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前传1:魅影危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塔土尼星球。蔚蓝无云的天空中,恒星闪烁,炫目的白色光芒照耀着这颗行星上广袤的荒原。因此生成的热气从平坦的“沙质地表蒸腾上升,在巨大的断崖和高耸苍凉的山巅之间形成了一片晶莹的氤氲。这是这颗行星上惟一典型的地貌特征。大块大块风化的巨岩如哨兵般屹立,在潮湿的雾霭中俯视着一切。当飞车赛手呼啸而过,引擎发出狂野的嘶吼,炽热的光和空气似乎都在颤动,群山也为之颤栗不止。 [点击阅读]
暗藏杀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一九一五年五月七日下午两点,卢西塔尼亚号客轮接连被两枚鱼雷击中,正迅速下沉。船员以最快的速度放下救生艇。妇女和儿童排队等着上救生艇。有的妇女绝望地紧紧抱住丈夫,有的孩子拼命地抓住他们的父亲,另外一些妇女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一位女孩独自站在一旁,她很年轻,还不到十八岁。看上去她并不害怕,她看着前方,眼神既严肃又坚定。“请原谅。”旁边一位男人的声音吓了她一跳并使她转过身来。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