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1Q84 BOOK1 - 1q84 book1 读书笔记——生活在一个谎言之上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生活在一个谎言之上
  柏邦妮
  1
  最近几天在读《1Q84》前两卷。我喜欢村上春树,他的书几乎全部读过。在很久以前,我就有一种疑问,我所读到的,(当然全部是林少华翻译的),到底是林少华的腔调,还是村上春树的腔调?我说的腔调,就是那种随处可见的“哎,哎,我说某某君,这是何苦呢?”“得,得,不说也罢!”“与其和什么相比,倒也未尝不可”,以及“俄尔”“少顷”这种在现代汉语中很少出现的词语。越到后来,越觉得难以想象,这是那个每天长跑,每天写作的村上春树的腔调。
  我每天跑步四十分钟。只有四十分钟,但每次都有脱胎换骨之感。从最初的不胜负荷,到最后的神清气爽。一些东西被清除,一些东西被巩固。每天都长跑的人,文笔慢慢的不会再有腔调。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施小炜的译笔。林少华的译作中有一种年长者不紧不慢的优雅,阅读时,不知不觉速度就会慢下来。他在赏玩着某些东西。施小炜并不赏玩任何东西。他的译笔流露出一种清晰和准确。就像切开了毛皮和血肉,直见雪白的骨骼一般。此外,我感到安心。不管是林少华,还是施小炜,他们呈现的都是村上春树。就灵魂和精神而言,村上春树不容篡改。只不过是文笔的差别而已,内核完整而坚固的等在那里。
  2
  在我看来,村上春树一直试图打破真实与虚幻的界限。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在尝试着这种努力。即便是写完全现实的题材,他的作品也流露出一种不可思议的漂浮感,比如《挪威的森林》,同时,又不可思议的真实。有时,他走得过远,完全深入了那个虚幻的国度,比如《寻羊冒险记》。有时,又写得太实了,比如《国境以南,太阳以西》。在短篇中,他驾驭得更好,比如《东京奇谭录》。他寻找一个巧妙的切口,一个非凡的入径。他不愿意赤裸裸的描写真实。而这正是《V 字仇杀队》说的,我以为真理:

  “故事讲述谎言,但呈现真实。”
  所有的故事都是谎言。故事的魅力正在于是一个谎言。真相只有一个,但是谎言变化万千。纪录的力量在于真实,在于直见性*命。故事的力量在于浓缩,在于包皮皮容,在于不可解。不可解释的部分,是最迷人的部分。正因此,故事才会成为寓言。
  很久以前,我的一个朋友,也是一个写字修行人,对我说过一句话:
  “剧情片,可以比纪录片更真实。纪录片,可以比剧情片更精彩。”
  我们编织的故事,比生活更真实。
  我们身处的生活,比故事更荒诞。
  3
  我不懂音乐。读村上的书,我不只一次为此感到遗憾。因为越来越能感觉到村上的小说,呈现出音乐的属性*。《海边的卡夫卡》是标准的平行蒙太奇,像奏鸣曲。他并不在表层的两条故事线中制造联系。有一种均衡,平正之感。尽管有杀父,娶母的情结,但是表层情节相对愉悦,幽默,轻松。
  《1Q84》也是平行线,但是很早就展露两条故事线千丝万缕的联系。有险奇,紧张之感。村上喜欢设置均衡的人物。比如在《挪威的森林》里,渡边少时身边出现的是木下和直子这一对情侣,青年时出现的是永泽和初美这一对情侣。木下和永泽是对应设置的人物,都极具魅力,但是木下清澈,永泽污浊。直子和初美也是对应的设置,两人有同样的命运归宿。直子和绿子也是对应的设置。直子与玲子同样如此。
  《1Q84》我还没有看到全貌。在初展露的线索中,很多小主题下编织了很多人物。比如遭受男性*暴力而死去——大冢环,老太太的女儿,亚由美。全部作用在青豆身上。这三个人物是对应了她的最初觉醒,与老太太联盟,诛杀领袖这三个重要的情节点。比如因为年少时受到男性*的猥亵而不能正常生活——亚由美,深绘里,阿翼。比如因为家人是邪教所以生活惨烈——青豆,深绘里,阿翼。而这一组人物,是以她们的年龄来排序的,青豆约二十七八岁,深绘里十七岁,阿翼十岁。青年,少年,童年。她们挣脱了,正在挣脱,挣脱失败(眼下)那种可怕的生活。

  同样特性*的人物,在不同的关系里出现,走向相同或者不同的命运。在同样的一个大主题之下,小主题不断的出现,不断的循环,不断的点亮。最后迭加在一起时,产生了丰富而统一的力量。这是我能感受到的音乐性*。
  4
  我没有读过《1984》。我想读读这本书。殊途同归,最终发现喜欢的作者都在讲述同一个主题。在印度洋上空飞行时,已经是深夜。我固执的要找一部值得去死的电影。不断的颠簸,黑沉沉的印度洋,随时都可能死。此时此刻,普通的娱乐片不值得一看。于是我找到了《V字仇杀队》。那种震撼与我看浦泽直树的《怪物》《二十世纪少年》相同。最后的主题是政治,宗教,历史。是自由,公义,尊严。
  村上春树是一个不喜欢赤裸裸说出真相的人,之前已经说过。他喜欢将内核包皮皮裹得严严实实。但是这一次,在这样的主题面前,他不再愿意暧昧自己的立场。直抒胸臆,爱憎分明。所以,我想,他赋予了青豆和天吾,两条故事线的主人公,以那样强烈单纯的情感联系。因为,这样巨大的主题,必须匹配同样巨大的情感吧。
  宗教,政治,历史,这样的主题对于我来说,过于巨大了。我说不好这类事情。但是我还是想尝试着说一说。某种程度上,宗教和政治是一回事。尤其是,某些宗教的偏狭,黑暗,给人虚妄的许诺,呈现美好的表皮,内在不堪一击七零八碎&helli;&helli;与政治相同。他们都让人偏激,迷狂,失去理智,携裹于其中的人,或遮蔽心灵,或出于自保,完全没有了良知和常识。过分柔弱,过分单纯或者过分空虚的心灵,容易被它们乘虚而入。我想说,过分单纯,以至于失去了明辨是非能力的单纯,是一种孱弱。

  最近读到一句连岳的话,振聋发聩。“逼人为善也是一种恶。”好的宗教和政治,不会逼人。到了逼人的程度,不管宣扬的是多么美好的东西,都值得警惕和怀疑。
  人到了一定年龄,会开始喜欢阅读历史。从去年开始,我对49年前的历史开始感兴趣。过去的人身上发生的事情,到底与当下的我们有什么关系?不知道,又有什么关系?不是一样吃喝,看电影,做*爱,生存,抚养小孩?什么都不知道的,我们不是一样快乐而充实的生活到现在了,不是吗?
  到了一定年龄,开始对家族的历史感兴趣。我的父母身上到底发生过什么?我的爷爷和奶奶身上发生过什么?我的爷爷的爷爷,他们身上发生过什么?他们所经受的,并非与我们毫无关联。海灵格说,一个精神分裂患者,在他(她)的上数三代,有过隐匿的杀人或者犯罪。我不全信。但是我相信,一定有什么东西通过血液流传了下来,比如说,他们所经历的恐惧,欢喜,悲伤或者幸福。
  “历史,就是集体性*的记忆。”村上春树在《1Q84》中说。抹杀,遗失或者篡改了记忆,人会不知所措。集体性*的记忆,就是我们的根脉,我们的血液。我们这个时代的狂躁,迷乱,低智,冷酷,是因为,我们的血液被偷换了,我们的根脉被斩断了。我们没有了定位,所以在盲目的上窜下跳,挣扎不已。
  我们生活在一个谎言上。
  我们所做的努力,就是去找寻,真正的真实。
或许您还会喜欢:
肖申克的救赎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肖申克的救赎献给拉斯和弗洛伦斯·多尔我猜美国每个州立监狱和联邦监狱里,都有像我这样的一号人物,不论什么东西,我都能为你弄到手。无论是高级香烟或大麻(如果你偏好此道的话),或弄瓶白兰地来庆祝儿子或女儿高中毕业,总之差不多任何东西……我的意思是说,只要在合理范围内,我是有求必应;可是很多情况不一定都合情合理的。我刚满二十岁就来到肖申克监狱。 [点击阅读]
蝴蝶梦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影片从梦中的女主人公---第一人称的'我'回忆往事开始。夜里,我又梦回曼陀丽。面对这堆被焚的中世纪建筑废墟,我又想起很多过去……那是从法国开始的。做为'陪伴'的我随范霍夫太太来到蒙特卡洛。一天,在海边我看到一个在陡崖边徘徊的男子。我以为他要投海,就叫出了声。他向我投来愤怒的一瞥。我知道我想错了,他可真是一个怪人。很巧,他竟同我们住在同一个饭店里。 [点击阅读]
请你帮我杀了她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你知道吗,大夫,你并不是我回来以后看过的第一个心理医生。我刚回来的时候,我的家庭医生就给我推荐了一位。那人可不怎么样,他假装不知道我是谁,这也太假了——你要不知道我是谁,除非你又聋又瞎。每次我走在路上,转个身,似乎都会有拿着照相机的白痴从路边的灌木丛中跳出来。但在这一切倒霉事情发生之前呢?很多人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温哥华岛,更不用说克莱顿瀑布区了。 [点击阅读]
道德情操论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2
摘要:自从很久以前即1759年初《道德情操论》第一版问世以来,我想到了其中可作的一些修改,以及有关该学说的种种很好的说明。但是,我一生中的种种偶然事件必然使我全神贯注于各种工作,直到现在都妨碍我常想以小心谨慎和专心致志的态度进行的修订这一著作的工作。读者将在这一新版中,在第一卷第三篇的最末一章中,以及在第三卷第四篇的第一章中,看到我已作出的主要改动。第六卷,正如它在新版中呈现的那样,完全是新写的。 [点击阅读]
伦敦桥
作者:佚名
章节:124 人气:2
摘要:杰弗里。谢弗上校很喜欢他在萨尔瓦多的新生活。有人说这个巴西第三大城市非常迷人。这确实是个充满了欢乐的地方。他在瓜拉球巴海滩正对面租了一套豪华的六居室别墅。在这里,他每天喝着甘蔗甜酒和冰镇啤酒,间或去俱乐部打打网球。到了晚上,谢弗上校——这个绰号“鼬鼠”的变态杀手——就又操起了他的老本行,在这座老城阴暗狭窄、弯弯曲曲的街道上开始了狩猎。 [点击阅读]
偶发空缺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6.11若发生如下三种情况之一,即认为偶发空缺出现:(1)地方议员未在规定时间内声明接受职位;(2)议会收到其辞职报告;(3)其死亡当天……——查尔斯·阿诺德-贝克《地方议会管理条例》,第七版星期天巴里·菲尔布拉泽不想出门吃晚饭。整个周末他都头痛欲裂,当地报纸约稿的截稿期马上就要到了,得拼命写完。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4
作者:佚名
章节:86 人气:2
摘要:Chapter1序章“龙。”莫兰德边说,边从地上抓起一只干瘪的苹果,在双手之间丢来丢去。“扔啊。”外号“斯芬克斯”的拉蕾萨催促。他从箭囊里抽出一支箭,搭上弓弦。“我想看龙。”鲁尼在他们当中年纪最小,又矮又胖,尚有两岁才成年。“哪怕一眼都好。”我想萝希搂着我睡觉,佩特心想。 [点击阅读]
劳伦斯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今年是20世纪英国最有成就、也是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劳伦斯诞生!”!”0周年。这位不朽的文学大师在他近20年的创作生涯中为世人留下了!”0多部小说、3本游记、3卷短篇小说集、数本诗集、散文集、书信集,另有多幅美术作品,不愧为著作等身的一代文豪。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avidHerbertLawrence)!”885年9月!”!”日出生在英国诺丁汉郡伊斯特伍德矿区。 [点击阅读]
双城记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2
摘要:内容提要1757年12月的一个月夜,寓居巴黎的年轻医生梅尼特(Dr.Manette)散步时,突然被厄弗里蒙地侯爵(MarquisSt.Evremonde)兄弟强迫出诊。在侯爵府第中,他目睹一个发狂的绝色*农妇和一个身受剑伤的少年饮恨而死的惨状,并获悉侯爵兄弟为了片刻婬*乐杀害他们全家的内情。他拒绝侯爵兄弟的重金贿赂,写信向朝廷告发。 [点击阅读]
堂吉诃德
作者:佚名
章节:134 人气:2
摘要:【一】乍看似乎荒诞不经.实则隐含作者对西班牙现实深刻的理解.作者采用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现实与幻想结合起来.表达他对时代的见解.现实主义的描写在中占主导地位.在环境描写方面.与旧骑士小说的装饰性*风景描写截然不同.作者以史诗般的宏伟规模.以农村为主要舞台.出场以平民为主.人数近700多人.在这广阔的社会背景中.绘出一幅幅各具特色*又互相联系的社会画面.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也是虚实结合的.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