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1408幻影凶间 - 第4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四
  《烧伤病人的诊断方法》一书的第十六版大约在迈克进入多尔芬旅馆1408房间六个月之后出版了,书里有一张迈克·恩斯林的照片,很有趣。照片只见他的躯干,但确实是他,从他左胸前的白色方块就认得出来。方块四周的肌肉变成鲜红色了,有几处起水泡而被确定为二度烧伤。白色方块显示了他那晚穿的衬衫左胸袋的位置,幸运衬衫口袋里装着袖珍录音机。
  袖珍录音机的四个角都烧坏了,但还能用,里面的磁带完好无损。可磁带上的录音却听不太清楚。迈克的经纪人萨姆·法雷尔听过三四遍之后就把它扔进墙壁的保险柜里,他拒不承认听了之后他那黝黑的又细又长的胳膊上满是鸡皮疙瘩。法雷尔不想把磁带拿出来再放一遍,他不想放给自己听,也不放给好奇的朋友们听,他的一些朋友特别想听;纽约出版界这个圈子其实很小,有什么事马上就会传开。
  他不喜欢磁带上迈克的声音,不喜欢那个声音说出的话(其实,我哥哥是一年冬天在康涅狄格公路上被狼群吃掉的……鬼才知道那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他最不喜欢磁带上液体流动的背景声,有时听起来就像衣服在肥皂泡过多的洗衣机里发出的声音……有时像破旧的电动理发推子发出的声音……有时像人说话的声音,怪怪的。
  迈克住院时,一个名叫奥林的人——那个害人不浅的旅馆的经理,请原谅我这么说——问萨姆·法雷尔能否让他听一听那盒磁带,法雷尔说不行,奥林只得马上离开他的办公室。奥林在回到他工作的那个廉价旅馆的路上说谢天谢地,因为迈克·恩斯林决定不起诉旅馆或奥林失职。

  “我劝他别进去。”奥林轻轻地说。他大部分工作时间都用来倾听疲惫不堪的游客和动不动就发脾气的客人喋喋不休的抱怨:抱怨房间,抱怨杂志架上的杂志品种等等,因此虽然法雷尔对他没好气,但他没往心里去。“能想到的法子我都想过了。法雷尔先生,如果说那天晚上谁有疏忽的话,就是您的委托人。他把我的话当耳边风,非常不明智,非常危险。我想他在这方面现在已经有所改变。”
  尽管法雷尔对那盒磁带不感兴趣,他还是想让迈克听一听,确认一下,也许可以用它做素材写一本新书。法雷尔知道迈克的经历可以写成一本书——不只是一章四十页的案例记录,而是一整本书。这本书比“十夜”丛书的三本的总销售量还要多。迈克坚决地说他不但不再写鬼的故事,而且就此封笔,法雷尔当然不会相信。作家总是这么说,没什么要紧的,心血来潮是作家与常人最不同的地方。
  虽然发生了这么多事,但迈克·恩斯林最终侥幸逃过一劫。他知道这一点。他本会伤得更重,要不是迪尔博恩先生和那一桶冰块的话,他就得忍受二十道,甚至三十道,而不只是四道不同的植皮手术了。他脖子左侧虽然植皮了,但依然有疤痕,波士顿烧伤学会的医生说疤痕会自然消退的。他也知道烧伤后的几周、几个月里疼痛难忍是难免的。如果火柴盒上没有注明擦划前关好盒盖的话,他在1408房间里早就没命了,他将死得不堪设想。在验尸官看来,那会像中风或心脏病发作,但真正的死因更吓人。

  更吓人。
  他也很幸运,呆在一个真正闹鬼的地方之前已经写过三本鬼和闹鬼的畅销书——这一点他也知道。萨姆·法雷尔可能不相信迈克的写作生涯就此结束,但萨姆不必知道,迈克知道得太清楚了,他现在连写张明信片都很浑身冰冷,胃里难受。有时即使看到一只钢笔(或者一台录音机)他都会联想到:那几幅画是歪的,我曾想把它们放正。他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记不起1408房间的几幅画,也记不起别的任何东西,他很庆幸。这是运气。这几天他的血压不太好(医生说烧伤病人经常会引发血压问题,必须采用药物治疗),他的眼睛也跟他过不去(眼科医生让他服奥柯维特片①)。他的后背一直不舒服,前列腺肥大……但这些对他来说算不了什么。他知道自己虽然从1408房间死里逃生,但真正的麻烦还在后头,这样的情况已有先例——奥林曾经想告诉他——但这并没有什么大碍。反正他不记得了,有时他会做噩梦,常常做(几乎每个夜晚都很恐怖),但醒来之后就全忘了。他感到四周在熔化——就像当时袖珍录音机的四个角熔化了一样。他最近住在长岛,天气好的时候就到海滩上长时间散步。就是在海滩上散步时他清晰地说出了与他记忆中在1408房间逗留的七十多分钟(仅仅多一点点)最为接近的话。“那肯定不是人。”他用哽咽的结结巴巴的声音对迎面而来的波浪说,“鬼……鬼至少曾经是人。墙里的东西,尽管……那……”

  时间会改变一切,他只能希望如此,也确实希望如此。时间会使他淡忘这一切。他睡觉时卧室里彻夜通明,这样,他从噩梦中醒来时就会立刻知道自己身处何地。他把房子里所有的电话都拆除了,他害怕在不经意之间突然打来的电话,害怕听到滋滋的、不是人的声音说:“我是9!9!我们杀死了你的朋友!他们现在全死了!”
  在天气清朗的傍晚,夕阳西下,他拉上所有百叶窗和窗帘,屋子里就像暗室。他坐在那儿,直到手表告诉他阳光,就连地平线上的最后一缕阳光,已经消失了。
  落日的余辉让他无法忍受。
  黄色逐渐变深,成为橘黄色,就入澳大利亚沙漠上的光芒。
  (完)
  -----
  ① 眼科医生常推荐患者使用的一种药片,富含维生素A、C、E和锌、铜等。
或许您还会喜欢:
高老头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伏盖公寓一个夫家姓伏盖,娘家姓龚弗冷的老妇人,四十年来在巴黎开着一所兼包皮容饭的公寓,坐落在拉丁区与圣·玛梭城关之间的圣·日内维新街上。大家称为伏盖家的这所寄宿舍,男女老少,一律招留,从来没有为了风化问题受过飞短流长的攻击,可是三十年间也不曾有姑娘们寄宿;而且非要家庭给曲生活费少得可怜,才能使一个青年男子住到这儿来。 [点击阅读]
魔戒第一部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天下精灵铸三戒,地底矮人得七戒,寿定凡人持九戒,魔多妖境暗影伏,闇王坐拥至尊戒。至尊戒,驭众戒;至尊戒,寻众戒,魔戒至尊引众戒,禁锢众戒黑暗中,魔多妖境暗影伏。※※※当袋底洞的比尔博·巴金斯先生宣布不久后会为自己一百一十一岁大寿举行盛大宴会时,哈比屯的居民都兴奋的议论纷纷。比尔博不但非常富有,更是个特立独行的奇人。 [点击阅读]
魔戒第三部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在首部曲《魔戒远征队》中,记述了灰袍甘道夫发现哈比人佛罗多所拥有的戒指,其实正是至尊魔戒,统御所有权能之戒的魔戒之王。因此,佛罗多和伙伴们从夏尔一路被魔多的黑骑士追杀,最后,在伊利雅德的游侠亚拉冈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克服万难,逃到了瑞文戴尔的爱隆居所。爱隆在该处慎重地举行了一场会议,决定将魔戒摧毁,佛罗多也被指派为魔戒持有者。 [点击阅读]
魔戒第二部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这是魔戒三部曲的第二部分。在首部曲“魔戒现身”中,记述了灰袍甘道夫发现哈比人佛罗多所拥有的戒指其实正是至尊魔戒,统御所有权能之戒的魔戒之王。因此,佛罗多和伙伴们从夏尔一路被魔多的黑骑士追杀,最后,在伊利雅德的游侠亚拉冈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克服万难,逃到了瑞文戴尔的爱隆居所去。爱隆在该处慎重的举行了一场会议,决定将魔戒摧毁;佛罗多也被指派为魔戒的持有者。 [点击阅读]
魔手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我经常回想起收到第一封匿名信的那个早晨。信是早餐时分送来的,当时,时间对我来说过得非常慢,所以我做任何事都是慢条斯理,不慌不忙。我慢吞吞地拿起信,发现是本地寄出的,地址是用打字机打的。除了这封信之外,另外还有两封信,一封显然地帐单,另一封看得出是我那个无聊的堂兄写来的,所以我先看手上的这封。现在回想起来,乔安娜和我会对那封信特别感兴趣,倒是有点奇怪。 [点击阅读]
魔沼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你干得汗流满面,才能维持可怜生计,长年劳动,精疲力竭,如今死神召唤着你。这用古法文写成的四行诗,题在霍尔拜因①的一幅版画下面,朴实中蕴含着深沉的忧愁。这幅版画描绘一个农夫扶着犁把犁田。广袤的原野伸展到远方,在那边可以看到一些可怜的木板屋,太阳沉落到山丘后面。这是一天艰辛劳动的结尾。农夫虽然年老,却很粗壮,衣衫褴褛。他往前赶的四匹套在一起的马儿瘦骨嶙峋,有气没力;犁刀铲进高低不平的坚硬的泥土里。 [点击阅读]
魔法神刀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威尔拉着他母亲的手说:“快点,来吧……”但他的母亲畏缩不前,她还是害怕。威尔在暮色中打量着这条狭长的街道,街边是成排的房子,房前是小花园和方形篱笆,阳光在房子一侧的窗户上闪耀着,却将另一侧置于一片阴影之中。没有多少时间了,人们现在大概正在吃晚饭,周围很快就会出现别的孩子,会注意到他们,议论纷纷地盯着他们看。等待很危险,但他所能做的还是像往常那样劝她。 [点击阅读]
魔牙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1九月四日。重宗祐下午两点准时离开银行。银行座落在新宿第一百货大楼对面,位居繁华街道一角。重宗徒步朝歌舞伎町走去。他是去歌舞伎町那家叫吉野的餐厅出席定期的银行支店长会议的。这种宴会带有和睦的性质。聚会下午七时才开始。现在的时间尚早,重宗便拐进了一家电动弹子游艺室。他每月都要玩几次这种电子游戏。虽然他十分喜爱这项游乐,但怕别人笑话。 [点击阅读]
魔都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0
摘要:以文字构筑的人生舞台──久生十兰曲辰先想一下,1902年的时候,《莫格街谋杀案》现世满一甲子,《血字的研究》刚出版十五年,推理小说正处在我们所谓的“光荣时代”;而即便《科学怪人》与H?G?威尔斯的眾多作品早已出现,但科幻(SF)这一个名词,却还要等到十几年后,才会开张营业,正式成为一个可以标识的文类;尽管爱丽丝当时已经追著兔子跑到了几十年, [点击阅读]
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麦田的守望者》简介霍尔顿是出身于富裕中产阶级的十六岁少年,在第四次被开除出学校之后,不敢贸然回家,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酗酒……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丑恶,接触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其中大部分是“假模假式的”伪君子。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