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鲁迅《呐喊》 - 《呐喊》读后感——移自地狱的铁屋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鲁迅仿佛炼金术士,原本平淡无奇的文字,一经他的点染,立即发出异样的光彩,《呐喊•序言》中的铁屋意象,独特而诡异,一旦过目,就很难忘。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 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呐喊〉自序》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三日)
  意象的原创是非常艰难的,往往是移用或者化用而来,于是便生疑问,铁屋意象,可有渊源?
  莫非是来自贾谊?《过秦论》有这样一段: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贾谊描述秦始皇一统天下,“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坚固而万难破毁,与铁屋完全一致。而鲁迅对贾谊深有研究,1926年,在厦门大学讲授中国 文学史课程,作讲义十篇,即后来收入全集的《汉文学史纲要》,其中《贾谊与鼂错》专列一篇,他认为贾谊“有文采而颇疏阔”,一语中的。
  两者都极具象地画出旧的传统专制,以及不受任何限制的权力的可怕;反过来也比照出被奴役者的艰于呼吸,动物一般的,只知默默忍受——君王的家 天下,正是人们的国之牢,这种绝望的无可遁逃感,暗中传承,非常相似。然而,一者形容国家城池,一者只是一间屋子,毕竟还是不同。

  得见哈迎飞教授《论鲁迅与佛教文化的关系》一文,言“铁屋”由佛经中“火宅”意象演化而来,出处在《法华经》卷二《譬喻品》:
  “国邑聚落,有大长者、其年衰迈,财富无量,多有田宅,及诸僮仆。其家广大,唯有一门,多诸人众,一百二百,乃至五百人,止住其中。堂阁朽故,墙壁隤落,柱根fu败,梁栋倾危,周匝俱时,欻然火起,焚烧舍宅……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比较此二者,有三点相同——都属危险困境,不可安居久留,此其一;有人(呐喊者/老者)发现险情,而大部分人浑然不知(昏睡者/嬉戏的幼童),此其二;其中人员,必须立即离开,否则将会死去,此其三。
  然而也有不尽吻合的地方。
  第一,屋小而宅大,屋只一间,宅则要大得多,《法华经》中的宅更大,可以容几百人,“其家广大,唯有一门,多诸人众,一百、二百、乃至五百人、止住其中”。
  第二,铁屋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的人,根本出不去;宅则有出口,“是舍唯有一门,而复狭小”,只不过幼童贪恋嬉戏,不知道火烧眉毛,不想出去而已。
  第三,屋不透风不通气,使人昏睡直至闷死,并未着火;宅则有大火从四面起,形势更危急。
  第四,屋坚固不可摧;宅则破败不堪,“堂阁朽故,墙壁隤落,柱根fu败,梁栋倾危”,即将倾侧。
  哈迎飞教授认为:“不同处在于,‘火宅’中悟者为长者,迷者为其子,而在‘铁屋子’中觉醒者是接受了现代文明洗礼的现代知识分子,熟睡的是大众。”其实这里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同样是觉醒者,火宅长者,乃在宅外;而铁屋醒呐喊者,身在屋内。

  再去翻检资料,忽然发现,铁屋还有更直接的出处——同样来自佛经,但并非取自如来的人世间比喻,而是源于地藏的地狱描述:
  “地藏白言:仁者,铁围之内,有如是等地狱,其数无限。更有叫唤地狱,拔舌地狱,粪尿地狱,铜锁地狱,火象地狱,火狗地狱,火马地狱,火牛地 狱,火山地狱,火石地狱,火床地狱,火梁地狱,火鹰地狱,锯牙地狱,剥皮地狱,饮血地狱,烧手地狱,烧脚地狱,倒刺地狱,火屋地狱,铁屋地狱,火狼地狱。 如是等地狱。”(《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中•地狱名号品第五》)
  按照经中注释,火屋地狱与铁屋地狱,差别似乎不大,都是将罪人关在铁屋之内,烈焰焚烧,无处可逃。只是根据造业因时的轻重,两个地狱苦报也有区别:火屋稍轻,铁屋更重。铁屋中一片火海,何得闪避?
  鲁迅移来铁屋,灭去火焰飞腾得惨烈之状,却更显出黑暗、-阴-冷、窒息——火宅尚属人间,铁屋来自地狱!
  之后作品中,鲁迅屡屡提到地狱。
  1925年《失掉的好地狱》,借地狱说明,军阀统治固然糟糕,好歹还有点自由空间,能够生长几丛惨白可怜的小花;预言接下来是更糟糕的极权统治,甚至使人怀念先前那个地狱的美好。
  1926年《记念刘和珍君》中,更直接地写道:“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并非人间”是哪里?地狱而已!“似人非人”是什么?无非鬼众!

  炼金术士,往往就是预言家。接着果然地狱来到!地狱中人,或受尽煎熬,无暇谈地狱感想;或出于恐惧,不敢论地狱暴政。于是公开的文字记录中,找不到炽铁炮烙,只剩下金光大道。倒是隔岸的香港,六十年代的武侠小说中,承继了铁屋意象:
  “众人自然而然地抬起头来,但见那厅竟无一扇窗子,前后铁门一闭,关得密不通风,连苍蝇也飞不出去。
  众人面面相觑,这才省悟,原来商家堡这座大厅建造之时已是别具用心,门用铁铸,不设窗户,瞧来墙壁也是极其坚厚,非铁即石了……用刀接连撬起 几块青砖,果然下面连成一片,整个厅底乃是一块大钢铁……过得片刻,头顶也见到了热气,原来厅顶也是铁板,上面显然也堆了柴炭,正在焚烧。”(金庸《飞狐 外传》第四章)
  金庸名此章为“铁厅烈火”,保留了铁屋坚固密闭的特征,也完全恢复了地藏经中的烈火焚烧——从吕小妹向陈禹复仇,到赵半山指点胡斐钻出狗洞救 出大家,直至最后“商老太怀抱紫金八卦刀,脸露笑容,端坐在火焰之中,全身衣服头发均已着火,却竟似不觉痛苦”—— 一路读下来,如入火聚,只觉热气扑面,不得喘息,找不到清凉门。
  鲁迅在铁屋呐喊,金庸让铁屋焚烧,哭喊声求救声,与火声风声遥相呼应。地藏菩萨有闻,顿生慈悲心,叹道此乃尔等业报,不知何日往生天国?
  2006.3.14
或许您还会喜欢:
林语堂《京华烟云》
作者:林语堂
章节:54 人气:2
摘要:我站在这个地位很难写书评,女儿批评父亲的书,似乎从来未听见过。那又何必写呢?因为好像话藏在肚子里非说不可。可不要说我替父亲吹牛,也不用骂我何以如此胆大,因为我要用极客观的态度来批评,虽然情感也不可无。我知道父亲每晨著作总是起来走走吃吃水果,当他写完红玉之死,父亲取出手帕擦擦眼睛而笑道:“古今至文皆血泪所写成,今流泪,必至文也。”有情感又何妨。 [点击阅读]
梦里花落知多少
作者:佚名
章节:53 人气:2
摘要:一闻婧打电话过来的时候我正在床上睡得格外欢畅,左翻右跳地穷伸懒腰,觉得我的床就是全世界。其实我的床也的确很大。我只有两个爱好,看电影和睡觉,如果有人在我累得要死的时候还不让我睡觉那还不如一刀砍死我,那样我一定心存感激。所以我理所当然地把床弄得往死里舒服,我曾经告诉我妈我哪天嫁人了我也得把这床给背过去。所以闻婧的电话让我觉得特郁闷。 [点击阅读]
沉重的翅膀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菜汤的香味,从厨房里飘送过来。案板上,还响着切菜刀轻快的节奏。也许因为身体已经恢复了健康,叶知秋的心情就像窗外那片冬日少有的晴空,融着太阳的暖意。发了几天烧,身子软软的,嘴里老有一股苦味,什么也吃不下去。厨房里送过来的香味,诱发着叶知秋的食欲。她跟许多善良的人一样,一点儿顺心的小事,都会使她加倍地感到生活的乐趣。 [点击阅读]
潘金莲逃离西门镇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刘街是那样一个处境,在耙耧山脉的一道川地里,借着公路带来的繁华,就有人在路边设摊摆点。因为方圆数十里的农民,日常赶集要到山外的乡里,于是,在四十六岁的村长庆的呼吁下,给有关部门送去了许多花生、核桃,政府就下了一纸批文,刘村正式更名为刘街,成了耙耧山中的一个集贸中心。 [点击阅读]
火蓝刀锋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万籁俱寂。忽然,两道雪白的光线划破了被黑暗凝固成一团的空间。光线下有隐约的海浪翻滚,一片汪洋大海上,两艘海军巡逻舰艇正破浪而来。舰艇上的指挥室内,站在液晶屏幕前向大家做介绍的是海军上校武钢。旁边一个目光炯炯的精干小伙子,手里正玩弄着一把火蓝匕首,转动间刀刃寒光毕现。此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龙百川。 [点击阅读]
狼烟北平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南横街黑窑厂“同和”车行的车夫文三儿在酒馆里和二顺子喝得有些高了,正在满嘴跑舌头。文三儿的酒瘾大,一天不喝就浑身难受,可真要喝起来又喝不了多少,顶多三两,一过四两就麻烦了。他通常是二两酒一下肚,脾气立马见长,瞅谁都不顺眼。若是四两酒下肚,情况就会恶化,他谁也不尿,逮谁和谁撸胳膊挽袖子,很有些英雄气概。 [点击阅读]
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作者:王朔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夜里我和几个朋友打了一宿牌。前半夜我倍儿起“点”,一直浪着打。后半夜“点”打尽了,牌桌上出了偏牌型,铁牌也被破得稀哩哗啦,到早晨我第一个被抽“立”了。我走开想眯一会儿,可脑子乱哄哄的既清醒又麻木,一闭眼就出现一手手牌型,睡也睡不着。这时院里收发室打来一个电话,说有我电报叫我去取。我懒得去就叫他在电话里把电报念一遍。 [点击阅读]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写国际版的序言时,她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几乎对穆斯林一无所知。看过之后,我深深赞同这点,我缺乏对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哪怕是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当然,穆斯林和回族仅仅是小说的故事背景,要想真正理解民族和宗教,还是要看一些专门的书。小说大概讲述了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点击阅读]
罗兰小语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我流着泪写这些故事,为那把母“鸡”当做妈妈的孩子,为那被老师误解,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为我们这一代失去了的天伦之乐。什么时候不再看到被亏待而流泪的孩子呢?什么时候重拾我们的天伦之乐呢? [点击阅读]
莎菲女士的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十二月二十四今天又刮风!天还没亮,就被风刮醒了。伙计又跑进来生火炉。我知道,这是怎样都不能再睡得着了的,我也知道,不起来,便会头昏,睡在被窝里是太爱想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上去。医生说顶好能多睡,多吃,莫看书,莫想事,偏这就不能,夜晚总得到两三点才能睡着,天不亮又醒了。象这样刮风天,真不能不令人想到许多使人焦躁的事。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