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余华《兄弟》 - 余华《兄弟》·(下部)(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如果说《兄弟》的上部是一曲悲喜交加的咏叹调,那么它的下部则慢慢地变成了一首欲|望狂舞的畅想曲 ———在读完这部三十余万字的《兄弟》下部之后,尽管我们无法将它们作为一部小说的整体来分开解读,但是,随着时代背景和人物命运的断裂性*变化,小说在叙事上所呈现出来的阅读感受,确确实实发生了一些微妙的不同。
  这些耐人寻味的不同,犹如余华在《兄弟》上部的后记里所言:“这是两个时代相遇以后出生的小说,前一个是文革中的故事,那是一个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和命运惨烈的时代,相当于欧洲的中世纪;后一个是现在的故事,那是一个伦理颠覆、浮躁纵欲和众生万象的时代,更甚于今天的欧洲。”的确,上部是一个极度封闭的文化环境,而下部则是一个急速开放的文化环境。两种截然相反的文化境域,不仅构成了一种强劲的故事张力,而且直接影响了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所以,其叙事上的某些变化也就在所难免。但是,它的基调并没有变———那种由《许三观卖血记》延续而来的、融悲剧意识于喜剧之中的夸饰性*叙述语调始终没变。
  正是这种充满喜剧意味的话语,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欲|望疯涨的狂欢时代:李光头在统治了十四个残疾人的福利工厂之后,开始了他少年时代的心理补偿行动———广泛地发动群众来获取林红的爱情。在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障碍之后,李光头却发现,林红竟爱上了自己的兄弟宋钢。于是,经过“忍辱负重”的几番挣扎,李光头在山穷水尽之时,终于迎来了柳暗花明的时光,一跃而成为刘镇的垃圾大王,并由垃圾大王迅速扩张为刘镇的首富。而宋钢和林红这对恩爱夫妻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断地遭受生存的威胁,以至于奔向命运的另一种极端。贫富地位的悬殊,身体病痛的折磨,价值观念的转变,社会伦理的崩解……这一切,终于慢慢地促动了这对苦难兄弟在爱恨情仇中的反复纠葛,也使亲情、良知、尊严和欲|望产生了惊人的对抗。

  这种对抗主要不是体现在宋钢和林红的内心撕裂上。尽管余华对他们的内心撕裂进行了一种不断推进的强化式叙述,但我更相信那是一种性*格的使然———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对于宋钢夫妇来说,僵固的观念必然会导致他们与现实距离的不断拉大。尤其是宋钢忠厚内向耿直的个性*,促使他不可能像别人那样惟利是图,所以,他总是活在内心的痛苦中,活在爱、道德和现实的煎熬中。而李光头则不同。他在少年时代就尝过了“以屁股换面条”的好处,同时又被别人的扫荡腿踢得毫无尊严;他享受到了权力的荣耀(虽然那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工厂),又目睹了社会急剧变化的方向;他感受到了权力内部重心的某种位移,又谙悉人性*的某些基本欲求。于是,他及时地点燃了欲|望的发动机,在刘镇导演了一场场看似荒诞不经却又直击人性*的狂欢事件。

  表面上看,李光头是一个混世魔王,既粗鲁自私又直爽侠义,既果敢无畏又狡黠奸诈,但他的骨子里仍不乏一些悲悯情怀,不乏一些执著的追求。前半生,他几乎被一切大大小小的权力意志所凌辱;而后半生,他却成功地控制了各种权力意志。通过“处美人大赛”,他成功地导演了一场惊世骇俗的狂欢剧,并将江湖骗子的伎俩、道貌岸然的评委、参赛“处女”的计谋以及刘镇平民的内心疯狂全部搬上了舞台,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一部声势浩大的轻喜剧。可以说,他是一个中国的特殊历史所铸就的怪胎,充分彰显了中国社会转型期所暴露出来的各种人性*本相。这种人性*内部的分裂聚集在他的身上,使他一直处于某种强劲的张力场中,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显得矛盾重重,相反却始终从容自在,甚至有一种潇洒自如的状态。他是一种典型的欲|望狂欢的精神镜像。因此,其精神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了其命运的沉浮。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整个小说叙事的重要转折,在下部的开头部分,余华并没有让李光头顺利地进入时代的核心舞台,而是动用了数章对这种转折进行了非常结实的推进,包皮括宋钢重新回到刘镇与李光头相濡以沫,又因为林红的存在而逐渐游离;李光头成功地当上福利厂厂长之后,在致富狂想的过程中,尴尬地陷入绝境,又在无赖式的静坐中意外地走向了垃圾大王。这个过程不仅写得一波三折,而且为后来的故事发展提供了温暖而又强大的说服力。它既是故事发展的核心基础,又是小说叙事的敏感地带,同时它与时代的共振关系又处在非常微妙的状态中。

  总之,在《兄弟》的下部里,人性*内部的疯狂与现实秩序的疯狂总是以各种奇特的方式纠结在一起,坚定地颠覆了一切既定的伦理价值,而且在这种颠覆的背后,又隐含了一种个人觉醒与社会发展之间彼此悖反的怪圈。这种审美意蕴与上部遥相呼应,使我们从整体上看到了个人在强大的历史面前存在的无序性*,以及最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实对个体命运的巨大冲击。所以,我觉得,读《兄弟》会让我们时笑时哭,痛快淋漓,但在痛快之余,又分明感到很多的伤痛盘踞在心中,久久挥之不去。
  余华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定价27元
  内容简介
  失去了祖父的宋钢孤身一人回到刘镇,与李光头开始了相依为命的生活。李光头当上了福利厂厂长之后,向林红发起了爱情强攻。不料林红喜欢宋钢并最终嫁给了他。李光头忍辱负重,几经波折,终于由刘镇的垃圾大王而成为当地的首富,而宋钢夫妇则在市场经济中先后下岗。于是,围绕着个人的恩怨情仇,兄弟俩再度演绎出各种现实、命运与伦理之间的复杂冲突。
或许您还会喜欢:
林语堂《京华烟云》
作者:林语堂
章节:54 人气:2
摘要:我站在这个地位很难写书评,女儿批评父亲的书,似乎从来未听见过。那又何必写呢?因为好像话藏在肚子里非说不可。可不要说我替父亲吹牛,也不用骂我何以如此胆大,因为我要用极客观的态度来批评,虽然情感也不可无。我知道父亲每晨著作总是起来走走吃吃水果,当他写完红玉之死,父亲取出手帕擦擦眼睛而笑道:“古今至文皆血泪所写成,今流泪,必至文也。”有情感又何妨。 [点击阅读]
梦里花落知多少
作者:佚名
章节:53 人气:2
摘要:一闻婧打电话过来的时候我正在床上睡得格外欢畅,左翻右跳地穷伸懒腰,觉得我的床就是全世界。其实我的床也的确很大。我只有两个爱好,看电影和睡觉,如果有人在我累得要死的时候还不让我睡觉那还不如一刀砍死我,那样我一定心存感激。所以我理所当然地把床弄得往死里舒服,我曾经告诉我妈我哪天嫁人了我也得把这床给背过去。所以闻婧的电话让我觉得特郁闷。 [点击阅读]
沉重的翅膀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菜汤的香味,从厨房里飘送过来。案板上,还响着切菜刀轻快的节奏。也许因为身体已经恢复了健康,叶知秋的心情就像窗外那片冬日少有的晴空,融着太阳的暖意。发了几天烧,身子软软的,嘴里老有一股苦味,什么也吃不下去。厨房里送过来的香味,诱发着叶知秋的食欲。她跟许多善良的人一样,一点儿顺心的小事,都会使她加倍地感到生活的乐趣。 [点击阅读]
潘金莲逃离西门镇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刘街是那样一个处境,在耙耧山脉的一道川地里,借着公路带来的繁华,就有人在路边设摊摆点。因为方圆数十里的农民,日常赶集要到山外的乡里,于是,在四十六岁的村长庆的呼吁下,给有关部门送去了许多花生、核桃,政府就下了一纸批文,刘村正式更名为刘街,成了耙耧山中的一个集贸中心。 [点击阅读]
火蓝刀锋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万籁俱寂。忽然,两道雪白的光线划破了被黑暗凝固成一团的空间。光线下有隐约的海浪翻滚,一片汪洋大海上,两艘海军巡逻舰艇正破浪而来。舰艇上的指挥室内,站在液晶屏幕前向大家做介绍的是海军上校武钢。旁边一个目光炯炯的精干小伙子,手里正玩弄着一把火蓝匕首,转动间刀刃寒光毕现。此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龙百川。 [点击阅读]
狼烟北平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南横街黑窑厂“同和”车行的车夫文三儿在酒馆里和二顺子喝得有些高了,正在满嘴跑舌头。文三儿的酒瘾大,一天不喝就浑身难受,可真要喝起来又喝不了多少,顶多三两,一过四两就麻烦了。他通常是二两酒一下肚,脾气立马见长,瞅谁都不顺眼。若是四两酒下肚,情况就会恶化,他谁也不尿,逮谁和谁撸胳膊挽袖子,很有些英雄气概。 [点击阅读]
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作者:王朔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夜里我和几个朋友打了一宿牌。前半夜我倍儿起“点”,一直浪着打。后半夜“点”打尽了,牌桌上出了偏牌型,铁牌也被破得稀哩哗啦,到早晨我第一个被抽“立”了。我走开想眯一会儿,可脑子乱哄哄的既清醒又麻木,一闭眼就出现一手手牌型,睡也睡不着。这时院里收发室打来一个电话,说有我电报叫我去取。我懒得去就叫他在电话里把电报念一遍。 [点击阅读]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写国际版的序言时,她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几乎对穆斯林一无所知。看过之后,我深深赞同这点,我缺乏对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哪怕是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当然,穆斯林和回族仅仅是小说的故事背景,要想真正理解民族和宗教,还是要看一些专门的书。小说大概讲述了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点击阅读]
罗兰小语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我流着泪写这些故事,为那把母“鸡”当做妈妈的孩子,为那被老师误解,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为我们这一代失去了的天伦之乐。什么时候不再看到被亏待而流泪的孩子呢?什么时候重拾我们的天伦之乐呢? [点击阅读]
莎菲女士的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十二月二十四今天又刮风!天还没亮,就被风刮醒了。伙计又跑进来生火炉。我知道,这是怎样都不能再睡得着了的,我也知道,不起来,便会头昏,睡在被窝里是太爱想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上去。医生说顶好能多睡,多吃,莫看书,莫想事,偏这就不能,夜晚总得到两三点才能睡着,天不亮又醒了。象这样刮风天,真不能不令人想到许多使人焦躁的事。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