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做最好的自己 - 书评:当“真诚”遇到“均衡”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王咏刚,2005年9月
  出生在台湾,成长于美国,却又时刻心系祖国大陆的李开复博士是少数几位在大洋两岸都取得过杰出成就的华人科学家之一。与普通科学家或企业管理者不同的是,开复博士总能在繁忙的科研和管理工作之余,将饱满的热情倾注在对中国青年学子的关怀和教育方面。在此前几年的时间里,开复博士亲自写给中国学生的四封公开信文笔亲切,说理谨严,感人至深,开复博士亲自创办和主持的“开复学生网”更是成为了无数逡巡和徘徊在学业与生活之路上,渴望追寻理想、赢取成功的中国学子的“心灵课堂”。2005年9月,一本由开复博士专门为大学生和青年朋友们撰写的成功指南——《做最好的你自己》再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开复博士这本书和普通的励志类书籍有什么不同?开复博士想要传授给青年朋友们的成功法则真的管用吗?在开复博士眼中,到底什么样的成功才算是真正的成功,到底什么样的道路才算是坚实、稳健的成功之路?
  其实,每一个熟悉开复博士为人和处世风格的人都知道,如果简单地把《做最好的你自己》与市面上常见的那些看似言之凿凿、实则空洞无物的所谓励志读物划上等号,那么,开复博士就不再是那个喜欢站在讲台前,用率真、执着的话语向万千学子袒露心扉的李开复了。事实上,我们在《做最好的你自己》中读到的李开复,与二十年前那个泡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实验室里一天工作十八个小时的李开复,以及七年前那个毅然决然选择回祖国大陆创办世界一流研究机构的李开复,还有2005年夏天那个重新点燃了归国热情并坚定地站在IT产业峰口浪尖的李开复都是同一个李开复,都是那个兼具了坦诚和智慧两种优秀人格特征的李开复,也都是那个曾经用最好的语音识别技术影响过整个IT产业、曾经用最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影响过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科研格局、曾经用最恳切的话语影响过无数年轻人的思维方式的李开复。循着这样的视角,我们很容易从《做最好的你自己》中找出无数带有深深的“开复”印记的观点和事例——但如果用最简单的词句来概括,我觉得,“真诚”与“均衡”的激情碰撞才是开复博士这本新书的最大特点,也是本书之所以能在无数“成功指南”中脱颖而出的最大内因!
  “真诚”是开复博士一贯以来强调并恪守的做人准则。在开复博士精心架构的“成功同心圆”中,所有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成功品德或成功要素都必须构建在“诚信”的基础之上。开复博士坦言:“在价值观以及与人品相关的各种因素之中,诚信是最为重要的一环。无论你的个性如何,无论你怎样选择,如果你缺少了诚信的价值观,你就无法在现代社会中立足,你就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功者。”在这里,“诚信”作为“真诚”的直接价值体现,肩负起了承载整个“开复哲学”理论体系的核心使命。正如爱默生在《论自然》中所说的那样:“太阳仅仅照亮成年人的眼睛,可它却一直透过孩子的眼睛照亮他的心灵。”开复博士对于“诚信”的不懈追求与所有成功者对于纯真和自然的推崇如出一辙,它们无时无刻不体现出一种孩子般的天真与活力,而一旦失去了这样的天真和活力,我们就只能迷失在世俗和功利的浊流中,再也找不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与幸福。

  坦然面对读者并深刻剖析自我是“真诚”在开复博士这本新书中的又一个重要体现。开复博士在谈到“勇气”这一成功要素时回忆说:“在苹果公司工作时……我属下有一支队伍,这个队伍的经理是我老板的朋友,而这个队伍负责的项目也是我老板最欣赏的。当时,我清楚地知道,这个项目做得很不好,项目经理也不是一个好经理,但是,因为我的老板重视它,我始终没有勇气来处理这个问题。……终于有一天……当我把(裁掉该研发队伍)这个决定付诸实施后,让我惊讶的是,很多员工不但没有对我表示不满,还跟我说他们多么认可这个决定,他们认为我非常有勇气、有魄力。公司领导也并没有因此而责怪我,反而认为,我勇于承认错误并勇于改正的做法非常值得赞赏。”毫无疑问,开复博士将自己在管理工作中犯下的错误公之于众,这不但不会影响业界对开复博士管理能力的认可,反而会增加读者对本书的信任和对开复博士的信服,并从另一个侧面证明,本书中介绍的成功法则是经过了包括开复博士本人在内的无数业界菁英实践检验的,弥足珍贵的思想和经验财富。
  在“真诚”这条贯穿全书的主线上,开复博士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影响自己成长或为自己的成功助力的真实故事,也第一次完整、全面地向我们公开了自己在人生旅途中面临几次重要抉择时的心灵历程。当我们读到开复博士为了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计算机专业而放弃原专业的学习时,我们似乎是在与一个与我们年龄相仿的、果敢而热情的同龄人一起交流追寻理想的经验与方法;当我们看到开复博士在导师罗杰?瑞迪的鼓励下向着陌生的科学领域坚定前行的时候,我们仿佛听到一个成功的科学家用真切的话语鼓励我们说:“嗨,相信自己,你也可以做到的”;当我们第一次了解到,开复博士为了决定是否回国创业,竟然使用“利弊对照表”帮助自己寻找真正的理想和目标的时候,我们不但会为开复博士心中深藏的爱国情结感动不已,而且会下意识地扪心自问:“面临择校、就业等人生重要抉择的时候,我们是否会像开复博士那样,用缜密、科学的方法寻找隐藏在自己心灵深处的那个‘真的自我’呢?”

  相对于较坦白而透彻的“真诚”,开复博士在《做最好的你自己》中反复强调的“有智慧的均衡”的概念并不那么容易理解。很多人总会想当然地认为,成功大多拥有一个统一的范式,成功者也大多像一个模子里塑出来的那样,只要按照某一种方法,在某一个方面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就可以“功成名就”了。其实,任何真正的成功都像任何真正有意义的人生那样,具有先天的复杂性和多元性。要想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成功,我们就必须在认识自己、了解环境、培养品德、塑造人格、掌握方法、坚定信念等多个方面同时倾注自己的智慧和精力,并应当像开复博士所说的那样,“用智慧在各种看似矛盾的因素之间主动选择‘完整’和‘均衡’”,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印度智者阿罗频多说:“作为知识的寻求者,所当寻求的,是整体知识,不是任何半途知识。”中国智者弘一法师说:“何谓‘真如’之意义?真真实实,平等一如,无妄情,无偏执,离于意想分别。”在《做最好的你自己》的“均衡”一章中,开复博士也使用类似的思辨方式为“选择成功的智慧”做了最好的注脚:“……就是要求我们使用自己的智慧,主动发现并选择最完整、最均衡的状态,并通过这一选择获得成功。这里所说的‘智慧’,既是甄别、判断的智慧,也是权衡、折中的智慧,但从根本上讲,它更是在选择中孕育又在选择中升华的最高智慧——我也把它称作‘选择成功’的智慧。”
  很显然,开复博士所推荐的这种以“均衡”为基础的智慧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行为范例。当我们在求学过程中因为追求分数或学位而忘记了学习的本来意义的时候,当我们在工作遭遇挫折后因为一味强调自信而忘记了反躬自省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离这种“有智慧的均衡”越来越远了。为此,开复博士借助贯穿本书始终的“成功同心圆”提醒我们:“自信和自省,勇气和胸怀,积极和同理心这六种态度都是成功的必备要素,也都是成功者需要具备的优点。但是,一旦将其中某一种态度发展到极端,优点就会立刻演变为缺点。”我想,如果读罢全书,却只记住了“成功同心圆”中每个态度或行为要素的表面含义,而忽视了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内在均衡关系,那么,这样的读者和两千年前那位买椟还珠的郑国人之间还有什么本质的分别呢?

  有关本书的最后一个疑问是:既然有了以“真诚”为核心,以“均衡”为基础的成功法则,青年朋友们该如何将这样的法则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去呢?其实,开复博士早在全书的第一章就已经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要让人人都成为李开复,而是要让更多的人理解李开复的成功哲学,并利用李开复的经验和方法,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也就是说,对不同的、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来说,成功标准各不相同,成功之路也因人而异,我们不能因为读了这本讲述成功法则的书就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托付给既是成功者同时也是普通人的开复博士。要知道,开复博士所强调的“真诚”最终还是需要每个读者发自内心的体验和共鸣,开复博士所倡导的“均衡”最终还是需要每个追求成功者自己的思考、抉择和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说,“成功”只不过是“真诚”的“自我”在“均衡”思维中所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而已,“追寻成功”也只不过是借助“真诚”与“均衡”这两座灯塔的指引航向“真的自我”的一段奇妙旅程罢了。
  因此我们说,与其将“真诚”与“均衡”当作效应非凡的成功法则,还不如将它们看成是开复博士用来唤醒每个人心底潜藏的“源动力”与“源智慧”的催化剂——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不难理解,开复博士为什么要把“做最好的你自己”这句平实而又脱俗的话用作全书的标题了。
  编者按:
  今年7月19日,原微软副总裁李开复博士被Google公司任命为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引起了包括《纽约时报》、《参考消息》等全球上万家媒体的追逐报道。如今,李开复博士亲自撰写的第一本中文图书——《做最好的自己》已经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在这本图书中,李开复博士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事业成功的经验,提出了“成功同心圆”的法则,希望以自己的经验来帮助中国青少年成为“一个做最好的自己”。本报今日特刊载《做最好的自己》一书的自序,以飨广大读者。
或许您还会喜欢: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我在等你,你已逝去(1)第一章寂寞让爱情如此美丽人们总是嫌爱情不够美丽,便用金钱、权势、地位去装扮它,终于,爱情变得光彩十足,却教人无法看到它的本质。真正美丽的爱情,并不需要过多的元素,平淡时的相亲相爱,苦难时的相濡以沫,寂寞与爱情,凄凉与美丽,其实靠得很近。1917年,27岁的胡适在母亲冯顺娣的安排下,与比他大一岁的同乡女子江冬秀拜堂成亲。 [点击阅读]
半暖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命运之神喜欢热闹,有时还喜欢嘲弄人,它每每令人可恼地给伤心惨目的悲剧掺进一点滑稽的成分。——斯蒂芬?茨威格小时候,总觉得自己是世界上很特别的一个,即使眼下平凡无奇,也一定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只是还没有被发现而已。想到未来,总觉得一切皆有可能。可随着长大,渐渐认清楚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员,身材不比别人好,脑子不比别人聪明,脸蛋不比别人漂亮,甚至连性格都不会比别人更有魅力。 [点击阅读]
夜行歌
作者:佚名
章节:126 人气:2
摘要:【天山篇】战奴一口带血的唾液吐在沙尘上。抬起头环顾四周。高墙之上,可以望见远处银亮的雪峰。空气清净,可从受重击的鼻腔中吸入,总有挥之不去的腥气。眼前是凶暴的训奴官,挥着皮鞭斥打每一个不能及时爬起来的奴隶。在持续数日的残酷训练后,体力已经很难支撑简单的站立。从中原捉来的人,在这里是最低等的存在。伤口刚刚愈合,便被驱赶到训场,不知用什么手法禁制了内力,除了凭经验躲闪,只剩毅力和体力硬撑。 [点击阅读]
大漠遥
作者:佚名
章节:123 人气:2
摘要:日子轻快一如沙漠中的夜风,瞬间已是千里,不过是一次受伤后的休息,草原上的草儿已经枯萎了三次,胡杨林的叶子黄了三次。三年多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随着狼群,从漠北流浪到漠南,又从漠南回到漠北。打闹嬉戏中,我似乎从未离开过狼群,与阿爹在一起的六年似乎已湮没在黄沙下,可惜……只是似乎。沉沉黑夜,万籁俱静。篝火旁,我和狼兄一坐一卧,他已酣睡,我却无半丝睡意。 [点击阅读]
怪诞心理学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有人曾经问我:你从事的这项研究到底能有什么用呢?但我从没有因诸如此类的怀疑或非议而动摇过。我始终坚守着这样一个信念:只要能够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能够给人以些许的启迪、能够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解读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社会, [点击阅读]
色眼识人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乐嘉自白许多人既不了解我本人,也不熟悉我所投入工作的使命和意义,他们或者把我捧上天,或者把我批得一文不值。关于我的讲台生涯,我走过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一天我会告诉大家。我的这段故事可能会激起人们的好奇,也可能会引起评论者的品头论足。 [点击阅读]
菊与刀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关于作者本尼迪克特,我们知道的不多。据已查到的资料,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其父弗里德里克•S.弗尔顿是位医生,在她两岁时去世。其母伯特里斯•J.(夏特克)弗尔顿靠教书养家。1909年,本尼迪克特从瓦萨尔学院毕业,获文学士学位。次年赴欧洲,游历了瑞士、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回国后曾执教于加利福尼亚的某女子中学。 [点击阅读]
长相思3思无涯
作者:佚名
章节:132 人气:2
摘要:请将我的眼剜去,让我血溅你衣,似枝头桃花,只要能令你眼中有我颛顼来小月顶看小夭时,小夭正坐在廊下绣香囊,黑色的锦缎,用金线绣出—朵朵小小的木樨花,一针一线十分精致,已经快要绣完。颛顼等她绣完最后一针,稀罕地问:“你怎么有性子做这些东西了?”小夭说:“一举两得。针法也是医技,可以用来缝合伤口,多练练,能让手指更灵活些,病人少受点苦。”“还有一得呢?”小夭笑说:“我打算绣好后,送给璟。 [点击阅读]
香蜜沉沉烬如霜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2
摘要:霜降,寒月,更深露重。百花宫中,二十四芳主次第跪伏在剔透琉璃铺就的大殿上,屏息凝神。一阵夜风过,殿外树影婆娑,将月色筛成一地零落的碎玉。殿中央,水色的纱帘轻轻摇摆,似帘内人起伏微弱的气息。那人侧卧在云衾锦榻中,发簪墨梅,眼尾迤逦,半阖半张,脸容清艳绝伦,虽是惨白羸弱却难掩眉宇间风流仪态,堪堪让人难以逼视。白雾般的月光洒落在她微微蹙起的眉尖。 [点击阅读]
习惯决定一切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第1章积极处世的习惯决定成功(1)成功源于自信没有自信心,好比没有气的皮球,怎么拍也拍不起来,谁还会拿去比赛。一个经理,他把全部财产投资在一种小型制造业上。由于世界大战爆发,他无法取得他的工厂所需要的原料,因此只好宣告破产。金钱的丧失,使他大为沮丧。于是,他离开妻子儿女,成为一名流浪汉。他对于这些损失无法忘怀,而且越来越难过。到最近,甚至想要跳湖自杀。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