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最后的莫希干人 - 第28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那么请你说得简单一点,因为你瞧,
  我现在忙得很哪——
  莎士比亚①
  ①《无事生非》第三幕第五场。
  这个常常被提到的特拉华部落——说得更正确点是半个部落——现在的扎营地,离这些休伦人的临时居留地很近,他们的战士,能集合起来的大约和休伦人相等。他们也和他们的邻居一样,跟随蒙卡姆侵入到这片英国人的殖民地,在莫霍克人的猎区里大肆掠夺;可是在最需要他们帮助的时候,他们却又因印第安人常有的那种莫名其妙的谨慎,而认为还是按兵不动为妥。法国人方面对这个盟友的突然背叛,有着种种看法,但最普遍的意见,则认为这是受了尊重一个旧条约的影响;那个条约曾使这一部落接受六个部落联盟的军事保护,而现在要他们去和从前的主人开战,他们当然是不愿的了。不过在特拉华人方面,却只是通过他们的使节,简单地告诉蒙卡姆说,他们的战斧钝了,需要花些时间来磨快它们。那位狡猾的加拿大首脑认为,与其用粗暴的方法使一个人变成公开的敌人,倒不如隐忍着容纳一个消极的朋友来得明智。
  那天早上,麦格瓦率领着他的默默无声的队伍走过河狸区来到大森林里时,太阳已经升起,照在特拉华人营地上,仿佛突然间一下子照射在人们的身上,照射着那些为经常应该在上午于的活儿忙碌着的人。女人们从这间棚屋奔到那间棚屋,有的在忙着做饭,有几个在认真地收拾屋子,更多的人则停下活儿,在和同伴好友匆匆地低声交谈。战士们东一簇西一堆地闲着,多数在沉思默想,很少有人说话;即使有人说上几句,也像是沉重得好不容易才说出似的。棚屋和棚屋之间放着许多打猎用的器具,但没有人出发。到处都有战士在检查自己的武器,要不是预见到会遇上比林中的野兽更凶的敌人,那种认真仔细的态度,确实少见。而且,偶尔,整群战士的目光会同时投向营地中央一所静寂无声的大棚屋,仿佛那里面有着他们共同关心的东西。
  就在这时候,作为这个营地基础的岩石平台的边缘处,突然出现了一个人。他没有带武器,脸上画着花纹,似乎尽量要缓和而不是增强他那天生的严峻脸容。他走到特拉华人能看清他的地方时,便停下了脚步。他举起一只手,朝天空伸了伸,然后放下来按住自己的胸口,做出一种表示友好的姿态。营地里的居民用低声的欢迎来回答他的敬礼,并且以同样的友好表示,邀请他走上前来。在这种保证欢迎的鼓励下,这个黑黝黝的来客离开了天然平台的边缘——他已经在那儿站了一会,布满朝霞的晨空勾画出他的身影——庄严地朝营地中央走来。在他走近时,只听到他胳臂上和脖子上的银制装饰品叮当作响。鹿皮鞋上的小铃铛也发出可玲声。他在人们面前经过时,一路上殷勤地向男人们频频致意,但对女人们却丝毫不加理睬,仿佛在眼前的计划中,他认为她们的好感毫不重要。当他来到那一群从他们的高傲风度来看显然是主要酋长的跟前时,他便站定了。这时,那些特拉华人才看清,笔挺站在他们面前的这个虎虎生气的汉子,原来就是著名的休伦族酋长——刁狐狸。
  他受到的接待严肃,缄默,充满戒心。站在前面的战士让开路,把他让到一位最有资格的发言人的面前,这人能说北方土人说的一切方言。
  “欢迎聪明的休伦人,”特拉华人用麦柯亚人的土语说,“他来是和他住在大湖边的兄弟一起吃‘萨克塔什’①的吧。”
  ①北美印第安人的一种食物,由豆和玉米(常加腊肉)合煮而成。
  “他来了。”麦格瓦重复了一句,同时低下了头,显出东方王子般的庄严。
  特拉华人伸手握住对方的手腕,他们再一次互相问候、致意。接着,特拉华人邀请客人到自己家里共进早餐。麦格瓦接受了这一邀请。于是,两个战士便在三四个老年人的陪同下,静静地离开了这儿,留下的人都很想知道这种不平常的来访,究竟是什么原因,但是在言行上,他们丝毫也没有流露出这种渴望心情。
  在吃着简单节俭的早餐时,双方的谈话都非常谨慎,而且内容也完全讲的是最近一次有麦格瓦参加的出猎的事。虽然主人们显然都非常有礼貌,表面上把他的到来看做是平常自然的事,但每一个在场的人却完全了解,这一定有着某种秘密的目的,可能和他们也有重大关系。等大伙都吃完饭之后,女人们来收去盘子和勺子;接着,双方便开始勾心斗角地舌战起来。
  “我的伟大的加拿大父亲,又把脸转向他的休伦族孩子了吧?”特拉华族的发言人问道。
  “他什么时候不是这样的呢?”麦格瓦答道,“他一向把我们的人叫做‘最亲爱的’。”

  特拉华人明知这是假话,但还是庄重地点点头表示赞同,接着又问道:
  “你们的小伙子的战斧,一直都是染红的啊!”
  “是的。不过现在已经干干净净,而且也不快了。因为英国佬已经死了,而特拉华人又成了我们的邻居。”
  对方做了个手势,对这番好意表示感谢,但是没有开口。接着,麦格瓦像是因为提到那次大屠杀,使他想起一桩事来似的,问道:
  “我那个俘虏给弟兄们增添麻烦了吧?”
  “她是受到欢迎的。”
  “休伦人和特拉华人之间的路很近,而且又畅通无阻;要是她给弟兄们增添麻烦,那就让我带回去给我们的女人去看管吧。”
  “她是受到欢迎的。”特拉华人的酋长加重了语气说。
  受到挫折的麦格瓦一直沉默了几分钟,但是很明显,他想收回科拉的公开企图虽然没能得逞,可他还是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我的小伙子们在山上留下地方给特拉华人打猎了吗?”他终于继续问道。
  “莱那泼人是他们自己的山地的主人!”对方带着一点傲慢的神情回答说。
  “好极了。红人是一向讲究正义的!他们干吗一定要擦亮战斧,磨快刀子自相残杀呢?白人不是比开花季节的燕子还多吗?”
  “好!”有两三个听他说话的人同时喊了起来。
  麦格瓦等了一会,好让他的话缓和一下特拉华人的感情,然后才接着说:
  “这一带林子里有没有可疑的足迹?我的弟兄们有没有发现过白人的脚印?”
  “让我的加拿大父亲来吧,”对方有意扯开去说,“他的孩子们准备着要见他哩。”
  “伟大的首领来,是到印第安人的棚屋里和他们一起抽烟的。休伦人也说是欢迎他来的。不过,英国佬的胳臂可长哩,他们的腿也从来不知道累的!我的小伙子们说,他们在梦里见到特拉华人的营地附近有英国佬的脚印呢!”
  “他们不会看到莱那泼人睡着的。”
  “好极了。睁着眼的战士是看得见他的敌人的。”麦格瓦看到对方小心谨慎,无懈可击,便又转换了话题,接着说,“我给我的弟兄带了礼物来啦。他的部落不要战争,因为他们知道那是不好的;不过他们的朋友是不会忘记他们是住在哪儿的。”
  这狡猾的休伦酋长,这样宣布了自己的慷慨表示之后,便站起身来,郑重其事地把他带来的礼物,摊开在眼花缭乱的主人面前。所谓礼物,多数是些不值钱的小玩意儿,都是从威廉-亨利堡那些被屠杀的女人身上掠夺来的。也像挑选时那样,在分配这些小玩意儿时,这个狡猾的休伦人手段也很高明,他把比较值钱的东西给了两个最主要的酋长——其中一个就是请他进来的主人,而把那些较差的分给他们的下属,并且还及时、适当地对他们恭维了一番,使他们没有一个不感到满意。总之,整个仪式不外乎实惠和奉承双管齐下,结果,送礼人不难立刻从受礼人眼中看出,慷慨大方和称赞颂扬的巧妙结合,已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麦格瓦这种狡猾、巧妙的手腕,真是立刻见效,特拉华人脸上的严肃消失了,更多的是诚挚亲切的表情。尤其是那位主人,把自己分到的礼物满心欢喜地赏玩了一番之后,再三加强语气说:
  “我的兄弟是位聪明的酋长,我们对他十分欢迎。”
  “休伦人是爱他们的朋友特拉华人的,”麦格瓦回答说,“他们怎么会不爱呢?他们的肤色是同一个太阳晒成的。他们的正直的人民死去后,要在同一个猎场上打猎;红人和红人应该是朋友,要共同来提防白人。我的兄弟在林子里有没有发现奸细呀?”
  这时,有个叫硬心肠的特拉华人,忘记了自己的坚强意志——也许正由于他有这种坚强意志才获得这很有意思的称号的。他的脸色显然已不像刚才那么严峻,现在连答话也直率多了。
  “我们的营地附近发现了外人的脚印,它们一直通到我们的棚屋里。”
  “我的兄弟把那些狗赶出去了吗?”麦格瓦问道,他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含糊其辞了。
  “不能那么干。莱那泼的子孙是永远欢迎外来的客人的。”
  “欢迎的是客人,可不是奸细呀。”
  “难道英国佬会派他们的女人来做奸细吗?休伦人的酋长没说他在战斗中抓到过女人吧?”
  “他决没有撒谎。英国佬派出了他们的探子。他们曾到我们的棚屋里来过,可是他们发现那儿没一个人欢迎他们。于是,他们便溜到特拉华人这儿来了,因为他们说:‘特拉华人是我们的朋友;他们的心现在已经不再向着他们的加拿大父亲了!’”
  他这种含沙射影的话真是击中了要害,要是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麦格瓦可能会获得优秀外交家的名声。特拉华人自己很清楚,由于他们最近的离异,没有参战,已在法国盟友中引起不少责难,现在更使他们感到,他们将来的一举一动,势必都会受到法国人的戒备和猜疑。对于这种因果关系,没有深远的见识,也能预见到,这种情况的存在,对他们今后的活动,很可能是极为不利的。他们的远离故土的营地,他们的猎区,他们的几百个妇女儿童以及大部分实力,实际上全在法国人的势力范围内。所以,正像麦格瓦所想望的那样,他这个令人吃惊的说法,即使没有引起恐慌,至少也是特拉华人明显不能接受的。

  “让我的父亲来看看我的脸吧,”硬心肠说,“他会看到根本没变。不错,我的小伙子没有到战场上去,那是因为他们做了梦,要他们别去打仗。可是,他们还是爱戴和尊敬伟大的白人首领的。”
  “他会相信这些话吗?要是他听说,他的最大的敌人,就住在他孩子们的营地里?要是有人告诉他,一个嗜血的英国佬在你们的篝火旁吸烟?要是那个杀死他那么多朋友的白人在特拉华人中大摇大摆地进进出出?得了!我的伟大的加拿大父亲可不是笨蛋!”
  “特拉华人害怕的英国人在哪?”对方回答说,“杀我的小伙子的是谁?谁是我伟大父亲的死敌?”
  “长枪。”
  特拉华战士听到这个非常熟悉的名字全都大吃一惊,从那吃惊的神情可以看出,直到现在他们才知道,在和法国人结盟的印第安人中如此著名的一个人物,已经落到了他们手中。
  “我的兄弟说什么?”硬心肠问道,这种惊讶的声调,远远超出他这个民族惯有的冷漠性格。
  “休伦人从不撒谎!”麦格瓦冷冷地答道,他把头靠在墙上,拉起他那薄薄的披风来盖住褐色的胸膛。“请特拉华人清查一下自己的俘虏;他们会发现一个人,他的皮肤既不是红的,也不是白的。”
  接着是一阵久久的沉默。特拉华酋长走到一边和伙伴们商量了一会,然后就派人去请族中另外几个地位更高的人来。
  当战士们一个个到来时,他们都被逐个地告知了麦格瓦刚才说的重要消息。他们听后都露出惊异的样子,并发出惯常的那种低沉的惊叫声。这一消息就这样口口相传地扩散开去,直到整个营地都大大地骚动起来。女人们都停下手中的工作,来偷听几句从正在商议的战士们口中不慎漏出的话。孩子们都放弃了嬉戏,在父兄们中间串来钻去;当他们听到父兄们由于他们痛恨的敌人的大胆妄为而发出惊叫时,孩子们都以好奇的、钦佩的目光望着他们。总之,这时候,一切工作都暂时停顿了,一切别的活动似乎也都放弃了,为了让这个部落的人们,以他们自己那种特殊的方式,来尽情公开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当激动的心情稍稍平伏一些之后,那些上了年纪的人便开始认真地研究,在如此微妙和困难的情况下,为了本部落人的荣誉和安全,应该做些什么。在这段大家都很激动的时间里,麦格瓦不仅一直坐在原来的位子上,而且保持着原来靠在墙上的姿势,一动不动,看上去漫不经心,仿佛他对这件事的结果毫无兴趣似的。可是,事实上,凡是表明主人们未来意图的每一个迹象,都逃不过他那对时刻警惕着的眼睛。由于他和这个部落多次打交道,深知他们的性格,他可以预知他们决定采取的每一项措施;甚至几乎可以说,在很多情况下,他们自己都还不曾想到的事,麦格瓦已经料到他们将会有的想法了。
  特拉华人的会开得很短。会议一结束,酋长们宣布要立即召开一次隆重的、正式的全族大会,这又引起了大家的一阵骚乱。由于这种大会很少召开,只有在发生极端重要的事情时才举行,那个一直在冷眼旁观的阴险狡猾的休伦人,此刻心里已经明白,他的计划一定要最后见分晓了,于是他走出了屋子,默默地来到营地前面的广场上。这时候,战士们也已经开始来这儿集合了。
  等每个人,其中包皮括女人和孩子,都坐到自己的位子上,已经过了约莫半个小时。时间所以拖延,是因为召开这样一次庄严的。不平常的大会,必须认真做好一些必要的准备。当太阳爬到营地后面的山顶时,大部分人已经坐定。灿烂的阳光透过高地边缘的树梢,投射在从未有过如此严肃、专注和深切关心的人们身上。参加大会的约莫有一千多人。
  在这样严肃的印第安人集会上,决不会再有急于追名逐誉的人,为争个人荣誉而敢抢先发言,来鼓动参加会议的人进行某种草率的,也许是不明智的讨论了。这种鲁莽冒昧的行动,只会导致早熟的才子永世不得翻身。只有年岁最大、最有经验的人,才配来给大家宣布大会的内容。在这样一个人还未有所行动之前,任何人都不能仗恃他的战功、天资或者是辩才,逞能来插上两句。在眼下这种场合,就连原来那位有资格说话的老年战士,也都默不作声,看来他也由于这件事情的重大而显得心情沉重。时间耽搁得很久,已经大大超过平时常有的会前等待时间;但即使是最小的孩子,也没有流露出不耐烦或者是惊异的样子。多数人都低头看着地下,偶尔也有个别人抬起头来,朝一所特别的棚屋瞥上一眼,其实它和周围的屋子并没有多大不同,只是在防御风雨方面特别考究一点罢了。

  终于,传来了一阵惊动了大家的低语声,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这时候,刚才讲的那座棚屋的门打开了,有三个人从里面出来,慢慢地朝会场走来。这三个人的年纪都很大,他们的岁数甚至已经超过在场的最老的人;尤其是走在中间的一个,他由两旁的人搀扶着,已经到了人类很少可望达到的高龄。他那曾经是像雪松一样颀长挺直的身躯,现在已经在超过期颐之年的重压下弯曲了。在他的动作里,已经看不到印第安人那种灵活轻快的步伐,而是艰难地一寸一寸在向前移动。一张满是皱纹的黝黑的脸,和技拂在肩上的雪白的鬈发,形成了强烈而奇异的对比,他的头发如此浓密,看起来像是有几十年没有修剪了。
  凭他的高龄,他和人们的血缘关系,以及他对人们的影响,这位老人完全可以担当起旅长的称呼。他的服装华美庄严,但又严格遵守这个部落的简朴风尚。他的披肩是用最好的兽皮做的,表面的毛已经全部去掉,以便画上那些代表他早年战绩的花纹。他的胸前挂满各种勋章,不少是银质的,其中有一两枚甚至是金质的,这都是他漫长的一生中,从白人君王那里得到的奖赏。他手臂上还戴着金手镯,脚脖子上也戴着金脚镯。他头发全都留着,没有剃去,这表明他已经很久没有出战了。他头上戴的是顶镀金的王冠模样的东西,上面镶挂着一些更小巧、更耀眼的饰物,顶上插着三根染成黑色的油光乌亮的鸵鸟羽毛,和他那雪白的头发形成了动人的鲜明对照。他的战斧几乎嵌满了银子,猎刀的手柄闪闪发光,简直像一支纯金的号角。
  这位可敬的老人突然出现引起的激动高兴的嗡嗡声,稍微平息下来,“塔曼侬”①这个名字便在众人口中低声传开了。麦格瓦对这位贤明、正直的特拉华人闻名已久。在流传很广的传闻中,此人甚至被认为具有和大神秘密交往的罕见能力;后来,他的名字传到了这片古老土地上的白人侵略者耳中,不过已经多少有些走样,而成为这个广袤的帝国想象中的一位守护神②了。于是,休伦酋长急忙从人群中跨出几步,站到离他较近的地方,以便能仔细看一看他的面貌,因为此人的决断,对他未来的命运很可能会有很大的影响。
  ①特拉华族族长。
  ②美国人有时称自己的守护神为“塔曼纳”,即为此处所说这位著名酋长名字的讹传。有许多口头传说讲到塔曼侬的品格和非凡的能力。
  老人的眼睛是闭着的,仿佛他对人类自私的热情已经看得太多而感到厌倦了。他的大多数族人虽然都有文身的习俗,而他则几乎全身都刺满了复杂而又美妙的花纹,因而他的肤色与周围大多数人不同,而是更加黝黑,更加多彩。他毫不在意地,从默默地注视着他的麦格瓦身旁走过,扶着他那两位可敬的同伴的肩膀,来到了聚集着人群的高地上,带着一种君主的尊严和父亲的感情,在自己的族人中央坐了下来。
  对这样一位几乎属于另一个世界的人物的突然到来,人们的敬爱之情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经过相当时间表示礼仪的肃静后,几个主要的酋长便起身来到老族长的跟前,虔诚地捧过他的手来放在自己头顶,像是求他赐福。比较年轻的酋长则只要能用手摸一下他的披袍,甚至只要能靠近一点,呼吸到一点这位年高德劭、正直勇敢的人物周围的空气,也就心满意足了。但就连这样的荣誉,也只有年轻战士中最出色的几个人才有资格享受;绝大部分群众,只要能向这位最敬爱的长者看上一眼,就认为够幸福的了。这些表示敬爱的礼仪完毕后,酋长们重又退回到各自的座位上,整个营地里便又一片肃静。
  过了一会,陪同塔曼侬一起来的两位老人中,有一位向几个年轻人低声吩咐了几句,这几个年轻人便起来离开人群,走进那座棚屋,也就是今天早晨以来那个引起人们深切关注的地方。几分钟后,他们押着几个人从里面出来了,正是因为这几个人才为这次审判做了这一切隆重的准备。人群让出一条通道,等他们进去以后,大家又重新围了起来,用人体连成一条密实的长带,围起了一个大圆圈
或许您还会喜欢:
理想国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年)①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师。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点击阅读]
理智与情感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0
摘要:【作者简介】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丁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在父母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情感》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 [点击阅读]
琥珀望远镜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0
摘要:猛兽们从深邃的山谷走来看着熟睡中的少女——威廉?布莱克紧挨着雪线有一个杜鹃花遮蔽的山谷,山谷里哗啦啦地流淌着一条乳白色的雪水融化而成的小溪,鸽子和红雀在巨大的松树间飞翔,在岩石和其下簇拥着的又直又硬的树叶间半遮半掩着一个洞。 [点击阅读]
瓦尔登湖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这本书的思想是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就像是个智慧的老人,闪现哲理灵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样的境界。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超验主义作家。 [点击阅读]
生活在别处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读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吕新雨生存于人类的文化传统之中,我们对于"诗"、"抒情"、"美"这样的字眼,总是保持着崇高的故意。人类不仅具有抒情的能力,而且具有这种需要,基于生存的需要。这样抒情诗就不仅仅是一个美学问题,而且是一个具有存在论性质的问题,抒情态度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范畴。 [点击阅读]
田园交响曲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纪德是个不可替代的榜样在二十世纪法国作家中,若论哪一位最活跃,最独特,最重要,最喜欢颠覆,最爱惹是生非,最复杂,最多变,从而也最难捉摸,那么几乎可以肯定,非安德烈·纪德莫属。纪德的一生及其作品所构成的世界,就是一座现代的迷宫。这座迷宫迷惑了多少评论家,甚至迷惑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长达三十余年。这里顺便翻一翻诺贝尔文学奖这本老账,只为从一个侧面说明纪德为人和为文的复杂性,在他的迷宫里迷途不足为奇。 [点击阅读]
男人这东西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对于性,少男们由于难以抑制自己而感到不安;与此同时,他们又抱有尝试性爱的愿望。因此,他们的实情是:置身于这两种互相矛盾的情感的夹缝中苦苦思索,闷闷不乐。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成长为响当当的人是极其不易的。在此,我们所说的“响当当的人”指的是无论在肉体还是在精神方面都健康且成熟的男人和女人。在成人之前,人,无一例外要逾越形形色色的障碍、壁垒。 [点击阅读]
畸形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大战末期,我在埃及认识了苏菲亚-里奥奈兹。她在当地领事馆某部门担任一个相当高的管理职位。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一个正式场会里,不久我便了解到她那令她登上那个职位的办事效率,尽管她还很年轻(当时她才二十二岁)。除了外貌让人看来极为顺眼之外,她还拥有清晰的头脑和令我觉得非常愉快的一本正经的幽默感。她是一个令人觉得特别容易交谈的对象,我们在一起吃过几次饭,偶尔跳跳舞,过得非常愉快。 [点击阅读]
癌症楼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0
摘要:肖韦宏瑞典皇家学院将1970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从而使前苏联与西方之间继“帕斯捷尔纳克事件”之后又一次出现了冷战的局面。从那时以来,索尔仁尼琴也由一个“持不同政见者”变为“流亡作家”,其创作活动变得更为复杂,更为引人注目。索尔仁尼琴于1918年12月11日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父亲曾在沙俄军队中供职,战死在德国;母亲系中学教员。 [点击阅读]
白发鬼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诡怪的开场白此刻,在我面前,这所监狱里的心地善良的囚犯教诲师,正笑容可掬地等待着我开始讲述我的冗长的故事;在我旁边,教诲师委托的熟练的速记员已削好铅笔,正期待我开口。我要从现在起,按照善良的教诲师的劝告,一天讲一点,连日讲述我的不可思议的经历。教诲师说他想让人把我的口述速记下来,以后编成一部书出版。我也希望能那样。因为我的经历怪诞离奇,简直是世人做梦都想不到的。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