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最后的莫希干人 - 第24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贤王这样说了以后,各位君王
  立刻散了会,遵从他们领袖的主张——
  蒲柏译《伊利昂纪》①
  ①《伊利昂纪》第二卷。
  可是,年轻人马上就意识到自己这种想法错了。一只有力的手落到他的胳膊上,恩卡斯的声音在他耳边低语:
  “休伦人全是狗。一个胆小鬼的一点儿血,决不能使一个战士发抖。白头发和酋长眼下都很安全,鹰眼的长枪也没有睡着。去吧,——恩卡斯和大方的手是互不相识的陌生人,记住这一点就够了。”
  海沃德很想再听到点什么,但他的朋友已经轻轻地把他推向门口,以免被人发现他们在谈话而招致危险。海沃德虽然不太愿意,但知道必须听从,于是只好慢慢地走出屋子,混进蜂拥的人群。空地上的篝火快要熄灭了,暗淡而飘忽的火光,投射在那些默默地来去走动的黑糊糊的人影上,偶尔也发出一束较亮的光芒,射进屋子,照在恩卡斯的身上。他依然保持着笔挺的姿势,屹立在那个体化人的尸体旁边。
  不一会,几个休伦战士重又回到屋子里,他们把那具僵硬的尸体抬到附近的林子里去了。这一场骚动平静下去之后,海沃德便在那些棚屋中间徘徊着——没人注意他,也没人来盘问他——一心想找到他甘冒这般危险来寻找的人儿的一些踪迹。在这个部落眼前的这种情况下,要是他想逃走,回到自己人那儿去,本来是易如反掌的。可是,现在除了时刻为之担忧的艾丽斯外,在他的心中又新添了一丝忧虑,就是对恩卡斯的命运的关注,这一来,就更把他拴在了这儿,使他不愿离去了。因而,他还是一间棚屋一间棚屋进进出出查找着,直到找遍了整个营地,结果还是一无所获。最后,他只好放弃了这种毫无结果的查找,重新回到那座召开议事会议的屋子去,决定还是找大卫来问个究竟。
  那座召开议事会议的屋子,同时也是一个审判和行刑的场所,这已经得到证明。当海沃德回到这儿的时候,他发现刚才那种紧张激动的场面已经过去,战士们重又聚集在这儿,不过此刻他们是在静静地吸着烟,一面在严肃地谈论着他们最近一次去霍里肯湖一带远征时发生的一些重要事情。海沃德的回来,很可能又会使他们想起他的身份问题,想起他的来访的可疑之处,但结果倒也没有引起什么明显的激动。这是因为刚才发生的那一场可怕的情景,为他创造了有利条件;用不着别人来提醒,他自己也知道应该好好地来利用这种出乎意料的情况。
  海沃德没有露出一丝犹豫的神色便走进了屋子,学着主人们的样子,庄重地坐了下来。他用锐利的目光迅捷地朝四周瞥了一眼,发现恩卡斯虽然依旧站在原来的地方,大卫却未见回来。除了一个年轻的休伦人在旁看守外,人们对恩卡斯并没有做其他的管束,只是在那狭窄的入口处,还有一个武装的战士靠在一边的柱子上守着。此外,不管从哪方面看,这个俘虏似乎都是自由的。不过还没有让他和别人一起交谈;看恩卡斯那样子,倒真像是尊完美精细的雕像,而不像是个有生命有意识的活人。
  没有多久之前,海沃德已经亲眼目睹了这班印第安人在惩处落入他们手中的人时那种干脆果断的可怕情景,因此此刻自己也存在着戒心,千万不可轻举妄动。他觉得还是不开口为妙,因为万一被人看破真情,立刻就会丧命。不幸的是,他虽然有此深谋远虑的决定,可他的主人们却似乎由不得他。他明智地在暗处的一个地方坐下不久,另一个会说法国话的老战士,就向他问起话来。
  “我的加拿大父亲没有忘记他的孩子们,我很感谢他,”这酋长说,“我有一个年轻人,他的老婆被恶魔迷住了。这位机灵的客人能把它赶走吗①?”
  ①印第安人对医生非常尊敬,认为他们不仅能驱魔治病,还能呼风唤雨,控制天气等。
  印第安人治病时用的那套装腔作势的花招,海沃德也略知一二。他一眼就看出,眼前的情况有可能用来帮助他达到自己的目的。说实在的,在当时要想提出一个比这更使他满意的请求,也许着实困难哩。但是,为了要维持一个“医生”的尊严,他还是抑制住自己的感情,带着某种故弄玄虚的口气答道:
  “妖魔各有不同,有的可以智取,有的则不行。”
  “我的兄弟是个大医生,”那个狡猾的印第安人说,“他愿意试一试吗?”
  海沃德做了个手势表示同意。那休伦人对此感到很满意,便又重新吸起烟来,等待着适当的时刻再起身。此人实在就是那个患病女人的亲人。急不可耐的海沃德,心里虽然在咒骂印第安人这种死顾外表的冷漠习气,但表面上还是得学着那酋长的样,装出一副毫不在乎的神气。时间过去了几分钟,对他这个混充医生的冒险家来说,仿佛已拖延了一个小时。最后,那休伦人终于放下了烟斗,把披肩拉到胸前,好像要站起身来带海沃德去病人家了。就在这时候,有个身强力壮的战士走进门来,他默默地大步从注意着的人群中间穿过,在海沃德坐的一堆树枝的另一端坐了下来。海沃德不耐烦地朝这邻座的人瞥了一眼,不禁吓得毛骨悚然。他发觉身旁这人原来就是麦格瓦。
  这个狡猾、可怕的酋长的归来,使那正要动身离去的休伦人留了下来。几只已经熄灭的烟斗重又点燃了。那新来的人一声不吭,从腰间拔出战斧,在斧柄头上的烟锅里装上烟草,通过空心的斧柄吸起烟来。他那若无其事的神态,叫人丝毫也看不出他刚经过整整两天的艰苦狩猎才回来。就这样,也许过了十来分钟(在海沃德看来简直像过了几个世纪),战士们都被笼罩在一团白色的烟雾中了,但是在这段时间里,谁也没有说话。
  “欢迎,欢迎!”终于有一个人开口说,“我的朋友猎到麋鹿了吗?”
  “小伙子们都驮得走不动啦!”麦格瓦回答说,“让弯腰芦苇到打猎的路上接他们去吧。”
  提到这个忌讳的名字,紧接着屋子里出现了一片深沉可怕的静寂。大家都从嘴里拔出烟斗,仿佛每个人都同时吸到了一种不纯的烟味似的。青烟形成一个个小圆圈在人们的头顶盘旋,缭绕上升,飘然地穿过屋顶的天窗,向外逸去,因而屋子里又变得清晰起来,一张张黑黝黝的脸也显得清楚可辨了。大部分战士都把眼睛盯在地上,但也有几个较年轻的和修养较差的人,睁大闪闪发光的眼睛,朝一个白发苍苍的印第安人看着。那人就坐在两位最受尊敬的酋长之间,但不管是他的神情还是他的服饰,都没有什么能特别引起人们注意的地方。他的神情显得有点儿沮丧,但和其他印第安人的举止并无多大差别,服饰也和他们这些普通的土著一模一样。此时,他也像周围大多数人那样,眼睛盯住地上看了好一会,但当他最后偷偷地朝旁边瞥上一眼时,发现自己成了大家注目的中心。于是,他在众人的缄默中站起身来开口了。

  “那是骗人的,”他说,“我不曾有过儿子。那个原来叫做我的儿子的人,早就给忘掉了。他的血是白的,那决不是休伦人血管里的血。是那班齐帕威人①骗了我的老婆。大神说,威桑塔什家族该灭绝了。我很高兴,他的家族的罪孽将和他一起消灭。我把这桩事情给了结了。”
  ①参见第一一七页注1。
  说话的就是那个胆小的印第安青年的父亲。他朝四周打量着,似乎想从听众的目光中找到对自己这种坚忍精神的赞赏。可是,他的族人这种严厉的风尚,对待这么一个羸弱的老人毕竟太苛求了。他的眼神和他那堂而皇之的豪言壮语背道而驰,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每一块肌肉也都在痛苦地颤动。他站了一会儿,享受着痛苦的胜利。接着,他又像讨厌人们那样看着他似的,转过身去,用毛毯遮住脸,悄没作声地走出屋子,回到自己家里,到那个和他一样衰老、孤寂、无儿无女的老太婆那里去寻求同情了。
  印第安人相信,一个人品质的好坏,是世代相传的,因而他们也就让他这样默默地走了。接着,有一个酋长——他的高尚的教养大大值得很多更加文明的社会里的人们学习——为了要使那班年轻人的注意力从刚才看到的怯懦行为上引开,便以一种愉快的声调,客气地对刚到的麦格瓦说:
  “特拉华人就像熊找蜂蜜罐似的,老在我们村子周围转悠。可是,谁见过休伦人只会睡大觉的啊?”
  刹那间,麦格瓦的脸色变得像暴风雨即将来临前的乌云,他大声嚷嚷道:
  “是那伙住在湖边的特拉华人!”
  “不是的。那些穿婆娘裙子的汉子,还在他们自己家乡的河边哩。他们当中有一个人离开自己的部落到这儿来了。”
  “我们的小伙子剥下他的头皮了吗?”
  “他的两条腿可快哩,尽管他的手使战斧还不如使锄头的好。”那印第安人指着屹立不动的恩卡斯这样回答说。
  麦格瓦丝毫没有表现出娘儿们的那种好奇心,并不急于要去看看众所周知他有理由痛恨的那个俘虏,而是继续抽着烟,依旧保持着往常那种不需要他的狡诈和辩才时的沉思姿态。他的心虽然对这老人讲的事感到暗暗吃惊,但还是没有开口接话,准备到适当的时刻再发问。这样过了好一阵子,他才磕掉烟斗中的烟灰,重新插好战斧,紧了紧腰带,然后站起身来,第一次朝站在身后不远处的俘虏看去。貌似茫然但十分警觉的恩卡斯,看到对方的动作,立刻转过脸来对着亮光,他们的目光相遇了。约摸过了一分钟,这两名剽悍的战士就这么一动不动地对视着,谁都没有显出丝毫胆怯的样子。恩卡斯怒目挺身,鼻孔翕动着,犹如一只陷入绝境的猛虎,但他的态度却如此顽强不屈,看了很容易使人想象成这是代表他部落的一尊完美的战神形象。麦格瓦的脸虽然也在颤抖,但还不太那么形同浇铸,他脸上那挑衅的神气,渐渐地变成了幸灾乐祸的表情。接着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大声地喊出了这十分令人生畏的名字:
  “快腿鹿!”
  战士们一听到这个非常熟悉的名字,都惊得跳起身来,有那么一会儿,他们原来那种淡漠镇静、不动声色的样子,由于这意外的消息,完全消失了。人们的嘴里不断地重复着这一可恨但又可敬的名字,声音甚至传到了屋外。逗留在门外的妇女和儿童,也像回声似地嚷嚷着这个名字,随后又引起了一阵悲哀的尖声叫喊。然而,这种喊声还没有平伏,屋子里的男人们已经完全恢复了平静;大家又都坐了下来,每个人仿佛都在为自己的慌乱感到羞愧。尽管如此,他们那意味深长的目光,依然在这个俘虏身上盯了好一阵子,好奇地审视着这个自己最优秀勇敢的族人曾多次败在他手下的英勇战士。恩卡斯为自己的胜利感到欢快,但他用来表达这种胜利心情的,也只不过是无声的一笑而已——这正是任何民族在任何时候用来表示轻蔑的表情。
  麦格瓦看到对方的这种表情,便举起胳臂朝他摇动着,手镯上的小银环也随着胳臂的摇动发出格格的声响。他以报复的腔调,用英语大声喊道:
  “莫希干人,我要你死!”
  “治病的圣水决不能救活死去的休伦人,”恩卡斯用悦耳的特拉华语回答说,“滚滚的流水冲刷着他们的尸体;他们的男人一个个都像婆娘;他们的女人全是猫头鹰。去!去把休伦狗全叫来,让他们来见识见识真正的战士!我的鼻子受到了侮辱,它闻到胆小鬼的血腥味啦!”
  最后一句话,深深地刺痛了休伦人的心,把大家给激怒了。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懂得俘虏讲的这种奇怪的语言,其中包皮括麦格瓦。这个狡诈的印第安人看到有机可乘,便立刻抓住这一机会来施展他的本领。他甩开肩上的皮斗篷,伸出一只胳臂,开始卖弄起自己那危险奸刁的口才来。虽然由于他偶尔仍要犯易犯的毛病,加之又曾叛离过自己的部落,使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大为削弱,但他的勇气和作为一个演说家的名声,还是不可否认的。他讲话时从来不会没有听众,很少不会使人们跟着他的意见跑。这一次,他的这种本领又被复仇的气焰激起来了。

  他重又叙述了那次进攻格伦瀑布附近的小岛的事,讲了他的同伴们怎样死去,以及他们最痛恨的敌人如何逃跑,等等。然后,他又描绘了一番他们怎样抓住那几个俘虏,怎样把他们带到这山里来的情景。至于他对那两个姑娘的卑鄙企图,以及他的诡计如何遭到挫折的事,他就只字不提了。他迅速把话题转到怎样受到长枪那帮人的突然袭击,以及这一事件的悲惨结局。说到这儿,他停了下来,朝周围的人环顾了一下,表面上装出是对牺牲者表示敬意,实际上是要察看一下自己这番开场白的效果。像往常一样,人人的目光都盯在他的脸上。每一个黑黝黝的身躯都像一尊能呼吸的雕像,姿势全都一动不动,大伙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
  这时候,麦格瓦放低了一直都清楚、响亮而激昂的声音,开始颂扬起牺牲了的同伴们的功绩来。不管是哪一种品质,只要能引起印第安人同情的,他都注意提到了。某人在追寻敌人时从不扑空,某人在跟踪追击时不屈不挠。这个人如何勇敢,那个人怎样慷慨。总而言之,他用尽了一切颂扬之词,企图以此来激起这个只由很少几个家族组成的部族里每一个成员心弦上的共鸣。
  “可是,”他最后说,“我们的小伙子的尸体,是不是埋在休伦人的墓地里呢?这你们都知道,不是的。他们的灵魂朝太阳下山的方向去了,现在已经越过大河,前往幸福的猎场。可是,他们上路时,没有带干粮,没有枪,没有刀,也没有鹿皮鞋,而是像刚出生时那样,可怜巴巴地光着个身子。能让他们这样吗?难道能让他们的灵魂像个饥饿的易洛魁人或者胆小的特拉华人那样进天堂吗?还是让他们手中握着武器,身上穿着衣服去跟他们的朋友见面呢?我们的祖先见了他们心里会想,怀安多特族①的人变成什么样子了呀!他们会用阴沉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子孙,会对他们说:走开!一个齐怕威人冒充休伦人到这儿来了。弟兄们,我们决不能忘记这些牺牲的人。一个红人是永远能把他们记住的。我们要叫这个莫希干人背上我们给小伙子们的礼物,去追赶他们,要压得他摇摇晃晃的。尽管我们的耳朵听不见他们的话,他们一定在要求我们的帮助。他们在说:别忘了我们啊!当他们看到这个莫希干人的阴魂,背上驮着沉重的物品,千辛万苦地在追赶他们时,他们就会知道我们的心意了。那样,他们就会高高兴兴地离去,而将来我们的子孙也会这么说:‘我们的祖辈是这样对待他们的亲人的,我们也得这样对待他们。’英国佬算得了什么?我们杀了不知多少了,可土地还是白的。休伦人名字上的污点,只能用印第安人的血来涂盖。得把这个特拉华人处死!”
  ①即休伦人,参见第三十五页注1。
  这样一篇慷慨激昂的长篇演说,而且又由一位休伦族演说家抑扬顿挫地来发表,其效果是不容置疑的。麦格瓦如此巧妙地把听众的同情心理和他们的宗教迷信结合在一起,这些人本来就有杀人作为牺牲祭奠族人亡灵的风俗,现在听了麦格瓦的一番话,更加变得毫无人性,而只有复仇的欲望了。尤其是其中有一个样子凶暴的战士,他对麦格瓦的话特别留意听,他的面容随着内心的感情在变化,以至最后变得满脸杀气腾腾。麦格瓦的话刚说完,他就跳起身来,魔鬼似地狂叫一声,但见他手握磨得雪亮的战斧,高举在头顶挥舞着,在火光中闪着寒光。这一举动和叫声来得如此突然,谁也来不及开口,以阻止他这种血腥的企图。人们只见从他手中射出一道白光,同时又见一条黑影有力地把白光一挡。前者正是那柄扔出的战斧,后者却是麦格瓦的胳臂,他这突然一挡,使战斧偏离了目标。这迅速敏捷的一着,正是时候。那柄锐利的战斧削断了恩卡斯头顶发髻上的羽毛,然后像从什么可怕的武器中发射出来似的,穿透单薄的墙壁,飞了出去。
  海沃德目睹这一危险的举动,吓得跃起身来,心都快从喉头跳出来了,心里着实为自己的朋友捏一把汗。后来看到这一斧并未砍中,恐惧也就变成了惊叹。只见恩卡斯依然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似乎丝毫不为感情所动地注视着自己的敌人。面对这种报复性的突然袭击,他的脸仍像大理石似地冷静和坚定。接着,他还用自己的土语嘀咕了几句表示鄙夷的话,仿佛是在惋惜敌人的武艺太差,因而才使自己侥幸得兔于难似的。
  “不!”麦格瓦看到俘虏没有受到伤害,便满意地说,“得在太阳照得亮亮的时候,再来使他丢脸;要让娘儿们也看着他那副全身打抖的模样,要不,我们的复仇行动便变得像孩子们的嬉戏了。去!把他带到安静的地方去。让我们来看看,一个明天早上死期就到的特拉华人,今晚上是不是还睡得着。”
  负责看守俘虏的年轻人,立刻用树皮绳索缚住恩卡斯的双臂,在一阵阴沉可怕的沉默中,把他带出了屋子。只有在走到门口的时候,恩卡斯坚定的步子才踌躇了一下。他回过头来,用傲慢的目光朝周围的敌人扫了一圈,就在这时候,海沃德从他的神色中看出了他并未完全绝望的表情,心里大为高兴。
  麦格瓦也许是对自己的成功感到满意,要不就是正忙于策划自己的秘密计划,因而对于眼前的情况没有再追问下去。他抖了抖身上的斗篷,把它拉到胸前裹紧,接着也走出屋子去了;而要是他再追问下去的话,坐在他身旁的这个人就有生命危险了。尽管心中交织着不断增强的愤怒、生来的倔强性格,还有为恩卡斯的安全担忧,但由于这个阴险可怕的敌人的离去,海沃德还是感到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被麦格瓦的演说煽起的激动情绪,渐渐地平伏下去了。战士们都陆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屋子里又变得烟雾腾腾。在约摸半小时的时间里,没有听到有人说过一句话,几乎也没有看到有人朝旁边看过一眼——在这些性情十分暴躁但又极能自制的人中,每当经过一番激烈的骚动之后,接着往往就会出现这种严肃深思的沉默场面。

  先前曾请求海沃德帮助的那个酋长,吸罢了烟,决心动身离去,而且这一次终于走成了。他用手指朝那假装的医生招呼了一下,要他也跟着走。于是,穿过团团烟雾,海沃德终于来到了屋外,呼吸到凉爽的夏夜的清新空气。对此,他心中有种种理由感到高兴。
  那印第安人并没有前往海沃德刚才去找过同伴的那些屋子,而是带他拐向一旁,径直朝紧接在这临时村庄后面的山脚走去。山脚边长满灌木丛,他们必须通过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前进。在那片林中空地上,孩子们重又在做游戏了,现在是在模仿刚才那一场追逐。为了使他们的游戏更逼真,孩子中有个最大胆的,在几堆尚未烧着的树梢中加了几块烧着的木头。有堆篝火的火光,照亮了酋长和海沃德所走的小道,使眼前这片荒凉的景象显得更加阴森可怖。来到一座光秃秃的山岩附近,前面是一片草地,他们准备从这儿穿过。正在这时,那堆篝火里又加了新的柴禾,强烈的火光甚至远远地一直投射到他们所在的地方,它照在白惨惨的山岩上,反射下来的光线,照出前面地上有团黑糊糊的、样子非常古怪的东西,它出乎意外地堵在那儿,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印第安人停了下来,好像在犹豫是否要再前进,同时也让自己的同伴来到身边。眼前是个圆鼓鼓的大黑球,起初似乎一动不动,后来却开始动了起来,那模样使海沃德感到莫名其妙。这时,篝火又烧旺了,火光照亮了那团东西,就连海沃德也看清了,那原来是只大黑熊。它像是坐着似地半蹲半卧在那儿,但上身却不停地摇晃着。尽管它凶暴地大声吼叫,有时还能看到那闪闪发光的眼睛,但似乎并没有什么敌意。至少,那个休伦人看来已经相信,这个奇怪的闯入者并无恶意的了,因为经过一番仔细的观察之后,他又泰然地继续向前走去。
  海沃德知道,在印第安人中,这种动物经常是像家畜一样驯养的;这只熊可能也是这个部落里的一个宠物,也许它是到林子里觅食来了,因此他也学着那印第安人的样,泰然地继续前进。他们平平安安地从它旁边走了过去。那个起先曾那么小心翼翼地观察过这位不速之客的休伦人,现在虽然几乎和它擦身而过,但已不屑再花时间去看它一眼了。可是海沃德还是忍不住回头朝它望着,提防它从背后袭击上来。当他发现那熊也沿着小道蹒蹒跚跚地在他们后面跟上来时,他就怎么也放心不下了。他正想把这一情况告诉给那印第安人,他们已经到了山坳里一个石洞的洞口,印第安人推开了一扇树皮做的门,走了进去。
  海沃德也利用这一方便的方法,跟着进了山洞,正当他高兴地把那扇很轻的门关上时,忽然觉得它又从他的手中推开了,原来那只熊也跟了进来,它那毛茸茸的躯体立刻把通道给遮暗了。此时他们正在一条又狭又长的甬道里,两旁全是岩石,想要绕过那只熊退出去,已经不可能了。在这种情况下,海沃德只好一个劲儿地往前走,尽量靠近自己的向导。那只熊不断地在他身后吼叫着,有一两次还把它的大脚掌搭在他的身上,仿佛要阻止他再往那个洞窟里进去似的。
  在这样异常紧张的情况下,海沃德的神经到底还能支持多久,那就很难说了啊;幸亏,他很快就找到了救兵。原来在他们前方一直有一点暗淡的亮光在闪烁,这时他们已经到达发出这亮光的地方了。
  这是一个很大的岩洞,里面用石块、树枝和树皮做墙壁,简陋然而巧妙地隔成许多个单间,大体上可以用来派各种用场。洞顶有一些天窗,白天可以让阳光进来,晚上便只好靠篝火和火把来照明了。休伦人把他们大部分值钱的东西,尤其是属于整个部落的东西,都搬到了这儿。而且,正如现在看到的那样,那个被看做魔鬼缠身的生病的女人,也被送进这儿来了,因为他们觉得这儿的石壁要比那些棚屋的树叶屋顶坚固得多,折磨她的魔鬼难以进来侵扰。海沃德和他的向导最先踏进的,就是专门给她住的房间。那个印第安人把海沃德带到她的床边;只见床的四周围着许多女人,而最使他吃惊的是,发现刚才不见了的朋友大卫竟然也在这些女人中间。
  只要看上一眼,我们这位冒牌郎中心中就有数了,这个女人的病决非他的医术所能治好的。她全身瘫痪躺在床上,对周围的事物已毫无表情,幸运的是,她连对自己的痛苦也无知无党了。给一个病情如此严重,连是否能治好也毫不在乎的人假装施法,海沃德也用不着再感到歉疚了。刚才为了要用假医术骗人而一度感到有点内疚的心情,此时很快就消失了。他集中思想,正准备给病人假装施法时,忽然发现有人抢先了一步,试图证明一下音乐的力量。
  大卫早就站在那儿准备纵情歌唱了,由于海沃德他们的进来,才耽搁了一会,现在他又试了试校音笛,接着便唱了起来。要是诚心真能有用的话,他的圣歌也许真的会创造出奇迹的。印第安人都对他想象上的弱点深表尊敬,因而让他一直唱到底,没有阻止他。海沃德则乐得如此,这一来可以拖延一下施法的时间,当然就不会去打扰他了。当圣歌的尾音还在耳边缭绕时,海沃德突然听到一种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声音,也在重复着这种歌声,不禁大吃一惊。他回头一看,只见那只毛茸茸的野兽笔直地坐在阴影里,它的身子以狗熊那笨拙的姿势不断摇摆着。嘴里重复发出一种低沉的吼叫声,虽然听不出什么词句,但确实有点像大卫唱的歌曲。
  至于这种奇怪的和声对大卫产生什么影响,也许是意会胜过言传了。他睁大了眼睛,仿佛不相信这是真的。由于过分惊异,一时声音都发不出来了。这种实际上是恐惧,而他自己却只愿承认是惊叹的心情,使得他把早已计划好要通知海沃德的一个重要消息都给忘掉了。就在这种心情之下,他只大声地喊了一句:“她在等着你,就在附近!”说完就慌慌张张地走出山洞去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暗店街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一我的过去,一片朦胧……那天晚上,在一家咖啡馆的露天座位上,我只不过是一个模糊的影子而已。当时,我正在等着雨停,——那场雨很大它从我同于特分手的那个时候起,就倾泻下来了。几个小时前,我和于特在事务所①里见了最后一次面,那时,他虽象以往一样在笨重的写字台后面坐着,不过穿着大衣。因此,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将要离去了。我坐在他的对面,坐在通常给顾客预备的皮扶手椅里。 [点击阅读]
暗藏杀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一九一五年五月七日下午两点,卢西塔尼亚号客轮接连被两枚鱼雷击中,正迅速下沉。船员以最快的速度放下救生艇。妇女和儿童排队等着上救生艇。有的妇女绝望地紧紧抱住丈夫,有的孩子拼命地抓住他们的父亲,另外一些妇女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一位女孩独自站在一旁,她很年轻,还不到十八岁。看上去她并不害怕,她看着前方,眼神既严肃又坚定。“请原谅。”旁边一位男人的声音吓了她一跳并使她转过身来。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1:暮色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序幕我从未多想我将如何死去,虽然在过去的几个月我有足够的理由去思考这个问题,但是即使我有想过,也从未想到死亡将如此地降临。我屏息静气地望着房间的另一头,远远地凝视着猎人那深邃的眼眸,而他则以愉快的目光回应我。这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死法,死在别人——我钟爱的人的家里。甚至可以说轰轰烈烈。这应该算是死得其所。我知道如果我没有来福克斯的话,此刻也就不必面对死亡。但是,尽管我害怕,也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3:月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谨以此书献给我的丈夫,潘乔感谢你的耐心、关爱、友谊和幽默感以及心甘情愿在外就餐也感谢我的孩子们,加布、塞斯及艾利感谢你们使我体验了那种人们甘愿随时为之付出生命的爱火与冰①有人说世界将终结于火,有人说是冰。从我尝过的欲望之果我赞同倾向于火之说。但若它非得两度沉沦,我想我对仇恨了解也够多可以说要是去毁灭,冰也不错,应该也行。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5:午夜阳光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每天的这个时候,我总是祈祷自己可以入睡。高中——或者称为炼狱更为恰当!如果有什么方式能够弥补我的罪过,那恐怕就是我读高中的记录了。这种厌烦感不是我曾经体会过的,每一天看上去都要比前一天更加极度无聊。也许这就是我睡眠的方式——如果说,睡眠的含义就是在变幻的时期内处于呆滞状态的话。我凝视着食堂角落水泥墙上的裂纹,想象着它们所呈现的花纹其实并不存在。 [点击阅读]
最优美的散文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0
摘要:冬日漫步(1)[美国]亨利·大卫·梭罗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博物学家、散文家、超验现实主义作家。生于美国康科德,毕业于剑桥大学。他是一名虔诚的超验主义信徒,并用毕生的实践来体验这一思想,曾隐居家乡的瓦尔登湖长达两年之久,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其代表作《瓦尔登悍又名《乎散记》,是他隐居生活的真实记录。 [点击阅读]
最先登上月球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最先登上月球的人--一、结识卡沃尔先生一、结识卡沃尔先生最近,我在商业投机上遭到了丢人的失败,我把它归咎于我的运气,而不是我的能力。但一个债权人拼命逼我还债,最后,我认为除了写剧本出售外,没别的出路了。于是我来到利姆,租了间小平房,置备了几件家具,便开始舞文弄墨。毫无疑问,如果谁需要清静,那么利姆正是这样一个地方。这地方在海边,附近还有一大片沼泽。从我工作时挨着的窗户望去,可以看见一片山峰。 [点击阅读]
最后的明星晚宴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浅见光彦十二月中旬打电话约野泽光子出来,照例把见面地点定在平冢亭。平冢亭位于浅见和野泽两家之间,是平冢神社的茶馆。据说神社供举的神是源义家,至于为什么叫平冢神社,个中缘由浅见也不清楚。浅见的母亲雪江寡妇很喜欢吃平冢亭的饭团,所以母亲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浅见必定会买一些饭团作为礼物带同家。浅见和光子在平冢亭会面,并非出于什么特别的考虑,而且饭团店门前的氛围也不适合表白爱意。对此,光子也心领神会。 [点击阅读]
最后的莫希干人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0
摘要: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美国才开始摆脱对英国文学的依附,真正诞生了美国的民族文学。而书写这个文学《独立宣言》的代表人物,是欧文和库柏,他们同为美国民族文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欧文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而库柏则是“美国小说的鼻祖”。库柏的长篇小说《间谍》(一八二一),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蜚声世界文坛的小说。他的代表作边疆五部曲《皮裹腿故事集》,影响更为广远;而《最后的莫希干人》则为其中最出色的一部。 [点击阅读]
最后致意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我从笔记本的记载里发现,那是一八九二年三月底之前的一个寒风凛冽的日子。我们正坐着吃午饭,福尔摩斯接到了一份电报,并随手给了回电。他一语未发,但是看来心中有事,因为他随后站在炉火前面,脸上现出沉思的神色,抽着烟斗,不时瞧着那份电报。突然他转过身来对着我,眼里显出诡秘的神色。“华生,我想,我们必须把你看作是一位文学家,"他说。“怪诞这个词你怎么解释的?”“奇怪——异常,"我回答。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