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追风筝的人 - 《追风筝的人》书评——论追风筝的人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如果不是那个叫拉登的人,你很难有机会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和西海固无比近似的地方,除了美国人的军靴和难民的蓬头垢面,它的一切印象符合一个地理系学生的 学科经验,干旱、缺水、尘土飞扬以及自然而然的贫穷。之所以这样,一方面缘于一知半解,一方面缘于没有像《追风筝的人》那样的一本书。
  
  所以,《追》对我而言,首先是一本教科书,它梳理的是关于阿富汗在苏联人进来之前和被赶出去之后的一些民生片段。70年代的阿富汗人已经 习惯在周末去看足球赛了,并且有绿色*的草坪,这绝对是真的。不仅如此,喀布尔的大街上还有翠绿的棕树,美观别致的二层别墅,春天全城的孩子都会举行风筝比 赛,然后会从父亲那里获得一辆美国产的山地自行车。宁静的阿富汗在冬天的早晨碧空万里,炊烟会从喀布尔的街巷里袅袅升起,这一切和2001年9月11日之 后我们在所有的电视节目上的看到的炮火纷飞和残垣断壁的阿富汗判若两地,战争改变了一切。
  
  这是阿米尔少爷和小哈桑的童年背景,尽管他们一个住在别墅里,一个住在后院的的破帐篷里,但这并不妨碍阿米尔的父亲将哈桑的父亲称为40 年的好兄弟,不妨碍小哈桑成为阿米尔少爷在少年时代最要好的同伴。。因为缺乏煽动和马克思主义,所以在一个院子里,穷富、身份和立场并不能让两个阶级轻易 的对立并尖锐起来,如果能操作恰当,却反而能让仆人的忠诚更忠诚,让主子的理所当然更顺畅。穷人善良,是因为卑微,因为容易产生感激之情罢了。

  
  可悲的是,人是有奴性*的。哈桑甘愿为阿米尔付出一切,他远比高贵的少爷聪明、机智和勇敢,而高贵的少爷却懦弱自私。在第三方的挑衅面前, 阿米尔只能手掌里握出了汗,或者躲在昏暗的角落里看着年少的哈桑被人猥亵,而默不做声。哈桑却能拿起弹弓反抗,为了阿米尔他什么都可以做,哪怕是被猥亵, 也要保住少爷的风筝,那个关系到父爱的风筝。
  
  可是两个孩子怎么会知道他们是一对同父异母的兄弟呢?
  
  尽管从父亲那里得到了一辆自行车,但父爱的危机并没有消除。阿米尔知道他的父亲希望从他身上看到什么,而那些却恰恰无一例外的体现在了哈 桑的身上。阿米尔少爷是矛盾的,因为父亲和哈桑他都不想失去。你很难说清楚他给哈桑帐篷里放东西是属于他想嫁接哈桑偷盗呢还是想偷偷的以少年的方式讨好哈 桑,给其以安慰,但不管怎么样,他都是逼走了哈桑和40年如一日的阿里。他不会再听见父亲夸赞哈桑了,但同时,也不会再听见哈桑边熨衣服边含糊不清的唱调 了。

  
  父亲的生意伙伴拉辛罕从巴基斯坦把电话打到美国的时候,已经是20多年以后,阿米尔少爷已经成为一名出众的作家,苏联人已经被联军赶出阿 富汗,而塔利班的统治才刚刚开始。那个平和的阿富汗已经不存在了,而那个少年时噩梦一般的痛楚却依然逗留在阿米尔的心中,阿米尔需要一个救赎的机会:于是 拉辛罕告诉他,哈桑和阿米尔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在阿富汗有哈桑的儿子需要他救出来。
  
  阿米尔去的时候,一个满目创痍的阿富汗,和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一摸一样,而从路边窜出来的塔利班却不仅仅只是炸毁了巴米扬,这里的女人说 话只需和苍蝇一样,在大点声就要别枪毙;那个足球场还在,还有足球比赛,但草没了,塔利班在球赛中场休息的时候在这里处决对他们不满的人。

  
  一部小说在这个时候,对我来说已经结束了,因为其中的一个兄弟已经死亡,后面的结论的不外乎风筝的呼应罢了,但一个陌生的国家却在这一切还没有结束的时候越来越清晰。
  被阿米尔从阿富汗救出来的哈桑的儿子,他年幼的沉默让人窒息,他凸显的除了一个孤儿的无助之外,美好童年的突然变故其实就是一个国家苦难的折射,这些无力的人,在这样的背景下,除了沉默,如果还有一些童年的美好可以回忆,便是给人了希望。
  我们把美日韩看的太多,我们沉迷《越狱》般商业化潮流中不能自拔,并自以为可以靠无数恶搞来抚慰日渐荒芜的心灵,却忘记了一种很适合坐下来娓娓道来的情感,它不一定比好来屋来的更刺激,不一定比《夜宴》和《黄金奶》来的更华丽和奢侈,却比他们都更温情和更深沉。
  
  《追风筝的人》 作者:(美)卡勒德·胡赛尼 上海人民出版社
或许您还会喜欢:
睡美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客栈的女人叮嘱江口老人说:请不要恶作剧,也不要把手指伸进昏睡的姑娘嘴里。看起来,这里称不上是一家旅馆。二楼大概只有两间客房,一间是江口和女人正在说话的八铺席宽的房间,以及贴邻的一间。狭窄的楼下,似乎没有客厅。这里没有挂出客栈的招牌。再说,这家的秘密恐怕也打不出这种招牌来吧。房子里静悄悄的。此刻,除了这个在上了锁的门前迎接江口老人之后还在说话的女人以外,别无其他人。 [点击阅读]
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0
摘要:前言:物欲世界的异化困惑与追求历来体现在青年人身上.以村上春树为主要代表的一批文学新锐,从城市生活这个独特视角,探讨当代青年心灵奥秘的"都市文学",便是这种困惑与追求的产物。村上春树是"都市文学"的中流砥柱.他的《寻羊冒险记》(1982)中的人物,一律无名无姓,个个慵懒、孤独、彷徨,缺乏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在商品的汪洋大海中,物化为喧嚣尘世的附属品, [点击阅读]
砂之器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剧本作者:松本清张改编:桥本忍、山田洋次翻译:叶渭渠人物表今西荣太郎新闻记者松崎吉村弘俱乐部女招待和贺英良三森警察局局长本浦秀夫三木的旧同事本浦千代吉桐原小十郎高水理惠子检验处技师田所佐知子伊势扇屋老板田所重喜伊势扇屋女佣三木谦一光座经理三木彰吉山下妙侦察处长世田谷的外科医生侦察科长世田谷的巡警西浦田警察局便衣冷饮店老板警察若叶庄女管理员岩城警察局局长警察朝日屋老板农妇酒吧女招待其他 [点击阅读]
神秘岛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0
摘要:《神秘岛》是凡尔纳著名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的最后一部。在这部中,他把前两部情节的线索都连结了起来。神秘岛》中,船长是一位神秘人物,一直在暗中帮助大家。后来由于神秘岛的火山活动,岩浆堵住了岩洞口,使潜艇无法离开。船长帮助大家逃离后,自己说什么也要坚持与陪伴了自己一生的潜艇和伙伴在一起。最终当然是永远地留在海底了尼摩船长本是印度的达卡王子。 [点击阅读]
神秘火焰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爸爸,我累了。”穿着红裤子,绿罩衫的小女孩烦躁地说,“我们还不能停下来吗?”“还不能,亲爱的。”说话的是一个高大、宽肩的男人。他穿着一件破旧。磨损了的灯芯绒夹克衫和一条普通的棕色斜纹裤,他拉着小女孩的手,飞快地走在纽约第三大街上。回头望去,那辆绿色轿车仍在跟着他们,紧靠人行道慢慢地向前爬行。“求求你,爸爸。求求你了。”他低头看看小女孩。她的脸色苍白,眼睛下面出现了黑晕。 [点击阅读]
神秘的奎恩先生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新年前夜。罗伊斯顿招待会上的大人们都聚集在大厅里。萨特思韦特先生很高兴,年轻人都去睡觉了。他不喜欢成群结队的年轻人。他认为他们乏味,不成熟,直白。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变得越来越喜欢微妙的东西。萨特思韦特先生六十二岁了——是个稍有点驼背的干瘪老头。一张奇怪的孩子似的脸,总是一副盯着人的样子。他对别人的生活有着过分强烈的兴趣。 [点击阅读]
神秘的第三者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凌晨时分,帕克-派恩先生乘坐由巴塞罗那开往马霍卡岛的汽轮在帕尔马下了船。他立刻感到了失望,旅馆全满了!供他选择的最佳住处是一间衣橱似的不透风的楼房,在市中心的一家旅馆里。从房间向下看,是旅馆的内院。帕克-派恩先生并不打算住在那里。旅馆老板对他的失望显得漠然。“你想怎么着?”他耸了耸肩,说道。如今,帕尔马名声在外,游人如织。英国人,美国人,人人都在冬天来到马霍卡。整个岛屿拥挤不堪。 [点击阅读]
神秘的西塔福特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布尔纳比少校穿上皮靴,扣好围颈的大衣领,在门旁的架子上拿下一盏避风灯_轻轻地打开小平房的正门,从缝隙向外探视。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典型的英国乡村的景色,就象圣诞卡片和旧式情节剧的节目单上所描绘的一样——白雪茫茫,堆银砌玉。四天来整个英格兰一直大雪飞舞。在达尔特莫尔边缘的高地上,积雪深达数英所。全英格兰的户主都在为水管破裂而哀叹。只需个铝管工友(哪怕是个副手)也是人们求之不得的救星了。寒冬是严峻的。 [点击阅读]
神食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十九世纪中叶,在我们这个奇怪的世界上,有一类人开始变得愈来愈多。他们大都快上了年纪,被大家称为“科学家”,这个称呼颇力恰当,可是他们自己却非常下喜欢。他们对于这个称呼是如此之厌恶,以致在他们那份叫作《大自然)的有代表性的报纸里一直谨慎地避开它,好像所有的坏字眼都源出于它似的。 [点击阅读]
福地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0
摘要:海尔曼·布霍尔茨——德国人,罗兹某印染厂厂长卡罗尔·博罗维耶茨基(卡尔)——布霍尔茨印染厂经理莫雷茨·韦尔特(马乌雷齐)——布霍尔茨印染厂股东,博罗维耶茨基的好友马克斯·巴乌姆——博罗维耶茨基的好友布霍尔佐娃——布霍尔茨的妻子克诺尔——布霍尔茨的女婿马切克·维索茨基——布霍尔茨印染厂医生尤利乌什·古斯塔夫·哈梅施坦(哈梅尔)——布霍尔茨的私人医生什瓦尔茨——布霍尔茨印染厂公务员列昂·科恩——布霍尔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