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专业主义 - 不可学习20世纪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不可学习20世纪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人类的大脑具备这样的功能,它会把新输入的刺激或信息与“过去的经验或积累的部分知识”相对照,然后进行调整并接受下来。如果眼前新的现实与大脑中储存的固有信息无法协调,便会在无意识中拒绝接受新的现实(当作没有看见);或者通过自己一知半解的知识任意推测,使自己认识到的情况偏离实际(产生错觉)。这是人的一种本能,目的在于使自己保持冷静。请大家把上文提到的“过去的经验和积累的知识”这种说法换为常识或固有观念来思考一下。
  20世纪充满常识,而21世纪是一个无常识可言,而且会突然发生变化的时代。如果被旧世界的常识所束缚,就无法在瞬间抓住并正确理解新世界中新的事实,更不可能预见到新的事业。要想学习没有常识的世界中新的常识,即21世纪的规则,首先必须有意识地让自己习惯对铭刻于身的一个个常识发出质疑。
  例如,有人认为论资排辈、终身雇用、自下而上的决策、事先采取措施都是日本式经营的特点。然而,只有部分优秀企业才实行论资排辈和终身雇用,这并不是日本经营的本质。无论是在战前还是在战后,这种文化都未在日本企业中扎根,论资排辈现象出现得并不早,而是日本在经历过高速发展期而进入稳步发展期后才出现的,而且是一种临时现象。此外,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企业正是由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决策方式同时并存才得以存在。日本企业自下而上决策,而欧美企业自上而下决策——这样说完全是一种误解。在已经走向世界的日本企业中,必定有强有力的领导者。应该指出的是,这两者的区别还在于经营方式的不同。

  以通晓日本而感到自豪的诸位经济学家使得以上所论述的对于日本式经营的误解根深蒂固,而这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例而已。更有甚者,日本的产业界和媒体不去关注自己眼前的事,他们所提及的不过是欧美管理权威的极端事例而已,而他们却心怀感激地信奉这毫无边际的“神话”。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不景气,持续低迷,人们普遍认为日本式的经营方式已经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经济局面,他们开始称赞国际标准。
  日本企业以全球标准为课题,盲目引进其体系,注重利益、注重股东、强化董事会的权限、强调官民一体论、解决工会问题。而安然公司和WorldCom(美国世界通讯公司)失败后,犹如钟摆回归一般,大家又开始重新认识到日本式经营的优势。
  战后,人们反复比较日本与欧美的经营技巧。大家看不到实际情况,被世间的常识与人们普遍的认识所误导,于是把简单的现象或极端的事例错当作是普遍的情况。在仅凭个人能力便能独自获得成功的情况下,人们没有时间去回顾过去。竞争对手是谁、如何才能获胜、为此必须做什么——看不清自己所处境况的人,他们企图从以前的事例或现有的知识中去寻求各种问题的答案。然而,任何人都不曾具有关于未曾开发的新的竞争地的知识。
  知识来自于先驱者们的研究与经验,是在反复试验、反复失败的摸索中产生的。如果已经得到了明确的知识,则说明这块新的竞争地已被无数人踩过,已毫无商机可言。此后的商业专家必须比以前更加怀疑常识,并且抛弃现有的知识,也就是坚决养成“不学习”的习惯。

  怀疑常识并不是毫无想法,而是有意识地假设一个相反的观点,并不断地反复验证,把20世纪的学习变成一个破坏并极具创造性的“不学习”的过程。要想得出相反的结论,当然需要对常识毫无遗漏地进行分析,但也需要对反证进行同等程度的分析。是否具备这样的思考习惯以及逻辑验证的技巧,决定着你在新的竞争地中生死存亡的命运。
  人的大脑原本有一种习性,那就是“只能看到想看的东西”,因此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从成功的体验中得到的知识和理论。例如按照以前的常识,其他行业很难转型为资本集约型行业;某种商品或服务如果不出现竞争对手,便能够垄断市场,保持高收益;作为行业霸主而称霸的企业与其他竞争企业不可能联手合作,而如今这一切常识与标准都不再通用。从20世纪80年代到世纪末,这方面的预兆数不胜数。
  例如,大家认为永远不会衰败的城市银行的十三家分行被四个金融机构淘汰和重组。从一个行业转型到另一个行业已成为可能,例如,金融厅已向伊藤洋华堂和索尼公司递交了金融许可证。在曾经引领日本经济发展的汽车行业,也不断有国外的经营者加入。商社强化制造商的作用,这在如今已很正常。虽然这些变化就发生在我们的眼前,但不少日本企业还是丧失了国际竞争力,这是因为它们只看到过去的荣耀和成功的经验。
  在日本磨磨蹭蹭之时,世界的格局正在发生着变化。20世纪,印度的IT工程师涌向硅谷,威胁着美国工程师的工作。而如今,信息系统技术公司、SATY电脑服务公司、Wipro技术公司、塔塔咨询服务公司等软件公司把本部设在印度,通过网络向各发达国家提供雇佣人员,美国企业也开始把职能部门的业务或总公司的业务转移到印度。此外在爱尔兰,也同样汇集了职能部门的业务以及各种金融方面的业务。用日文输入数据以及呼叫中心的业务,也转移到了邻近的中国、地球另一侧的巴西或澳大利亚。

  日本的制造商早就把生产据点转移到了中国,无论是需要顾客支持的业务,还是技术开发和设计等企业的关键业务,都没有理由继续留在国内。如今的时代已无法通过“保持”而“守住”什么了。在以大量生产为动力的商业模式中,只要作一个“定位准确的棋子”,便会安然无恙地运转。而如今,蓝领自不必提,即便是对白领而言,这样的时代也已经结束了。无边境经济使得由先例和常识固守的这块根据地轻而易举地被摧垮了。
  美国白领的工作迅速流向海外,他们已经感到了强烈的危机,你自己又如何呢?这样下去,不仅是白领的工作,连就固有的日常工作早晚也会跨越国境,流向海外。于是,工资水平的确定(采购那些比原有价格要低的东西,赚取差额)也将超越国界。
  只有对“看不见的大陆”有所预见,才能够确保自己不会丢掉工作,获得丰厚的薪水。抛弃先例,养成怀疑常识的习惯,获得洞悉变化本质的能力——即使说这一切是商业专家的生命线,也绝不过分。
或许您还会喜欢:
云中歌2
作者:佚名
章节:125 人气:2
摘要:云歌被宦官拖放到一旁。拖动的人动作粗鲁,触动了伤口,她痛极反清醒了几分。隐约听到一个人吩咐准备马匹用具,设法不露痕迹地把她押送到地牢,拿什么口供。不知道是因为疼痛,还是大火,她眼前的整个世界都是红灿灿的。在纷乱模糊的人影中,她看到一抹影子,疏离地站在一片火红的世界中。四周滚烫纷扰,他却冷淡安静。 [点击阅读]
云中歌3
作者:佚名
章节:112 人气:2
摘要:树上的叶儿快落尽时,刘弗陵离开了长安未央宫,移居骊山温泉宫。大部分的事情已经不再亲理,每日里只在温泉宫内接见几个大臣,政事都交托给霍光、杨敞、张安世、隽不疑四位议政大臣处理。在议政大臣的选任上,朝堂内起了不少风波。忠于皇权、或者对霍氏有怨的人拼尽全力想维护皇族的利益,力争刚调回京城的赵充国将军能被皇上委任,而霍氏集团则全力排斥赵充国将军。 [点击阅读]
人性的弱点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2
摘要:三十五年来,美国出版商出版了二十多万部各种不同的书,其中大部份是枯燥乏味的,许多是亏了本的。我说了”许多”吗?有一位列人世界上第一流的出版公司的负责人,最近这样对我承认说,他公司拥有七十五年的出版经验,可是每出版八本书,依旧有七本书是亏本的。那么我又如何还敢冒险,再写这本书呢?而且在我写好后,你又为什么要费事去读它呢?.是的,这两个都是很值得重视的问题。 [点击阅读]
他来了请闭眼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1.怪男人鸦青色的天空掩映着远山,薄薄的雪堆积在林间小径上。空气微寒而清爽,人若行走其中,很快会感觉到身体仿佛被松枝和雪的气息填满,冰冷又惬意。简瑶在大路旁下了公交车,又拐上石板小径走了十多分钟,终于看到前方山坡上,一幢灰绿屋顶的欧式小别墅。自简瑶有记忆起,这幢别墅就矗立在城郊的山腰上。二十多年过去了,即使拿今天的审美眼光来看,这幢错落有致的建筑一点也不过时。 [点击阅读]
六顶思考帽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概要六顶思维帽方法六顶思维帽的目的是避免思维混杂,按这种方式,思考者在某一个时间里就可以只按照一种模式思考——而不是在某一时刻做全部的事。对此最好的类比是彩色印图。每一种颜色被印刷上去,最后它们就拼到了一起。设计六种思维帽方法,是为了使我们从通常的争辩型思维向制图型思维转化。这使得思维过程成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绘制地图;第二阶段是在地图上选择路线。 [点击阅读]
冰风之谷三部曲之一:碎魔晶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恶魔坐回它自己在石蘑菇茎上雕刻出来的宝座。烂泥不断的在这个小岛旁咕噜咕噜地滚动着,其永不停止的流动和变换,成为了这一层深渊魔域特有的景观。叫做厄图的恶魔弹了弹它那长着利爪的手指,懒懒地将它那像猴子一般、却长了一对山羊角的头靠在肩膀上,眼神投射在黑暗之中。“你在哪里,泰尔沙兹?”恶魔发出嘶嘶的声音,期待能有那件古代法器的消息。克林辛尼朋,占据了它全部的思考。 [点击阅读]
冰风之谷三部曲之三:半身人的魔坠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巫师带着不确定的眼光低头看着她。她背向他;他只能看见她浓密的红褐色发绺垂盖在那双厚实又充满活力的肩膀上。但巫师也看出了她眼中的悲伤。她是那么地年轻,只不过刚脱离孩童的阶段,又天真无邪到让人觉得美丽的地步。但这个美丽的孩子却将剑插进了他所爱的西妮的心脏。哈寇·哈贝尔很快扫去心中关于他死去的爱人那些不愿想起的记忆,开始往山下走。“天气不错,”当他走到年轻女孩身边的时候,他高兴地说。 [点击阅读]
存在与虚无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存在与虚无》这是一部存在主义代表作,在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内容概论:一、导言:对存在的探索在本书的第一部分,萨特明确了他对存在思考的起点,提出了存在的两种不能互相还原的存在形式:对意识来说超越的存在和意识本身。萨特的存在理论的逻辑出发点是现象。 [点击阅读]
寂寞高手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2
摘要:股市并非深不可测并非无所适从而是有内在规律的懂得其内在规律的人才能“有的放矢”集资和锁筹功能(一)这个功能在沪市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果国家认为股市只不过是一种泡沫经济,而其又在二级市场中失去了集资功能,那么还有生存的必要吗?既然答案是肯定的。既然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坚信具有中国特色的证券市场在经历过磨合后必将逐步走向辉煌。 [点击阅读]
富爸爸投资指南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从本书中您将学到什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TheSecuritiesandExchangeCommission,简称SEC)规定,一个合格的投资者应至少具备以下条件之一:1.年收入在20万美元以上;2.夫妇两人年收入达到30万美元以上;3.拥有100万美元以上的净资产。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