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中国在梁庄 - 明太爷:我这一辈子算是叫"主"给坑了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明太爷:我这一辈子算是叫“主”给坑了
  明太爷,五十八岁。早年当兵,年轻时英俊潇洒,从部队转业回来,穿着笔挺的黄军装,整洁、气派,曾经是梁庄著名的景致之一。原来干了一段运输,由于老婆信主,到处跑,总不在家,只好放弃跑车,在家给孩子做饭。20世纪90年代在北京修自行车,挣了点儿钱,回来在镇上买了房子,开了一个小修车铺,一天能赚二十几块钱。
  你让我说你大奶奶(明太爷的老婆)信主的事,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讲不完。我这一辈子算是叫主给坑了,真叫个家破人亡。
  你大奶奶,她们主内人都叫她“灵兰姊妹”。我那俩娃儿从小脑子都好使,上学有希望,我出去跑车,她要出去信主,就把娃儿送到你老三爷那儿(明太爷的父亲)。有时候她就不让他们上学,带着他们到处跑着信主。到最后,娃们的成绩都不好。20世纪80年代那时候咱这儿教会还没有会堂,你大奶奶会唱,就各个县到处跑,一跑就十天半月不落家。我说:“既然信主恁好,咋你们那头儿,韩立挺们一家七八个儿子没一个有信的。我说,你问问老殿魁,当年立挺们是咋骗他的。老殿魁见人都说:‘我算认清了,印传单,连一分钱也没落着。倒是立挺们个个盖着大院子,吃美喝足。’都是一帮坏货,坑你们这憨人哩。有鸡蛋拿鸡蛋,有粮食拿粮食,那时候多可怜,他们发财了,俺们算绝了。能人信主是发财哩,憨人傻子是送钱去哩。你们那些信主的头们,那娃儿们都开着车,从哪儿来的?他们的钱都是从哪儿来的?不都是从募捐那儿来的。你们往里捐,他们往外拿,你们知道?啥也不知道,只知道在那儿傻捐,有的还把自己家粮食卖了去捐钱。”
  才开始我骂你大奶奶,她没反应,说自己觉悟高,不和我一般见识。后来我就骂主,骂她她不在乎,骂主她就上了心。
  你不挣,谁给你一分?!不管娃们也不管家。娃们长大,也气得很。有一回,你大奶奶打闺女,打一下,闺女拿头都往墙上撞,在那儿哭啊,真叫人伤心,原来闺女学习多好,硬生生是家不消停,把学习给耽误了。
  也不知道主到底是啥,前几年有个妇女掉到水里,我跳进去把她救了,她不说感谢我,她说感谢主。咱是想不通。今年春上有个实事儿,一个村里有个老太太,俩外孙跟着她过,闺女、女婿出去打工了。也是信主,那天中午,看着坑里漂着俩娃儿,急着上教会,就没吭声。赶到她回来,才知道,那俩娃儿就是她外孙娃儿。这些都是血的教训,信主的头儿就应该提醒,过分讲究形式化不对。星期天不管是啥事,非要去,完全失去人性。别说是你的外孙,就是不是你的,你大声叫两声,坑里掉娃儿了,看有人来,你再走,那不也行?

  你大奶奶我是根本管不住,管她只图生气。那年盖房子,正在上梁,屋里十几个人,忙得不得了,教会来叫你大奶奶,说要让她教歌。我说:“都忙成啥,你能不能不去?”你大奶奶说:“我去教会儿歌就回来。”我生气了,我说:“你今儿教不成,你要敢去我把你腿打断!你那些信主的姊妹知道咱们盖房子,有几个来?都是些图清闲的懒家伙。你看看信主的屋里有几个干净?”结果,你大奶奶还是去教歌了,扔下这一大堆活,一大堆人,我一个人忙。现在想起来还是气得心口疼。
  咱们村里,平占家里的,我四婶儿,拐子常的老婆,保贵家的,才开始都信,女的多。后来,都不信了,主还要钱,是骗人哩。你大奶奶地位比较高,都尊重她,我说,尊重是尊重,我这家没有了。离婚闹了多少年,总算离了,可也算离婚不离家,她回来了还住在这儿。你说叫她住哪儿。
  在北京修自行车那几年,也是没少生气。闺女生小孩儿,叫她侍候,她还要跑教堂,北京那路,这你知道,那多远,一个来回得几个小时。
  我从北京回来,才买这个房子。你大奶奶想她的主内姊妹们,也回来了。有一段时间,你大奶奶跑,我也跟着跑,我就想摸摸底,看看主到底好在哪里。农村的路也不好,我没事,岁数大了,沟沟坎坎,也能扶一下。我听了一些,总教会的梁牧师讲得就是好,不是这显灵那显灵的,而是从思想上改造你。实际是个人,他把自己弄成神。老牧师讲出来真是在理,你大奶奶她们那儿,完全是胡编乱造。
  后来,咱们乡里教堂选堂长,让你大奶奶当副堂长,我坚决反对。我说:“堂长你算干不成,我是家长,你要是当堂长了,这家都不让你进。你看这教会里面有几个好家伙?都是弄得账目不清,开支要签字,一张条签错了都要负责任,看你这脑子,平时连家里账都管不了,肯定被绕进去。”人家不同意,说你大奶奶德高望重,非让干,我说:“那得说明白,要是当个副堂长,他们弄到咋样,跟你没关系。灵兰,你都干过组长,你看教会有几个好东西,都是戳七捣八哩。”
  明太爷的修车铺在镇上非常偏僻的地方,但也算是门面房,前面两大间是正房,正房后面的楼梯间就是厨房。厨房里结了一层厚厚的蜘蛛网,煤炉冰凉,看得出已经好久没生火了。我说:“明太爷,你都咋吃饭?”他说:“早晨吃一碗窝子面,中午、晚上吃凉馍,喝水,夏天吃点凉粉和馍。能把肚子填饱,也不求啥。”

  明太爷是父亲最好的朋友,实际上父亲比他大十几岁,属于忘年交的那种。在我小时候,他俩,一度还有原叔,三个人经常彻夜长坐,有时候吃完午饭就过来,晚饭一定回去吃,吃完再过来。夏天坐在我家院子里,摇着蒲扇,冬天在西屋的角落用玉米秆或树根烧一个小火堆,总是灰烬已凉还不回去。他们在谈些什么呢?无从知道,或者说些家事,或者谈村里的事。说到不公平的事儿,嗓音会突然提高,骂几声。有许多时候,他们甚至不说话,就那样默默地盯着火光,看着它逐渐暗淡。这是乡村的友谊,虽然沉默,但同样深厚、丰富、细腻。
  说起和灵兰大奶奶的婚姻,言谈之中,明太爷仍是百思不得其解,不理解灵兰大奶奶何以沉湎其中,几十年如一日地不要家,只要主。
  天黑了,明太爷家的电灯瓦数似乎很低,屋里昏惨惨的。父亲打趣说:“你明太爷一个月的电费还不到一块钱,把收电费的气得乱蹦。”明太爷一听,“扑哧”一下笑了:“成天就知道收电费,我就偏不用,反正晚上也不做活。我也不喜欢看电视,坐在院子乘会儿凉,冬天找人说说闲话,回来就睡了,用电干啥?”想起年轻时穿着黄军装、英俊潇洒、意气风发的明太爷,现在竟然成了“吝啬”的老头儿,我不禁有些好笑,也心生感慨。
  硕大的蚊子在头上乱飞、腿上乱叮,嗡嗡作响,一拍,手上立马就是一片血,明太爷拿过来一个小风扇,对着我使劲吹,蚊子也围着灯光和电扇晕头晕脑地乱飞,场面很壮观。明太爷又从床头摸出一盒清凉油,让我抹上,都不起效。我很疑惑,不知道明太爷的夜晚是怎么度过的。
  吃完饭,我们移到院子外,继续谈话。
  我原先跑长途时,老战友说,有个知青特别漂亮,咱们去看看,就去了。长得真漂亮。我那时候,长得也真是没说的,这你爹最清楚。人家也愿意跟我,咱就不干,人得讲道德。现在后悔不?后悔啥,这是你的命,再说那时候你大奶奶还没信主,对我也真不错。我刚退伍那时候,你大奶奶对我是真好,在地里做活回去,娃们吃糊汤面,给我做一大碗捞面条,下面还卧个鸡蛋。做活的衣服不脏,非要洗,说是,男人的衣服女人的脸。这句话我记得可清。有时候气她气得没办法,想想她也给我说过这些暖心话,就原谅她了。
  也有人说,信主,这是好事,只要她高兴。我说,不出在你家,光说轻省话[1],要是你老婆跑三天,回来不打架才算!为这信主,我跑到她娘家,对她爹说,为这俩娃儿,你劝劝灵兰。她爹说,信主是好事,共产党支持,我支持。就这一句话,我啥也不说了。从此以后,我连她娘家门边都不登。你大奶奶信主以后,慢慢把家忘了。闺女也伤心,我们俩在北京吵架,闺女跟她妈说:“妈呀,你要是离婚再嫁了,我都不会认你。”在儿子的婚姻上,你大奶奶主张也要信主哩。儿子说:“信主的,我一个也不要,年轻轻的都信主,肯定是个缺心眼儿。”我说,我只有三条,不要信主的女子,不要当官的女子,不要有钱的女子。第一条最重要。

  前几年,儿子寄回来个电视,我坐骨神经痛,都不能走路。我给你大奶奶说:“你去,你打个电话问问,看寄到了没有,要不找个人帮着取一下。”那时候她正在教堂演圣剧[2],天天出去,根本不管。我腿一拐一拐就去了。那时候,我真是眼泪都流出来了,难啊。后来,我对俩娃说,你妈只算生你,养你还是老子。闺女、儿子都结婚了,俩娃孝顺,让我俩别干了,每月寄六百块钱给俺们,我说:“不干也不行,闲着干啥?可是,再好的生意在我这儿干不成。一个人咋干?你妈说走就走,根本干不成。”
  一阵闲谈之后,明太爷突然神秘地对父亲说:“光正,给你说个事儿,你看咋办?我拿不准,原来准备进城找你说呢。一个女的,二十七岁,带着小孩,已经离婚,普通话说得可好贼吧Zei8。COM电子书下载。对方‘拨错’电话,拨到我这儿,我接住了。一说,说对劲儿了。她娘家开一个毛衣小加工厂,父亲也是个胡整。她非要来跟我过日子。还说,找个年轻的人家瞧不起她,愿意找个老的。”
  父亲说这八成是“放鸽子”的,哪有恁巧的事。村里原来不是没有这样的事,何坡村的一个表哥娶山西一个姑娘,也是带着孩子,还在村里举行了婚礼。后来说她家里有事,让表哥寄了一些钱回去。结婚十来天,出去玩儿,住旅社,把表哥丢在旅社里,跑了。为此,表哥前后花了万把块。
  明太爷认为对方骗不住他,来一次就知道了。显然,他很上心。其实,一直以来,他和灵兰大奶奶都是离婚不离家。但今年暑假,灵兰大奶奶从北京回来,就没来这里,而是住到了娘家,可能也与这件事有关。此刻,耿直、刚硬、脾气暴躁的明太爷,就好像一个思春的少年,面红耳赤,颇有点激动。
  将近夜里十二点的时候,我和父亲才回家。明太爷把我们送到家门口,他和父亲在后边一直嘀咕,好像不想让我听见。我猜想,肯定是明太爷在向父亲讨主意。
  天黑透了,星星更亮了,小镇完全静了下来。偶尔过往的车辆开过,明亮的灯光像闪电般划过小镇,过后仍然一片寂静。
或许您还会喜欢:
最后一名女知青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也许这是天命。写完这部小说我就病了,不能说是因为写这部长篇病的,更不能说就积劳而成疾。但这短短的二十几万字是我这一生身体好坏的一个分水岭。此之前,我写小说一天数千字乃至上万字可以坚持很长时间,曾经让同行们咂舌。此之后,因为腰椎病我再也不能坐在桌前写一篇小说,甚至连稍长的一封信也不能坐下写了。 [点击阅读]
有种你爱我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有种你爱我作者:暗夜行路内容简介:此文献给大洋彼岸的ANGI同学:D1今天是小满,要吃扁豆焖面。越小满去了几个就近的饭馆,都没有卖那个东西的,只有一家有打卤面,用豆角做的卤。越小满记得陈奶奶还活着的时候,他吃过的,过程他都记得,先把豆角放进去,炒啊炒,然后放佐料,加水,要漠过豆角,然后把切面放进去,盖上盖,中间翻一次面,最后,抄底儿,盛在碗里,放点醋,就着蒜瓣,吃的要多香有多香!这个过程, [点击阅读]
林徽因诗选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认得这透明体,智慧的叶子掉在人间?消沉,慈净——那一天一闪冷焰,一叶无声的坠地,仅证明了智慧寂寞孤零的终会死在风前!昨天又昨天,美还逃不出时间的威严;相信这里睡眠着最美丽的骸骨,一丝魂魄月边留念,——…………菩提树下清荫则是去年! [点击阅读]
林海雪原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晚秋的拂晓,白霜蒙地,寒气砭骨,干冷干冷。军号悠扬,划过长空,冲破黎明的寂静。练兵场上,哨声、口令声、步伐声、劈刺的杀声,响成一片,雄壮嘹亮,杂而不乱,十分庄严威武。团参谋长少剑波,军容整洁,腰间的橙色皮带上,佩一支玲珑的枪,更显锝这位二十二岁的青年军官精悍俏爽,健美英俊。彵快步向一营练兵场走去。 [点击阅读]
林语堂《京华烟云》
作者:林语堂
章节:54 人气:2
摘要:我站在这个地位很难写书评,女儿批评父亲的书,似乎从来未听见过。那又何必写呢?因为好像话藏在肚子里非说不可。可不要说我替父亲吹牛,也不用骂我何以如此胆大,因为我要用极客观的态度来批评,虽然情感也不可无。我知道父亲每晨著作总是起来走走吃吃水果,当他写完红玉之死,父亲取出手帕擦擦眼睛而笑道:“古今至文皆血泪所写成,今流泪,必至文也。”有情感又何妨。 [点击阅读]
梦里花落知多少
作者:佚名
章节:53 人气:2
摘要:一闻婧打电话过来的时候我正在床上睡得格外欢畅,左翻右跳地穷伸懒腰,觉得我的床就是全世界。其实我的床也的确很大。我只有两个爱好,看电影和睡觉,如果有人在我累得要死的时候还不让我睡觉那还不如一刀砍死我,那样我一定心存感激。所以我理所当然地把床弄得往死里舒服,我曾经告诉我妈我哪天嫁人了我也得把这床给背过去。所以闻婧的电话让我觉得特郁闷。 [点击阅读]
水知道答案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从我开始拍摄水结晶,以全新的方法与水相识、相知至今,转眼便已8年。在此之前,我一直用波动测定法进行与水相关的研究。当我知道水还有结晶这种独特的"容颜"之后,才发现,水实际上还有着它的风情万种,甚至还通过它的结晶,向我们传递着各种信息。我在研究中看见,与自来水相比,各种各样的天然水结晶可谓美丽至极;水听到了好听的音乐时所呈现的结晶,更是美不胜收。 [点击阅读]
江南三部曲
作者:佚名
章节:141 人气:2
摘要:父亲从楼上下来了。他手里提着一只白藤箱,胳膊上挂着枣木手杖,顺着阁楼的石阶,一步步走到院中。正是麦收时分,庭院闲寂。寒食时插在门上的杨柳和松枝,已经被太阳晒得干瘪。石山边的一簇西府海棠,也已花败叶茂,落地的残花久未洒扫,被风吹得满地都是。秀米手里捏着一条衬裤,本想偷偷拿到后院来晒,一时撞见父亲,不知如何是好。她已经是第二次看见衬裤上的血迹了,一个人伏在井边搓洗了半天。 [点击阅读]
潘金莲逃离西门镇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刘街是那样一个处境,在耙耧山脉的一道川地里,借着公路带来的繁华,就有人在路边设摊摆点。因为方圆数十里的农民,日常赶集要到山外的乡里,于是,在四十六岁的村长庆的呼吁下,给有关部门送去了许多花生、核桃,政府就下了一纸批文,刘村正式更名为刘街,成了耙耧山中的一个集贸中心。 [点击阅读]
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作者:王朔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夜里我和几个朋友打了一宿牌。前半夜我倍儿起“点”,一直浪着打。后半夜“点”打尽了,牌桌上出了偏牌型,铁牌也被破得稀哩哗啦,到早晨我第一个被抽“立”了。我走开想眯一会儿,可脑子乱哄哄的既清醒又麻木,一闭眼就出现一手手牌型,睡也睡不着。这时院里收发室打来一个电话,说有我电报叫我去取。我懒得去就叫他在电话里把电报念一遍。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