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中国现代散文 - 楼栖《反刍》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一
  这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但在文坛上却还是冷落荒凉。
  十几年来,批评家们就在呼唤“伟大的文学作品”;但批评家们并不就是催生婆,作家们也并不就是产妇,伟大的“作品”还是“千呼万唤不出来”。乐观的在希望“将来”,悲观的在埋怨过去:“我们没有高尔基,没有托尔斯泰,也没有……”于是,下半截的话幸而没有再说:“既然没有伟大的作家,还说什么伟大的作品!”
  从文学革命到现在,也不过是短短的廿六年,新文学的年龄,实在还短得很。拿欧洲的有丰富遗产的文坛的尺度来衡量自己,从好的方面说,是过于苛刻;从坏的方面说,是毫不自量。
  而且,文学虽不能人工“受孕”,但它却需要政治的“温床”。这卅年来的中国政治,从来就没有过民主,自由。文坛的周遭伺候着枪口和陷阱,作家的笔尖常常给碰着枪杆和刺刀。“真理禁锢在监狱里”,伟大的文学作品要是产生出来了,也一定给禁锢在检查官的抽屉内。
  中国作家们的生活,特别悲惨,整年累月,生活上的琐事都要迫上头来。油盐柴米,把作家们底心力剥削了大半。
  “穷而后工”,只是骗人骗鬼的说法;“贫病交迫”,是中国作家们的生活画图。像已故的王鲁彦,久病的张天翼,不过是显著的实例而已。
  生为中国的作家,生命像行驶在激流中的木船,不在“政治”和“生活”的两个石礁上碰得焦头烂额,已是一件幸运的事。“一求生存,二求温饱,三求发展。”(鲁迅)常人如是,作家也不能例外。
  要是抹煞了这些条件来要求“伟大的文学作品”,不是认识不清,便是有意歪曲。

  二
  抗战初期,文坛上有过一个黄金时代,这有几方面的原因:一 ,政治上的气压好转了,“团结统一”的口号实现了,替文坛铺下了“温床”;二 ,作家的热情燃烧了,拥抱“时代”的热力增加了,“文章入伍”,“文章下乡”的口号实践了,作家的视野和生活扩大了;三 ,“一切为了抗战”,文学也穿上了戎装,作为动员民众,教育民众的工具被使用着。它已不是可有可无的名士的消闲品,而是武装头脑的最有效的武器。这情形,不仅在中国是这样,在苏联也是这样。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的文坛特别灿烂辉煌,像爱伦堡,和去年逝世的A·托尔斯泰……那样优秀的作家和他们底优秀的作品。
  中国文坛在这时期,产生过不少优秀作品:短篇小说,报告,剧本,诗歌,但仍然还没有“伟大的文学”。原因是:中国的被迫抗战,一切都没有准备得好。动员第一 ,凡是使用得着的武器都拿来使用了。中国民族要用鲜血来写历史,作家们自然用兴奋的热泪来写文章 。因而每一篇作品都洋溢着热情,充满着爱祖国,爱土地,爱人民的血泪。正因如此,感情不免稍稍流于轻浮,不够深沉,洗炼;但作家的步调几乎是完全一致的。但缺点也正埋伏在这儿,“差不多”和“抗战八股”,正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这个时期没有产生出“伟大的作品”,实在毫不值得惊奇。
  中国是一个贫乏的国家,事事毫无准备。从了军的作家们,做别的事情去了,他不能单独坐在火线下,静静构思他的“作品”。他们这时候的任务是:把自己献身于抗战。在“献身”的过程上,正可以积蓄他底题材。他献身的程度越深,越广,他可能积蓄的题材也就越丰富;他“拥抱”抗战的情愈热,他献身的心也愈切。这时候的作品都是素描,速写之类的东西,事件是一个表象,人物是一嘴一脸。这些题材,倘要严格说起来,不过是“素材”而已,题材还得经过剪裁,人物还须加工雕刻。

  以后,政治的逆流高涨了,前线的作家们又给“放逐”回 来,检查官的尺度缩得小而又小,生活的浪涛却一迭一迭地涌来。印刷成本增高了,出版的条件越来越艰难,出版上的“明星主义”蔚为风气,新作家们底稿子连看都不看,老作家们大都生活空虚,创作贫乏。到了后来,市侩作风盛行于文坛,辑旧稿,偷版税,迎合读者口胃,印书为了赚钱,文坛的冷落荒凉,就更不堪闻问了。
  三
  但这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这一时代的作家,生活的丰富,可说是前无古人。要是当时毫无收获,如入山探宝,空手归来,这不仅辜负了灿烂的时代,而且辜负了自己的一生。
  八年流血的抗战已胜利地结束了,每个人在八年来都有几段惨痛的历程,宝贵的经验。光明与黑暗的对照,英勇与贪污的对照,骨肉流离与荒婬享乐的对照,发国难财与亏胜利本的对照……到处有典型的事件,典型的嘴脸,五花八门,俯拾即是。抗战初期冲动的热情冷却了,我们现在是到了以深思熟虑来代替狂热叫喊,以坚毅沉着来代替轻浮从事,以典型人物代替一嘴一脸的创作的时候。苏联的文学名著像《铁流》,《毁灭》,和《静静的顿河》,……都是在战争结束后才出版的。

  历史和现实替我们提供了伟大作品的题材,怎样运用这些题材来创作伟大的作品,这是作家们自己的事,现实不能负责。政治的不民主和生活上的贫困,诚然可以妨碍作家的创作;但人类不是历史的奴隶,而是历史的主人。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者,应该站在改革现实的观点上来处理生活和创作的问题。
  后悔毫无用处,蹉跎只有堕落,八年流血的岁月过去了,泅游在这道激流中的人们,不管英勇和怯懦,手头上总会抓到几把血肉,骨头,浮萍或者荇藻,一无所有的也就一无所有。凭着自己底经验,记忆要是没有褪色,总会记录下一点什么。我们应该把那些淋漓的血肉,反刍,细嚼,把它们一 串串的联结起来,分类,归纳,刻划,加以人工的染色,把记忆中的人物移植到纸上,把模糊的轮廓刻画出线条。我们不必急急要求“伟大”,但我们要有“作品”,不要交白卷。而且我们要认真创作,不要太马虎。
  要是作家们在这八年流血的岁月里,竟一无所获,到了现在,仍然只能交出一纸白卷。如此丰盈的历史题材在文学上竟显得如此贫乏,则可悲哀的已不是时代,而是这一时代的作家了。
  “伟大的作品”当不难产生,要是我们对于八年来的血肉能痛苦的反刍,热情的细嚼。
  一九四五年十月二月于广州
  选自!”946年!”2月文生出版社《反刍集》初版本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0
摘要: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 [点击阅读]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0
摘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重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是高兴的。这本书在市场已经绝迹二十多年,只剩有极少几本收藏在黑暗尘封的书库里,或秘藏在个别读者的手中。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有这本书,没有读过,较老的读者也会忘记这本书,因此,它的重新问世,重新在读者中接受考验,我以为是一件好事。作品是属于人民的,社会的,它应该在广大的读者中经受风雨。 [点击阅读]
妻妾成群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第1节四太太颂莲被抬进陈家花园时候是十九岁、她是傍晚时分由四个乡下轿夫抬进花园西侧后门的,仆人们正在井边洗旧毛线,看见那顶轿子悄悄地从月亮门里挤进来,下来一个白衣黑裙的女学生。仆人们以为是在北平读书的大小姐回家了,迎上去一看不是,是一个满脸尘土疲惫不堪的女学生。那一年颂莲留着齐耳的短发,用一条天蓝色*的缎带箍住,她的脸是圆圆的,不施脂粉,但显得有点苍白。 [点击阅读]
孤独六讲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我写过一篇小说叫「因為孤独的缘故」,后来成為一本小说集的书名。2002年联合文学举办一个活动,以「孤独」為主题,邀我作了六场演讲,分别是:情慾孤独、语言孤独、革命孤独、思维孤独、伦理孤独、和暴力孤独。我可以孤独吗?我常常静下来问自己:我可以更孤独一点吗?我渴望孤独,珍惜孤独。好像只有孤独生命可以变得丰富而华丽。我拥抱着一个挚爱的身体时,我知道,自己是彻底的孤独的,我所有的情慾只是无可奈何的佔有。 [点击阅读]
守望的距离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0
摘要:迄今为止,我的散文出过不同的版本和选本。其中,有三种是按时间顺序的完整结集,即:东方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的《守望的距离》,收集了1983年至1995年4月的散文;东方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的《各自的朝圣路》,收集了1995年4月至1998年的散文;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的《安静》,收集了1999年至2002年8月的散文。 [点击阅读]
寻找罗麦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赵捷和李亦是好朋友。他们中学时不在一个学校,但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及星期天,他们都同在市少年宫学习。赵捷学舞蹈,李亦学画。他们不知是在一个什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认识了就成了好朋友。渐渐地,赵捷开始经常去李亦家玩儿。李亦从小丧父,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母亲拉扯着他长大。李亦刚上中学时,母亲改嫁。继父是个老实人,与李亦的母亲在一个工厂里,是工程师。李亦和继父不怎么说话;因为长大了,跟母亲之间的话也少了。 [点击阅读]
少年天子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0
摘要:《少年天子》描写了大清进关后第一个皇帝顺治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及他与皇贵妃乌云珠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描写了围绕着汉化改革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斗争。皇太极去世后,6岁的顺治继位成为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是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为了摆脱满族游牧民族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人民的素质,顺治潜心钻研汉族的文化来丰富自己,巩固大清江山。 [点击阅读]
山楂树之恋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0
摘要:等爱变成习惯◎小左从不回忆与你一起的往事,从不念起你的现在,只是记得,你在心里。我用了一晚上看完了《山楂树之恋》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是先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评论,好奇心作祟,究竟是怎样纯洁的爱情呢?我是很少看这样的言情小说或是电视剧的,但是看过的一些,总是要被其中的主人公种种的灾难与不幸所感染,并且会在心里设定自己期望的结果,然后就期待结局就是自己安排的这样。 [点击阅读]
张小娴《面包树上的女人》
作者:张小娴
章节:70 人气:0
摘要:一九八六年,我们保中女子中学的排球队一行八人,由教练老文康率领,到泰国集训。我在芭提雅第一次看到面包皮树,树高三十多公尺,会开出雄花和雌花。雌花的形状象一颗圆形的钮扣,它会渐渐长大,最后长成像人头一样的大小,外表粗糙,里面塞满了像生面包皮一样的果肉。将这种果实烤来吃,味道跟烤面包皮非常相似。那个时候,我没有想过,我是一个既想要面包皮,也想要爱情的女人。八六年,我读中七。 [点击阅读]
思无邪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序言在水一方,对镜观诗序言在水一方,对镜观诗法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三百”中,论境界,无句可出其右。在安易如自己的眼中,也许她是慧质兰心的小妖女俏黄蓉吧。不过在我眼里,她恰似何足道眼中的郭襄。一位可以令狷介狂生忘乎所以的远远水中小岛上的温柔少女;一位短剑青驴独行天下博古通今的红颜知己;一位既会使美绝丽绝的“小园艺菊”,又会使霸气十足的“恶犬挡路”的精灵古怪的万事通。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