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中国现代散文 - 何家槐《信徒·先知·救世主》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闲坐无聊,忽然想起一些关于信徒们的琐事。
  首先我想起“托尔斯泰主义者”。
  大家知道,虽则托尔斯泰是一个出身贵族和笃信基督教义的痴汉,是一个充满着矛盾的人物,虽则他那不抵抗主义的说教,对革命非常有害,可是他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却是无可否认的。
  但自称或被称为“托尔斯泰主义者”的一些人物,却大都是贫弱空虚,庸俗无聊,懦怯而且自私,愚蠢而且自大,特别善于矫揉造作,沽名钓誉,简直是些最无人格的骗子。高尔基曾经描绘过他们的嘴脸:这是奇妙的,看见莱翁。尼古拉维奇在所谓“托尔斯泰派”的中间。这仿佛是耸立着一座庄严的钟楼,钟声不倦地震响着全世界,而它的周围,却奔窜着一群纤弱的胆怯的狗,向着钟狂吠,而且互相怀疑地怒目横视,好像说:究竟“是谁吠得最好呀?”……这班“托尔斯泰的信徒”,和飘流在俄国各个角落里,把随身携带的狗骨当作圣骨,出卖“埃及的黑暗”和“圣母的眼泪”的托钵僧,颇有其相似之处……就是托尔斯泰自己也很明白这些人的价值。有一次,在一个所谓“信徒”也者的人当面恭维的时候,他就屈身向高尔基的耳边轻声的说:这流氓是时常说谎的,他不过用这些话来取悦我而已。——当然,这些托尔斯泰的信徒,经不起时代巨轮的辗压,已在无声无息中慢慢绝迹了,真正继承托氏遗产的,倒是并非“信徒”的苏联公民。
  可是,在我们中国,我却直到如今还看得见托尔斯泰主义信徒们的化身,这些人的特征也是狡滑,懦怯,虚伪,卑鄙,阿谀奉迎,钻营吹拍,尽管是满口仁义道德,却不妨满腹男盗女娼,旧俄的托钵僧不过只能把狗骨当成圣骨,把假药当成真药,而我们目见耳闻的信徒们,却更其巧妙,他们只消弄到一张特许的护照,就可以到处横冲直撞,不但是阴暗的角落里和穷乡僻壤中,就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和通都大邑,他们也可以用利诱,用威胁,用命令,用布告,用传单,用标语,使人家相信他所贩卖的假货就是真货,毒药就是仙药,自己的狗骨就是什么圣骨。

  最使人吃惊和叹服的,还是此辈的顽固专横,这决非托尔斯泰主义者所能企及;如果允许我穿凿附会,那末也许古代自称为犹太教正统的法利赛人,或者差可比拟于万一 ,其实他们的固步自封,墨守成规,排斥异己,忘自尊大,就是那些上帝特选的子民怕也望尘莫及,而不得不叹为“飞跃的进步”。
  犹太教创立之初,本来是很单纯的,崇奉者虽则原始,却大都一往情深,礼仪亦至为简朴,摩西十诫中并且禁止雕刻偶像。可是后来献祭越来越多,仪式越来越繁,固有的宗教精神和宗教热情,荡然无存,教义也变成了教条,了无生气。
  自称忠实的信徒们只知死守律法,互相欺诈,尤其是法利赛人,竟以为只有他们才能赎罪,只有他们才可以进天国,因此个个都是把上帝当作自己的背景,自己的靠山,把传教当作自己的法宝,自己的专利,真可谓气焰万丈,盛势凌人。但上帝也颇有“良知”,托尔斯泰称自己的信徒为骗子,同样的,耶和华也憎恶自己信徒的伪善与无赖。例如在《以赛亚书》中,他就借着先知以赛亚的口,说过如下的一段话:尔守节期,又复为恶,故我不悦,——尔曹杀人,虽举手祷告弗辍,我心不俯闻,而遐弃尔……可见宗教的真精神也是在实践,在言行一致,决不是挂了一块金字招牌或者戴了一顶老虎帽子,就可以随便吆喝,擅作威福,百无禁忌;其实,把教义当作教条,当成符咒,当成法宝,当成工具,当成万灵药膏和无可抗拒的金钢箍,或者捧一个伟人,视同偶像,视同傀儡,视同菩萨,视同大成至圣和无攻不克的“坦克车”,都是最愚蠢的事。
  只有经得起一再的试验,才能称为真正的信徒,光靠欺诈的法术和威迫的手段,纵然能得志于一时,却总有一天会被拆穿西洋镜,看透纸老虎,露出真面目,显出原形来。
  因此,在说过法利赛的保守与专横以后,请再听我讲一 个可尊敬的信徒——所谓弥赛亚(即基督)的故事。
  原来在十六七世纪,犹太人正在水深火热中过活,不是受压迫,受裁判,受侮弄,就是被驱逐,被流放,甚至被强制着佩带特别的证章 ,以便恶棍们的嘲弄侮辱,因此连走路上街也会成为众矢之的,没有一点生命和自由的保障,甚至躲在自己家里的地窖中也会祸从天来,随时都有横遭抄没财产和被殴辱的危险。所以他们日夜梦想总有一天会见到光明,会再度见到弥赛亚的降临。

  于是大大小小的骗子就出现了。他们自称为圣子,为先知,为上帝的代表,为惟一的真正的弥赛亚。这些巫师们大都是来去无踪,神秘莫测,他们到处念符咒,玩魔术,耍把戏,谈魔鬼,算命运,总之是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哄骗犹太人。其中有一个名叫萨巴泰的犹太青年,尤其特别,他装出十足古怪的狂态,在大众面前鞭打自己故意饿瘦了的身体,高声的唱歌,口中不断的念念有词,一面散发着荒谬的传单,一 面宣讲着他自己的福音。
  犹太人盲目的信仰他,崇拜他,仿佛大家都着了迷似的。
  到处说着萨巴泰,到处写着萨巴泰,到处歌颂着萨巴泰,在他们的心目中,萨巴泰就是救世主。可是,在这时候竟有另一个弥赛亚出来争风夺霸了,于是他被告密而且立刻给带到土耳其王的面前受审,因此,纸糊灯笼一下子戳破了,一切的真象都给揭穿了,这位自称耶和华惟一和真正的信徒的萨巴泰,为着保全自己的狗命,竟摇身一变而为回教徒,若无所事的除去犹太人的头巾,带上了土耳其的包皮皮头。
  这一消息开始竟使全体犹太人大为震骇,有的惊惶失措得无所适从,有的因为发现自己的受愚而羞愤以死,有的却还执迷不悟,以为萨巴泰改教只是一种奋斗的特殊方法,仍然是上帝的意志,至多也不过是这位救世主一时的挫折,可是在事实证明他只是一个最无耻的骗子,只是一个最卑劣最无赖的俗物以后,人们终于纷纷的掉头不顾,不再受他的欺骗了。
  自称再生的萨巴泰,而结果也和萨巴泰一样无耻地变节 的佛兰克,也是如此。
  其他不计其数的所谓弥赛亚,也莫不如此。

  我们现在有没有这种类似萨巴泰和佛兰克的政治骗子呢?
  有的,而且还多着。
  已经叛变了的汪精卫,便是典型。
  这种人手段是很“高妙”的,技巧是很灵活的,经验是很丰富的,他生有一双铁腕,一对贼眼,两副嘴脸,两种心肝,在某种时候,这里开一张支票,那里许一个大愿,奔走,呼号,宣誓,演讲,通电,广播,他有的是甜头,有的是幌子;慷慨激昂的时候他也会痛哭失声,英武奋发的时候他也会欢呼叱咤,因此很容易赢得一个什么英雄的美名,所以汪精卫在未叛变以前,居然也受过人家的颂扬,崇拜,拥戴,青年们当然更其热狂,几乎视之若神明,尊之如父兄,个个都是趋之惟恐不及,满望在他的领导下有所报效,有所贡献,有所牺牲。
  不幸这一切都是骗局。
  因为,托尔斯泰所说这一类“为自己而不是为别人的苦行者”,当然是只顾自己超升的,所以,在必要的时候,为着扫清一切自己飞黄腾达的障碍,这些英雄或好汉也会马上放下笑脸,举起屠刀,给你实地的“教训”。
  被欺的人们和青年,开始时也许会和古犹太人一样的惊惶失措,一样的失望苦闷,一样的悲观动摇,一样的彷徨迷乱,可是这只是一时的困惑,不会长此的混沌下去。
  枷锁尚且可以粉碎,何况教条?上帝尚且可以捣毁,何况偶像?……托尔斯泰主义者如今在那里呢?法利赛人又在那里呢?还有自称救世主的弥赛亚们又在那里呢?汪精卫固然不必说了,就是他的徒子徒孙们的前途,又在那里呢?
  继承托尔斯泰的并不是他的信徒,而是苏联的公民,真正能够发扬犹太教精神(如果承认这种精神真个是伟大的爱)和指出建造地上乐园之路的,也不是法利赛人和真假的弥赛亚们,却是并不以什么先知和信徒自命的卡尔,至于汪精卫们,却不但不能保国卫民,反而堕落到叛党卖国,摇身而一变再变,终于变成狗彘不如的虫豸。
  这正是历史的悲剧。
  选自!”94!”年9月桂林文献出版社《冒烟集》初版本
或许您还会喜欢:
没有语言的生活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王老炳和他的聋儿子王家宽在坡地上除草,玉米已高过人头,他们弯腰除草的时候谁也看不见谁。只有在王老炳停下来吸烟的瞬间,他才能听到王家宽刮草的声音。王家宽在玉米林里刮草的声音响亮而且富于节奏,王老炳以此判断出儿子很勤劳。那些生机勃勃的杂草,被王老炳锋利的刮子斩首,老鼠和虫子窜出它们的巢四处流浪。王老炳看见一团黑色的东西向他头部扑来,当他意识到撞了蜂巢的时候,他的头部、脸蛋以及颈部全被马蜂包围。 [点击阅读]
花田半亩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2
摘要:我们教的中文,是主张从良好情怀的心里发芽的中文。这样的一颗心,田维无疑是有的。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她目光里那一种超乎她年龄的沉静,对于我们都意味着些什么了。经常与死神波澜不惊地对视的人,是了不起的人。田维作为中文女学子,之所以对汉字心怀庄重,我以为也许还是基于这样的想法——要写,就认认真真地写。而且,当成一次宝贵的机会来对待。这令我不但愀然,亦以肃然,遂起敬。 [点击阅读]
莫言《生死疲劳》
作者:莫言
章节:59 人气:2
摘要:《生死疲劳》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 [点击阅读]
蝉翼传奇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楔子死亡白先生无疑是武林中最有名望的人。白先生的名望不在于他的武学造诣,而是在于他的人格。无论黑白两道,无疑,对白先生曾经在沙场上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忠烈所折服。更叫人敬仰的,白先生血战胡虏十二次后,竟视功名如蔽物,而甘心退隐江湖做个升斗小民。谁对白先生都只有敬佩的分!可是,白先生竟然被人暗算在他居住的玉星居!白先生之死,无疑是武林中最震撼的事。更叫人骇然相告的,是楚老五的判断。 [点击阅读]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雾茫茫一在冬季里,偏僻的葫芦坝上的庄稼人,当黎明还没有到来的时候,一天的日子就开始了先是坝子上这儿那儿黑黝黝的竹林里,响起一阵吱吱嘎嘎的开门的声音,一个一个小青年跑出门来。他们肩上挂着书包,手里提着饭袋;有的女孩子一边走还一边梳头,男娃子大声打着饱嗝。他们轻快地走着,很快就在柳溪河上小桥那儿聚齐了。 [点击阅读]
韩寒《零下一度》
作者:韩寒
章节:43 人气:2
摘要:我1982年出生在一个小村庄。童年就是在那里度过的,是那里的广阔天地造就了我以后一向的无拘无束。现在想想小时候真的很开心,夏天钓龙虾,冬天打雪仗。但人不会永远留在童年,6岁那年我去镇上念小学。小学的我,品学兼优,还当过三好学生。那时起,我开始读课外书,嗜书如命。一到晚上,我就窝在被子里看书,常常看到半夜,真是佩服自己的这双眼睛百看不坏,视力向来绝佳。 [点击阅读]
Q版语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从前啊,有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七个白雪公主和一个小矮人,而且白雪公主们爱穿着高叉泳衣去打猎(哎呀,不好……不好意思啊,作者又跑题了。真是低能且变态!)。森林里住着一只美若天仙的猪妈妈,(听猪五郎说的)猪妈妈生了三只可爱的猪娃娃。猪娃娃一天天长大了,猪妈妈想,该是他们独立生活的时候了。猪长大了,都是要独立谋生的。于是在孩子们生日这天,她把三只小猪叫到身边。 [点击阅读]
三家巷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公历一千八百九十年,那时候还是前清光绪年间。铁匠周大和他老婆,带着一个儿子,搬到广州市三家巷来住。周大为人和顺,手艺精良,打出来的剪刀又好使,样子又好,真是人人称赞。他自从出师以后,就在西门口一间旗下人开的正岐利剪刀铺子里当伙计,几十年没换过东家。他老婆也贤德勤俭,会绣金线,手艺也很巧。夫妇俩省吃俭用,慢慢就积攒下几个钱来,日子倒也过得满欢喜。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