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致加西亚的一封信 - 《致加西亚的信》内容简介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相信我自己。
  我相信自己所售的商品。
  我相信我所在的公司。
  我相信我的同事和助手。
  我相信美国的商业方式。
  我相信生产者、创造者、制造者、销售者以及世界上所有正在努力工作的人们。
  我相信真理就是价值。
  我相信愉快的心情,也相信健康。我相信成功的关键并不是赚钱,而是创造价值。
  我相信阳光、空气、菠菜、苹果酱、酸-乳-、婴儿、羽绸和雪纺绸。请始终记住,人类语言里最伟大的词汇就是“自信”。
  我相信自己每销售一件产品,就交上了一个新朋友。
  我相信当自己与一个人分别时,一定要做到当我们再见面时,他看到我很高兴,我见到他也愉快。
  我相信工作的双手、思考的大脑和爱的心灵。
  阿门,阿门!
  阿尔伯特·哈伯德,1856年6月19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州的布鲁明顿,父亲既是农场主又是乡村医生。哈伯德年轻时曾供职于巴夫洛公司,是一个很成功的肥皂销售商,但他却不满足于此。于是在1892年,他放弃了自己的事业进入了哈佛大学。然后,他辍学开始徒步旅行英国。不久他在伦敦遇到了威廉· 莫瑞斯,并且喜欢上了莫瑞斯的艺术与手工业出版社,即凯姆斯科特出版社。
  回到美国后,他试图找到一家出版商来出版自己那套名为《短暂的旅行》的自传体丛书。当一切努力化为泡影后,他决定自己来出版这套书,于是罗依科罗斯特出版社诞生了。哈伯德不久就被证明是一个既高产又畅销的作家,名誉与金钱相继而来。

  随着出版社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纷纷慕名来到东奥罗拉来访问这位非凡的人物。最初观光客都在他住处的四周住宿,但人越来越多,已有的住宿设施无法容纳了,为此,还特地盖了一座旅馆。在旅馆装修时,哈伯德让当地的手工艺人做了一种简单的直线型家具,没想到游客们非常喜欢这种家具,于是,一个家具制造产业由此诞生了。
  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到1910年就拥有了500多名员工,同时出版《菲士利人》和《兄弟》两份月刊,其影响力在《致加西亚的信》一书出版后也达到顶峰。
  一切都随着阿尔伯特和他的妻子爱丽斯在海上的不幸遇难而结束。公司的重担落在了儿子伯特身上。尽管伯特十分努力地工作,但依然抵挡不了公司的衰落。
  今天,罗依科罗斯特人生产的东西正在被人们疯狂地收藏;罗依科罗斯特公司的装订术、冶炼术和家具制造工艺也以其固有的魅力和独特的制造工艺为人们所喜爱。阿尔伯特·哈伯德这个名字也因《致加西亚的信》一书而声名远扬。
  也许这是一本不合时宜的书。
  当整个世界都在谈论着“变化”、“创新”等时髦的概念时,重提“忠诚”、“敬业”、“服从”、“信用”之类的话题未免显得过于陈旧。
  然而,我们却又无法回避。员工的忠诚和敬业精神缺失,职业道德风险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企业的老板和公司的管理者们。我们所面临的变化也带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包括那些经济起飞所依赖的基本的商业精神——信用、勤奋和敬业。

  我们常常看到,许多年轻人以频繁跳槽为能事,以善于投机取巧为荣耀。老板一转身就懈怠下来,没有监督就没有工作。工作时推诿塞责,划地自封;不思自省,却以种种借口来遮掩自己缺乏责任心。懒散、消极、怀疑、抱怨……种种职业病如同瘟疫一样在企业、zheng府机关、学校蔓延,无论付出多么大的努力都无法彻底消除。
  只有才华,没有责任心,缺乏敬业精神,我们是否真的能顺利前行?
  在现实世界里,到处看到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
  我曾遇见一个受过良好教育、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但在公司里却长期得不到提升。他缺乏独立创业的勇气,也不愿意自我反省,养成了一种嘲弄、吹毛求疵、抱怨和批评的恶习。他根本无法独立自发地做任何事,只有在一种被迫和监督的情况下才能工作。在他看来,敬业是老板剥削员工的手段,忠诚是管理者愚弄下属的工具。他在精神上与公司格格不入,使他无法真正从那里受益。
  我对他的劝告是,有所施才有所获。如果决定继续工作,就应该衷心地给予公司老板以同情和忠诚,并引以为豪。如果你无法不中伤、非难和轻视你的老板和公司,就放弃这个职位,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心灵。只要你依然是某一机构的一部分,就不要诽谤它,不要伤害它——轻视自己所就职的机构就等于轻视你自己。

  到哪里能找到将信送给加西亚的人?管理者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
  有关如何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故事,有关送信人罗文,有关《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在全世界已广为流传。“送信”变成了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变成了一种忠于职守,一种承诺,一种敬业、服从和荣誉的象征。
  一些评论家认为,《致加西亚的信》是一本站在管理者角度写出的书,有失偏颇,甚至对员工是不公正的。而在我看来,忠诚和敬业并不仅仅有益于公司和老板,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是整个社会。一种职业的责任感和对事业高度的忠诚一旦养成,会让你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这种人永远会被老板所看重,永远不会失业。而那些懒惰的、终日抱怨和四处诽谤的人,即使独立创业,为自己的公司而工作,也无法改变这些恶习而获得成功。
  这一浅显的故事和简单的概念超越了许多大学里所教导的那些理论。它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都有赖于此。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文明,就是孜孜不倦地寻找这种人才的一段长久过程。”
  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考验,《致加西亚的信》依然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曾经被无数次印刷、复印,发给士兵、公务员、公司职员和所有人。
  今天,我要再一次把这本书推荐给每个人。
或许您还会喜欢:
冰与火之歌2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彗星的尾巴划过清晨,好似紫红天幕上的一道伤口,在龙石岛的危崖绝壁上空汩汩泣血。老学士独自伫立在卧房外狂风怒吼的阳台上。信鸦长途跋涉之后,正是于此停息。两尊十二尺高的石像立在两侧,一边是地狱犬,一边是长翼龙,其上洒布着乌鸦粪便。这样的石像鬼为数过千,蹲踞于瓦雷利亚古城高墙之上。当年他初抵龙石岛,曾因满城的狰狞石像而局促不安。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4
作者:佚名
章节:86 人气:0
摘要:Chapter1序章“龙。”莫兰德边说,边从地上抓起一只干瘪的苹果,在双手之间丢来丢去。“扔啊。”外号“斯芬克斯”的拉蕾萨催促。他从箭囊里抽出一支箭,搭上弓弦。“我想看龙。”鲁尼在他们当中年纪最小,又矮又胖,尚有两岁才成年。“哪怕一眼都好。”我想萝希搂着我睡觉,佩特心想。 [点击阅读]
分歧者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0
摘要:作品导读如果世界按照所有最美的特质划归五派:无私、无畏、诚实、友好和博学,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还会不会有杀戮、争端、夺权、暴乱?答案你知道。因为丑恶从未消失,它只是被深深地隐藏起来,妄图在某一天爆发出来,冲毁这世界。 [点击阅读]
初恋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献给巴-瓦-安年科夫①……客人们早已散去。时钟敲过了十二点半。只有主人、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和弗拉基米尔-彼得罗维奇还在屋子里。主人按了一下铃,吩咐收拾晚饭的残杯冷炙。“那么这件事就决定了,”他低声说着,更深地埋入圈椅里,并把雪茄点上火抽了起来,“我们每个人都得讲讲自己初恋的故事。您先讲,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 [点击阅读]
刺猬的优雅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马克思(开场白)1.播种欲望的人马克思彻底改变了我的世界观,平时从不跟我讲话的小帕利埃今天早上如此向我宣布。安托万帕利埃,这个古老工业家族的继承者,他的父亲是我八个雇主之一。他是资产阶级大财团打的最后的饱嗝——特别而毫无杂质——此时,他正为自己的发现而洋洋得意,条件反射似的向我阐述起他的大道理,甚至没有考虑到我是否能听得懂, [点击阅读]
加勒比海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0
摘要:“就拿肯亚来说吧,”白尔格瑞夫少校说:“好多家伙讲个没完,却一个都没去过!我可在那度过了十四年的。也是我一生最快乐的一段日子——”老玛波小姐点了点头。这是她的一种礼貌性的和霭态度。白尔格瑞夫在一旁追问他一生中并不怎么动人的往事时,玛波小姐静静地寻找她自己的思路。这种司空见惯之事她早已熟悉了。顶多故事发生的地点不同而已。 [点击阅读]
动物农场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0
摘要:庄园农场的琼斯先生锁好几间鸡棚准备过夜,只是这一天他喝得烂醉,竟忘记关上那几扇小门了。他东倒西歪地走过院子,手中一盏提灯的光圈也随着摇摇晃晃。走进后门,他把靴子甩掉,又从放在洗碗间的酒桶里给自己倒了这一天的最后一杯啤酒,就爬上床去。这时琼斯太太早已在那儿打呼噜了。琼斯先生寝室里的灯光一灭,农场里个个厩棚就响起一阵骚动和嘈杂的声响。 [点击阅读]
十一种孤独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在格蕾丝婚礼前的最后一个星期五,没人还会要求她工作。事实上,不管她想不想,都没人会让她干活。??打字机旁的玻璃纸盒里摆着一朵白色栀子礼花,这是她的老板阿特伍德先生送的礼物,连同礼花一起的还有个信封,里面卷着一张十美元的布鲁明戴尔商场①的购物礼券。自打那次在事务所圣诞派对上她热烈拥吻阿特伍德先生后,他总是待她彬彬有礼。 [点击阅读]
十字军骑士
作者:佚名
章节:103 人气:0
摘要:——《十字军骑士》亨利克·显克维奇是我国读者熟悉的波兰著名作家。他的历史长篇小说《你往何处去》和短篇小说集早已介绍到我国来了。《十字军骑士》是作者另一部重要的历史长篇小说,这次介绍给我国读者,将使我国读者对这位作家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亨利克·显克维奇一八四六年五月四日生于波兰一个地主家庭。他的早期作品大多描写波兰农民的生活,对于农民的艰苦劳动、悲惨生活有所反映。 [点击阅读]
千只鹤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菊治踏入镰仓圆觉寺院内,对于是否去参加茶会还在踌躇不决。时间已经晚了。“栗本近子之会”每次在圆觉寺深院的茶室里举办茶会的时候,菊治照例收到请帖,可是自从父亲辞世后,他一次也不曾去过。因为他觉得给她发请帖,只不过是一种顾及亡父情面的礼节而已,实在不屑一顾。然而,这回的请帖上却附加了一句:切盼莅临,见见我的一个女弟子。读了请帖,菊治想起了近子的那块痣。菊治记得大概是八九岁的时候吧。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