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智齿 - 第十章 高建生大惑不解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早餐时,王莹发现她在喂3 只兔子和熊猫的串种动物,梁功辰、梁新和朱婉嘉的眼珠一个比一个红,眼圈一个赛一个黑。
  “你通宵没睡?”梁功辰一边喝粥一边审女儿。
  “睡不着。”梁新说。
  “上课困了怎么办?”朱婉嘉说。
  梁新抓住机会:“与其上课时睡觉,还不如不去。我跟你们去找谭青吧?我可以在车上补觉。”
  “你应该去上学。”梁功辰不同意。
  “爸,你都写不出来了,我上学还有什么意思?”梁新说。
  “你正好说反了。”梁功辰纠正女儿,“我写得出来,你上不上学无所谓。
  我写不出来了,你就一定得好好上学,考名牌大学。如今上大学,不上名牌大学等于没上,照样找不到工作。不好好上学怎么考名牌大学?”
  “梁新,你爸要是真的从此写不出来了,你要有危机感。”朱婉嘉加入说教女儿的行列,“除了名牌大学博士文凭,其他的任何文凭今后都不会算数,没人要,找不到好工作。现在的老板都精着呢,与其招聘二把刀的本科生,还不如索性用工资低能力未必低的高中生。如今的企业,有多少工作是非得本科生才能干的?企业招聘博士生也大都是为了装饰门面。所以你一定得拿博士文凭,还得是名牌大学的,普通大学的博士同样没人要。”
  “大敌当前,你们怎么冲着我来了?”梁新说,“我才10岁,考大学还有8 年。8 年后,会不会连博士文凭也不吃香了?”
  “很可能。你要做拿博士后文凭的准备。”朱婉嘉说。
  “我估计,8 年后,会有新的文凭诞生。比如博士王博士帅博士皇什么的。”梁新说。
  “这是肯定的。不管什么东西,多了就不值钱了,就得推出新的更少的品种。”梁功辰说,“所以你要好好上学。”
  梁新看了看表,加快用餐的速度:“我发誓一定要拿博士皇文凭。”
  “名牌大学的博士皇文凭。”朱婉嘉修正女儿的誓言。
  “除了北大清华,我哪所大学都不上。”梁新喝牛奶时说。
  “好!有志气。”朱婉嘉赞扬女儿。
  “再博士皇,也是老师培养出来的,老师了不起。”梁新冒出这么一句。梁新的理想是当老师,她没向父母说过。
  “那当然,老师是蜡烛。依我说,最高贵的品质就是点燃自己,照亮别人。”梁功辰说。
  “你该走了,要迟到了。”窦未叽倥??梁新从纸巾盒里拽出一张纸巾,擦嘴。她上楼拿书包,带着红眼球和黑眼圈去上学。
  “咱们几点出发?”朱婉嘉问丈夫。
  “出版社一般都是8 点半上班。咱们7 点50分走。”梁功辰说。
  “打电话问不到?”朱婉嘉说。
  “估计够呛。反正我的责任编辑不会轻易将我的住址和电话告诉打探者。”
  梁功辰说。
  “这倒是。”朱婉嘉点头,“咱们去了就能问出来?”
  “得你出面。”梁功辰说。
  “那当然,人家构日出版社如果认出你,还不高兴疯了,有名家这么送货上门的吗?”朱婉嘉说。
  “还有半个小时,我去写作室待会儿。”梁功辰从餐桌旁站起来。
  他想再试试能不能写出来,万一写出来了,就不用耗费时间和精力去构日出版社了。如果不是为了智齿,梁功辰对见谭青毫无兴趣。
  梁功辰几乎是战战兢兢打开电脑,他祈祷能出现奇迹。
  《影匪》还停留在老地方,它半身不遂地注视着梁功辰。梁功辰尝试让《影匪》站起来,他失败了。
  “现在就结尾呢?”梁功辰生出给《影匪》截肢的念头,“曹雪芹就是这么对待《红楼梦》的。”
  梁功辰浏览《影匪》,他泄气了。如果现在结束《影匪》,他估计高建生和读者会联手报警:有人盗用梁功辰的名字欺诈出版社和读者。
  梁功辰叹了口气,关闭电脑。
  7 点50分,朱婉嘉和梁功辰驾车前往构日出版社。坐在副驾驶座上的梁功辰一路翻看《控飘》。
  梁功辰和朱婉嘉遭遇了堵车。一眼望不到头的汽车以比人类步行还慢的速度缓缓向前蹭着,像是一条奄奄一息的铁甲巨龙在苟延残喘作垂死挣扎。梁功辰不停地看表,他显得极其烦躁。身体在座位上不停地扭动。
  “你只在周末出来,很少体验堵车。平常我上班出来都这么堵。”朱婉嘉宽慰丈夫。

  “在城里,汽车比人腿慢,未必是坏事。”梁功辰出了口长气。“车多是经济状况好的标志。”
  “不是车多,是路少。”婉嘉一边频繁地操作一边说。
  “每辆车都必须交养路税费,车越多,修路的钱应该越多。只见车多不见路多,说明养路
  税费挂羊头卖狗肉了。”梁功辰看着前边那辆汽车的屁股说。
  婉嘉打开车载收音机,她想转移梁功辰对堵车的注意力。
  收音机里传出一个女声:“下面请听专业气象台为本台提供的交通天气预报。”
  “还有非专业气象台?”梁功辰惊讶,“别的气象台都是业余的?”
  “人家的意思是专门提供交通天气预报的气象台。”朱婉嘉为广播电台辩护,“这是交通台广播。”
  “那叫行业气象台!”梁功辰嗤之以鼻,“广播电台的编辑应该有大学文凭吧?老师怎么教的?就你是专业气象台,人家都是业余气象台。再说了,什么叫交通天气预报?航空天气预报还说得过去,航海天气预报也凑合,在地上行走而且比人腿走得还慢的汽车需要什么专门的天气预报? 5级风多踩油门,3 级风少踩油门?刮南风就开车去城北办事省油?故弄玄虚!”
  梁功辰借题发挥排解无名火。
  朱婉嘉看了丈夫一眼,她赶紧换台。过去梁功辰从不会这样说话,不管别人做什么,他都善解人意宽容大度。
  朱婉嘉今天运气太差,另一个台的男播音员亦在播报天气预报,好像这个时间是宪法规定的天气预报时间。
  男播音员报得更邪乎:“百叶箱外15度,百叶箱内18度,水泥路面19度,土路面16度,舒适度3.登山指数……下水指数……走平路指数……空气中的悬浮颗粒数量……”
  梁功辰惊讶得瞪大了眼睛。
  朱婉嘉赶紧关闭收音机。
  梁功辰张开嘴,半天说不出话,直到汽车开出去足足半米之远他才说出来:“外出走到水泥路面时脱衣服,以防出汗感冒。走到土路面时再赶紧加衣服?百叶箱内的温度和普通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如今又不是穴居的裸体野人,气温和舒适度有直接关系吗?你整天用悬浮颗粒误导老百姓,给人以咱们的空气里都是大如砖头的渣子的错觉,即便空气质量再好,人们也会心惊胆战地呼吸,生怕把悬浮颗粒吸进肺里。再说了,咱们的空气真的像他们说得那么差?就算真的差,你再报多少空气质量和登山指数走平地指数对改进空气质量也没用。你改报每天的行贿指数、受贿指数、贪污指数、徇私枉法指数还有受贿舒适度、当官舒适度、老百姓舒适度等等,保准空气质量立刻好转,也不会堵车了。”
  朱婉嘉虽然觉得梁功辰是在胡搅蛮缠,但她明白自己必须顺着他说。
  “照你这么说,电台每天播报当官舒适度和老百姓舒适度就能减少堵车?还能改变空气质量?”朱婉嘉笑。
  “当官舒适度越低,老百姓舒适度肯定越高。如果一个国家的官员都觉得很舒服,老百姓肯定难受死。”梁功辰说。
  本来半个小时的路程,朱婉嘉和梁功辰走了3 个小时。他们到达构日出版社时,已经11点了。
  朱婉嘉将车停在出版社门口,她问梁功辰:“我去?你在车上等?”
  梁功辰一边点头一边翻开《控飘》的版权页给妻子看责任编辑的名字:“责编叫姜新征,你直接找他。”
  “我怎么说?”朱婉嘉请示。
  梁功辰被专业气象台占用了脑子,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应该利用堵车的时间策划正事。梁功辰沉思着说:“谎称你是律师,找谭青继承国外的大额遗产?咱们得设身处地想想,如果有陌生人找到高建生打听我的地址,陌生人怎么说,高建生才会痛快地告诉他我的电话?”
  “不管他怎么说,高建生都会先给你打电话,他绝对不会没经过你的同意就把你的联系方法告诉别人。”朱婉嘉说。
  “这倒是。”梁功辰说,“如此看来,不能谎称,只能说实话。”
  “我就说梁功辰要找谭青?”朱婉嘉问。
  “似乎只能这么说了。”梁功辰有受辱的感觉。他不能想像自己竟然会通过出版社找另一个作家。
  “责编如果问我,你找谭青有什么事呢?”朱婉嘉问。
  “他有这种权利吗?他是警察?”梁功辰已接近崩溃。

  朱婉嘉拍拍梁功辰的腿,说:“你别急,我是想周全些。万一人家担心你帮着富阳出版社策反谭青呢?”
  梁功辰想了想,咬咬牙,说:“你就说我看了《控飘》,想和谭青见面。”
  连朱婉嘉都觉得无地自容。
  “好在她确实是天才,也没什么丢人的。”梁功辰安慰自己和妻子。
  “我去了。”婉嘉开车门。
  “咱们没时间再耽误了。”梁功辰鞭策妻子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朱婉嘉下车关车门,她做了个深呼吸,烈士就义般朝构日出版社走去。
  传达室的老头看朱婉嘉。
  “大爷,我找姜新征。”朱婉嘉说。
  “二层,207 房间。”老头给朱婉嘉指路后欣赏她的背影。
  朱婉嘉上楼,楼道两侧的房间门上挂着门牌,有美编室、总编室、一编室、二编室、财务室……
  207 房间的门上贴着一张《控飘》的广告画,门牌上写着三编室。
  朱婉嘉敲门。
  “请进。”男声。
  朱婉嘉推开门,屋里有4 张办公桌,只有一张办公桌旁坐着一位男士。
  “请问姜新征先生在吗?”朱婉嘉担心扑空。
  “我是。”那男士看朱婉嘉。
  朱婉嘉松了口气,她觉得这是个好兆头,四分之一的机会都让她抓住了。
  姜新征没站起来,他看着朱婉嘉等她说来由。
  “您是《控飘》的责编?你和谭青熟悉?”朱婉嘉像小学生到班主任办公室那样恭敬。
  姜新征点头。
  “谭青住在本市吗?”朱婉嘉问。
  姜新征先点头,又赶紧摇头。婉嘉已经得出了谭青住在本市的结论。
  “我想和谭青联系,您能给我联系方法吗?”朱婉嘉问。
  “你是?你找谭青什么事?”姜新征问。
  “不是我找,是梁功辰找她。我是梁功辰的妻子。”朱婉嘉说。
  姜新征一愣,他站起来:“您说您是梁功辰先生的妻子?写小说的梁功辰?《圣女贞德》的作者?”
  朱婉嘉点头。
  “这怎么可能?”姜新征说完赶紧改口,“欢迎您,您请坐。我给您沏茶?”
  “不用了。”朱婉嘉由小学生瞬间变成了校长甚至教育局长,她的自尊得到了些许滋补。
  姜新征问:“您是说,梁功辰先生要找谭青?梁先生从来都是深居简出的呀!”
  “梁功辰看了谭青的《控飘》,他很欣赏谭青的才华,想见见她。请您帮忙向我们提供联系方法,电话和住址都行。”朱婉嘉说。
  梁功辰在出版界是天皇巨星级的作家,虽然他深居简出,但出版界谈起作家的话题,十有八九是说他。相反,喜抛头露面的作家反而没人提及。姜新征知道梁功辰不同任何作家来往,
  他对于梁功辰屈尊一反常态派妻子到出版社来打听谭青的联络方法感到蹊跷。
  “您稍等,我同谭青联系一下。”姜新征站起来,去隔壁打电话。
  朱婉嘉指着姜新征办公桌上的电话机,说:“您能给我谭青的电话,由我直接和她联系吗?”
  姜新征抱歉地说:“对不起,您肯定理解,只有她同意了,我才能给您电话。”
  朱婉嘉苦笑着点头。
  姜新征开门后又回来将他放在桌子上的通讯录锁进抽屉。这个举动刺伤了朱婉嘉。
  姜新征没有去隔壁给谭青打电话,他跑步去了社长办公室。构日出版社社长孙晨正在和一编室主任谈事。
  “孙社长,我有急事。”姜新征打断他们。
  “什么事?”孙社长看姜编辑。
  “关于谭青的。”姜新征说。
  当初姜新征送审《控飘》时,孙晨并不看好这部书稿,只是勉强同意出版。近几个月来,《控飘》的印数直线上升,为构日出版社创造了可观的利润。在利益驱动下,孙晨竟然同意向谭青隐瞒《控飘》的实际印数,只将蝇头小利给了谭青。近来孙社长多次叮嘱姜新征要“看”住谭青,不能让别的出版社挖走她。
  “她要增加版税?”孙社长问。
  姜新征和孙社长耳语。
  孙社长吃惊:“有这种事?梁功辰的老婆在你的办公室?”
  一编室主任站起来:“我一会儿再来,你们先谈。”
  “抱歉。”姜新征对一编室主任说。
  孙晨问姜新征:“你认为梁功辰派老婆来向咱们打听谭青是什么目的?”

  姜新征说:“我想不出来,反正太反常了。其中肯定有问题。”
  “会不会是梁功辰想帮富阳出版社把谭青从咱们出版社挖走?”孙晨分析。
  “梁功辰会做这种事吗?当然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作家什么都想体验。”
  姜新征说。
  “绝对不能让他们把谭青拉走。”孙晨清楚,只要谭青的书一换到富阳出版社,构日出版社的损失不说,天壤之别的版税马上就能让谭青醒悟自己被构日出版社抢劫了。
  “社长,怎么办?梁功辰的太太还在等着,我说我去给谭青打电话。”姜新征看表。
  孙晨想了想,说:“这种事,就得挑明了。我认识富阳的高建生,我直接给他打电话,警告他。都是同行,话摆到桌面上,他就不好意思把事做绝了。至于谭青,你就对梁功辰的老婆说,电话联系不上,你不能未经谭青同意就把她的电话号码告诉别人。你让梁功辰的老婆留下电话,你说有了信儿后你再同梁功辰家联系。”
  姜新征点头出去了。
  孙晨拿出通讯录,他边给高建生打电话边无意识地往窗外看。孙晨看见了站在汽车旁的梁功辰。孙晨看过梁功辰那次绝无仅有的电视专访,他认得出梁功辰。
  梁功辰亲自出马!孙晨倒吸一口凉气。
  电话通了。
  “请找高社长。”孙晨说。
  “我是。”电话那头说。
  “你好,我是构日出版社的孙晨。”
  “孙社长?你好!自从去年那次社长培训班后,咱们还没联系过。什么时候咱们再喝一次?我不服你的酒量。”
  “你不服我的酒量,我服你的发行量。”孙晨开始务实。
  “骂我?”
  “谁不知道你靠梁功辰发了大财!你也得给我们留条活路呀!傻子也知道好作家是出版社的上帝,你把好作家都揽到你的麾下去了,别人怎么活?”
  “这话怎么讲?”
  “你派梁功辰来挖我的墙角?”
  “老孙,你喝多了?”
  “有这个时间喝酒的吗?”
  “那你是什么意思?”
  “梁功辰来我们社打听一个叫谭青的作家。”
  “梁功辰到你们社去了?还打听别的作家?”高建生哈哈大笑。
  “你装什么?是你派他来的吧?梁功辰现在就在我的楼下。”
  高建生看表:“老孙,你出洋相了。现在是梁功辰每天雷打不动的写作时间。
  他绝对不可能在这个时间出现在他的写作室之外的地方。”
  “出洋相的是你。我现在就看着他呢,怎么他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不信你往他家打电话,咱们打个赌,如果他在家,我输给你10万元。赌吗?”
  “梁功辰真的在你们社?”
  “你能演戏。梁功辰让他老婆到我们社打听谭青的联系方法,他在外边等着。
  是你派他来挖谭青?”
  “谁是谭青?我从来没听说过。你先挂上,等一会儿我给你打过去。”高建生挂断电话。
  高建生往梁功辰家打电话。
  接电话的是王莹。
  “我是高建生高社长,梁先生在吗?”
  “他出去了。”王莹说。
  “什么时候出去的?”高建生如五雷击顶。
  “早饭后。”
  “他自己出去的?”
  “和阿姨一起出去的。”
  “……”
  “您打他的手机。”王莹说。
  高建生颤抖着手指打梁功辰的手机。
  “功辰吗?我是高建生。你在外边?”高建生问。
  “是……我是在……外边……”梁功辰明显的吞吞吐吐。
  “在哪儿?”
  “……在……医院,朱婉嘉有点儿不舒服……”
  梁功辰撒谎,他无法向高建生解释他找谭青的举动。
  “你现在在医院?需要我们帮忙吗?”高建生说。
  “是在医院。小病。有事我找你。”梁功辰说。
  高建生拿着电话听筒呆若木鸡。从来不和其他作家来往的梁功辰在写作时间去构日出版社打听一个无名作家的联系方法?打听就打听吧,可梁功辰为什么对他高建生不说实话?梁功辰的反常和《影匪》有关系吗?高建生对《影匪》倾注了大量精力和财力,一旦《影匪》有变,高建生这个社长肯定当不成了,他还会沦为出版界的笑柄。
  高建生立即打电话叫《影匪》的责任编辑田畅到他的办公室来。
或许您还会喜欢:
深宅活寡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7
摘要:许开祯的长篇小说《深宅活寡》讲述了在大西北荒原上一个叫菜子沟下河院中发生的家族兴衰的故事。菜子沟下河院是片具有百年历史的老院。现时的东家庄地的父亲庄仁礼为了独占财产,假土匪麻五之手“挑”了二弟、三弟,从此这个大院里奇事怪事屡见不鲜,血光之灾不断。小说的故事开始于庄地的独子命旺命悬一线,听了后山半仙刘瞎子神神乎乎的几句话,决定让十五岁的命旺娶后山舅舅、中医刘松柏的二十二岁妥儿灯芯进院“冲喜”。 [点击阅读]
暗算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5
摘要:第1节:序曲序曲听风者看风者捕风者原谅我,不能在此津津乐道地向你们复述所有具体的细节。我们的时间不多。尽管如此,我还要说,"复述"本来就是我所有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是它们的高xdx潮。没有复述的活动是无从着落的,复述就是复活。 [点击阅读]
沙僧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11
摘要:3月3日其实我和大师兄,二师兄早已破了荤戒。我们经常背着师傅一起去化斋。在路上,我们捉到个兔子、野鸡什么的就马上烤来吃,可解馋了!然后再化点儿斋饭带回去给师傅吃。想想师傅没得荤腥吃着实怪可怜的。于是,我们三个决定今天把兔子肉打碎拌在饭里,让师傅也吃点儿好的。我们端着混着肉的饭回来后却遍寻不到师傅,这可把大家急坏了!最后在一个小山洞里终于发现了师傅。 [点击阅读]
蒲柳人家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7
摘要: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爇得像天上下火。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挂贼扣儿。那一年是一九三六年。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奶奶叫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给何满子做了一条大红兜肚,兜肚上还用五彩细线绣了一大堆花草。 [点击阅读]
1980年代的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7
摘要:编者按:经出版方授权,本网刊载野夫先生新著《1980年代的爱情》部分精彩章节,以飨读者。0.在一个类似京城的城市,午后的茶艺馆萧条而寂寥。我坐在窗前懒洋洋的阳光下,对座的阴影中坐着一个女人--她像是我的情人或者女友,抑或其他接近暧昧的关系。她的面庞隐居在日光背后,只有性感的声音翻越了那些窗棂构成的光柱,散漫地抚摸着我的耳朵。 [点击阅读]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作者:佚名
章节:61 人气:2
摘要:内容概要:2012年,和于丹一起,重温最美古诗词,回归自在大人生。从解读儒家经典《论语》到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最源远流长、普及率最高的古诗词,于丹回归古典文学专业,17年大学授课精髓,厚积薄发,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走近大众、走近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点击阅读]
王跃文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5
摘要:刘茁松身居湖南的王跃文在文坛一跃而起,使我想起鲁迅“文坛无须悲观”的预言。多年前我也曾在刊物做当代文学编辑,编着编着,就有点像鲁迅看当年的“城头变换大王旗”似的,渐渐地有点“颓唐起来”了。近年来有缘埋头一项等身的古籍整理,与当代文学可说是分道扬镳啦。因此,当我在书店发现与我工作地仅一湘之隔的王跃文在长江黄河两河之隔的北京出了长篇小说《国画》,并且已在全国各地形成洛阳纸贵之势,我是惊讶惊叹又惊喜的。 [点击阅读]
万物生长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3
摘要:我在洗车酒吧遇见秋水,第一印象是他的眼睛亮得不寻常。洗车是我常去的酒吧之一。洗车在工人体育场东门靠南一点,原来真的是一个洗车的地方。等着洗车的人想坐坐,喝点什么,聊聊,后来就有了洗车酒吧。如果从工体东路过去,要上座桥,过一条水渠,穿一片柏树林子,挺深的。酒吧用红砖和原木搭在原来洗车房的旁边,洗车房现在还接洗车的活。 [点击阅读]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一、中文版自序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长度的迷恋,一条道路、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绵延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这一切尤如盘起来的一捆绳子,被叙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尽头。在这里,作者有时候会无所事事。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发现虚构的人物同样有自己的声音,他认为应该尊重这些声音,让它们自己去风中寻找答案。 [点击阅读]
夏日落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4
摘要:羊年十一月初,步兵三连孕生一样大案:先是枪丢了一枝,其后,兵又死了一个。枪是新枪,铁柄全自动;兵是新兵,下士军衔,籍系郑州二七区,父为小学教师,母是环卫工人。事情乒然发生,震炸兵营。一时间,满地沸扬,草木皆惊,营连空气稀薄,整座营房都相随着案情颤动。事发时候,连长赵林和指导员高保新正在操场交心,其时正值夏末,黄昏网着世界。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