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哲理散文(外国卷) - 奋斗不息的人生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西奥多·罗斯福你们是西部最大城市芝加哥的市民,是为这个国家奉献了林肯和格兰特的伊利诺斯州的州民,你们卓越地体现了美国国民性中最具美国特征的所有一切。在向你们讲话时,我想提倡的不是耽于安逸的人生哲学,而是奋斗不息的人生哲学——含辛茹苦,辛勤奋斗,锐意进取,终其一生;我想宣扬的是,成功的最高境界与贪图安逸、碌碌无为之辈毫无缘分,而只属于那些不畏险境、不惧困苦、不避辛劳,并因此终获辉煌胜利的人们。慵懒安逸的一生,仅仅因为缺乏欲望或缺少能力去成就大事而归于平淡安稳的一生,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民族,都不足称道。我只不过希望,每个有自尊的美国人对自己、对子女所作的要求,同样适用于要求美国这一国度。你们当中有谁会教导自己的孩子,闲逸安稳是他们首要的考虑对象,是他们矢志追求的最终目标?你们这些芝加哥的市民将这个城市建设成了一座伟大的城市,你们这些伊利诺斯州的州民在把美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国度的进程中做出了应有并且是卓越的贡献,因为你们既不鼓吹、也不实行这样的人生哲学。你们自己辛勤劳作,并教育子女也辛勤劳作。假如你们家道殷实,名副其实,你们会教导子女,尽管他们可能会有闲暇,但是不可无所事事地虚掷光阴:因为明智地使用闲暇只是意味着,那些有幸拥有闲暇、无需为谋生计而不得不工作的人,更加应该献身于科学、文学、艺术、探险、历史研究领域内无分文报酬的工作——那种国家亟须的工作,这些工作的成功开展将为国家赢得巨大声誉。对苟且偷安、不敢作为的人,我们毫无敬佩之意。对奋斗不息、终至辉煌的人,我们则满怀崇敬;他们对邻人从来不作不义之举,对友人及时伸出援手,但是同时又具备阳刚之气,能够在现实生活的严峻斗争中赢得胜利。失败固然令人难以承受,但是从来不努力追求成功更为糟糕。在人生旅程中,不付出努力,就会一无所获。现在无需努力仅仅意味着,目前已经积累了过去的努力成果。一个人只有在自己或祖辈努力有成的情况之下,才可以摆脱必须工作的束缚。假若如此获得的自由使用得当,并且这个人仍然在从事实际工作,只是工作性质有所不同,无论是成为作家还是将军,无论是涉足政界还是探幽历险,他都向我们证明了他理所应当获得命运的垂青眷顾。但是,假若他将这段免于工作的自由时间不是当作准备时期,而是当作纯粹的享乐时光,即便可能不是那种堕落的享乐,也只能表明他不过是这世上的累赘,并且有朝一日必须自食其力时,他肯定技不如人。安安逸逸的人生,一言以蔽之,并非满意的人生,特别是对那些渴望在世上有所作为的人来说,尤其显得格格不入。归根到底,一个国家如要称得上健康的国家,只有构成这个国家的男男女女都过着纯洁清白、朝气蓬勃、身心健康的生活,只有孩子们接受教导,学会竭尽全力,不逃避困难,而是克服困难;不贪恋安逸,而是不畏艰辛、不惧风险,知道如何赢得胜利。男子必须勇敢、忍耐、勤劳,乐于承担男人的工作,能够自立于世,抚养依赖他的亲眷。女子应该成为家庭主妇、持家的良伴、众多健康孩子的机智无畏的母亲。在都德的一部动人心魄、令人感伤的著作中,他谈到“当今世上,年轻妻子对生儿育女的恐惧挥之不去”。当这些言词成为一个国家的真实写照之际,那么这个国家已经腐烂透顶了。当男人对工作或正义的战争望而生怯,当女人将为母之道视为畏途,他们将会因为已处危亡的边缘而战栗不已;他们如从这世上消失殆尽,也不足为奇;他们是一切性格坚强、行为果敢、品格高尚的男人和女人理所当然的嘲笑对象。个人如是,民族亦然。
或许您还会喜欢:
气球上的五星期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气球上的五星期--第一章第一章演讲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介绍弗格森-弗格森博士——“Excelsior”——博士的风貌——彻头彻尾的宿命论者——“旅行者俱乐部”的晚宴——不失时机的频频祝酒1862年1月14日,滑铁卢广场13号,轮敦皇家地理学会的一次会议上,听众如云。学会主席弗朗西斯-M××爵士在向他可敬的同行们作一场重要的学术报告。他的话常常被阵阵掌声打断。 [点击阅读]
永别了武器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0
摘要:《永别了,武器》一书系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早期代表作。被誉为现代文学的经典名篇。此书以爱情与战争两条主线,阐述了作者对战争及人生的看法和态度。美国青年弗雷德里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志愿到意大利北部战争担任救护车驾驶员,期间与英国护士凯瑟琳·巴克莱相识。亨利在前线执行任务时被炮弹炸伤,被送往后方的米兰医院就医。由于护士紧缺,凯瑟琳也来到了米兰,两人又一次相遇。 [点击阅读]
江户川乱步短篇集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再讲一个明智小五郎破案立功的故事。这个案件是我认识明智一年左右的时候发生的。它不仅充满着戏剧性的情节,引人入胜;还因为当事者是我的一个亲戚,更使我难以忘怀。通过这个案件,我发现明智具有猜解密码的非凡才能。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让我将他解破的密码内容,先写在前面。“早就想看望您,但始终没有机会,延至今日,非常抱歉。连日来,天气转暖,最近一定前去拜访。,前赠小物,不成敬意,蒙你礼赞,深感不安。 [点击阅读]
汤姆·索亚历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马克·吐温(MarkTwain,1835~1910)美国作家。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1835年11月30日生于密苏里州,1910年4月21日卒于康涅狄格州。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点击阅读]
沉思录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一本写给自己的书──《沉思录》译者前言斯多亚派着名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公元121-180),原名马可.阿尼厄斯.维勒斯,生于罗马,其父亲一族曾是西班牙人,但早已定居罗马多年,并从维斯佩申皇帝(69-79年在位)那里获得了贵族身份。 [点击阅读]
沉睡的记忆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既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可是不知在何处漂浮着微光。整个白色公馆朦胧地浮现在黑暗之中。L字形的公馆中,位于最黑暗处的门微开着。从门缝露出来的光线,像是窥探外面一样。周围是一片寂静的黑暗,冷雨持续地下着,甚至连虫鸣都停止了。关掉公馆内的灯,借着手电筒的微亮,三个男人走了出来。前面的男人手拿铁锹,后面的两个人一前一后地抬着木箱。 [点击阅读]
沉船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0
摘要:谁都不怀疑哈梅西是准能够通过法科考试的。执掌各大学的学术女神,一向都不断从她金色的莲座上,对他撒下无数的花瓣,赐给他各种奖章,并使他屡次获得奖学金。大家以为,考试完毕后,哈梅西一定要马上回家了,但他却似乎并不十分急于收拾他的行囊。他父亲曾写信给他,吩咐他立刻回去。他回信说,等到考试的结果一公布,他马上就动身。安那达先生的儿子卓健拉是哈梅西的同学,和他住在紧隔壁。 [点击阅读]
沉默的羔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0
摘要:《沉默的羔羊》还不能算是经典,可“名著”的殊荣它还是当之无愧的。一部书,印到四百万册以上,无论如何其影响力不能低估。《纽约时报》一九九二年的畅销书排行榜上,《沉默的羔羊》稳稳地坐着第一把交椅,而根据它改编的同名电影又在本年度一下获得了五项奥斯卡大奖,这一来更是推波助澜,使这部以悬念及恐怖著称的小说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我大约三年前在一个朋友的家中看到了《沉默的羔羊》。那是原版录像。 [点击阅读]
沙漠秘井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埃及人把他们的首都开罗称之为“凯旋之城”和“东方的门户”。尽管前一称呼早已徒有虚名,但第二个称呼却是名副其实。开罗确是东方的大门。作为大门,它就不得不首当其冲地面临西方影响的冲击,而这个当年的“凯旋之城”已老朽不堪,没有还手之力了。 [点击阅读]
河边小镇的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落水的孩子就像所有的小镇一样,战前位于郊外的这座小镇也曾显得十分宁静。然而,空袭焚毁了它。战争结束后不久,小站的南北出现了黑市,建起了市场,形成了一条热闹而狭窄的通道。这些市场又两三家两三家地被改建成住房的模样。不到一年的时间,这里便成了闹市。不过,这里的道路仍是像以往那样狭窄。在被称做电影院、游戏中心的两座建筑附近建起了十几家“弹子游戏厅”。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