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葬礼之后 - 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在可口的鸡汤、丰盛的冷食以及上好的白葡萄酒下肚之后,葬礼的气氛冲淡了不少。没有任何一个人感到深深的哀恸,因为他们没有任何一个人跟理查-亚伯尼瑟有任何亲密的感情。他们的行为举止都一直保持适度的端庄和自制(除了无法自制的柯娜,她显然很开心),不过现在他们都感到表现端庄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可以回到正常的交谈上。安惠所先生鼓励这种态度。他经历了不少葬礼,知道如何控制葬礼的节奏气氛。
  午餐过后,蓝斯坎伯引导他们到书房喝咖啡。这是他的感觉机敏之处。是时候了,是讨论正事的时候了——换句话说,是讨论遗嘱的时候了。书房里有着满书架的书和厚重的红色天鹅绒窗帘,气氛正好适合讨论。他送咖啡进去给他们,然后退出来,关上门。
  在一阵散漫的谈话之后,每个人都开始试探性地注视着安惠所先生。他看了一眼腕表,很快地有了反应。
  “我得赶上三点半的火车,"他开始说。
  似乎其他的人也都得赶上这班火车。
  “你们都知道,"安惠所先生说,"我是理查-亚伯尼瑟遗嘱的执行人——”
  他被打断了话。
  “我不知道,"柯娜-蓝斯贵尼特愉快地说。"你是吗?他有没有留给我什么?”
  这并不是安惠所先生第一次感到柯娜在不该讲话的时候开口。

  他以镇压的眼光瞄了她一眼,继续说:
  “一年以前,理查-亚伯尼瑟的遗嘱非常简单。除了某些遗产之外,他把其他的一切都留给他儿子莫提墨。”
  “可怜的莫提墨,"柯娜说。"小儿麻痹症真叫我心寒。”
  “莫提墨的死,来得那么突然而且悲惨,对理查是一大打击,使他几个月后才恢复过来。我向他解说,他最好还是重新立下新遗嘱。”
  摩迪-亚伯尼瑟以她低沉的嗓音问:
  “如果他没立下新遗嘱那会怎样?——会不会——会不会就全部归提莫西——他的最近亲?”
  安惠所先生开口要给他们上一课,课目是"最近亲",想想还是算了,简洁有力地说:
  “在我的忠告下,理查决定立下新遗嘱。然而,他决定要先多熟悉一下年轻的一代。”
  “他要先看看货色再决定,把我们都列入他的看货单上,"苏珊突然大笑说。“先是乔治再来葛瑞格和我,然后是罗莎蒙和麦克。”
  葛瑞格-班克斯瘦削的脸一阵泛红,突然尖刻地说:
  “我不认为你该这么说,苏珊。先看货色再决定,真是的!”
  “可是事实就是这样,不是吗,安惠所先生?”
  “他有没有留给我什么?"柯娜重复说。
  安惠所先生咳了一声,有点冷淡地说:

  “我准备每个人给你们一份遗嘱副本,如果你们喜欢,我现在可以全部念一遍给你们听,不过一些法律专用语你们可能听得迷迷糊糊的。简单来说是这样的:除了一些小的遗赠物和一笔实质上的遗产给蓝斯坎伯作为养老金之外,其余的全部遗产——相当大的一笔——分成六等份:其中四份,在税后留给理查的弟弟提莫西,他的甥儿乔治-柯罗斯菲尔德,他的侄女苏珊-班克斯,以及他的甥女罗莎蒙-雪安。另外的两份保留存入信托基金,收入归他弟弟里奥的遗孀海伦-亚伯尼瑟太太,和他的妹妹柯娜-蓝斯贵尼特太太,在她们有生之年都保持如此。她们死后由其他的四位受益人或是她们的后代均分。”
  “那太好了!"柯娜-蓝斯贵尼特衷心感激地说。"一份收入!多少?”
  “我——呃——目前无法明确说出来。遗产税,当然很重,而且——”
  “你没有办法给我个大概的数字?”
  安惠所先生知道必须满足一下柯娜。
  “也许每年三到四千英镑之间。”
  “这实在太好了!"柯娜说。"我可以到客普里岛去了。”
  海伦-亚伯尼瑟轻柔地说:
  “理查真是仁慈大方。我实在感激他对我的情义。”
  “他非常喜欢你,"安惠所先生说。"里奥是他最喜爱的弟弟,而在里奥去世之后,他很感激你还是去拜望他。”

  海伦遗憾地说:
  “真希望我早知道他病得那么重——我在他去世前不久还上来看他,可是我虽然知道他病了,却没想到会那么严重。”
  “一直就很严重,"安惠所说,"但是他不想提起,我不相信有任何人料到他会去得这么快。我知道医生也感到相当意外。”
  “-猝死自宅中-,报纸上是这样说的,"柯娜点点头。"不过,我感到怀疑。”
  “那对我们大家来说,都是一大震惊,"摩迪-亚伯尼瑟说。"可怜的提莫西感到非常不安。这么突然,他一直说,这么突然。”
  “然而还是非常巧妙的掩饰过去了,不是吗?"柯娜说。
  每个人都睁大眼睛注视着她,她被看得有点心慌。
  “我想你们都相当对,"她急忙说:“相当对。我的意思是——没什么好处——把它公开出去。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不愉快。家丑不可外扬。”
  转向她的每一张脸,表情显得更加茫然。
  安惠所先生倾身向前:
  “真是的,柯娜,我恐怕不太了解你的意思。”
  柯娜睁大眼睛,惊讶地环视家人。她像只小鸟般把头斜倾向一边。
  “可是他是被谋杀的,不是吗?"她说。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天涯过客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请各位旅客系上安全带!”机上的乘客个个睡眼惺忪地在身旁摸索着,有人伸着懒腰,他们凭经验知道不可能已经抵达日内瓦。当机舱长威严的声音再度宣布:“请系上安全带!”时,细碎的瞌睡声漫成一片呻吟。那干涩的声音透过扩音机,分别以德、法、英文解释着: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机上乘客将有短时间会感到不适。史德福-纳宇爵士张口打了个大呵欠,伸着双手把身子挺得高高的,再轻轻扭动两下,才依依不舍地从好梦中醒来。 [点击阅读]
天路历程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约翰.本仁写过一部自传,书名为《丰盛的恩典》,讲述神对罪人的恩典。约翰.本仁1628年生于英国,他的家乡靠近裴德福郡。他的父亲是一个补锅匠(这种职业早已被淘汰),专营焊接和修补锅碗瓢盆以及其他金属制品。在17世纪中叶,补锅匠奔走于各个乡村之间,挨家挨户地兜揽生意。如果有人要修理东西,他们就在顾主家中作活,完工以后顾主当场付钱。按当时的社会标准,这是一份相当卑贱的职业。 [点击阅读]
天黑前的夏天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一个女子双臂交叉,站在自家后屋台阶上,等待着什么。在想事儿吗?她可不这么认为。她是在试图抓住某个东西,让它赤条条地躺在跟前,好让她细细端详,看个真切明白。最近一段日子里,她脑海里的种种想法多如衣架上的衣服,她一件件取下“试穿”。任凭自己嘴里冒出童谣般老掉牙的话语,因为遇到重要事件,人们总是习惯套用老话表明态度,而老话却多为陈词滥调。 [点击阅读]
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 [点击阅读]
失去的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她的父亲亨格顿先生是世界上最不通人情世故的人,心肠好,但绝对是以愚蠢的白我为中心。我毫不怀疑他心里深信,我每周来三次是因为陪着他是一种快乐。想到将有这样一个岳父真叫人扫兴,但是没有什么东西能使我与格拉迪斯分开。那天晚上有一个小时或者还多一点,我听着他那单调的谈话。最后他跳了起来,说了些关于我平时不动脑筋的话,就进他的房间换衣服,出席会议去了。终于我单独和格拉迪斯一起了。 [点击阅读]
失落的秘符
作者:佚名
章节:135 人气:0
摘要:圣殿堂晚上8:33秘密就是怎样死。自鸿蒙之初,怎样死一直是个秘密。三十四岁的宣誓者低头凝视着掌中的人头骷髅。这骷髅是空的,像一只碗,里面盛满了血红色的酒。环绕四周的兄弟们都披挂着他们团体标志性的全套礼服:小羊皮围裙、饰带、白手套。他们的颈项上,礼仪场合佩戴的宝石闪烁发光,像阒无声息的幽灵之眼。他们共守一个秘密,宣誓互为兄弟。“时间已到。”一个声音低语道。 [点击阅读]
女妖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庄司武彦是个二十五岁的未婚青年,他父亲是银座有限公司的京丸股份公司的董事长。京丸是战后发迹的美术古董商,他为了扩大经营,组建了京丸股份公司。武彦的父亲是这家公司的股东。武彦去年毕业于大学的文科,至今也没有找工作。他也不愿在父亲的公司做事,但又不是游手好闲之辈,所以整天闷在家里看书。他可以说是个文学青年,但只爱好一般的文学作品,尤其对推理文学有着特殊的兴趣,是文学青年中为数不多的侦探小说迷。 [点击阅读]
如此之爱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风野的妻子并不知道衿子的住处,但是清楚他与她来往。可是妻子从不问衿子的地址和电话。话说回来,即使真被妻子询问,风野也是绝对不会说的。因为妻子的不闻不问,风野才得以安心。但是恰恰如此又给风野带来些许担忧。风野作为职业作家出道不久,上门约稿者还不多。万一他不在家,就很可能失去难得的机遇。风野以前曾打算把衿子的电话告诉一两个有交情的编辑,可又觉得这么做有些唐突也就作罢了。 [点击阅读]
妖怪博士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时值春天的一个星期日的傍晚,天空被一片厚厚的乌云覆盖着,显得格外闷热。一个小学生吹着口哨,漫不经心地走在麻布六本木附近的一条高级住宅街上。他叫相川泰二,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刚才去小朋友家玩了以后,正赶着回家。他家就住在麻布这一带叫笄町的地方。马路两边全是些豪宅大院,高高的围墙连成一片。走过几家大院,在一家神社的门前,可以看见里面的一片小树林。这条马路平时就是行人稀少,今天更显得格外地空寂。 [点击阅读]
威尼斯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二十世纪某年的一个春日午后,古斯塔夫-阿申巴赫——在他五十岁生日以后,他在正式场合就以冯-阿申巴赫闻名——从慕尼黑摄政王街的邸宅里独个儿出来漫步。当时,欧洲大陆形势险恶,好儿个月来阴云密布。整整一个上午,作家繁重的、绞脑汁的工作累得精疲力竭,这些工作一直需要他以慎密周到、深入细致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从事。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