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 引子:怅望千秋一洒泪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秋思浩荡秋天有最浓郁的色彩,最丰硕的果实。秋天之后便是严冬,一切都将归于华美之后的寥落,秋天也有最伤感的况味。我们的生命是可以穿越秋风秋雨去成长的。大地渐近萧瑟,生命趋于凋敝,但是能不能安顿,这是人在流光中的一段自持。人可以伤春,可以悲秋,但所有的春恨秋愁走过之后,我们的心被春花秋月涤荡得宁静宽广。这才是诗词各种意象拂过心灵留下的真正意味。引子:怅望千秋一洒泪在中国四季分明的北方,如果说春天用了所有花朵和枝叶招摇舒展,向天空致敬,那么秋天就是用了它全部的果实和落叶俯下身来,向大地感恩,并且,心甘情愿,从有到无,用一次彻底的陨落腾空季节,为下轮春风中的从无到有留出足够的生命空白。如果说春天的花儿是草本的,娇嫩,柔弱,让人怜惜,那么秋天的花儿就是木本的,灿烂,磅礴,让人赞叹。秋光照耀在一树一树的叶子上,把叶子燃烧成花朵,把花朵沉淀成醇酒,铺天盖地,让人陶醉得有些许震撼。所以,秋天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季节。按照中国农耕文明的传统,一年的辛苦劳作要结束了,可以放下手中的农活去张罗些大大小小的人生仪式。很多人婚嫁选在秋天,经商的旅人归家选在秋天,考生赶“秋闱”的科考,也是在秋天的十月左右到达京城。当然还有一些烦恼的事情也发生在这个沉甸甸的季节,比如徭役在秋天的时候很繁重,甚至每一年处决犯人也选在秋天。金秋时节,悲喜交集,难免让人生出很多的感慨。人生逆旅,来来往往,看到这样一个鲜艳的季节在急剧变化,心灵也跟着激荡。秋天可以看见什么呢? 我们从不形容“夏光”或“冬色”,但我们从不吝惜赞叹“秋色”、“秋光”,可见这个季节一直流淌着色彩,闪耀着光芒。在秋天,草木从早春的鲜嫩,经历了整个酷暑的蓬勃,一直历练到秋天的丰厚、鲜艳。这个时刻,它把最美的状态呈现在天地之间。但是,马上就要跌入寒冬了。秋天的盛景如此短暂,草木凋零得迫不及待……逝水带走的不只是落叶,还有流光。人生的匆急之感,最容易在秋天激发。这就是中国传统的“悲秋”。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千古之前,落叶扑簌而下的那个寻常秋天,宋玉的一声悲慨让草木的摇落一直摇到我们肺腑里。关于离别、相思、生命仓促、年华凋零……这样的感慨从宋玉而下,一路悲歌,蔓延千古。以至于杜甫去寻访宋玉故宅的时候还续上那声叹息:“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每到秋风又起,草木摇落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宋玉的悲伤。他的吟唱如此深谙秋的况味,他如此风流儒雅,是我未曾谋面的先师。我与他相隔千秋,千秋在我的眼前积聚,一眼望断,落叶迷离,我不禁洒下一掬热泪。千年前宋玉伫立过的那个秋天,一定也曾见过此情此景,一定也有我此时的悲慨。草木摇落,岁岁年年,从宋玉到杜甫已经千秋,从杜甫到我们又已千秋。怅望千秋,现在的我们,再见秋风,心中还有热泪随风摇落吗?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不省心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说实话省心(1)红也分怎么用:天安门城楼,红墙、红灯笼、红旗配金瓦白石桥就是端庄;天安门要改成绿瓦,插彩旗再配电镀桥栏杆儿那就没法看了,信不信由您前几日去潭柘寺拍摄,临近山门,路两边小竹竿东倒西歪地插满了红黄绿粉蓝各色彩旗,这是哪儿跟哪儿呀?把一个佛教圣地弄得跟窑子似的,全然不顾宗教的庄严和淡泊,欺负佛祖不会说话,只能坐大雄宝殿里生闷气。当然这也不能怪插旗的人,他还以为这是隆重呢。 [点击阅读]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我早在搬进这栋板楼之前,就听老流氓孔建国讲起过朱裳的妈妈,老流氓孔建国说朱裳的妈妈是绝代的尤物。我和朱裳第一次见面,就下定决心,要想尽办法一辈子和她耗在一起。十七八岁的少年没有时间概念,一辈子的意思往往是永远。 [点击阅读]
城门开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光与影一二○○一年年底,我重返阔别十三年的故乡。飞机降落时,万家灯火涌进舷窗,滴溜溜儿转。我着实吃了一惊:北京就像一个被放大了的灯光足球场。那是隆冬的晚上。出了海关,三个陌生人举着“赵先生”牌子迎候我。他们高矮胖瘦不一,却彼此相像,在弧光灯反衬下,有如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影子。欢迎仪式简短而沉默,直到坐进一辆黑色轿车,他们才开始说话,很难分辨是客套还是威胁,灯光如潮让我分神。 [点击阅读]
张小娴《面包树上的女人》
作者:张小娴
章节:70 人气:2
摘要:一九八六年,我们保中女子中学的排球队一行八人,由教练老文康率领,到泰国集训。我在芭提雅第一次看到面包皮树,树高三十多公尺,会开出雄花和雌花。雌花的形状象一颗圆形的钮扣,它会渐渐长大,最后长成像人头一样的大小,外表粗糙,里面塞满了像生面包皮一样的果肉。将这种果实烤来吃,味道跟烤面包皮非常相似。那个时候,我没有想过,我是一个既想要面包皮,也想要爱情的女人。八六年,我读中七。 [点击阅读]
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先说小说。小说不是模仿着生活的世界。它自己就是生活,就是世界。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帕慕克新近在哈佛大学著名的诺顿讲座授课,他说“小说是第二生活”。让读者觉着“遇到并乐此不疲的虚构世界比现实世界还真实”,有一种“幻真的体验”。 [点击阅读]
杜拉拉升职记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大学毕业的第四年,历经民营企业和港台企业的洗礼后,拉拉终于如愿以偿地进了通讯行业的著名美资500强企业DB,任职华南大区销售助理,月薪四千。这个岗位有点像区域销售团队的管家婆,负责区域销售数据的管理,协助大区经理监控费用,协调销售团队日常行政事务如会议安排等。工作内容琐碎,又需要良好的独立判断,哪些事情得报告,哪些事情不要去烦大区经理,遇事该和哪个部门的人沟通,都得门儿清。 [点击阅读]
沧浪之水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2
摘要:故事梗概我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本薄书:《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书第一页是孔子像,旁边写了“克己复礼,万世师表”八个字,是父亲的笔迹。还有屈原,“忠而见逐,情何以堪”;陶渊明,“富贵烟云,采菊亦乐”等一共12人。父亲在我出生那年被划为右派。他只是凭良心替同事讲了几句公道话。因此,他被赶出县中医院,带着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三山坳村,当了一个乡村医生。 [点击阅读]
活着活着就老了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第1章序冯唐最爱议论“我爸我妈”,口角生风,调笑无忌。若落到批评家手里,这也许就是一个好例,“弑父”、“弑母”云云,有一大套理论等着他。但冯唐还“弑理论”,现成的理论运行到他这里都会死机。 [点击阅读]
王小波《白银时代》
作者:王小波
章节:21 人气:2
摘要:书名:白银时代作者:王小波白银时代大学二年级时有一节热力学课,老师在讲台上说道:“将来的世界是银子的。”我坐在第一排,左手支在桌面上托着下巴,眼睛看着窗外。那一天天色*灰暗,空气里布满了水汽。窗外的山坡上,有一棵很粗的白皮松,树下铺满了枯黄的松针,在乾裂的松塔之间,有两只松鼠在嬉戏、做*爱。松鼠背上有金色*的条纹。教室里很黑,山坡则笼罩在青白色*的光里。 [点击阅读]
看见
作者:佚名
章节:111 人气:2
摘要:十年前,当陈虻问我如果做新闻关心什么时,我说关心新闻中的人——这一句话,把我推到今天。话很普通,只是一句常识,做起这份工作才发觉它何等不易,“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这才是最困难的地方,因为蒙昧就是我自身,像石头一样成了心里的坝。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