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一人食 - 第10章 牛肉汉堡包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10章 牛肉汉堡包
  认真对待生活,
  即使是一个汉堡,
  也能如一道大餐那样精致
  他很高,长手长脚,永远话不多的样子,带着谅解的、沉稳的、比他实际年龄大好多的笑,眼镜挡住了视线,但镜片后面的眼睛像看过许多未曾发生或者没有在表面显露出来的事,透出深邃的光;头发打理过,一根根意气风发,下巴上留着极短的胡茬,泛着青色;净色的t恤,牛津布长裤,拼色编织腰带……手指也很修长。
  从学校毕业也就三四年。
  这间店有两个厨房。一个是客人没有权利进入的,一个是专门为客人开放的。专门为客人开放的厨房在店的二楼,循着楼梯走上去可能一时还发现不了是一个厨房,有点像一个宽敞暖心的会客室,或者是发明什么新鲜玩意儿的实验室。硕大的木头桌子,装饰用的壁炉,抽象画风的画作,还有靠墙的一排散发金属光泽的烤箱。在一楼用餐的客人会受好奇心的驱使走到二楼看一下,但用餐只能回到一楼。
  二楼的厨房兼课室可以说是alvin的一个……作品吧——教人做一些花时间和心思做的菜。“花钱吃的菜,和花时间做的菜,完全不一样。”它的诞生和酝酿都是在微博上,“只要粉丝数量超过200就有奖励。”老板在开会宣布每人必须开设微博账号之后瞥了所有人一眼,加了这句话。众人笑起来。有时候奖励倒不是最重要的,这种“看看谁更厉害”的气氛就好像回到儿童时比赛谁吹的肥皂泡更大。

  alvin每天到腾飞大厦上班,电梯坐到15楼,他所在的是这家广告公司里专门负责金融领域客户的小组,他做品牌策略。他开始在微博上写做菜的事,这是个人喜好,和广告、设计、金融都不相关,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项实验,成功以后他可以清晰看到传播的效率是如何产生的。
  “不要太深,不要太浅,可以不粘鱼皮,厚实的锅底在吸热后提供持续充足的热量,28cm,这个很合适。”这是他的第一条微博,讲一只锅子。评论里有一个人说:“不要太帅,不要太有才,可以不风花雪月,厚实的人品在相处后能提供持续充足的安全感,24years(24岁),这个很保鲜。”朋友很有趣。有人问:“新婚夫妻,可以推荐一些基础厨具及品牌吗?没有做饭基础的说……”他即刻回复:“不粘锅一只,中式铸铁炒锅一只,白珐琅汤锅一只,就够了。不粘锅calphalon或者all—clad,铸铁炒锅最好是南部铁器的,珐琅锅lecreuset。这些锅子日常用就足够了,保养和使用方法会在微博里说。”
  他的确很看重厨房用具,“并不是说越贵越好,当然,一分价钱一分货……不过总也有合适与不合适,”合不合适很复杂,和人、食材、饮食习惯、厨房条件都有关系。对他而言,百分之二的镍就影响了钢的延展性、光泽度和耐蚀性,好的不锈钢真的可以用很久,即使受到磨损也不会变得难看——这也很重要。大家都是不锈钢,但材料的区别可以用“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来形容。

  他做的菜有一种中西合璧的效果。
  李安拍的《饮食男女》里,在饭店里当大厨的朱爸一人准备出一桌周末家庭晚宴的大菜。他把每周一次的晚宴看作一个仪式,一条规矩,一种与家庭成员交流的方式,虽然他不善言辞,尤其在三个女儿面前,而三个女儿又各有各的心事。
  中国菜的精妙在那段著名的相声《报菜名》里可见一二,“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卤猪、卤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儿、什锦苏盘、熏鸡白肚儿、清蒸八宝猪、江米酿鸭子、罐儿野鸡……”这些还不到所有的十分之一。朱爸是一个懂得中国菜之精妙的大菜师傅,alvin的外婆也是。外婆工作的地方一听就特别具有时代特色:人民饭店。
  10岁之前alvin都是在新疆吃外婆做的菜。那些菜式在他头脑里积累沉淀出他自己的想法:在新疆吃的东西和西餐很接近。比如炒番茄酱,和意大利的几乎一样,先放切碎的洋葱和蒜,加上西芹和胡萝卜炒香,然后放新鲜番茄进去一起煮。再比如新疆的烤肉、烤羊腿、烤鱼,做法以及那些酱汁同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的多么相像。
  他有自己的料理风格,有自己的主意,有自己的观点。当微博的粉丝数在200之上翻了若干倍之后,他把这件实验品变成实体,开始到餐厅上班。

  现在店已经很成样子,看不出一点当初辛苦的痕迹。这种痕迹是留在心里的,轻易不拿出来展示给人看,自己一直知道,做成一件像样的事有多不容易。从家里出来之前他做了一份牛肉汉堡包作为早餐。用酸奶、橄榄油、柠檬丝、黑胡椒粉,调制一小碗希腊酸奶酱。用牛胸肉和牛里脊做肉饼。烤箱预热180℃。他做得从容,毋需急急忙忙赶时间,若赶时间也不用做这汉堡包当早餐。
  把一整只汉堡包咽下肚,他擦擦手,“呵,早晨刚睡醒的时候都没有这样愉快呢。”
  牛肉汉堡包
  材料
  牛胸肉、牛里脊、面包、芝士、洋葱、番茄、培根、生菜、酸奶、橄榄油、柠檬、黑胡椒粉、盐。
  做法
  在酸奶上淋橄榄油,加柠檬丝、黑胡椒粉、盐,以及少许柠檬汁,搅拌成希腊酸奶酱。
  牛胸肉和牛里脊各取对等的量,切块。用料理机将之搅拌成肉糜。
  肉糜里加芝士碎、黑胡椒粉、盐、橄榄油,拌匀。取适量馅料团成团用手揉捏拍打,压制成约1.5厘米厚的肉饼。
  洋葱和番茄切片。芝士切薄片。
  肉饼入油锅单面煎2分钟。翻面煎1分钟。同时另一只锅里烘烤面包。
  烤箱预热180℃。肉饼上放两片芝士,入烤箱烘烤8至10分钟。
  煎几片培根。面包上放生菜、番茄、酸奶酱、肉饼、洋葱、培根,盖上另一片面包。
  用生菜、洋葱做生菜色拉。搭配柠檬气泡水。
或许您还会喜欢:
长相思2诉衷情
作者:佚名
章节:131 人气:2
摘要:神农山位于中原腹地,风景优美,气势雄浑,共有九山两河二十八主峰,北与交通军事要塞泽州相连,南望富饶的燕川平原,东与天然屏障丹河守卫,西是著名的城池轵邑(ZhiYi)。轵邑曾是神农国的王都,在轩辕和神农的战争中受到重创,繁华烟消云散,百姓生活困顿。一百多年前,神农族的小祝融受黄帝委任,成为轵邑城主,掌管中原民生。他说服青丘涂山氏的太夫人,再次把轵邑作为涂山氏生意的中心。 [点击阅读]
24重人格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中文版序言受出版社编辑的委托,我花了几个晚上阅读了全书(台湾译本),深感一个心理学家(CameronWest博士,本书的作者和主角)能用非常优美的文字和细致入微的描述为读者展现他的心路历程,揭示普通人或许不可思议或难以理解的一个多变、离奇、但又确实存在的“世界”——多重人格现象——之难能可贵。 [点击阅读]
人类的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65 人气:2
摘要:前言汉斯及威廉:当我十二三岁的时候,我的那位引导我爱上书籍和图画的舅舅,答应带我做一次永难忘怀的探险——他要我跟他一起上到鹿特丹老圣劳伦斯教堂的塔楼顶上去。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教堂司事拿着一把足以与圣彼得的钥匙相媲美的大钥匙,给我俩打开了那扇通往塔楼的神秘大门。“等你们下楼出来时”他说,“拉拉铃就行啦。 [点击阅读]
国富论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本书全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INQUIRYINTOTHENATUREANDCAUSESOFTHEWEALTHONNATIONS作者:[英]亚当·斯密(AdamSmith,LL. [点击阅读]
富爸爸投资指南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从本书中您将学到什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TheSecuritiesandExchangeCommission,简称SEC)规定,一个合格的投资者应至少具备以下条件之一:1.年收入在20万美元以上;2.夫妇两人年收入达到30万美元以上;3.拥有100万美元以上的净资产。 [点击阅读]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第1章为什么再怎么整理都整理不好?1.1.从此摆脱“不会整理”的恶梦每当我介绍自己的工作:“我在开课教人怎么整理东西。”大部分人都会睁大眼睛,惊讶地说:“这样也算工作喔?”接下来就问:“整理东西还需要学喔?”的确,从“厨艺课”到“瑜加课”,甚至偶尔还会看到“打禅课”,学习才艺蔚为风潮,导致现在学习才艺这件事似乎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市面上却几乎没有出现所谓的“整理课”。 [点击阅读]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作者简介:法齐娅·库菲是阿富汗第一位女议长,也是著名的妇女儿童权利激进主义分子。目前,她是2014年阿富汗大选的主要候选人之一,曾接受过英国广播公司、《时代》杂志、《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加拿大《环球邮报》等多家世界知名媒体的采访。2009年,库菲在世界经济论坛上被授予“全球青年领袖”殊荣。 [点击阅读]
我用一生去寻找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有一句话叫做“真理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走入社会,就进入了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社会是很多人际关系的总和,你必须了解他人,与人谋事,而不是无目的地拉人闲谈,这样才能不虚度光阴,完成“社会实践”。你一定会与某些人达成关系,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与他人必有关系是你无法回避的命运。 [点击阅读]
犹太人的赚钱哲学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第5节:成功需要学习和实践(序一)成功需要学习和实践(序一)众所周知,犹太人是全世界公认的“第一商人”。那么,他们的成功秘诀究竟是什么呢?亚伯拉的这部专著《犹太人的赚钱哲学》做出了全面而系统的回答。最直接的答案就是:一、犹太人非常尊重教育和知识;二、犹太人用昨天的磨难换取今天的成功。一言以蔽之:犹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点击阅读]
窗边的小豆豆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在自由冈车站走下大井町线的电车,妈妈拉着小豆豆的手朝检票口走去。小豆豆以前很少乘电车,所以她珍惜的把车票攥在手里,舍不得交出去。她问检票员叔叔:“这张票能留给我吗?”“不行呀!”检票员叔叔说着就从小豆豆手里把车票拿走了。小豆豆指着检票箱里积满了的车票问:“这些全是叔叔的吗?”检票员叔叔一边匆忙地收票一边回答说:“不是我的,是车站的。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