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夜谭十记 - 第三记 巴陵野老:盗官记 6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黄大老爷认为这是一个很不寻常的发现,但是不动声色。只告诉他千万不要声张出去,以后重重有赏。同时还问罗一安:“那么你在西山寨子里,没有看到他们的头目张麻子吗?”
  “啥子张麻子?”
  “一个留着大胡子的大麻子,姓张,是个江洋大盗,他们的头头。”黄大老爷解释。
  “没有。”罗一安说,“我没有看到一个有大胡子的麻子。”
  “哦。”黄大老爷想,他大概没有见到这个土匪头头。
  “那么你在西山看到过徐大个吗?”黄大老爷又问。
  “没有。”
  “陈师爷呢?”
  “没有。”
  黄大老爷点一点头,又嘱咐他:“除开我,你对哪个都不要讲出去,重重有赏。你要漏了,取你的脑壳。”
  黄大老爷取了五块钱给罗一安。罗一安欢天喜地出去了。这一下够他到“云雾山庄”去,喊摆出上好的“南土”和崭新的烟盘子烟枪来了。
  黄大老爷马上请胡天德和省里来的李、王二位调查专家来公馆里密商。这一下子打开了李、王二位专家的思路。
  王……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叫他王调查专家吧,我看也不够格。调查了两个多月,啥子鸡毛也没有摸到一根。王特务特别敏感,他把徐大个曾经对他谈的什么“依我那几年的脾气,不砍他一百,也要砍他五十”的话连起来一想,他的思路特别活跃起来,简直是想入非非了,而且提出了一套调查方案来。王特务说:“不想方设法叫他们钻到我们设计的圈套里来亮相,你是摸不清楚他们的底细的。”李特务也是这个意思。黄大老爷狠命地捋了捋他下巴颏上的几根胡子,眼睛眨了几下,越来越亮了,最后下结论地说:“不学《西游记》上孙悟空那样钻进铁扇公主的肚皮里去,你是降服不了他的。”
  看起来王特务设计,李特务施工,黄大老爷提线、供应器材,他们是真要“安排金钩钓大鱼”了。
  西山里的独眼龙和别的兄弟伙到县城里来玩,并且在县衙门里进进出出的,陈师爷是早有意见的。他给张牧之提起过,起初张牧之觉得这些兄弟伙都是和他枪林弹雨里一同滚过来的,都是铁打的金刚,信得过的。他现在做了县太爷,兄弟伙要到这繁华世界里来走一走,看一看,也是人之常情嘛,因此并不在意。
  但是陈师爷坚持自己的看法:“你不要以为黄大老爷这些人是吃素长大的。这里是虎狼窝,他们的脚脚爪爪多,大意不得哟。”
  张牧之觉得陈师爷说的也是,答应等他把除掉黄大老爷这件大事办了,就杀他个人仰马翻,扯起旗子回西山,还是过自己的自在日子去。他们哪里知道独眼龙进城替他们亮了相呢?哪里知道黄大老爷又重新专门派人在衙门口把独眼龙的相挂得清清楚楚了呢?

  过了几天,黄大老爷发现独眼龙不再出现的时候,在城里放出话来,说是他们有一批“土货”要送到省里去,正等找几个得力的保镖。大家都知道,这“土货”就是鸦片烟的代名词。鸦片烟那时在我们国家里,是和黄金、白洋具有同等价值的东西,而且是“吃”得的,无论是官绅商贾,以致卖苦力的贩夫走卒都非天天“吃”它不可的。这当然是十分贵重的了。
  这批“土货”被人押着,由几个挑夫挑着起运,因为消息早从城里送进了西山,一下被截住了。押运的人见势不对,丢了就溜了。几个挑夫被独眼龙一干人马押着,挑起“土货”上山了。这夫子里又有罗一安,他一上山就仔细观察,独眼龙正是他在县城衙门口看到的那一个,一点也不错。他又打听谁是头头,看有没有一个长大胡子的麻子,还是没有看到。他又把这寨子的前后左右都看好了。他自然没有说出他是黄大老爷家跑腿的,又以一个挑夫的身份被放下山去。他更没有露出这批“土货”其实是假货,样子做得很像真的、上好的贴金纸的“南土”,真要拿出去卖,叫人用刀切开一看,就认得出是不值钱的了。罗一安跑回城里,就向黄大老爷报告了。黄大老爷听了,笑一笑,马上叫人去请王特务和李特务来。
  话分两头,且说张牧之进县城来当县太爷已经几个月了。这种做官的生活,对他来说,比坐牢还难受。他开头起这个做官的念头,只不过是想借机进城,找黄大老爷报仇。进城以后,看到穷老百姓在旧官府和土豪劣绅勾结之下,过着牛马不如的痛苦生活,因此出于义愤,借当县太爷的机会,给老百姓办几件好事,同时整治一下那些坏蛋,出一口恶气。他也的确办了几件好事,也把黄大老爷为首的豪绅集团暗地整了几家伙,并且因此真正赢得一个清官的名声,老百姓真心实意地给他送万民伞。但是他越看越清楚,靠他一个青天大老爷是不能把这紧紧压在穷苦老百姓头上的一块大石头搬掉的。豪绅又是这么多,从上到下,密密麻麻,就像蝗虫一般,整几个,甚至杀两个,又有什么用呢?
  他不想当这个叫他心烦的县太爷了。他想在城里大闹一场,把黄大老爷这个大仇人砍了,还是回到自己的老寨子上,和兄弟伙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称兄道弟、公平分钱,来得痛快些。搞得好的话,扩大势力,做几个县边界地区的自在王;再扩大了队伍,就学范哈儿割据包皮括几个县的防区,自己封个军长、师长什么的,自己委任专员、县长,自己立个章法出来,打出一个小小的江山,那才安逸呢!

  因此张牧之自个儿就作出决定,通知在西山里的兄弟伙,由独眼龙暗自带进城来,埋伏在县衙门里,准备提了县衙门的枪,杀了黄大老爷,抢了县银行,放火烧了衙门,就回西山去。独眼龙和兄弟伙们得到通知后,就三个五个、十个八个,白天晚上,零星下山,暗自进了城。有的住进衙门,大半住进衙门口附近的几个客栈里,把枪支埋在县衙门,专等张牧之一声号令就动手。独眼龙还把上次抢到手的鸦片烟土带进城来,准备卖了,换成现钱。
  说话又分两头。且说黄大老爷和王、李两个特务商量以后,决定把假的鸦片烟土送给张麻子,等着在城里捉进城卖这假烟土的张麻子的人。同时又把张麻子在西山寨子的防守情况,告诉了邻界几个县的地主联防武装,还请了专区的保安大队,准备联合进剿,捉拿张麻子,一网打尽。
  黄大老爷还使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去兴妖作怪的办法,专门召回他自己放在南山里的“棚子”,挑出几个精干的,给他们发两挺轻机枪,然后布置他的团防队去攻打,让他们边打边退,向西山张麻子的寨子靠拢,争取入伙,以做内应。果然在西山的独眼龙发现四个土匪被团防队追过来,走投无路了,便派人下山去接应,打退了团防队。这伙人为首的于子连忙献上两挺新机枪,要求入伙。独眼龙一看,正需用,就和于子喝了血酒,拜了兄弟。
  于子钻进了西山大寨,好不高兴。正准备保安大队来攻山时做内应呢,忽然独眼龙告诉他连夜开拔,又不说开到哪里去,只顾带着他们下山。于子倒以为这大概是攻山的消息走漏了,搞不成了。一直等到独眼龙带他们悄悄走近县城,才晓得是要去大闹县城。但是于子还是不晓得张麻子是哪一个,更不知道张牧之就是他们的头脑,正在县城里等他们。
  于子跟着独眼龙进了城,被安排住进衙门口一个小客栈里。两挺机枪却被独眼龙乘黑夜拿去了。他不知道独眼龙拿去埋在县衙门里头了,他乘夜晚睡觉起来解手的工夫,偷偷翻墙出来,直奔黄公馆,半夜请起黄大老爷来,向他报告独眼龙带队伍进了城,只等这几天人马到齐就要大闹县城,他的两挺机枪也被独眼龙提走了。但是他没有提到要杀进黄家公馆的事,他根本也不知道。

  黄大老爷一听,大吃一惊。问他:“你怎么叫他把那两挺新机枪提走了呢?这就不好了,两挺机枪,多大的火力呀!”但是黄大老爷这时来不及想这些了,他叫于子赶快偷偷回客栈,不要漏了风,继续打探。同时叫人马上去请王、李两个特务和胡天德来商量。
  王、李两个特务来了一听,也大吃一惊,没有想到张麻子走在他们前面。正当他们调兵遣将,要去围攻西山大寨的时候,他倒早得了消息,跳了出来,避实击虚,攻打防务空虚的县城来了。他们已经来不及去查问从什么地方走漏了消息,第一着要走的棋是连夜派人到西山附近去把保安大队和地主的联防大队调回来;然后赶紧调查清楚独眼龙带来的人有多少,住哪里,以便在城里一网打尽。他们肯定张麻子也在这进城的人里面。
  他们正商量着,罗一安赶到公馆来报告,说擦黑的时候,他又在衙门口看到独眼龙进了城,并且走进县衙门里去了,倒像是回到自己家里那么方便一样。
  黄大老爷已经知道独眼龙进城来了,但是他为什么那么随便进出县衙门?和徐大个、张德行这般人有来往,是不用怀疑的了,但是和县太爷、和陈师爷有没有什么瓜葛,却弄不清楚。猜想起来,这位县太爷可能是张麻子的保护人,坐地分赃的。
  “啊,啊!”黄大老爷想着,忽然惊叫起来,“难道那天晚上……”
  “怎么回事?”王特务问。
  黄大老爷把那天晚上有几个蒙面强盗来他公馆肇事,以及在墙头发现血手指拇印的经过,说了一遍,又说:“过了两天,张牧之来参议会议事,我晃眼看到他有个手指拇包皮着纱布,当时我只感到奇怪,没当回事。现在想来,莫非……”
  “难说,说不定张牧之本人就是个江洋大盗,不光是窝藏了独眼龙、张麻子一伙。”王特务的脑子也很灵的。
  “那么,这一台戏就更好看了。”黄大老爷冷笑地说,“这一回要钓大鱼了。”
  话又说回来,独眼龙那天晚上带了两挺机枪,偷偷进了县衙门去见张牧之和陈师爷。张牧之见了很欢喜,问独眼龙从哪里搞来的,独眼龙说了缘由。陈师爷却在心里打鼓:“这种新机枪,就在这个县里找遍了,也找不出十挺来,这个于子怎么一个人就抓住了两挺?既然抓住两挺机枪了,还怕三五十个拿烂枪的团防队来攻打吗?为什么要向西山退呢?”
  “嗯,这里有鬼。”陈师爷说。
  “啥子有鬼?”张牧之问。
或许您还会喜欢:
莫言《红高粱家族》
作者:莫言
章节:60 人气:0
摘要: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十人,他打了一个战,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 [点击阅读]
莫言《良心作证》
作者:莫言
章节:16 人气:0
摘要:这是一部美丽而又令人激动,乃至荡气回肠的小说,或者说,它是一部完全来自生活与时代的撼人写真。作家以其大手笔抒写了社会转型时期,关于人性和感情的裂变……在市委家属楼三层的一个大厅里,正进行着一场热闹的婚礼。阵阵喧闹声不时地从窗户里传出来,像一朵朵绚烂的焰火在空气里炸开。很多马路上的行人忍不住驻足倾听观望。大厅里面,周建设眼角眉梢挂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不停地应付着前来道喜的各色宾客。 [点击阅读]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作者:莫言
章节:6 人气:0
摘要:秋天的一个早晨,潮气很重,杂草上,瓦片上都凝结着一层透明的露水。槐树上已经有了浅黄色的叶片,挂在槐树上的红锈斑斑的铁钟也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队长披着夹袄,一手里拤着一块高粱面饼子,一手里捏着一棵剥皮的大葱,慢吞吞地朝着钟下走。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只有两个腮帮子象秋田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他拉动钟绳,钟锤撞击钟壁,"嘡嘡嘡"响成一片。 [点击阅读]
莫言《酒国》
作者:莫言
章节:20 人气:0
摘要:一省人民检察院的特级侦察员丁钩儿搭乘一辆拉煤的解放牌卡车到市郊的罗山煤矿进行一项特别调查。沿途,由于激烈思索,脑袋膨胀,那顶本来晃晃荡荡的五十八号咖啡色鸭舌帽竟紧紧地箍住了头颅。他很不舒服,把帽子揪下来,看到帽圈上沾着透亮的汗珠,嗅到帽子里散出来的热烘烘的油腻气味里混合着另外一种生冷气味。这气味很陌生,使他轻微恶心。他抬起手,捏住了喉头。临近煤矿时,黑色的路面坑坑洼洼,疾驰的卡车不得不把速度放慢。 [点击阅读]
被禁止的爱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我初识丛昌岷博士是在仁心医院开设心理诊所的头一年。心理诊所顾名思义就是治疗人们的“心病”的地方,它不像医院的精神科那样,用传统的处方开药的方式来治疗,而是用谈话交流、认知的改变,或者梦分析、催眠、音乐、以及艺术的表现,甚至生物反馈等技术来进行,达到不药而愈的效果。 [点击阅读]
许地山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0
摘要:许地山(1893~1941)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合办《新社会》旬刊。1920年毕业时获文学学士学位,翌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2年又毕业于燕大宗教学院。1923~1926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和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宗教史、哲学、民俗学等。 [点击阅读]
谈美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新文化运动以来,文艺理论的介绍各新杂志上常常看见;就中自以关于文学的为主,别的偶然一现而已。同时各杂志的插图却不断地复印西洋名画,不分时代,不论派别,大都凭编辑人或他们朋友的嗜好。也有选印雕像的,但比较少。他们有时给这些名作来一点儿说明,但不说明的时候多。青年们往往将杂志当水火,当饭菜;他们从这里得着美学的知识,正如从这里得着许多别的知识一样。 [点击阅读]
跟谁较劲
作者:佚名
章节:78 人气:0
摘要:活着究竟为了什么?家人、爱情、理想、报仇、还债、真相、过好日子、繁衍后代、证明什么、轰轰烈烈地死去……这些都是后天赋予人不同的价值观而让他们去这么想的。活着本身可以什么都不为了,因为当我们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在活着了。活着是件被动的事儿。人不是为了什么,才活着的,而是发现自己活着,才去想是不是得为点儿什么活着。 [点击阅读]
身边的江湖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两年前,在大理,他开辆老富康来接我们,说“走,野哥带你看江湖”。他平头,夹克,脚有些八字,背着手走在前头,手里捞一把钥匙。我对龙炜说:“你看他一半像警察,一半像土匪。”他听见了,回身哈哈一笑。院子在苍山上,一进大门,满院子的三角梅无人管,长得疯野。树下拴的是不知谁家寄养的狗,也不起身,两相一望,四下无言。他常年漫游,偶尔回来住。偌大的房子空空荡荡,只有一排旧椅子,沿墙放着,灶清锅冷,有废墟之感。 [点击阅读]
这些都是你给我的爱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witthlove,intheair送给之前陪我一起傻的你这是一个关于爱旅行成长的故事兔子安东尼失恋了于是他踏上了旅程寻找一棵开满鲜花的树旅行中他认识了一些新的朋友对人生和爱也有了新的体会Chapter1很久之前onceIwas安东尼温柔又骄傲懒散又认真关于人生他有很多疑问和感想可是又不觉得要着急解答ItmakesmethinkofaperiodinmylifewhenIwasyounyandst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