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夜幕下的哈尔滨 - 45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王一民从学校出来,顾不得吃饭,就往大地包皮罗家赶去。等到他拐进罗家街口的时候,太阳已经西沉。街两旁那挤得像鸽子窝一样的小屋顶上,都冒着炊烟。有些人家还把小煤球炉子摆到街门口,用嘴吹着,用扇子扇着,滚滚浓烟从那里冒出来,随风往街上飘,往人脸上扑,又和小房上的炊烟合在一块,往天上升,闹得狭窄的街道上烟尘弥漫呛得人喘不上气来。这种情景,和王一民白天来的时候完全不同了。从拐进街口到罗家还有百十多步远的时候,王一民就把脚步放慢了,他要留神观察周围的情况,以免把“狗”引进罗家去。可是他越往前走越觉得气氛有点异样。迎面走过来的人神气都有些紧张,有的边走边回头看,有的干脆站在那里翘首张望,小孩三五成群地往那边跑,妇女从门缝里探出脑袋……王一民的心猛往下一沉,他预感到他来晚了,他所担心的事情可能已经发生了,他紧往前走着……果然,罗家的门口停了两辆黄色摩托车,两个全副武装的警察持枪站在门口,枪上的刺刀迎着夕阳闪着亮光。罗家的小门关得严严的。街上的行人都避开这门前的是非之地,绕到对面人行道上去走。王一民的心像被谁揪着一样难受,门虽然关着,可是他仿佛看见躺在病炕上那瘫痪老人苍白激动的脸;那位饱经风霜的老妈妈——柳云枝颤抖的双手;还有柳絮影,不知道她是否在家?是否在受着凌辱……王一民恨不能闯进门去看看,去搭救那烈士的亲人。可是他不能,他必须用最大的努力忍住内心的痛苦,而以表面的平静,若无其事的样子向前走着。罗家斜对面小铺的酒葫芦仍在房檐头上挑着,酒葫芦下边的红布还在迎风飘荡着,王一民一低头进了那低矮的小门。小铺屋里的临街玻璃窗前站着三四个人,都倒背着身子往窗外看。听见门响,有两个猛回过头来,其中一个是戴着红顶帽头的小铺掌柜的。另一个王一民不看则已,一看不由得心里一惊。只见这人那张瘦得皮包皮骨的脸上,红里透紫,紫里透黑,原来是那个花脸特务!王一民对这个手黑心狠的家伙可说是比较熟悉了。他的出现使王一民立刻弄清了一个情况:搜查罗家的事可能是由葛明礼主持的,至少是他这一帮人插手了。花脸特务秦得利的两只小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王一民看。他还是第一次面对面地看清王一民的全貌。他直觉眼熟,又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他在急速地想,在打主意……王一民心里想的也不少,却只扫视了他一下,就将脸转向小铺掌柜的了。这位小老头似乎还认识王一民,忙客气地一点头说:“先生,您来了,买点什么?”“两个糖烧饼。”“在这吃?”;“不,拿走。”小老头走进柜台,开开小玻璃柜拿出两个烧饼,用纸包皮上。两个人正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时候,王一民觉出有人站在自己身边了。他把烧饼拿在手里,刚要转身的时候,身边的人说话了:“先生,麻烦一下,对对表,现在几点钟了?”王一民不用看,就知道是谁了。他抬起左手瞅瞅表说:“六点十分。”说完看也没看对方一眼,把两个烧饼揣进兜里,转身向门外走去。王一民走出小铺一看,罗家门口依然是方才的样子。他足未停步地向来路走去,不知道身后是否长了尾巴?他没有回头看,一直向前走着。从对面奔过来几个顽童,绕着行人,追逐着,喊叫着,其中一个正对着王一民撞来,王一民好像躲之不及似的,一下把小孩撞得一个趔趄向地下栽去,可是还没等小孩头碰到地上,王一民已经一伸手抓住小孩胳膊,把小孩拎将起来,然后就势一转身将小孩又轻轻放在地上。就在王一民一转身的工夫,他瞥见一个黑不溜秋的短粗胖直盯着自己走来。他抚摸着小孩的脑袋,说了一句“小弟弟,对不起”的时候,又往来路上看了一眼,这回那个短粗胖忙乱地避开了王一民的眼睛,一转身,假装往后边看。这一来王一民完全断定了:自己被跟踪上了!一定是那个花脸特务指挥这个缺乏经验的特务崽子跟过来的。甩掉他是容易的,可是罗家的灾祸得怎么解呢?王一民心事重重地放下小孩,转身继续向前走去。这回他走得比较快了,很快地就走到了街口。当他转过街口,向前一看的时候,哎呀!一个俊俏的姑娘从对面轻快地走来!这是柳絮影!她没在家,没有坠入罗网,这真好!现在必须让她……这时柳絮影也看见王一民了,她那黑白分明的大眼睛一亮,笑盈盈地小跑着向王一民迎来。王一民可没法和她笑。他趁跟踪的特务还没拐进街口的工夫,也紧走了几步。当和柳絮影遇到一块的时候,他几乎脚不停步地一边往前走一边说了五个字:“转身跟我走!”王一民话说得很轻,但分量很重,这是坚定的命令。柳絮影几乎是第一次看到王一民脸绷得这样紧,话说得这样硬。她脸上的笑容倏一下子没有了,仿佛是没经过任何思考似的,随着王一民的话音,她的身子滴溜转过来了,然后又往王一民身边一靠,就跟着走上了。其反应之灵敏,动作之快速,大概只有经过形体训练的演员才能达到这样程度。“听我说,要控制住自己,要冷静!”王一民一边紧靠她走着,一边低声、快速、坚定有力地说着,“你家里进去敌人了。有人跟踪我,你马上走开,到铁路局大石头房子旁等我。我甩掉敌人后就去找你,有要紧事。明白没有?”“明,明白了。”柳絮影的声音发颤。“好,快走,别回头!要坚强!”柳絮影“嗯”了一声就不回头地向前走去。王一民蹲下身系皮鞋带,他要用这办法和柳絮影拉开距离,并借着弯腰低头的机会,从两腿的空隙中向后看了一眼。他发现那个短粗胖已经拐进街口,看见自己系鞋带,便也收住脚步,站在一棵街树前,瞪着眼睛看树皮。树皮上有什么P 有蚂蚁?他在看蚂蚁上树?这个蠢材,连当特务最起码的本事都没学会,还跟踪呢。王一民直起腰来,抬头一看,柳絮影已经走出去十多米远,距离拉开了。便也向前走去。当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他就一侧身子,向右一拐,走进了一条比较僻静的街道。这回他和柳絮影分道而行了。王一民向前紧走了几步,发现有一座破旧的青砖院墙,配着一座快要倒塌了的大门楼。他对这一带地形不熟悉,更没想到在这拥挤不堪的贫民窟里还能看见一座院套,虽然破败了,也还有鹤立鸡群之势。这大概是最早在这占地开基的地主留下的陈迹吧。王一民一打量那院墙的高度,自己完全可以翻过去,凭这一墙之隔,就可以甩开那个黑不溜秋的短粗胖。他一转身进了大门楼。就在他往门楼里拐的时候,又往后瞥了一眼,那个家伙竟还没有拐进街口。嗯?是那蠢材行动迟缓,还是改变了主意,跟着柳絮影跑去了?他忙将身子靠在大门扇上,他想在这里停留片刻,如果那个家伙果真改变了主意,他将主动撵上去,解救柳絮影。他趁这机会,迅速地将周围环境观察了一下,发现院里迎着大门竟是一堵快要坍塌了的影壁墙,有这玩意儿迎门一挡,院里的景物就一点也看不见了。但也有个好处,就是院里也不会发现有他这样一个人靠在这门扇上……呀,这门扇怎么直活动呢?他忙将身子离开门扇,回头一看,原来大门轴已经糟烂不堪,难以承受那包皮着黑铁皮的沉重的大门板了。门板所以没立即倒下来,是靠着一根茶杯粗的木棍支着。他伸手晃了晃,木棍是活动的。随着木棍的活动,他的思想也活动起来,灵机一动,立即生出一个惩治敌人的主意。对,一定要把敌人引进这大门楼里……王一民忙把脑袋从大门楼里探出去,可倒好,那个短粗胖正站在街口上,惶惑地向这边张望呢。王一民故意把身子又探出去大半截,那个特务崽子一眼看见了,贼眼一亮,甚至都要笑了。他拔腿就往这边奔来。这哪里是在秘密地跟踪,简直是公开地追逐了。王一民迅疾地把身子往回一缩,用手扶住大门板,一抬脚把支撑着门板的棍子踢倒,门板震颤了几下又稳住了。王一民扶门板的手不敢松开,敏捷地倒了几把,然后隐身在门扇的旁边了。一阵扑通扑通的脚步声从大门外传来,那个短粗胖喘吁吁地跑进了大门楼。站在门扇旁边的王一民这回没有躲避他。当他一眼发现王一民就站在眼前的时候,吓得一愣神。就在他发愣这一瞬间,王一民那只把着大门的手一叫劲,猛往外一推,只听轰的一声,大门扇裹着风声向特务砸去。发愣的特务觉出不好,刚发出一声惨叫,就被实拍拍地砸到大门扇底下,好像那贪食的麻雀被砸在“压拍子”下面一样。当大门扇倒下去的时候,王一民也猛往起一跳,腾一下站在门扇上面了。大门楼里一片烟尘,呛得王一民喘不上气来。他隐隐约约听见脚下有人叫妈,大门扇也在往上拱动,他立即在上面腾腾蹦了几个高,门扇一动不动了。他怕被人撞见,不敢久留,忙跳下门板,向门楼外跑去。他一边扑打着身上的尘土,一边向铁路局大石头房子赶去。王一民离很远就看见柳絮影一个人坐在树林边的长条椅子上。这时太阳刚要落山,西半天上的几片白云被镶上了红边,有两对情人在树林深处走动。工余饭后,这正是会情人的好时间好地点。柳絮影穿着一件白地撒着蓝色小花的旗袍,烫发、高跟鞋,正像那打扮得漂亮的姑娘在等着情郎。她见王一民一直向她走来,便从椅子上站起来,迎着他走过去。王一民从她眼睛里看出焦虑、痛苦和不安。但是这姑娘第一句话并没有谈到她自己和她的家,而是对王一民的关切,她直望着王一民说:“我真担心您,怕您被特务……哎呀,您的脸上怎么挂满了灰尘?”王一民一听不由得笑了。原来他只顾拍打身上的尘土,竟忘了擦掉脸上的。他忙掏出手绢擦脸。一边擦一边对柳絮影说:“关于‘灰尘的故事’,我以后再讲给你听。现在我们必须商量一下眼前最紧迫的问题。”柳絮影连连地点着头。“我先问你一下,你今天晚上演不演戏?”“不演,最近两天都空着。”“很好。”王一民一指椅子说,“那样我们还是坐下谈吧。记住:不管我们谈话的内容如何沉重,样子都要表现轻松,要摆出一副适合这里情调的样子。你懂吧?”柳絮影又点了点头。王一民先坐在椅子上。柳絮影真懂得王一民的意思了,她像演戏一样,大大方方地紧挨着王一民坐下了。王一民看着自己的鞋尖,郑重地说道:“你不要紧张和难过,我谈完了情况,咱们再想办法。”于是王一民就将敌人用普遍搜索的办法找到了柳絮影的家,并正在她家里的情况扼要地说了一遍。柳絮影的头低下去了,用手绢悄悄地擦着眼睛。“不要难过。我想伯父、伯母两位老人暂时还不会有什么危险,一位卧床不起,一位是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敌人动手的时候,总得想一想,他们在‘王道乐土’的幌子下,也不敢把事干得太绝了。现在的问题是你。我怕他们不放过你!”柳絮影猛然抬起头来,擦了一下泪眼,对着王一民激动地说道:“只要是我的爹爹妈妈能平安无事,我就不怕。他们抓我,打我,拷问我,我都能挺得住,我还可以像弟弟那样,拼上这条命……”“不到非常必要的时候,为什么要拼命呢。”王一民轻轻地摆了摆手说,“我们要顽强地战斗下去!要用各种办法,狠狠地打击敌人,直到取得完全胜利。我们一定要树立这个信心,要经受住各种考验,千万不能因为一时的感情冲动,就挺而走险。”柳絮影睁大了眼睛直望着王一民,残留的泪花还在她眼边上转,显得她的眼睛更像一池清澈的湖水了。王一民又继续说下去,声音压得很低,却很有力量:“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想办法,先把你从危险的境地中解脱出来,然后才能使你在打击敌人中发挥作用。”柳絮影深深地点着头。“我先问你一句,”王一民看着柳絮影说,“你们家的所有东西是不是都彻底清理过了?”柳絮影忙说:“都按照你说的办法,一点不漏地清理了。敌人就是掘地三尺也挖不到一点他们需要的东西。”“这就好。”王一民接着又向柳絮影说,“你和世诚姐弟间深厚的感情外面人知道不?”“我从来没当任何人讲过。”“好。”王一民一边思索着一边说道,“这就可以解释成,在你们这同母异父的姐弟中间,感情是非常不合的,你们在一块根本没有共同语言。这样再加上没有任何证据,这场风波就可能变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现在的问题是要有人去干这‘化’的事情,只要人接洽,就可能达到我们的目的。”柳絮影那两条修长的黑眉毛皱到了一块,她直望着王一民说:“您说得很对。可是这人……”“眼前就有一位。”“您是说卢老先生?”“嗯。”王一民点着头说,“根据我方才看到的情况判断,到你们家去的敌人可能是受特务头子葛明礼操纵的。这个家伙和卢运启家有亲属关系,从前他曾经想靠着这个裙带关系爬进官场;现在他又受日本主子的指使,想把卢运启弄出去当汉奸。有这种种原因,他对卢运启始终是毕恭毕敬的。而你,又恰恰是卢运启剧团的台柱,台柱一倒,剧团也要倒塌。在这种情况下,卢运启一定会出面讲话,葛明礼也一定会给卢运启这个面子。事情很快就可以化险为夷了。”王一民这一席话直说得柳絮影心说诚服。在她眼前方才还是愁云漠漠,一霎时就露出了青天。她脸上第一次现出了圆圆的酒窝,她情不自禁地对王一民笑着说:“您真会筹算,把前因后果都算到了。”“可别这样说。”王一民忙摆着手说,“我这只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办法,结果如何还得看看再说。现在必须马上去找卢运启。问题是由谁去找更合适?”王一民说到这里直看着柳絮影。柳絮影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她扭过脸去,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王一民知道她还对那场“求影”闹剧耿耿于怀,不大愿意自己直接去求卢运启,便婉转地说道:“按理我也可以去和他说,可是由于他不知道我和你家的关系,突然一说,显得很愣。所以我去还不如老塞去,因为他已经知道老塞和你的关系了。但是任何人去也不如你自己去好,这不但显得你已经丢弃前嫌,而且更能加重事情的急迫感,比间接找人去说好得多。”柳絮影的脸转过来了。王一民继续说下去:“如果你实在不愿意直接去找老人,还可以先去找……”“去找卢淑娟?”柳絮影眼睛一亮说。“对。她虽然是位养在深闺里的小姐,但是为人诚挚。正派,富有同情心,和你又很投缘。最近还不断向我打听你,我因为不愿轻易暴露你和世诚的关系,所以还没告诉她你们家遭遇的不幸。这回由你自己向她一说,我想一定会激起她的同情心,由她陪着你去见她父亲,甚至于你不大张口,她就可以替你说清楚的。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让她跟葛明礼讲一讲,他们是外甥女和舅舅的关系呀。”柳絮影脸上又现出了笑模样。她忙看了一下表说:“好,我就去。”王一民点点头说:“你去吧。今天晚上你最好就睡在卢淑娟那里——我想她一定会留你住下的,在危险解除以前,你最好不要离开她。”柳絮影一边答应着一边站起来。“你先走吧,我要在这里吃晚饭,然后还要去办件事情。”王一民一边说着一边从兜里掏出纸包皮着的两个烧饼,咬了一口。柳絮影笑了。她点点头,一个人走了。王一民看着她的背影,大口吃着烧饼。他要去找李汉超,汇报今天发生的事情。
或许您还会喜欢:
北平无战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简介:1948年,太平洋战争结束后三年,北平经济崩溃、民生凋敝,看似平静的北平城内暗流汹涌。国共两党决战之际,以蒋经国为首的国民党少壮派,突然对涉嫌通共的国民党空军王牌飞行员方孟敖委以重任,将其飞行大队改编为国防部经济稽查大队,前往北平调查民食调配物资的贪腐案,藉此打击以方孟敖的父亲、国民党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为核心的孔宋家族贪腐势力, [点击阅读]
村子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祝永达在村口那棵松树下碰见马秀萍是很偶然的事情,当时,他不可能产生这样的念头:有朝一日娶马秀萍为妻,从此甜甜美美地活人过日子。那是!”979年早春二月的一个晌午。走在田地里的祝永达觉得明媚的春天仿佛是从他脚底下生长出来的,解冻了的土地酥软而仁慈,从枯萎的色泽中挣脱出来的麦苗儿扑面而来。远远近近的村庄里传来孩子们的嬉闹声、鸡鸣狗吠声和空气中逸散出的各种细微的声音在表示大地苏醒了活跃了。 [点击阅读]
第二个太阳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一一列火车向南急驶。其中一节平板车上装载着一辆小吉普和一辆中型吉普。兵团副司令秦震坐在小吉普司机旁边他的坐位上。雨水在风挡玻璃上狂泻奔流,风把雨水旋进吉普车厢里面,凉渗渗的大雨点扑在秦震的脸上,他的美式军大衣和微微敞开的军装上衣的领口,都淋湿了,雨水聚汇起来,顺着脖颈流注到胸膛上。参谋、警卫员几次请他搬到后面中型吉普电台车上去,他却断然拒绝了。因为在这种历史转折关头,他宁愿在暴风雨里猛进。 [点击阅读]
红塔乐园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皮皮鲁属虎,他的同学也都属虎。他们盼望在虎年能有一番奇特的经历。果然,在虎年中,属虎的皮皮鲁和他的同学们经历了一场难忘的故事--皮皮鲁上课的时候盼放学。下课铃响了,他又怕放学。放学以后干什么去呢?“皮皮鲁,咱们找个地方玩吧!”这天下午放学后,苏宇在学校门口等着皮皮鲁。“玩什么?”皮皮鲁两手一摊,感到没什么可玩。一群麻雀落在电线上。“要是有个足球场就好了。”苏宇叹了口气。“少年宫有!”田莉眼睛一亮。 [点击阅读]
芙蓉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 [点击阅读]
金瓯缺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序写历史小说有写历史小说的困难。不熟悉史实,则不会原原本本地写成有条有理、丝丝入扣的文章。姚雪垠同志的《李自成》就是在刻苦钻研的基础上,搜罗了大量的资料,用去伪存真、剔异求同的科研手法才理出一个线索来的,所以历史知识就是最基本的一个必要条件。 [点击阅读]
鲁迅《呐喊》
作者:鲁迅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点击阅读]
Q版语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从前啊,有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七个白雪公主和一个小矮人,而且白雪公主们爱穿着高叉泳衣去打猎(哎呀,不好……不好意思啊,作者又跑题了。真是低能且变态!)。森林里住着一只美若天仙的猪妈妈,(听猪五郎说的)猪妈妈生了三只可爱的猪娃娃。猪娃娃一天天长大了,猪妈妈想,该是他们独立生活的时候了。猪长大了,都是要独立谋生的。于是在孩子们生日这天,她把三只小猪叫到身边。 [点击阅读]
三家巷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公历一千八百九十年,那时候还是前清光绪年间。铁匠周大和他老婆,带着一个儿子,搬到广州市三家巷来住。周大为人和顺,手艺精良,打出来的剪刀又好使,样子又好,真是人人称赞。他自从出师以后,就在西门口一间旗下人开的正岐利剪刀铺子里当伙计,几十年没换过东家。他老婆也贤德勤俭,会绣金线,手艺也很巧。夫妇俩省吃俭用,慢慢就积攒下几个钱来,日子倒也过得满欢喜。 [点击阅读]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作者:三毛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三毛,我亲爱的女儿:自你决定去撒哈拉大漠后,我们的心就没有一天安静过,怕你吃苦,怕你寂寞,更担心你难以适应沙漠的日常生活。但每次接你来信好像都在天堂,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信心。物质上的缺乏,气候的骤变,并没有影响你的情绪。我想可能是沙漠美丽的景色*深深地迷惑了你,夕阳中的蜃楼,一望无垠的黄沙,一向是你所神住。一旦投入其中,谁能体会?谁能领略?所以,这次你去撒哈拉,我和你父亲都没有阻止。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