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学习巴菲特 - 第三节 数量不同(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有人会说了:“7个,巴菲特一辈子才选了7个重仓股,我做了一年股票,就选了超过70只股票了。”有些老股民,几年下来,上海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上市的1 500多只股票都来来回回买卖过好几遍了。巴菲特投资42亿,相当于人民币300亿,只选了7只重仓股。有些股民朋友,只有七八万元钱,却选了七八十只股票。有些人,总想亲吻所有的女孩,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想放过。巴菲特选股如选妻,他只选择那些一流业务一流管理一流业务的超级明星股,如此高标准、严要求,能找到几只超级明星股啊?符合“三个一流”标准的的超级明星公司实在太少了。是的,巴菲特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你会发现只有少数几家公司符合标准。”① 但巴菲特并不嫌少,这正是巴菲特选股的第三个与众不同:数量不同。大多数人的想法是,选股的数量越多越好。我们的理论是: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我们认为,这样分散投资,可以分散投资风险。很多人都是买很多股票,每只股票都只买一点,把很少的鸡蛋放在很多篮子里,持有几十只甚至几百只股票。巴菲特的想法却是,选股的数量越少越好。巴菲特的想法是,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看好这个篮子,这样反而更能降低投资风险。他极力反对分散投资,主张集中投资:“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投资应该像马克R26;吐温建议的那样,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这个篮子。”“我们的投资仅集中在少数几家杰出的公司身上。我们是集中投资者。”①① Warren Buffett: the Chairman’s Letter to the Shareholders of Berkshire Hathaway Inc. 1996大部分人选了很多鸡蛋,放在很多篮子里,但大部分都是臭鸡蛋。巴菲特只选了很少的鸡蛋,只放一个篮子里,尽管数量很少,却个个都是金蛋。选股不在多,而在于精。我们大家常说,精眩精选,就意味着少选,精在于少,而不在于多。巴菲特告诉我们:选择越少,反而越好。为什么巴菲特认为选择越少越好,这几乎完全违背我们的生活常识。常识未必是对的。选择越少的两大理由是:第一,选择越少,反而决策越好;第二,选择越少,反而效果越好。因此巴菲特认为,在选股时,我们要态度非常慎重,标准非常严格,把选择的数量限制在少数股票上,这样反而更容易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更容易取得较好的投资业绩。我们首先来看巴菲特认为选择越少越好的第一个理由:选择越少,决策越好。可供选择的越多越好,不错,但多到一定程度,反而不好。大家去买衣服的时候,可能会发现,如果同一类的衣服款式太多,品牌太多,我们选择太多,反而会使我们眼花缭乱,这个也好,那个也好,反而难以选择。我自己深有感触。我为了上这个电视节目时的形象更好一样,我就想挑一条最适合上镜的领带,结果跑到商场,那些卖领带的地方,都是一下几十条领带摆在那里,花花绿绿的,什么样式的都有,看了觉得这个好,那个也好,最后看的眼也花了,心也乱了,最后决定干脆什么都不买,还用原来那条老的。我相信很多购物的人都有这种经验,选择越多,反而越不知道如何选择,最后干脆不做选择,或者胡乱选一个。科学实验同样表明,选择太多,反而不好。一个实验是在加州斯坦福大学附近的一个超市进行的,这家超市食品种类繁多得十分出名。工作人员在超市里设置了两个果酱食品摊,一个有6种口味,另一个有24种口味。结果显示:口味多的摊位吸引的顾客确实比较多,但试吃的人多,买的人却不多,只有3%的人购买了果酱。但是在只有6种口味的摊位吸引的人尽管少,但试吃的人中30%都至少买了一瓶果酱。这个实验表明,可选择的口味太多,消费者会难以选择,干脆不选择。可选择的口味较少,消费者反而容易做出选择。可见,选择并非越多越好,选择反而越少越好。① [美]罗伯特R26;哈格斯特朗著:《沃伦R26;巴菲特的投资组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1页。巴菲特不是说选股如选妻嘛,选择婚姻对象时,选择太多,同样不好。为什么现在社会那么多大龄青年,很多还是学历很高、工资薪水很高、职位很高的“三高”白领青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可选择的太多了,挑花眼了,却反而选择不出来了。相反,他们的父母那一代人,婚姻不自主,恋爱不自由,选择很少,反而容易做出决定,结婚的比率反而很高。
或许您还会喜欢:
货币战争3
作者:佚名
章节:111 人气:0
摘要:当我围绕着美国与欧洲的货币历史展开研究时,一条脉络日益清晰起来,那就是,货币发行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权力之一。对这一关键权力的觊觎和争夺,贯穿了整个欧美近代史。从这一视角去观察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风云变幻,将会得到一种类似X光透视的效果。原来,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在于利益分配不均,而利益分配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货币发行。 [点击阅读]
货币战争4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0
摘要:2008年9月,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惊醒了人们对永久繁荣的幻梦,全球化浪潮遭遇了近30年来最为严重的逆流。2009年,世界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史无前例的财政刺激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试图挽狂澜于既倒,继续维持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世界经济似乎在最近三年里出现了显著复苏的迹象。于是,一片“后危机时代”的乐观情绪开始弥漫开来。 [点击阅读]
资本论
作者:佚名
章节:54 人气:0
摘要:我终于把马克思的主要著作的第三卷,理论部分的终结,交给读者了。当1885年第二卷出版的时候,我曾以为,第三卷的困难大概只是技术性的,当然,某些极为重要的章节是例外。实际上情况也是这样;但我当时没有想到,正是全书这些最重要的章节会给我造成这么多的困难,同样也没有想到,还有其他一些障碍会如此严重地拖延本书的付排。 [点击阅读]
超越自卑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个体心理学的重大发现之—"自卑情结”似乎已经驰名于世了。众多学派的心理学家都采用了这个名词,并且按他们自己的方式付诸于实用。然而,我却不敢断定:他们是否确实了解或正确无误地应用这个名词。例如:告诉病人他正蒙受着自卑情结之害,是没有什么用的,这样做只会加深他的自卑感,而不是让他知道怎样克服它们。我们必须找出他在生活风格中表现的特殊气质,我们必须在他缺少勇气之时鼓励他。 [点击阅读]
趣味经济学
作者:佚名
章节:107 人气:0
摘要:经济学是让你赚钱的知识经济学让一些人赚到了钱——那些经济学家们,他们就是靠着把简单的社会现象解释成你听不懂的玄妙术语吃饭。但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经济学并非是一门玄奥的学科,它只是对人类社会经济行为的规律性进行总结与分析,并用来指导我们如何赚钱的知识。如果我们没有赚到钱,那多半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经济学。许多不懂经济学而赚到钱的人,他们的行为与选择必然地与经济规律相互印证,这是毫无疑问的。 [点击阅读]
跑步圣经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前言:一本别开生面的书本书的目的首先是要把你引入一个不同寻常的跑步运动的世界,其次是要改变你的生活。如果你还没有跑步,本书将向你展示如何使自己变得健康愉快起来,而达到你从来没有想象过你能达到的程度。不管你的身体如何虚弱、肥胖、衰老、难看,也不管你曾经多少次地尝试过其它运动项目而无济于事,本书都能使你变得象上面所说的那样愉快。 [点击阅读]
过的刚好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过的刚好第一部分第一章男人四十(1)不惑但从今日始,韬光氍毹正当年。忍忍忍,难难难。身处池畔,自浊自清自安然。若不登高看,怎知海天蓝。人到用时仁义少,事无经过不知烦。静坐思过观花谢,三省吾身饮清泉。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偷笑钓鱼船。(三十九岁生日所作,虚岁四十,年届不惑,几句残言,聊以自勉。)我天生对舞台就没有恐惧感我是天津人。天津是相声窝子,我是在天津学艺长大的,后来来到北京发展。 [点击阅读]
这书能让你戒烟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或许我应该先解释一下,我究竟有什么资格写这本书。我既不是医生,也不是心理学家,不过我认为我比他们更有资格。我的吸烟史长达33年,到了后期,我每天多则抽100支烟,少则六七十支。我曾十几次尝试过戒烟,有一次甚至强忍了六个月没有犯禁。但是我并没有摆脱烟瘾,仍然会在旁边有人吸烟时情不自禁地凑上前去,想尽量多吸入一点烟气。乘火车的时候,我总是购买吸烟车厢的车票。 [点击阅读]
这本书能让你戒烟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序文本书介绍的戒烟法具有如下特征:?即时见效;?无论烟瘾轻重,同样有效;?无痛苦,无戒断症状;?不需要意志力;?不使用冲击疗法;?无需辅助手段或替代品;?不会增加体重;?效果持久稳定。或许你感觉有些紧张,不知道是不是该翻开书页。或许像绝大多数吸烟者一样,只要一想到戒烟,你就会惊惶失措;尽管有一千个戒烟的理由,你却总是迟迟不肯开始。 [点击阅读]
迷航昆仑墟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0
摘要:我住的房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应该算是一处“凶宅”。倒不是说这屋里死过人,或者发生过什么凶杀案,而是这周围的一片地区,时常会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怪事,比如人员失踪、车祸事故、目击UFO、没有发射源的“幽灵电台”,更有种种没有办法解释的神秘现象。好像是受到了某种诅咒,噩运始终纠缠着这一带的居民。在这里发生了一些骇人听闻的事件,在后面我会陆续讲到。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