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西线无战事 - 第7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真想一脚迈进家门!”我知道他说的是营房。
  “很快了,克托。”
  “是吗?是吗?”他显得很焦躁。
  过了交通壕,是一片牧场。终于临近了那片可爱的小树林。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那么亲切。房边整齐地排放着一堆堆土墩和一个个黑色十字架。
  忽然,感觉一阵嘶嘶声音从身后逼近最后竟又成了那讨厌的塌裂声和隆隆的轰鸣声。我们赶忙扑倒,就在前方十多米处,火光直顺着冲上天空。
  几秒钟,随着再一次轰鸣,树林里枝草飞射,三四棵树被连根拔起直冲林丛的顶部,然后被肢解的四分五裂。炮弹咝咝飞蹿,像锅炉被打开门一样,非常密集。
  “趴下!”有人大喊,“快隐蔽!”
  除了墓地和土墩没有什么掩体了。草太低了,树林又太远。而且很危险我们跌跌撞撞靠了过去,像胶水一样紧紧粘贴到土墩后面,一动不动地等待着。
  一片可怕的漆黑,滚动着,呼啸着笼罩过来恐惧的黑暗像巨人的步伐冲了过来又从我们顶咆哮而去。爆炸的火光不时给墓地上空点起一盏盏闪光的明灯。
  看到不能离开,我们只好借着弹火的光亮向草地张望。那里简直是一片澎湃的海洋,炮弹的火舌像海浪般不停地飞驰跳跃着。而我们从草地上穿过的想法也被破灭了。
  顷刻间树林已夷为平地,被炸的粉身碎骨。我们就只剩下这块墓地可以躲藏了。
  天崩地裂了!泥沙像倾盆大雨般到处洒落,我们面前弹片横飞,我的衣袖也被划裂了就感觉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很疼。于是我使劲捏紧拳头,到并不觉得疼。我还有些担心万一是已经麻木没察觉呢。我便把整个胳膊摸了一遍,才发现只是擦伤点儿皮,没什么事。几乎与此同时,忽然感觉脑袋嗡的一声被什么东西狠狠打了一下,开始天旋地转了。但我尽力镇定下来,我的意识在反复地告诉我:一定要保持清醒!钢盔被远道而来的碎弹片狠狠砸了一下,好在力量已减弱,并没有戳穿。我擦掉眼里的泥沙,隐隐约约看见咫尺之遥的地方居然炸开一个大坑。凭经验我知道通常炮弹不会击中相同一个土坑两次的,于是我便顺势向前一蹿一扑,像钓上来的鱼一样紧紧地趴贴在地上。随后一阵嘶嘶声便由远而近急促地飞来,我本能地从左手一边抓住什么东西挡了一下,便感觉天塌地陷一样,热浪在身上冲击着。我慢慢地爬到旁边一个东西下面,也不知是块木头,还是块布,只知道它可以用来掩盖,用来躲避那呼啸而来的纷飞的弹片。

  睁开双眼,我这才发现手里竟抓着一条断膊。我还以为是个伤兵便喊他,却并不见动静也没有应答。仔细一看,原来早已经死了。我又从周围摸到一些碎木头片这才想起来我们此刻还呆在墓地里呢。
  密集的炮火麻木了我此时的知觉。我努力爬到棺材下面尽量往深往里。因为只有它才能拯救我保护我。虽然此时此刻我就依偎在死神的身边。
  弹坑像一张大嘴在我眼前张开。我想我一定是纵身一跃才钻了进来。那时好像有人搧了我一巴掌,一只手在抓我的肩膀,莫非真的死人又活了?那手拽着我摇动我回头看去,却是克托辛斯基的脸在正火光中跳跃。但我听不到他在喊什么,只能看见他的嘴冲着我大喊着。他又摇了摇我的肩凑过身子来,乘炮声稍弱一瞬间冲着我的耳朵大声说:“快传过去有毒——毒气;快!”
  我迅速取出我的防毒面具。发觉稍远一点的地方还有个人躺着不动。我想一定得让那个知道有毒气。
  我使劲呼喊,又靠过去用背包皮击打他,却丝毫没有反应,只是埋着头。我估计是个新兵。克托已带好防毒面具,我也赶紧带好它。我的钢盔滑下来正好在脸上。情急之下,我伸手把那人的背包皮解开取出防毒面具套在他头上,他这才明白过来。然后我纵身跳到那个弹坑里。
  毒气弹的沉闷声炸弹的巨响声以及锣鼓金属器碰撞敲打声铺天盖地的掺杂在一起狂乱地鸣奏着威胁警告人们:毒气!注意毒气!
  突然有三个人从我背后相继跳了下来,擦去面具上的水汽我才看清楚原来是克托辛斯基、克络普和另一个人,我们人,我们四个人屏着气,疏缓地呼吸着,心都在呼呼乱跳,一动不动地躺在那儿。
  我记起医院所见的可怕一幕,中毒伤员不停地咳嗽着把烧伤的肺一块块吐出来,连续几天都是如此。因此开始几分钟,防毒面具是否封闭严密很可能决定着人的生死。
  我轻轻地把嘴放到活瓣儿上呼吸。毒气在地面上舒展着,会集到每一个坑洞里。它懒懒地蜿蜒着像一条正游动着的巨大的水蛇,很快便潜到我们的弹坑里悠闲地徘徊着。我示意克托到上面去,因为高处要比这儿的毒气稀得多。可紧接着一次凶猛的炮击阻止了我们的行为。而这一次却更像是大地在愤怒地发泄

  随着“嘣”的一声响一个黑乎乎的东西从半空径直朝我们扑将过来。恰好就落到我们身旁:竟然是一口倒扣过来的棺材。
  我爬到克托那边。另外那个人的胳膊正好被飞落过来的棺材给压住。他本能地用另一只手去摘防毒面具。克络普赶紧上去死死地按住。又把那只手扭到背后牢牢抓住。
  克托和我忙上去动手往外拉出那条胳膊。那棺材早已松松垮垮了,我们轻而易举便把它掀开了,倒出里面的尸体推到下面的土坑里,然后设法去铲开下面的土。
  过了一会儿等那人昏死过去后克络普也过来一起帮忙,大家放开手脚使劲干,齐心协力把铲子插到棺材底下,使它松动开来。
  天已大亮了。我们用自己所有的绷带把一块棺材板绑到那条胳膊下面固定住。而且也只能做到这样了。
  我简直就快被闷死了。大脑像要炸裂了似的,在防毒面具里嗡嗡直响,胸涨得很厉害,呼出的空气都那么灼热,混浊,额头上的青筋暴露出来根根怒张着。
  一阵微风轻轻掠过墓地,一道微弱的光线射到我们身上。我跳出坑墙,爬出弹坑。透过杂乱的暗淡的晨光,一条完完整整的腿横摆着,套在上面的长统靴还很新。这时我看见在我咫尺的地方有人站了起来。我因为过于兴奋,面具的镜片擦了几次都还模模糊糊的。透过镜片后边我看见有人已摘下防毒面具了。
  过了几分钟,我看他还没倒下而且还继续前进,于是我也把面具摘下来,躺倒在地上。倾听咕噜作响。风吹走毒气,过滤了空气。空气便如凉水汇入我体内,就感觉眼睛一黑一切便都记不起来了。
  等炮击完了,我招呼弹坑里其他人。大家也都跳出弹坑,摘下防毒面具,然后有几个人把那受伤的家伙抬起来有人还托着他的那条受伤的胳膊。于是我们便摇晃着离开了。
  墓地乱七八糟,棺木中的尸首随处可见,他们又死了一次。不过被炸飞的每一具尸首都曾救护着我们的性命与安全。
  篱笆让炸毁了,军车铁道也被彻底破坏了,弯成一个个圆拱高高直立起来。还有人躺在前面呻吟着我们都停了下来。而克络普仍旧扶着那个受伤的人在向前默默地走着。
  地上躺着的正好又是个新兵。样子很疲倦,痛苦地看着我们血顺是屁股向外滴渗。我本想用水壶里的甜酒和茶帮他擦掉血水但克托一把制止了我。随后他凑上去弓着身子问:“朋友,你哪儿挂彩了。”

  新兵眼珠动了一下,嘴唇稍动了一下他已毫无说话的气力
  我们小心翼翼地扒下他的裤子。他呻吟了几句:“慢点,轻些,好吗?”
  要是伤在肚腹,他可就不能喝任何东西了。不所幸的是他倒没有呕吐。他的屁股被打的血肉模糊,裸露出来。因为关节被击中,他可能再不能行走了。
  我用指头蘸水轻轻地沾湿他的太阳穴,又拿东西给他喝了一大口。他这才好容易眨了眨眼睛。我们发现他的右胳膊还正淌着血呢。
  克托用绷带铺开尽量把伤口都包皮住。没找到松轻点东西,我只好撕开这家伙的裤管,想从他衬裤上剪下一条作绷带,谁知他却没穿衬裤。我又重新仔细打量一看才认出他就是开始那个淡黄头发的新兵。这时克托已从一个死人口袋里找出一条绷带。我们便小心地把那处伤口包皮扎起来。小家伙怯生生看着我们,我说:“我们得帮你找个担架来。”
  他并没听明白,有气无力地说:“别扔下我——。”
  “我们就会过来,现在必须帮你找副担架。”克托说。
  他好像还是没听清我们的话,只是泪汪汪地哭着用手拉住我们,一个地劲说:“请,别离开——。”
  “我看干脆给他一枪算了。”克托看了看嚷嚷着。
  这可怜的小家伙已经危在旦夕了,最多只能再坚持几天,肯定受不了来回的折腾了。他现在神志模糊,所感觉得煎熬要比临死前要好的多。一个钟头里,他会巨痛难忍而尖叫。但只要活一天,他就要忍受一天疯狂的折磨。况且他的死活又跟谁有关系呢7
  “克托,我看就依你给他一枪算了。”
  “好吧。”他说完,愣了一会儿好像决心已定。这时又一群人也向这边过来,弹坑和战壕里人头晃动。
  我们为他找来一副担架。
  克托不停地摇着头低沉地说:“他太年轻了,”然后又说了一遍,“太年轻了,他毕竟还是个孩子呢。”
  死了五个,伤了八个,这个代价比开始我们推测的要好一些。但这仅仅是短短的一次炮袭。有两个正好死在被炮弹炸开的墓穴中:我们铲些泥土把他们就地掩埋了。
  大家排成一行,默默地往回缓缓前进,伤员被送进医疗站了。天阴沉沉的,抬担架的正忙不迭失地查看名卡和牌号。担架上不时有人哽咽着。雨也开始飘洒起来。
或许您还会喜欢:
海市蜃楼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大江山高生野远山险路遥不堪行,未尝踏入天桥立,不见家书载歌来。”这是平安时期的女歌人小式部内侍作的一首和歌,被收录在百人一首中,高宫明美特别喜欢它。当然其中一个原因是歌中描绘了她居住的大江町的名胜,但真正吸引她的是围绕这首和歌发生的一个痛快淋漓的小故事,它讲述了作者如何才华横溢。小式部内侍的父亲是和泉国的国守橘道贞,母亲是集美貌与艳闻于一身,同时尤以和歌闻名于世的女歌人和泉式部。 [点击阅读]
海边的卡夫卡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2
摘要:这部作品于二零零一年春动笔,二零零二年秋在日本刊行。《海边的卡夫卡》这部长篇小说的基本构思浮现出来的时候,我脑袋里的念头最先是写一个以十五岁少年为主人公的故事。至于故事如何发展则完全心中无数(我总是在不预想故事发展的情况下动笔写小说),总之就是要把一个少年设定为主人公。这是之于我这部小说的最根本性的主题。 [点击阅读]
牙医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吃早饭的时候,莫利先生的心情绝称不上极佳。他抱怨熏肉的味道不好,不明白咖啡为什么非要给弄得象泥浆似的,而他对面包的评价是每一片都比上一片更难以下咽。莫利先生个头不高,却有一副给人决断感的颚和好斗感的下巴。他姐姐身材高大,颇有女手榴弹兵的气度,她料理着他的生活。她若有所思地看着弟弟,问他洗澡水是不是又该冷了。莫利先生勉强回答了一声没冷。 [点击阅读]
牛虻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六月里一个炎热的傍晚,所有的窗户都敞开着,大学生亚瑟·勃尔顿正在比萨神学院的图书馆里翻查一大迭讲道稿。院长蒙太尼里神甫慈爱地注视着他。亚瑟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英国富商勃尔顿家中,名义上他是勃尔顿与后妻所生,但实则是后妻与蒙太尼里的私生子。亚瑟从小在家里受异母兄嫂的歧视,又看到母亲受他们的折磨和侮辱,精神上很不愉快,却始终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点击阅读]
狗年月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你讲。不,您讲!要不,就由你讲吧。也许该由演员开始?难道该由稻草人,由所有这些稀里糊涂的稻草人开始?要不,就是我们想等着,等到这八颗行星在宝瓶座中聚集在一块儿?请您开始吧!当时,到底还是您的狗叫了。可是在我的狗叫之前,您的狗已经叫了,而且是狗咬狗。 [点击阅读]
王子与贫儿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爱德华:爱德华和汤姆这两个少年,是这篇故事的主角。他们两个人,由于偶然的巧合,不仅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而且两个人的面貌也很相似,但两个人的命运却有天壤之别。爱德华是英国的王子,汤姆则是个小乞丐。有一天,爱德华王子在宫苑里散步,看到一个卫兵正在怒责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由于同情心,他就带这少年进入王宫,想不到却因此发生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事情,差一点几就丧失了英国王位的继承权。 [点击阅读]
理想国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年)①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师。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点击阅读]
理智与情感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作者简介】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丁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在父母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情感》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 [点击阅读]
生的定义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我现在正准备在世田谷市民大学讲演的讲演稿。主办单位指定的讲演内容是这样的:希望我把三年前在小樽召开的全北海道残疾儿童福利大会上讲的话继续讲下去。上次大会的讲演记录,业已以“为了和不可能‘亲切’相待的人斗争下去”为题出版发行了。于是我就把该文章重新读了一遍,考虑如何接着往下讲。(该文载《核之大火与“人的”呼声》一书,岩波书店出版。 [点击阅读]
畸形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大战末期,我在埃及认识了苏菲亚-里奥奈兹。她在当地领事馆某部门担任一个相当高的管理职位。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一个正式场会里,不久我便了解到她那令她登上那个职位的办事效率,尽管她还很年轻(当时她才二十二岁)。除了外貌让人看来极为顺眼之外,她还拥有清晰的头脑和令我觉得非常愉快的一本正经的幽默感。她是一个令人觉得特别容易交谈的对象,我们在一起吃过几次饭,偶尔跳跳舞,过得非常愉快。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