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希区柯克悬念故事集 - 第三个电话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下午一点二十分,我打电话给斯蒂文森中学校长莫里森。
  我说话时,用手帕捂住话筒。“这不是开玩笑。十五分钟之内,一个炸弹将在你的学校里爆炸。”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然后莫里森生气地问道:“你是谁?”
  “这你别管。我这次不是开玩笑。一个炸弹将在十五分钟之内爆炸。”
  然后我挂断电话。
  我离开加油站,横穿过马路,回到警察局。然后乘电梯上到三楼。
  我走进值班室时,我的搭档彼得-托格森正在打电话。
  他抬起头。“吉姆,斯蒂文森中学又接到一个那种电话。莫里森又把全校人都撤出来了。”“你跟爆破小组联系了吗?”
  “我正在联系。”他拨通了121房间的电话,把详情告诉他们。
  斯帝文森中学共有1800名学生,我们到达学校时,所有的人都撤出来了。上两次学校接到这类电话时,我们告诉过学校老师,遭到这种事应该怎么办,这次,他们按照我们吩咐,把学生疏散到离大楼至少二百英尺之外。
  莫里森校长身材高大,头发灰白,戴着一副无边眼镜。他离开聚集在拐角的那群老师,迎了上来。“电话是一点二十分整打来他说。
  爆破组和另两个小组的汽车紧跟着也到了。
  我儿子大卫和他的五六个同学趴在铁丝围栏后面。彼得从莫里森的身后望过去。“你认识他吗?”
  莫里森疲倦地笑笑。“不认识。任何一位老师认识的学生都比校长多。”
  彼得点着一根雪茄。“吉姆,这事看来马上就要解决了。你应该高兴起来。”
  我站起身。“我不想看到任何一个孩子被牵扯进去。”
  我们开车去贝恩斯家。那是一栋两层楼的房子,和街区里的其它房子没有什么两样。
  贝恩斯先生个子很高、眼睛蓝蓝的。他开门后一看到是我们,脸上的笑容就消失了。“你们又来了?”
  “我们想跟你儿子谈谈,”彼得说。“莱斯特今天没有上学。他病了?”
  贝恩斯的眼睛闪了一下,他说:“为什么?”
  彼得淡淡地一笑。“和我们上次来的原因一样。”
  贝恩斯勉强让我们进去。“莱斯特去药店了。他很快就会回来。”
  彼得坐到长沙发上。“他没有生病吗?”
  贝恩斯盯着我们。“他感冒了,所以我没有让他去上学。但他的感冒并不严重,他还能到药店去买瓶可乐。”
  彼得的态度很和气。“今天上午十点半时,你儿子在哪儿?”
  “他就在这儿.”贝恩斯说。“他没有打过电话。”
  “你怎么知道?”
  “今天我休息,我整天都和莱斯特在一起。”
  “你妻子在哪儿?”
  “她出去买东西了。但十点半时她就在这儿。莱斯特没有打过任何电话。”
  彼得微微一笑。“但愿如此。一点二十时,莱斯特在哪儿?”
  “就在这儿,”贝恩斯说。“我妻子和我可以作证。”他皱起眉头。“今天有两个电话?”彼得点点头。
  我们坐在客厅等待。贝恩斯坐在椅子上,不安地扭来扭去,然后他站起身。“我去去就来,我要去看看楼上的窗户关了没有。”
  彼得看着他离开客厅,扭头对我说:“吉姆,你一句话也不说,尽让我一个人问了。”
  “彼得,这种事一个人问就行了。”
  他点着一支雪茄,“好啦,这事看来很快就要解决了。”他拿起旁边桌子上的电话听着,过了一会儿,他用手捂着话筒。“贝恩斯在用楼上的分机。他到处打电话。他不知道他儿子在哪儿。”

  彼得又听了一会儿,微微一笑。“他在跟他妻子说话。她在超市。他告诉她我们来了,要她见了我们时,说莱斯特整天都在家,没有打过电话。”
  我向窗外望去,刚好看到一个金发少年向这里走来。
  彼得也看到了那孩子,他放下电话。“莱斯特来了。我们抓紧时间,在他父亲下楼之前盘问他。”
  莱斯特-贝恩斯晒得红扑扑的,腋下夹着一条卷起的浴巾。他走进屋子,一看到我们,脸上的笑容就消失了。
  “莱斯特,今天你去哪儿了?”彼得问道。“我们知道你今天不在学校。”
  莱斯特咽了口唾沫。“今天我身体不舒服,所以就在家里,没去上学。”
  彼得指指他腋下的浴巾。“那里面是不是裹着湿游泳裤?”
  莱斯特脸红了。“呃——今天上午九点左右,我身体又好了。
  也许我没有感冒,也许我只是有点过敏,它很快就好了。”他深吸了一口气。“于是我决定去游泳,晒晒太阳。”
  “一整天?你不饿吗?”
  “我带了几个汉堡包皮去。”
  “你跟谁一起去的?”
  “没跟谁,就我一个人,”他不安地摇来摇去。“是不是又有人打那种电话了?”
  彼得笑笑。“如果你觉得身体好了,那你为什么下午不去上学呢?”
  莱斯特双手扯着浴中。“我本来想去的。但是等我想起来时,已经过了一点钟,来不及了。”他轻声补充了一句,“所以我决定干脆多游一会儿。”
  “如果你本来只想游一个上午,那你为什么要带着汉堡包皮呢?”
  莱斯特的脸更红了,最终他决定说实话。“今天我没有感冒。
  我就是不想去学校。妈妈和爸爸不知道这事。今天早晨考公民课,下午考历史课,我知道自己考不好。我以为,如果今天晚上我好好复习一下,那么就能通过明天的补考。”
  我们听到下楼的脚步声,就等着。
  贝恩斯一看到我们和他儿子在一起,就停下脚步。“莱斯特,什么也别跟他们说,让我跟他们说。”
  “太晚了,”彼得说。“你儿子已经承认今天他不在家。”
  莱斯特惊慌他说:“那些电话不是我打的。真的,不是我打的!”
  贝恩斯走到他儿子身边。“为什么老找莱斯特的麻烦?”
  “我们没有找莱斯特的麻烦,”彼得说。“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那些电话是一个学生打的。但是,那些电话打来时,学校正在上课,这意味着,打电话的是一个缺勤的学生。”
  贝恩斯不为所动。“我确信莱斯今天不是唯一缺勤的学生。”
  彼得承认这一点,但他继续说道:“第一个电话是十八天前打的。那次我们检查了斯蒂文森中学的考勤记录,发现有九十六个学生缺勤。其中六十二个是男生,我们跟他们全部谈了话——包皮括你的儿子。你儿子那次感冒在家……而且是一个人。你在上班,你妻子参加一个朋友的生日聚会去了。但是,你儿子否认他打过电话,我们只能相信他的话。”
  莱斯特恳求他父亲说:“爸爸,我没有打过那种电话,我不会做那种事的。”
  贝恩斯看了他一眼,然后转过头看着我们,脸上毫无表情。

  彼得继续说:“第二个电话是今天上午十点半。我们又检查了考勤记录,发现只有三个男孩这次和上一次都缺勤。”
  贝恩斯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希望。“你们查过那两个男孩吗?”
  “我们正准备去查,但接着今天下午又有一个电话打来,这就省了我们的麻烦。我们再次检查考勤记录。三个嫌疑人中的一个下午回学校上学了,所以不可能打电话。”
  “另一个呢?”贝恩斯问。
  “他在医院。”
  贝恩斯马上反驳说:“医院也有电话。”
  彼得微微一笑,“那孩子上个周末和他父母到州外玩时,得了猩红热。他住在五百英里之外的医院,而那几个电话全是当地的。”
  贝恩斯转向他的儿子。
  莱斯特脸白了。“爸爸,你知道我从来不对你撒谎的。”
  “你当然没有撒过谎,儿子,”但贝恩斯脸上露出了怀疑之色。
  前门开了,一个棕色头发的女人走进来。她脸色苍白,但态度坚决,她停下喘了口气。
  “我刚出去了一会儿,买点东西,除此之外,我一整天都在家里,我完全清楚莱斯特的行踪。”
  “妈妈,”菜斯特可怜巴巴他说。“没用了。今天我逃学,他们全知道了。”
  彼得伸手拿起他的帽子。“我希望你们俩晚上和你们的儿子好好谈谈。我相信你们能做得比我们更好。”他把一张名片放在桌子上。“明天早晨十点,希望你们三个人都到警察局来。”
  来到外面后,彼得开车转过拐角,他说:“如果他们决定继续为他们儿子撒谎,那我们就难办了。”
  “会不会是学校外面的人干的呢?”
  “但愿如此。但你我知道,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是学生干的。”
  彼得叹了口气。“我不喜欢看到这种结局。炸弹恐吓电话已经够糟了,但这对那个家庭的影响更糟。”
  下午五点我离开警察局,五点半到家。
  我妻子诺娜正在厨房里。“我从报纸上看到,今天上午斯蒂文森中学又接到一个恐吓电话。”
  我亲吻她。“今天下午又有一个。太晚了,报纸来不及登。”
  她揭开锅盖。“你们发现是谁打的吗?”
  我犹豫了片刻。“是,我认为我们已经发现了。”
  “是谁啊?”
  “一个学生,名叫莱斯特-贝恩斯。”
  她脸上露出怜悯之色。“他干嘛要做这种事呢?”
  “我不知道。到现在为止,他还没有承认是他干的。”
  她仔细打量着我。“吉姆,你看上去很疲倦。这种事是不是很糟糕?”
  “是的,非常糟糕。”
  她的眼睛中流露出关切之情,但她微微一笑。“晚饭马上就好了你去叫一下大卫吧。他在车库里修他的车呢。”
  大卫把化油器放在台子上。他抬起头。“你好,爸爸。你看上去热坏了。”
  “今天很累。”
  “发现打电话的人了吗?”
  “我希望发现了。”
  大卫的眼睛和他母亲一样,是灰色的。他皱起眉头。“是谁打的?”
  “一个叫莱斯特-贝恩斯的男孩。你认识他吗?”
  大卫盯着面前的零件。“认识。”
  “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大卫耸耸肩。“我跟他是泛泛之交。他看上去是个不错的人。”他仍然皱着眉头。“他承认那些电话是他打的?”

  “没有。”
  大卫拿起一个螺丝刀。“你们怎么找到他的?”
  我告诉他我们的方法。
  大卫似乎不会拧螺丝。“他的麻烦是不是大了?”
  “看来是这样。”
  “你认为他会受到什么处罚?”
  “我不知道。他没有前科,有可能被从轻发落。”
  大卫想了想。“也许他这么做只是开玩笑。我的意思是说,没有人因此受到伤害。他只不过让学校停了一会儿课。”
  “很多人可能受到伤害,”我说。“如果人们惊慌失措的话,那可就不是开玩笑了。”
  大卫显出固执的神情。“我们演习过火灾时怎么疏散,不会出什么事的。”
  是的,我就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才敢打电话的。
  大卫放下他的螺丝刀。“你认为是莱斯特打的吗?”
  “有这种可能性。”
  是的,前两个电话有可能是莱斯特-贝恩斯打的。而第三个电话则是我打的。
  大卫沉默了一会儿。“爸爸,当学校接到第一个电话时,你找所有缺勤的学生谈过吗?”
  “我没有,但我们局里的人找他们谈过。”
  大卫咧嘴一笑。“爸爸,那天我也缺勤。没有人找我谈话。”
  “我认为那是不必要的,儿子。”
  别人的孩子可能会做那种事,我的孩子不会。但现在我等着他说下去。
  大卫吃力地说:“今天早晨我也缺勤。”
  “是的,”我说。
  他看着我的眼睛。“最后追查到几个孩子身上?”
  “三个,”我说。“但我们发现,其中一个不可能打电话。他在另一个州的医院里。”我打量着大卫。“那就只剩下两个嫌疑人了。
  莱斯特-贝恩斯——还有你。”
  大卫勉强一笑。“很幸运,是吗?今天下午第三个电话打来时,我在学校,那就只剩下可怜的莱斯特了。”
  “对。可怜的莱斯特。”
  大卫舔舔嘴唇。“莱斯特的父亲站在他一边,是吗?”
  “当然,父亲总是这样的。”
  大卫似乎在冒汗。他一言不发地摆弄了化油器一会儿,然后他叹了口气,抬头盯着我的眼睛。“爸爸,我想你最好把我带到警察局。莱斯特没有打那些电话。是我打的。”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我那么做是想开开玩笑,闹着玩,没有任何恶意。”
  我不想听到这些话,但现在我还是感到骄傲,我的儿子不愿别人代他受过。
  “但是,爸爸。我只打了两个电话。今天下午不是我打的。”
  “我知道。那是我特意打的。”
  他的眼睛瞪大了。然后他明白了。“你想掩护我?”
  我疲倦地笑笑。“我不应该做那种事,但是,当牵扯到他的儿子时,一个父亲并不总是很清醒的。我希望也许最终真是莱斯特。”
  大卫用破布擦擦手,沉默了一会儿。
  “我想我应该告诉他们,那几个电话都是我打的,爸爸。”大卫说。“没有必要把我们俩都卷进去。”
  我摇摇头。“谢谢,儿子。我会告诉他们我的所作所为。”
  当大卫看着我时,我觉得他也为我感到骄傲。
  “我们先吃晚饭,”我说,“然后我们打电话给莱斯特的父亲。
  晚半个小时没有关系。”
  大卫咧嘴一笑。“对莱斯特和他父亲可是关系重大埃”我们一回到屋里,我就打了电话。
或许您还会喜欢:
安德的代言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星际议会成立之后1830年,也就是新元1830年,一艘自动巡航飞船通过安赛波①发回一份报告:该飞船所探测的星球非常适宜于人类居住。人类定居的行星中,拜阿是距离它最近的一个有人口压力的行星。于是星际议会作出决议,批准拜阿向新发现的行星移民。如此一来,拜阿人就成为见证这个新世界的第一批人类成员,他们是巴西后裔,说葡萄矛浯,信奉天主教。 [点击阅读]
安迪密恩的觉醒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01你不应读此。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点击阅读]
情人 杜拉斯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个与昆德拉、村上春树和张爱玲并列的小资读者、时尚标志的女作家,一个富有传奇人生经历、惊世骇俗叛逆性格、五色斑斓爱情的艺术家,一个堪称当代法国文化骄傲的作家,一个引导世界文学时尚的作家……《情人》系杜拉斯代表作之一,自传性质的小说,获一九八四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全书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贫穷的法国女孩与富有的中国少爷之间深沉而无望的爱情。 [点击阅读]
末代教父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与圣迪奥家族的那场决战过了一年之后,就在棕榈主日①那一天,唐-多米尼科-克莱里库齐奥为自家的两个婴儿举行洗礼仪式,并做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项决定。他邀请了美国最显赫的家族头目,还有拉斯维加斯华厦大酒店的业主艾尔弗雷德-格罗内韦尔特,以及在美国开创了庞大的毒品企业的戴维-雷德费洛。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他的合伙人。①棕榈主日:指复活节前的礼拜日。 [点击阅读]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因为坊间出现了好几种《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的偷印版,所以我现在决意在法国印行这种六十法郎的廉价的大众版,我希望这一来定可满足欧洲大陆读者的要求了。但是,偷印家们——至少在美国——是猖厥的。真版的第一版书从佛罗伦斯寄到美国不到一月,在纽约业已有第一版的偷印版出卖了。这种偷印版与原版第一版,拿来卖给不存疑心的读者。 [点击阅读]
老妇还乡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2
摘要:正文第一幕火车站一阵报时钟声后,幕徐徐升起。接着就看到“居仑”两字。显然,这是北京处隐约可见的小城的名称,一片破烂、败落的景象。车站大楼同样破败不堪,墙上标出有的州通车,有的州不通;还贴着一张破烂不堪的列车时刻表,车站还包括一间发黑的信号室,一扇门上写着:禁止入内。在北京中间是一条通往车站的马路,样子可怜得很,它也只是用笔勾勒出来。 [点击阅读]
荆棘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考琳·麦卡洛,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惠灵顿。她曾从事过多种工作——旅游业、图书馆、教书;后来终于成了一名神经病理学家,曾就学于美国耶鲁大学。她的第一部小说是《蒂姆》,而《荆棘鸟》则构思了四年,作了大量的调查工作,方始动笔。此书一发表,作者便一举成名。作者是位多才多艺的人,喜欢摄影、音乐、绘画、服装裁剪等。她现定居于美国。 [点击阅读]
荡魂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由霸空港起飞的定期航班,于午后四时抵达东京羽田机场,羽田机场一片嘈杂,寺田绫子找到了机场大厅的公用电话亭。绫子身上带着拍摄完毕的胶卷,这种胶卷为深海摄影专用的胶卷,目前,只能在东洋冲印所冲印,绫子要找的冲洗师正巧不在,她只得提上行李朝单轨电车站走去。赶回调布市的私宅已是夜间了,这是一栋小巧别致的商品住宅。绫子走进房间后,立即打开所有的窗户,房间已紧闭了十来天,里面残留着夏天的湿气。 [点击阅读]
解忧杂货店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导读这就是东野圭吾的本事东野圭吾小说普及性之所以这么高,几乎等于畅销书保证,一个不能不提的因素,即他的作品并非只有谜团,只是卖弄诡计;一个更重要的元素,即他过人的说故事能力,以及很有温度的文字书写;身为作家,强项一堆,难怪东野的创作总是多元又量产。 [点击阅读]
闪灵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记不得哪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对艺术而言,人类的两种基本欲望只需极小的代价便可以挑动起来,那就是恐惧与性欲。对后者,非本文所涉及的话题,姑且略去。但是把恐惧带进我们的生活,却真的不难。最简单的方法:你可以躲在暗处,出奇不意地向某个路过此地的人大吼一声,你的目的就能达到。当然,前提是他不知道你要玩这个游戏。换句话说,就是对他要保证两个字——悬念。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