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洗脑术 - 第25章 对无关紧要的人:巧用利益的引诱(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25章 对无关紧要的人:巧用利益的引诱(1)
  利益捆绑法则
  ★我们在一条船上,船就会稳固;反之,总会有人过来把船打翻。
  ★所有成功的关系都来自于交换,既包皮括金钱,也包皮括情感、诚信、知识或者某种心灵安慰,它们统称为“利益”。
  ★利益法则就像风筝原理:“风筝”既可给予,也应该可以收回。只有这样,你才能握住主动权,并时刻掌控最新的形势,有
  效地传达你的意图。
  “我这么做是因为有好处!”
  从人类协作关系的本质上来说,是足够的“好处”在驱使你的员工为你卖命,不是你完美的五官和善良的心灵,也不是你风度翩翩的举止和如日月当空的个人魅力。
  根据高德“协作原则”,朋友间人情的本质,也是“好处”。一个人愿意借给你钱,除了希望能够帮助你,他打的最大的算盘是:当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也能慷慨相助,而且你能拿出今天 10倍的钱,让他摆脱潜在的麻烦。
  反之,如果你的密友在你借钱时闭口不语,转移话题,支支吾吾,他考虑的不是“没钱借给你”,而是在计算你的还钱能力。他会想到:今天我把钱借给你,不知猴年马月能收回来,而且以你的财力,将来我用到你的可能性是几乎不存在的。
  所以,他的最后决定是:不借。
  “好处”决定着我们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虽然这并不绝对,人格高尚者不乏其人,但对于这个星球上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它非常精确地描绘了人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任何的营销行为都在运用这一条人性本质,勾起人们趋利的心态,从而实现消费洗脑。
  看看这个“一个手环”的故事:
  有一个女孩在首饰店里看到两只一模一样的手环。一个标价550元,另一个却只标价 250元。她大为欣喜,立刻买下 250元的手环,得意扬扬地走出店门。临出去前,听到里面的店员悄悄对另一个店员说:“看吧,我们这一招屡试不爽。”
  这样的利益试探,可以轻而易举地使许多人显露出贪婪的本性,然而那常常是吃亏受骗的开始。“好处”勾引着人们犯错,诱使他们毫无畏惧地走向一条设计好的道路。
  用利益控制无关紧要的人,通常以赤裸裸的方式表现,比如临时工、街头广告员、营销公司和那些游离在你圈子之外的可以提供服务的人。
  在这些事情上,其实你只要能够出钱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对他们进行任何关于信仰或价值观的洗脑。他们也绝然不会相信!因为他们只有一种信仰:有利可图,我就去做;无利可图,想也别想。
  人的本性:避害和趋利有一些实验证明,人们“避害”的心理远远大于“趋利”。避开危险,也是“好处”的一种,人们普遍存在“安全边际”的心态,即,我就算得不到好处,也不能给自己带来麻烦。
  有一位老师拿了一批印有校名和校徽的马克杯来到了教室,这些马克杯的单价为 4美元。当老师询问在场的同学是否愿意花4美元来买这个杯子的时候,同学们大多表示对这个马克杯没有多大兴趣,没有几个人愿意买。接着,这个老师又来到了另一间教室,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他一进门就先送给每一位同学一个这样的杯子。
  过了一会儿,这位老师宣布,现在他愿意出 6美元的价格把刚才发下去的杯子买回来,当然学生们可以选择卖或者不卖,但是不存在讨价还价的余地。他问有多少同学愿意把这个杯子卖回,没想到这次愿意卖杯子的人居然也是少数,大多数同学都不愿意把杯子以 6美元的价格卖掉。
  按照避害理论来讲,同样一批马克杯,面对差不多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在第一个教室,学生们不愿意以 4美元的价格买下杯子,这说明他们觉得老师拿来的杯子的价值低于 4美元,也就是说,当他们需要将杯子卖出的时候,他们很难用高于 4美元的任一价格卖掉。从这次交易行为中,他们得不到好处,只有坏处和风险。

  因此,第一个教室的学生不想吃亏的心态决定了他们会拒绝老师的建议。
  但是为什么在第二个教室,当价格增加到 6美元时,又没多少人愿意卖出同样的杯子呢?这种现象被称为“赋予效应”,意思是说,一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
  这时,学生心想,既然老师愿意拿出 6美元将杯子买回去,说明杯子的价值远远高于 6美元。“老师肯定不是那种容易吃亏上当的人,不划算的话,他是不会拿出这么多钱买回去的!”这时,从未来的交易行为中赚取好处的心态,决定了第二个教室的学生也拒绝了老师的提议,他们会在下课后自己去兜售这些杯子,或者收藏起来。因为他们认定自己占了便宜。
  赋予效应在行为经济学中,可以用“损失规避”的理论来进行解释,这当然正好迎合了人们的普遍心态。这个理论认为,一定量的损失给人们带来的效用降低,要多过相同的收益给人们带来的效用增加。因此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对利害的权衡是不均衡的,对于“避害”的考虑要远大于对“趋利”的考虑。
  出于对损失的畏惧,不想让自己吃亏,人们在出卖商品时往往索要过高的价格,从而会导致买卖双方的心理价格出现偏差。这种非理性的行为常常会导致市场效率的降低,而且这种现象并不会随着交易者交易经验的增加而消除。
  利益的诱惑到底有多大呢?我们经过了大量的试验和调查,甚至针对跨国公司的高管们在经营决策过程中的心态变化进行过细致的研究,也很难得出一个准确的答案。在面对利益诱惑的时候,每个人的表现和选择都不一样,这取决于人们的认识程度和他们对于利益的需求度。
  但是,如果我们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这个问题,会发现,其实任何人都无一例外地、无时无刻不经受着各种利益的诱惑。意志坚定的人,可以用顽强的意志和清醒的意识抵抗“利益陷阱”,而意志薄弱者却往往会趋向利益的诱惑,陷入泥潭之中不能自拔。
  由无数的个体组成的群体,就具备了这样一种本质:他们在面对利益诱惑时,会一齐拥上前去,而在面对损失的威胁时,又会一哄而散,撒腿逃跑。在股市中,由价格的暂时变化导致的人们集体涌入和逃离的行为,证明了这种心态的存在。
  利益的诱惑会让人变得弱智
  你可以告诉我,当有一些天大的好处摆在面前时,你第一时间想的是什么?
  如果你面临一个这样的选择,请慎重考虑。人们在面对利益诱惑的时候,思维会变得单一而停滞,大脑趋于糊涂甚至变得弱智。好运和惊喜突然降临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喜不自已,第一反应是庆幸自己是“多么幸运,感谢上帝”,往往忽视了利益背后的真相。
  你一定听过这个故事:
  有一群口干舌燥的狐狸来到一片葡萄园,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狐狸们馋得直流口水,可是葡萄架很高。
  有一只狐狸跳了多次仍吃不到,笑了笑说:“这里的葡萄一定很酸!”心安理得地走了。
  另一只狐狸高喊着“下定决心,不怕万难,吃不到葡萄死不瞑目”的口号,一次又一次地跳个没完,最后累死在葡萄架下。
  第三只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整天闷闷不乐,抑郁成疾,不治而亡。
  第四只狐狸想,连个葡萄都吃不到,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于是找个树藤上吊了。
  第五只狐狸跳了几下摘不到葡萄,就从附近找来一个梯子,爬上去满载而归。
  第六只狐狸见吃不到葡萄,就破口大骂,被路人一棍子打死。
  第七只狐狸抱着“我得不到的东西也绝不让别人得到”的阴暗心理,点起一把火要把葡萄园烧了,遭到其他狐狸的共同围剿。

  第八只狐狸,伺机从第五只狐狸那里偷、骗、抢葡萄,也受到了严厉惩罚。
  第九只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气急发疯,蓬头垢面,口中念念有词: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另有几只狐狸来到一个更高的、结果更多的葡萄架下,经过友好协商,采取迭罗汉的方法采到了葡萄。
  聪明的狐狸团队成果共享,皆大欢喜。
  现实中有很多失败者多是被短期利益迷惑,最终走向覆灭的。股市里太多被“短视”蒙蔽了的投机者,最终以倾家荡产的惨重代价收尾。真正懂得利用期货投机市场的短暂期限投资的人寥寥无几,90%的人在期货市场为了投机而投机,钻营取利的后果就是以亏损告终。
  如果你是一名投资者,或者正准备在商海大干一场,最重要的事情首先不是赚钱,而是能够辨别那些“不赚钱的骗局”,要懂得取舍。短期的利益诱惑往往是不易抗拒的,因为这种“快速的成就感”能给我们带来满足和快乐,能满足一切想要的成就感和虚荣心。
  短期利益诱惑通常会打上“过时不候”的标签,就像一种隐性的绑架,让你难以辨别真伪。可是一旦清醒过来,站在长远的立场上看,就会发现它们造成的损失与痛苦远远超过了暂时的满足。
  一个有预见能力的人,首要而必备的素质就是抗拒短期利益诱惑。
  这种抵抗首先是一个预见的过程,因为长远的利益并不易看到,在没有预见力的情况下,投机者的眼中,这种诱惑就会成为“蛋糕”而非“陷阱”。
  计较眼前得失的人一定会失去未来。就像把所有的时间用来做白日梦一样,这是再明显不过的弱智行为。愚者盯紧的是眼前的钱袋子,智者关注的是未来的钱庄。
  我经常会听到一些自负的“短线客”鼓吹自己说:
  “总有一天我会成功,我的命运掌握在我自己的手中。”事实恰好相反,对损失和代价的未知让他们鼠目寸光,自信的“短线客”一次次在阴沟里翻了船,信心一天天被失败磨掉,最终自己都失去了对成功的期待。
  无法回避短期诱惑的人,必失去长期利益。
  要财富长久,请具备足够定力
  当你站在财富之巅的时候,请小心翼翼地问自己:我的财富可以保持多久?
  如果你仔细研究那些坐拥顶级财富的成功者,他们从来都不接受任何短期利益,正是这种大气和远见,才让他们长久地抱紧资产。微软的比尔·盖茨多年蝉联全球富豪榜首,他的秘诀就是绝不放弃微软的大部分股权。
  富有者在走向财富的过程中并不富有,财富的积累需要时间和长时间的等待。只要能够合理地分配和利用手中的资金,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富翁。
  但与此同时,人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有着损失全部的风险,只不过由于人们的能力大小和心态的强弱,损失率的数值也高低不定。
  《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中,没有人是靠短期利益致富的,497名超级富豪中,237名都是白手起家!
  要想成为富翁,首先要清楚那些已经成功者是如何成为富翁的。他们并不一定是伟大的创意发现者或者智慧超群的发明家,但他们却是能够把伟大创意发扬光大的人。
  汉托和乔吉娜在
  1960年从古巴来到美国的时候,几乎身无分文。1966年大学毕业后,他们做了记者。他们的致富策略是节省每一分钱,由于银行储蓄是按复利计算的,所以夫妇俩每月按时去银行存钱。他们的生活很节俭,通常只买商店的打折商品,或者从报纸上剪折价券去买便宜东西,上班也会自带盒饭。几年以后,他们便把收入的大部分储蓄起来。直到 1987年,他们拿出 1250美元投到共同基金里,8年后他们就成了富豪。
  对于这些人来说,富裕的含义并不是拥有豪华的轿车、高档的别墅,而是有长期稳定的收入,并以此作为保障。如果你具备足够的耐心和定力,并能够拒绝和抵抗短期利益诱惑,抱紧核心资产,必定会通往致富之路。

  敢于捡“便宜货”:对于富豪们来说,捡便宜货并非像人们想的那样,在整个社会都认为很便宜的时候买进。他们认为,当某项资产的现价已经低于其“潜在价值”时,就是介入的最佳时机。
  面对风险心放宽:请一定要谨记,投资没有一定赚钱的道理,但是富家们一定要有办法使自己安度投资的低潮。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是要厚积薄发的,太急功近利、追求短期的利益是不会走太久的。
  人的欲望从何而来?
  这个世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每个人都在贪图名利,有的人欲望不大,就图个小名小利;有的人则妄图成就大名,获得大利。
  我在刚进入 fbi参加受训时,特训主管斯蒂科特说过一段很经典的话:
  “一切侦查都利用了人的欲望。欲望可以帮助你追踪恐怖分子的线索,抓住任何蛛丝马迹,并最终查找到他们的落脚之处。”
  在 2007年的一次反恐侦查中,两名恐怖组织成员在巴士拉制造了一起爆炸事件,然后迅速逃离现场。就在美军直升机和突击分队在周边布置路卡时,fbi反恐小组派驻当地协助美军调查的人员,却在离爆炸现场不足两百米的超市中发现了他们。
  斯蒂科特后来说:“他们走了很远,但又折了回来,因为他们想看看现场人们的反应,并用 dv拍摄下来传到网上。他们感到口渴,就去超市买水,在付钱时被特工发现。”
  事情往往就是这么简单,有些“欲望”是如此冲动,它决定了人们的心理,控制人的大脑做出一些错误或正确的决策。当你能猜到他们关键时刻的心理时,你就能知道他们下一步要怎么做,并且捕捉到其行为,从容不迫地制定你针对性的计划。
  当你走进一座森林时——人类社会就像森林,这时你看见了什么?
  在一次培训中,我说:“不是绿草丛生、树荫遮影的美景,是埋伏在灌木之后的狼、狐狸还有老虎,它们盯着你的时候,脑海中想的是同一件事:怎样才能瓜分你身上的每一块肉。”
  区别就在欲望对于人们的满足方式,它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智慧自主选择的。它的外面披着各式各样的美妙外衣。有合法的,有不合法的,还有介于合法与不合法之间的灰色方式。
  “你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事业,成就感,实现我的价值观。”
  “不,是让自己生存得更好,住大房子,开豪华车,娶漂亮的妻子,想怎么花钱就怎么花钱。”
  “这不是全部。”
  “我相信这不是全部,因为还有你说的那些——衍生品!”
  就像你和朋友去一家五星级酒店就餐,你们是因为吃到了好东西满意而归?不,是因为面子、身份、地位和高档场所能提供给你的一流服务让你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
  以上这些,都是人类的欲望。
  谁能提供这些满足,谁就站在金字塔尖,控制了他们的思维和行为。人的欲望有层次和阶段之分。掌权的人拥有操纵欲望和分配的能力,他们通过对欲望的不同程度的满足来使他人为他效劳。
  较低层次的欲望包皮括对生活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较高层次的欲望包皮括工作的需要、追求事业成功的需要等等。
  较低层次的欲望的实现会给人们带来满足感,如同解决温饱一样;较高层次欲望的实现带来成就感,这通常伴随着人们价值观的体现。
  无论是哪种层次的欲望,作为应对者的个体,我对人们的忠告是,你必须掌握好“度”,学会“适可而止”是最重要的。中国人有一句话:知足者常乐。懂得控制欲望,就能减少外界的各种信息、诱惑对于自己的洗脑;反之,就容易被名利之心捕获,轻易地掉进洗脑者的逻辑,成为市场的奴隶或者强者的棋子。
或许您还会喜欢:
鬼医傻后
作者:佚名
章节:127 人气:2
摘要:第001章夜半惊魂晚霞似血,笼罩了整个天际。苍穹一片暖色,晚云轻拂而过,好似层层翻滚的浪海,无穷无尽的变幻。翻卷如云的宫墙,层层迭迭的瓦檐,精致的亭台楼阁,山石排列有序,奇花异草数不胜数,轻风吹过,到处是馥郁诱人的香气。雕梁画栋的殿阁中,微微敞开的窗户,暮色的青白光芒笼罩着宽大空荡的宫殿,显得苍凉而凄惨。 [点击阅读]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引言不打不骂也能教出好孩子打和骂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专家认为:打骂教育是中国传统专制家庭制度的残余,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严重摧残。打骂教育,也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不会使孩子成才,而且还有可能酿成家庭悲剧。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早在300年前就提出:要尊重孩子,要精心爱护和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反对打骂孩子。 [点击阅读]
九型人格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号性格:完美型自白:我觉得凡事都应该有规有矩,我一直坚持自己的标准;我理性正直、做事有原则、有条理、有效率、事事力求完美,但别人说我过于挑剔、吹毛求疵。性格特点:(1)对错黑白分明,没有灰色地带,原则必须遵守和坚持,不可以协商,经常认为自己掌握真理;(2)高标准、高要求、认真、原则多,自己出错则会自责、内疚、愤怒;(3)自律,也严于律人,对人也对己,别人出错会进行指正, [点击阅读]
云中歌2
作者:佚名
章节:125 人气:2
摘要:云歌被宦官拖放到一旁。拖动的人动作粗鲁,触动了伤口,她痛极反清醒了几分。隐约听到一个人吩咐准备马匹用具,设法不露痕迹地把她押送到地牢,拿什么口供。不知道是因为疼痛,还是大火,她眼前的整个世界都是红灿灿的。在纷乱模糊的人影中,她看到一抹影子,疏离地站在一片火红的世界中。四周滚烫纷扰,他却冷淡安静。 [点击阅读]
人类的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65 人气:2
摘要:前言汉斯及威廉:当我十二三岁的时候,我的那位引导我爱上书籍和图画的舅舅,答应带我做一次永难忘怀的探险——他要我跟他一起上到鹿特丹老圣劳伦斯教堂的塔楼顶上去。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教堂司事拿着一把足以与圣彼得的钥匙相媲美的大钥匙,给我俩打开了那扇通往塔楼的神秘大门。“等你们下楼出来时”他说,“拉拉铃就行啦。 [点击阅读]
伊索寓言
作者:佚名
章节:454 人气:2
摘要:农夫替牛解下犁套,牵着它去喝水。这时,有只穷凶极恶的饿狼正出来觅食,看见那犁,开始仅仅只舔舔那牛的犁套,觉得有牛肉味,便不知不觉地将脖子慢慢地伸了进去,结果再无法拔出来,只好拉着犁在田里耕起田来。那农夫回来后,看见了它,便说:“啊,可恶的东西!但愿你从今弃恶从善,回来种田吧。”这故事是说,尽管有些恶人做了一点善事,但这并非他的本意,而是出于无奈。 [点击阅读]
塔木德智慧全书
作者:佚名
章节:451 人气:2
摘要: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1)钱是货币,是一个人拥有物质财富多少的标志,就其自身而言,是不分贵贱的。在犹太人的赚钱观念中,他们从来就不把蹬三轮、扛麻袋看成是低贱的事,也不认为做老板、经理就高人一等,钱不管在谁身上都一样是钱,它们不会到了另一个人的口袋中就不是钱了。 [点击阅读]
存在与虚无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存在与虚无》这是一部存在主义代表作,在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内容概论:一、导言:对存在的探索在本书的第一部分,萨特明确了他对存在思考的起点,提出了存在的两种不能互相还原的存在形式:对意识来说超越的存在和意识本身。萨特的存在理论的逻辑出发点是现象。 [点击阅读]
安徒生童话故事全集
作者:佚名
章节:183 人气:2
摘要:长篇小说(6):《即兴诗人》,《奥?特》,《不过是个提琴手》,《两位男爵夫人》,《生乎?死乎》,《幸运儿》。剧本(25):诗剧《阿夫索尔》,《圣尼古拉教堂钟楼的爱情》,歌剧《拉默穆尔的新娘》,歌剧《乌鸦》,诗剧《埃格纳特的人鱼》,轻歌舞剧《离别与相逢》,歌剧《司普洛峨的神》,《黑白混血儿》,《摩尔人的女儿》,《幸福之花》,独幕诗剧《国王的梦想》,《梨树上的鸟儿》,《小基尔斯滕》, [点击阅读]
小狗钱钱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一般人都希望自己变得富有一些,只是我们中的一些人的这一愿望更为强烈;而有些人却假装自己只想在生活的某些领域里变得富有。事实上,大多数人的最终愿望都是让自己更加幸福、更加成功,也想拥有更多的钱。这种愿望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富裕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假如我们有充足的钱,我们就能生活得更有尊严,也能更好地为自己和他人服务。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