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洗脑术 - 第23章 距离和神秘感(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23章 距离和神秘感(1)
  “大人物”神秘定律
  ★人类崇拜或畏惧一切神秘事物,这是与生俱来的本性,比如上帝、外星人、闪电或从不抛头露面的世界首富。
  ★守住你的一切秘密,在你不得不讲时,只吐出 10%,并且不要
  解释为什么。
  ★人们总是轻易地被“距离”俘获,和他们保持距离,既不要走得太远,也不要走过去——后者是最重要的。
  ★你的举手投足,每一个细节都须经修炼。因为人们相信,当他们要关注一个人时,他的一举一动都不会逃出自己的眼睛。
  拒绝打扰的时段
  作为一个领导者,他首先应该尽量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来源于哪儿呢?从外在来看,或许人格魅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出自下属对于领导者的神秘感和信任感。
  也就是说,领导者应该尽量少地让下属了解自己的私人生活。一个出色的领导者不能够轻易地被下属看透,但要懂得如何和下属沟通。这并不是说,我们在管理时为了不影响自己的个人魅力,只需让下属隔得很远,给自己写一次报告就能解决问题,而是针对不同的情况,设置一些必须“隐藏”起来和保持神秘感的时段。
  摩根大通的总监达·瑞尔说:“我在每天晚上八点以后,就拒绝接听任何下属的电话,除了我的秘书。公司大楼爆炸了?下一个小时股票就要跌停了?要破产了吗?这的确是严重的消息,但只能由我的秘书告诉我。”
  就像这位摩根大通的总监一样,我在休息时也喜欢将手机关掉,虽然我知道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可能两个小时内在全世界都会发生许多重大的事情。
  因为我既怕打扰别人,又不喜欢受到他人莫名其妙的打扰。在今天这个世界,我知道许多人都不太懂得拒绝,在需要保持精力、休息或者完全属于个人的时间里,每次都是因为不懂得拒绝,而让外人的来访或电话给自己带来烦恼。
  戴高乐在 1932年时说:“没有神秘感就没有威望可言。因为过于熟悉,尊敬之情就不会油然而生。只有像神像一样隐居深庙,才能显出凛凛的威风。无论是运筹帷幄,还是所思所为,都要令人捉摸不透。”他还曾经说过:
  “我是一个孤独的人,我如此酷爱孤独。”
  大约在 3000年以前,在今天中亚西亚以西的地方,有一个国家叫美狄亚,那里有一个部落,部落首领的名字叫迪奥西
  (deioces),他德高望众,村民有任何纷争,不论是争一口水井,还是砍错了两棵树,都会找他出面仲裁,摆平疑难。村里其他长老,因为年纪渐渐大了而变得昏聩,收受贿赂而变得腐败,只有迪奥西年纪越大越公正,成为部落的司法之神。
  有一天,迪奥西厌倦了,宣布退休归隐,部落没有了迪奥西,立刻没有了主心骨而四分五裂,内斗不止,战斗不息,没有人有办法摆平。终于大家决定,还是要请迪奥西出山。迪奥西再三婉言谢绝,在村民的苦苦哀求下,他勉为其难地答应了。故事发展到这里,这个迪奥西与《倚天屠龙记》的主人公张无忌的人生道路有相似的地方,但是接下来迪奥西做了一件张无忌绝对想不到的事情。他提出了一个条件,必须建一座深宫,请一批保镖,让他住在里头永不露面。如果需要找他,必须由信差通传。周围的人哪怕是服侍他的奴仆,一周也只能见到他的面容一次。
  由于神秘,迪奥西的权威越发不可侵犯,他后来成了美狄亚国王,为美狄亚开疆拓土,为后来一个更加伟大的帝国打下了基础,那个国家的名字叫波斯。

  这显然不是一个非常合适的案例,但展现的管理艺术却相当具有借鉴性。现在能够从迪奥西身上学到这种“玩失踪”的管理艺术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我们现在的企业家和公司早就习惯了拼命地曝光并追求现身的机会,而不知道如何很好地隐藏自己。
  其实,最好的“洗脑”是保持神秘和正确,而不是单纯的曝光率。
  在中国、美国,还有欧洲的很多地方,企业家们就好像失去了思考能力一样,他们四处演讲,迫不及待地想看到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印在报纸上,或者暴露在互联网上,处处都有他们的观点才觉得满意。为此,不少人雇用了大量的记者和传记作家,为他们编织着一段又一段的创业传奇。
  他们非常愿意上国家级电视台的对话节目,去参加访谈,和自己后辈进行比拼,告诉他们应该如何成功。他们利用了一切闲余时间来做这些事情,热衷于参加那些明星荟萃的慈善晚宴和娱乐节目,对漂亮的女演员一掷千金,引来人们无比艳羡的目光。
  不得不说,有神秘感的公司和企业家现在已经是物以稀为贵了,这让公司和他们的领导者失去了尊严。当然,还有些公司做得很好,比如国内的华为。华为的战略和它的管理方式在外人看来始终都是一个巨大的谜团。它的领导者任正非也是一位神秘人物,藏在深山中,云深不知处。
  有一次,我回国参加一次商业洽谈,一些知名的媒体记者就对我说,他们在自己漫长的职业生涯中,竟然没有一次机会能采访到任正非。至于华为公司的几万名员工,能见到任正非本人的也非常少。
  他们在抱怨,但在我看来,这恰恰就对了。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他要在其下属和公众面前形成一种无所不在的神秘感,让人们不明白你为什么要做那件事,甚至于为什么突然要有所改变。总之,人们觉得你不可思议,难以接近,无形中就会对你形成仰望的姿态。这便是距离的神秘带来的效应。
  “让我们成为朋友?”no!
  你喜欢和你的下属成为朋友吗?
  来自戈瑞的警告是:“如果你们每天都在一起工作,成为朋友并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虽然这可能为你带来忠心和安全感。但是,潜在的麻烦还远在后面,一旦爆发出来,你可能丢掉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权威和敬畏。 ”
  朋友之间是一种自然属性,很纯粹的关系,没有职位高下,思想与感情坦诚相见,距离和亲疏是可以控制的。而老板与下属,彼此之间既有职位的高低之分,又各自为了不同的利益算计,一个看重的是效益,一个为了更多的薪水,环境和利益造就了双方身不由己地“对外作战,对内斗争”。
  这两种角色和关系的转换,让我们同时拥有了两副截然不同的面孔。如果生硬地将这两层关系“二合一”,必定会陷入尴尬、为难的境地,很多简单的事情也会变得繁杂难以解决。
  有一家科技公司的主管曾大感不解地对我诉说:“我现在不得不为那些‘兄弟’感情埋单。他们把我的命令当成‘建议’,没有人再怀抱紧迫去执行,我没办法重新站在领导的位置上命令和督促,甚至会因为翻脸和训斥下属而感到羞愧。难道领导和下属真的无法成为朋友?”
  a有一个大学同学,和 a分在一个公司的一个部门,目前,a是部门经理,他还在做技术,a发现有很多以前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的问题,他现在已经不和A讲了,由于多年的同学关系,a也问过他,为什么会这样子。

  他的回答也很有道理,他认为,例如像他打算什么时候跳槽的问题,他不愿意告诉一个既是上级又是朋友的人。
  这就是问题所在。当你身处于职场,尤其处在人事关系比较紧张的部门或特殊行业,人与人的关系总是越单纯越好,经不住迭加和掺和,否则会不堪负荷而出现裂痕。上司和下属之间的角色定位,特别考验人们的情商。这对于领导者的要求尤其严格,我有很多客户,均是因为处理不好与下属的距离而导致了麻烦。
  而对于和上司走得太近的员工来说,他可能因此成为这个部门内不受同事欢迎的人。
  我刚到美国时,曾经在一家中型的广告公司工作。当时,公司来了一位新员工,他进出部门主管的办公室很随意,与主管的关系似乎非同一般,而且很少主动与其他人沟通交谈。这种情况出现后,大家就开始私下地议论并互相提醒:
  “嘿,我们做事和说话要注意一点了。”
  “他是主管派来监视我们的吧,嘿,真没想到,主管先生竟然是这样的人!”
  人们议论纷纷。这下你就知道,即便是白人,他们也喜欢花边和八卦,也经常在私下对自己的上司做出各种各样不靠谱但杀伤力极强的评价。
  有一天,主管要听取我和另一位同事的工作汇报,我们如实谈到了对目前工作的看法和建议,突然,这位主管打断了我们之间的谈话,提出找一个人来听听意见。当这位刚来几天的新员工走进来时,我和同事不禁相互流露出疑惑。
  这位新同事一进来,就口气坚定、态度严厉而感慨地评价我们的工作:
  “如果没有项目合同,工程师就没有用,有了合同,到哪里都可以找到人……”
  于是,他的一番言语,马上得到了主管的认同,等于否认了我们之前的工作。我们只好闭嘴沉默,不再说话。后来,主管提出一起吃晚饭,不知什么时候,这位同事却悄悄地离席而去,竟然没有跟主管打声招呼,也没有跟我们告别。
  这种失礼更使他成为了公司的中心议题。从这以后,有关他的话题更多了。比如,他可以借老总的车出去办事,可以召集主持几个部门会议,可以布置任务听取汇报等等,谁也说不明白他的职权范围,但我们都清楚他是总经理的贴身朋友,纷纷对其敬而远之。
  从我在美国和东亚地区这么多年的个人亲身体会来说,如果你正在领导一家公司或者一个部门,首先要在这方面谨记几个原则:
  第一,假如你需要一个助手,那么别让他成为你的朋友。如果你与他的关系过于亲密,你不但害了他,而且使你的个人形象在这个部门一落千丈。
  第二,如果你的上司经常邀请你私下去喝咖啡,并且已经让其他的同事发现,那么,尽快结束这种关系。必要时,你可以离职。
  守住你的秘密
  为自己的秘密准备三个口袋
  你要为自己的秘密准备三个口袋,其中有两个是永远不会打开的。一个装的是最坏的,另一个装的是最好的。你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将中间的袋子打开,让那些非看不可的人瞧一眼。他们自以为这就是你的秘密,其实不过是虚假新闻。
  隐私就像私人账户密码一样,没有人会随便地告诉别人,更不用说宣扬出去。想要窥探你秘密的人,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小偷,你要为自己的隐私设把锁,看守好,不要随便交出钥匙。如果没有什么必要,你没有任何义务把隐私坦白出去讨好别人。当其他人得到了你的秘密,他们就可以把这当作新鲜的礼品到处馈赠给另外的人。不要傻乎乎地以为别人会对你很交心,如果你这么想,只能证明你比较单纯,但别人会认为你是连自己都保护不好的大傻瓜。

  别埋怨别人的“出卖”,你的秘密要你自己保守
  有一位大大咧咧的好友向我抱怨:她把自己的一个秘密告诉了单位里与她关系最好、最信任的同事,并要求她的同事“绝不对不要说出去”。
  后来的事情我想你已经知道了,这个同事甚至发了毒誓绝对不会告诉别人,但是不出一个星期,整个公司都开始用异样的眼光看她,她的“秘密”败露了。我“天真”的好友只得带着一颗破碎的心,在别人复杂的眼光中另谋出路。
  只有自己知道的事情才叫作秘密。如果有第二个知情人,就等于全世界都已经知晓。所有公诸于天下的秘密都是从“自我出卖”开始的。如果你憎恨别人的“出卖”,首先就要管好自己的嘴巴。
  罗斯福还在当海军助理部长的时候,有一天,一位好友来访。
  在他们的谈话间,这位朋友似是不经意地问及海军在加勒比海某岛建立基地的事情。
  这位来访的好友说:“我的朋友,我只要你告诉我,我所听到的那些关于基地的传闻是否确有其事。”
  罗斯福神秘地张望了四周,然后故意压低嗓音向朋友询问:
  “对于不便外传的事情,你能绝对保密吗?”
  “能!”好友急切而又肯定地回答。
  “那么,我也能。”罗斯福微笑着说。
  能够说出去的事情是不能够称之为“秘密”的,只能算作“难言之隐”。
  所有的“难言之隐”都有时效性,到了一定的阶段和时机,就会释怀。比如,遭遇的一次不幸、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自己做过的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感情的创伤……这些多是人们不希望发生或无法接受的事情。在自我保护意识的驱动下,这些“过去”都会被我们隐藏在自己的内心深处。
  但事实是,每个人都有寻求他人理解和渴望找到出口的本能,“倾诉”就成了最快速实现的通道。当遇到一个让你感觉可以信任和理解的人,或者在内心最脆弱和冲动的时候,便会忍不住把内心的秘密告诉对方,“说出去”的后果被情绪冲到了脑后。当流言蜚语和灾祸在某一天向你袭来的时候,你才如梦初醒,悔不当初。
  很多女人之间的矛盾就源自于“秘密”。你会见到两个曾经亲密无间的女人,从无话不谈的闺中密友变成水火不容的敌人。她们之间的“小事”可能无伤大雅,可是两人最终却翻了脸。为什么呢?因为在一次争吵中,其中一个女人把好友的秘密当成了发泄和反击的工具说了出来,这使得对方十分难堪,名誉受到很大的影响。
  在一些反映政界风云的影片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高层领导人的隐私被拿来当作攻击利器。这些生活的隐私,致使他们从如日中天的政界宠儿跌入万丈深渊。
  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希望“你的事情”成为秘密,就不要讲出去,即使是面对最亲近的人追问。如果不是非说不可,最不应该告诉的对象就是“值得信赖的同事”。连你自己都无法守住秘密,怎么能够请求别人守口如瓶?
或许您还会喜欢:
把妹达人
作者:佚名
章节:110 人气:2
摘要:第1节谜男MeetMyStery屋子里一片狼藉。门板裂了开来,铰链也脱落了;墙上散布着串头、电话、花盆撞击的凹痕;贺柏为了逃命,躲到饭店去了;而谜男则哭着瘫倒在客厅地毯上。他已经整整哭了两天了,这不是那种正常的哭泣。正常的眼泪是可以理解的.但谜男已经超出常理,他失控丁。一星期以来,他游栘在极端愤怒与暴力,和一阵一阵间歇性,发泄式的呜咽之间。现在他威胁着要自杀。 [点击阅读]
货币战争1
作者:佚名
章节:121 人气:2
摘要:2006年夏,正当美国房地产泡沫如日中天之时,我对即将来临的金融海啸已深感忧虑,《货币战争》一书正是在这样一种不安和焦虑之中诞生的。在我看来,导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1971年以来的美元体系存在着致命的缺陷,这就是全世界的货币大厦事实上建立在美国的债务沙滩之上,而美元的债务本位既不可能稳定,也不可能持续,随着世界经济总吨位的增长,美元地基已在沉陷,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厦将倾的危机。 [点击阅读]
九重紫
作者:佚名
章节:344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争执窦昭觉得自己可能活不长了。老一辈的人常说,梦死得生,梦生得死。她这些日子总梦见自己回到了小时候,坐在开满了紫藤花的花架子下摆动着两条肥肥的小腿,白白胖胖像馒头似的乳娘正喂她吃饭。有风吹过,垂落的紫藤花蔓挤在一起,累累迭迭的紫藤花籁籁作响,像群围在一起窃窃私语的小姑娘。她觉得有趣,笑嘻嘻地跑了过去,抓住一根藤蔓,顺手就揪下了一朵盛放的紫藤花来。 [点击阅读]
思考致富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思考与财富》你的意志力量,是决定你成败的力量。要想成功,先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你思想所要的,都可以实现。■"思想"使一个人走上与爱迪生的合作之路"思想决定一切",这话一点不假。当思想与目标、毅力以及获取物质财富的炽烈欲望结合在一起时,思想更具有强有力的力量。几年前,艾德温·巴尼斯发现,人们只要去思想就可致富,这是千真万确的事。 [点击阅读]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第1章为什么再怎么整理都整理不好?1.1.从此摆脱“不会整理”的恶梦每当我介绍自己的工作:“我在开课教人怎么整理东西。”大部分人都会睁大眼睛,惊讶地说:“这样也算工作喔?”接下来就问:“整理东西还需要学喔?”的确,从“厨艺课”到“瑜加课”,甚至偶尔还会看到“打禅课”,学习才艺蔚为风潮,导致现在学习才艺这件事似乎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市面上却几乎没有出现所谓的“整理课”。 [点击阅读]
腹黑王爷盗墓妃
作者:佚名
章节:392 人气:2
摘要:盛大婚礼————妻变妾墨州城内最盛大的婚礼。迎亲的队伍足有三里长。新郎一身喜袍,身姿俊秀挺拔,面容清隽儒雅.一双眸子深沉如黑潭,唇角微微抿起,看不出是喜是怒。在他的身后是一顶大红花轿,花轿后妆奁几乎占据了半条街。围观的人群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啊,真风光。”“当然,这可是墨府的墨公子成亲,自然马虎不得。 [点击阅读]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68 人气:2
摘要: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学习一件事情,就是不回头,只为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后悔,不为自己做过的事情后悔。人生每一步行来,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一些,失去了我不想失去的一些。可这世上的芸芸众生,谁又不是这样呢?满身风雨我从海上来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陕西、甘肃发生了里氏6.5级到7.0级的余震。 [点击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保尔,出生于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早年丧父,全凭母亲替人洗衣做饭维持生计。他因痛恨神父平时瞧不起他,因为他是穷人的孩子,时常不公平的对待他,就往神父家的复活节蛋糕上撒烟灰而被学校开除。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在那儿他受尽了凌辱。他憎恨那些欺压穷人的店老板,厌恶那些花天酒地的有钱人。“十月革命”爆发后,帝国主义和反动派妄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点击阅读]
人生是一场修行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第1章前言人生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成功的人生离不开修行。正如圣人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也就是说,无论是谁,要想实现梦想,改变命运,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都必须脚踏实地地进行自我修行。我们在成长与学习的过程当中,必定会遭遇到种种风霜雨露的淬炼。 [点击阅读]
十年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楔子十年等待的尽头是什么?有些人,是拥抱真爱;有些人,是云淡风轻,尽付笑谈中。而他——守着一段早已死去、埋入黄土的情感,过不去,也醒不来,直到——那道深镂脑海的倩影,再次出现眼前。她身边那个人,早已不是他,午夜梦回,他却还记得她说爱他时的姿态、音韵、神情。蓦然回首,一身寂寥。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