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我在暧昧的日本 - 第16章 浅谈承诺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笔者曾经意识到,即便年逾花甲,自己也同样难改好问的学生本能,而绝非做教师的材料。就此,笔者曾对自己做出过如下释怀的解释。即,那是因为年轻时自己有缘得到心仪的最优秀教师的知遇之恩,并度过了一个幸福的青年时代的缘故。因为有此种意识潜藏于心,故而在国内,笔者从不曾有过正式执掌教鞭的经历。但是,却也偶尔能够得到在大学畅抒己见的机会。于是,便要求我必须站在教师的角度上回答问题,亦即受命向大家讲述一下具体的生活方式。笔者自知,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在作答的同时大都是付之一笑借以敷衍过关。然而毋庸置疑的是,笔者当时的心中亦存有某种焦躁之感,曾极力想使自己的发言内容充实而并非空洞之谈。
  1997年岁末之际,笔者曾在广岛的大学里同以色列前总理佩雷斯展开过一场辩论。这十年来,在笔者的读书生涯中起到主导作用的便是犹太神秘主义学者盖尔肖姆·肖雷姆。不仅如此,因为自己对犹太民族所遭遇到的苦难和战胜苦难的历史怀有敬意,所以,能够得到与佩雷斯对谈的机会,这对笔者来说的确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说来倒也不觉得与上述事情有什么矛盾——笔者曾和以琼塔·戈拉为首的海外知识分子们一起在一份旨在拯救一名记者的声明上签署过自己的名字。这名记者因为揭露了以色列的核武器问题,一直被关押在以色列的监狱里。
  在辩论会的前半场,就上述问题,笔者也曾在无奈的情况下与佩雷斯发生过冲突。而在会议接近尾声时,自己则提出了下述要求,希望能让笔者把笔者的剩余时间交给佩雷斯,自己则去当一名听众。然而,学生提问的矛头却一直指向着我,令笔者不得不再次阐述己见。

  “您想对当今的年轻人说点什么呢?”
  我冲口回答道,“信守承诺1
  因为笔者自己刚刚违背了自己的承诺,所以便在心底里期待着上述话语能够引来学生们的轰笑声。自己无法以一个信心十足的教师身份登上讲坛这一弱点,按理说立刻就会被大家看得一清二楚。但是,笔者也自知,自己绝非只是单纯地说上了一句笑谈。
  应该信守承诺!如果除了爽约以外便再也没有其他的选择,那就应该怀着痛苦的心情自食其言。但是,却也还有比这更为理想的选择,那就是在痛苦中信守承诺。
  涵义一如字面所示,故而未加赘述。如今亦然。在此,谨写下当时想要向学生们倾诉的自己的切身体验。
  当第一个孩子头部长着硕大的畸形物降临人世之际,自己还是一个大青年。基于当时的感受和行为方式,我写下了《个人的体验》这部小说。这篇作品曾在许多国家被翻译出版。就在最近,还有两个国家的报社和广播电台的记者向我提出了下述问题——
  “在日本,从法律角度上讲是否允许对那些具有较大生理缺陷的孩子不做包括手术在内的治疗,而听任其自生自灭呢?”

  “作为一名年轻的父亲,您当初是否有过那种想法呢?”
  我回答道,“这两种情况都。”啊不,不是那样的。
  孩子出生后必须做一次大手术。而在实施那次手术之前,笔者却先已陷入到一种临阵怯场的短暂体验之中。笔者小说的创作源泉便来自于上述那段短暂的体验。
  此外必须坦言的是,其间自己也曾多次想到过要从那种体验中逃离开去——如果有那种可能的话。于是,当现实世界中已经为那个孩子做了手术,并和他开始了共同生活以后,自己大脑深处想像中的故事便开始膨胀起来。同时,笔者也思忖过要对曾经拥有过上述想法的自己进行一番彻底的反思。
  自打那个如果任凭其自然发展下去生命便难以为继,非手术而不能延续其性命,但却必须留下巨大残疾的孩子呱呱坠地的一瞬间起,笔者便已经将一项难以遵守的承诺扛上了肩头。要使这个降临人世的孩子继续生存下去这件事本身,已经成为父母乃至社会对上苍所做出的再次承诺。倘若信守此种承诺便会被逼得走投无路的话,对于一个人来讲,有时或许别无他择只能背信自己的承诺。然而那样做势必会令其背上痛苦的包袱。不过,也还有比这更为理想的处理方法,那便是在痛苦中信守承诺。
  自长子光保住性命那天起,他已经和我们这些家属一起共同生活了将近三十五个春秋。如今,靠着药物的恩惠,其病情已经轻缓了许多。但癫痫仍时有发作。于是,对他本人而言这是一桩痛苦的事情;对家属来说,在和他一起外出等场合下,便每每要在心底里考虑到对方发病之际应该怎样对其进行护理。而笔者则一直以为,只要光病情发作,他本人便成了一个被动体,而家里人则一直对其关爱有加。

  岁末,妻子决定把纸老虎作为画儿的主题。为了寻购这一物品,光和我来到了人头攒动的新宿街头。徜徉之际不觉间来到一家位于狭小弄堂里的饭馆陈列窗前。橱窗内摆放着一个已经做好烧烤野鸭准备的小锅。那小锅与笔者恩师的遗孀按照恩师的烹调方法为笔者烹调野鸭菜肴时所用的那个小铁锅并无二致。
  笔者突然停住了脚步呆然伫立在那里——去年从美国归国后师母已经仙逝的往事,自己孩提时代的友人也已经令人痛惜地作古而去的往事一齐涌上了心头。是那位友人告诉了我——说我在书上发现的那位法国文学家可能是某个大学的教授。在笔者茫然伫立的那段时间里,光就站立在自己的身后,用他那硕大的躯体保护着我,抵挡着潮水般涌来的人流。那举止与他病患发作之际笔者和家里人照顾他时的情景如出一辙。
  在痛苦中信守的承诺——归根结底此乃上苍所赐命运使然。但是笔者相信,只要人之精诚所至,有时便能够得到某种回报。
  (帅松生译)
或许您还会喜欢:
暗店街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一我的过去,一片朦胧……那天晚上,在一家咖啡馆的露天座位上,我只不过是一个模糊的影子而已。当时,我正在等着雨停,——那场雨很大它从我同于特分手的那个时候起,就倾泻下来了。几个小时前,我和于特在事务所①里见了最后一次面,那时,他虽象以往一样在笨重的写字台后面坐着,不过穿着大衣。因此,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将要离去了。我坐在他的对面,坐在通常给顾客预备的皮扶手椅里。 [点击阅读]
暗藏杀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一九一五年五月七日下午两点,卢西塔尼亚号客轮接连被两枚鱼雷击中,正迅速下沉。船员以最快的速度放下救生艇。妇女和儿童排队等着上救生艇。有的妇女绝望地紧紧抱住丈夫,有的孩子拼命地抓住他们的父亲,另外一些妇女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一位女孩独自站在一旁,她很年轻,还不到十八岁。看上去她并不害怕,她看着前方,眼神既严肃又坚定。“请原谅。”旁边一位男人的声音吓了她一跳并使她转过身来。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1:暮色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序幕我从未多想我将如何死去,虽然在过去的几个月我有足够的理由去思考这个问题,但是即使我有想过,也从未想到死亡将如此地降临。我屏息静气地望着房间的另一头,远远地凝视着猎人那深邃的眼眸,而他则以愉快的目光回应我。这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死法,死在别人——我钟爱的人的家里。甚至可以说轰轰烈烈。这应该算是死得其所。我知道如果我没有来福克斯的话,此刻也就不必面对死亡。但是,尽管我害怕,也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3:月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谨以此书献给我的丈夫,潘乔感谢你的耐心、关爱、友谊和幽默感以及心甘情愿在外就餐也感谢我的孩子们,加布、塞斯及艾利感谢你们使我体验了那种人们甘愿随时为之付出生命的爱火与冰①有人说世界将终结于火,有人说是冰。从我尝过的欲望之果我赞同倾向于火之说。但若它非得两度沉沦,我想我对仇恨了解也够多可以说要是去毁灭,冰也不错,应该也行。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5:午夜阳光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每天的这个时候,我总是祈祷自己可以入睡。高中——或者称为炼狱更为恰当!如果有什么方式能够弥补我的罪过,那恐怕就是我读高中的记录了。这种厌烦感不是我曾经体会过的,每一天看上去都要比前一天更加极度无聊。也许这就是我睡眠的方式——如果说,睡眠的含义就是在变幻的时期内处于呆滞状态的话。我凝视着食堂角落水泥墙上的裂纹,想象着它们所呈现的花纹其实并不存在。 [点击阅读]
最优美的散文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0
摘要:冬日漫步(1)[美国]亨利·大卫·梭罗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博物学家、散文家、超验现实主义作家。生于美国康科德,毕业于剑桥大学。他是一名虔诚的超验主义信徒,并用毕生的实践来体验这一思想,曾隐居家乡的瓦尔登湖长达两年之久,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其代表作《瓦尔登悍又名《乎散记》,是他隐居生活的真实记录。 [点击阅读]
最先登上月球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最先登上月球的人--一、结识卡沃尔先生一、结识卡沃尔先生最近,我在商业投机上遭到了丢人的失败,我把它归咎于我的运气,而不是我的能力。但一个债权人拼命逼我还债,最后,我认为除了写剧本出售外,没别的出路了。于是我来到利姆,租了间小平房,置备了几件家具,便开始舞文弄墨。毫无疑问,如果谁需要清静,那么利姆正是这样一个地方。这地方在海边,附近还有一大片沼泽。从我工作时挨着的窗户望去,可以看见一片山峰。 [点击阅读]
最后的明星晚宴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浅见光彦十二月中旬打电话约野泽光子出来,照例把见面地点定在平冢亭。平冢亭位于浅见和野泽两家之间,是平冢神社的茶馆。据说神社供举的神是源义家,至于为什么叫平冢神社,个中缘由浅见也不清楚。浅见的母亲雪江寡妇很喜欢吃平冢亭的饭团,所以母亲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浅见必定会买一些饭团作为礼物带同家。浅见和光子在平冢亭会面,并非出于什么特别的考虑,而且饭团店门前的氛围也不适合表白爱意。对此,光子也心领神会。 [点击阅读]
最后的莫希干人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0
摘要: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美国才开始摆脱对英国文学的依附,真正诞生了美国的民族文学。而书写这个文学《独立宣言》的代表人物,是欧文和库柏,他们同为美国民族文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欧文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而库柏则是“美国小说的鼻祖”。库柏的长篇小说《间谍》(一八二一),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蜚声世界文坛的小说。他的代表作边疆五部曲《皮裹腿故事集》,影响更为广远;而《最后的莫希干人》则为其中最出色的一部。 [点击阅读]
最后致意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我从笔记本的记载里发现,那是一八九二年三月底之前的一个寒风凛冽的日子。我们正坐着吃午饭,福尔摩斯接到了一份电报,并随手给了回电。他一语未发,但是看来心中有事,因为他随后站在炉火前面,脸上现出沉思的神色,抽着烟斗,不时瞧着那份电报。突然他转过身来对着我,眼里显出诡秘的神色。“华生,我想,我们必须把你看作是一位文学家,"他说。“怪诞这个词你怎么解释的?”“奇怪——异常,"我回答。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