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我在暧昧的日本 - 第09章 光在普林斯顿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从今年夏天起我独自一人生活在普林斯顿的公寓里。冬日的一天,我的家属从东京来看我。在机场和出租车里的时候,弱智的长子光几乎无法忍受包围着他的听不懂的语言。但是到了傍晚时分,光听到在树叶斑驳的树林那边的湖面上,加拿大野鸭群里的一只鸭子鸣叫起来,于是他抬起一直低垂着的头,嚷道:——
  E调!
  之后,随着鸭群不断的齐声啼鸣,他已经像指挥家一样挺起胸膛,开始逐一识别它们声音的音程。当发出一些奇怪的叫声的时候,他就用手指敲打着窗玻璃表示不满。翌日清晨,他拿出五线谱开始作曲,曲名叫《E大调——加拿大野鸭》。
  那天晚上在大学老音乐厅举办的音乐会会场上没有麦克风,所以我们只能看见站在舞台上的光嘴唇动着致词,掌声随即响起来,很快就在全体听众的起立喝彩声中变得越来越响。
  这个时候,有人拨开众人,走到我这个感到十分幸福的父亲面前,说了些祝贺的话。并且还说他和作曲家光是同一天的生日。那个人就是我在斯德哥尔摩领诺贝尔文学奖时认识的教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约翰·F.纳什。这位教授多年来一直在与神经症做斗争。
  这一天上台演奏的另一位日本女钢琴家做过肾脏移植手术。她的美国丈夫感慨地向观众们述说了她因为做肾脏手术而一度中断了演奏生涯以及今日重返舞台的经历。
  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我们在纽约和华盛顿为刚刚出版的英译本《康复的家族》和《安静的生活》举办签名售书活动。这两部作品仍旧描述了光的生活。无论我们到哪一个会场,都有家里也有弱智儿女的人上前来交谈,他们都讲述了自己的体会——觉得与其说是自己在养活着弱智儿,不如说是自己在和他们一起共同生活,彼此启发。

  因为我围绕着光和我们家这三十多年来发生的事情写过文章,再加上电视节目里有一些光的镜头,所以有一些人从东京寄来了批评信,说这样做在伦理上有强加于人的倾向,还说我的书给人带来感伤。也有人议论说这不利于光的康复治疗。
  因此我们决定,直到能都汇集光作曲的新作品之前,将不在日本举办光的音乐会。我写的关于光的书也将以《宽松的纽带》宣告停止。这一次,在做出那个决定以后,我们又一次在海外体验了这种签名售书活动。现在,精神康复了的光和我的妻子已经回到东京,而我,也开始准备下半学期的课,尽管精神还没达到完全放松的状态,但多少也有些恢复了。
  我来谈谈在美国进行签名售书过程中的新发现。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他们签名售书的做法是,开始的十五分钟由作家介绍自己的工作,接下来的十五分钟里朗读书里的若干片段,然后再用十五分钟回答提问,然后留出充分的时间,让作者一边与买书的读者进行交谈,一边为他们签名。整个过程大约需要两个小时或者更多的时间。

  在这两次签名售书活动中,我分别面对面见到了二三百人和五六十人的读者。我觉得与其说在外国与读者面对面接触非常稀罕,不如说在自己的国家里很少能有这种机会。我能从读者那里听到颇有意思的意见,自己也能真正推心置腹地回答他们的问题。因为我重新感受到,买我书的人实际上就是非常关心我的读者。因此对每个读者提出来的问题,作家也有一步接一步深入回答的愿望。
  我们这些日本纯文学作家,的确正在失去读者。甚至也许可以说已经失去读者很长时间了。但是,态度认真的作家们,越是新作家就越是在努力工作——全身心地充满殷切之情地呼吁着。而且,就我个人的体验而言,我也不认为读书的人数减少了。那些真正关心文学并且把文学看做是能够有效地创造自己人生价值的年轻人们,以及与我们年龄相仿的成熟的读者们依然是存在的。
  因而如果在日本也经常性地举办这种规格的签名售书活动,——书店可以只负责提供场所,作家也因为书卖得出去而不计报酬的话——即使每次签名售书活动的顾客流量都很小,不是也能够采取集腋成裘的方式积少成多吗?
  这样一来,我认为以出版五六千本书为目标的纯文学的出版计划就可以实现——夏目漱石的书也好,芥川龙之介的书也罢,当年面向他们同时代的读者,小说的发行数量岂不是更少?——作家就能够真正给读者讲出自己的心声了。

  ①巴诺(Barnes&Noble),美国也是全球最大的连锁书店企业,已有整整130年的历史,1873年由查尔斯·巴恩斯(CharlesM.Barnes)创办于伊利诺伊的家中——译注。
  ②博德斯书店(Boarders),美国连锁书店——译注。美国给我留下的另一个鲜明的印象是:巴诺书店①和博德斯书店②的那种宏大的规模。这样的连锁书店每天一直会营业到深夜,店里还配备有咖啡屋。我年轻时代见到过的那种货真价实的书虫就可以在这样的大型书店中悠然自得地选书,埋头读书,或者交谈。
  由于采购成本低,大型连锁书店可以销售折价书,这一点似乎与日本的情况不太一样。不过,这并不是说日本就没有希望出现特立独行的书店。
  我出远门坐火车到华盛顿去的时候,看到那里有一家波里蒂克斯和普罗兹书店,起初就是由两名女性开起来的,而今她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经营出自己梦想中的书店。现在那里年轻员工的工作状态良好,他们确实都非常爱书,并且充满了知识的活力。我也发现在有的书店里,可以与书店主任一级、懂得文学的志愿者探讨问题。作家、预备作家以及读者们也在这种地方见面。
  在日本,营业到深夜的书店似乎也多了起来。我们梦寐以求地期待着有更便于人与人之间亲密交流的场所多多出现。
  (庄焰译)
或许您还会喜欢:
老母塔之夜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下午,当我和我的随从们听到一个情况后,便决定在将要参加的审判会上采取强硬的态度。我们动身去“法庭”的时候,天色已晚,只见路上人很多。这些人在院子里找不到座位,只好站着,以便能看见我们走过来。我们刚刚走进院子,大门就关了起来。对我们来说,这可不是好兆头。看起来,穆巴拉克施加了影响,而且产生了效果。我们从人群中挤到听众广场上。那里本来只有一张椅子,现在增加了一条长板凳,笞刑刑具还放在那里。 [点击阅读]
背德者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引子天主啊,我颁扬你,是你把我造就成如此卓异之人。[诗篇]①第139篇,14句①亦译《圣咏集》,《圣经·旧约》中的一卷,共一百五十篇。我给予本书以应有的价值。这是一个尽含苦涩渣滓的果实,宛似荒漠中的药西瓜。药西瓜生长在石灰质地带,吃了非但不解渴,口里还会感到火烧火燎,然而在金色的沙上却不乏瑰丽之态。 [点击阅读]
芥川龙之介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某日傍晚,有一家将,在罗生门下避雨。宽广的门下,除他以外,没有别人,只在朱漆斑驳的大圆柱上,蹲着一只蟋蟀。罗生门正当朱雀大路,本该有不少戴女笠和乌软帽的男女行人,到这儿来避雨,可是现在却只有他一个。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数年来,接连遭了地震、台风、大火、饥懂等几次灾难,京城已格外荒凉了。照那时留下来的记载,还有把佛像、供具打碎,将带有朱漆和飞金的木头堆在路边当柴卖的。 [点击阅读]
莫罗博士的岛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1887年2月1日,“虚荣女士”号与一艘弃船相撞而失踪,出事地点大约在南纬1度,西经107度。1888年1月5日,即出事后的第十一个月零四天,我的叔叔爱德华·普伦狄克被一艘小船救起。方位在南纬5度3分,西经1ol度。小船的名字字迹模糊,但据推测应当是失踪的“吐根”号上的。我叔叔是个普通绅士,在卡亚俄码头登上“虚荣女士”号开始海上旅行。出事后人们以为他淹死了。 [点击阅读]
质数的孤独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爱丽丝·德拉·罗卡讨厌滑雪学校。她讨厌在圣诞假期也要一大早七点半就起床,她讨厌在吃早餐时父亲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同时一条腿在餐桌下面焦躁地抖个不停,仿佛在催促她说:“快吃!”她讨厌那条会扎她大腿的羊毛连裤袜,讨厌那双让她手指不能动弹的滑雪手套,讨厌那顶勒住她的面颊、同时又用铁带扣卡住她下巴的头盔,也讨厌那双特别挤脚、让她走起路来像只大猩猩的滑雪靴。“你到底喝不喝这杯奶?”父亲再一次逼问她。 [点击阅读]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1我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我的童年幸福快乐。我有一个可爱的家庭和宅院,一位聪颖耐心的保姆;父母情意甚笃,是一对恩爱夫妻和称职的家长。回首往事,我感到家庭里充满了欢乐。这要归功于父亲,他为人随和。如今,人们不大看重随和的品性,注重的大多是某个男人是否机敏、勤奋,是否有益于社会,并且说话算数。至于父亲,公正地说,他是一位非常随和的人。这种随和给与他相处的人带来无尽的欢愉。 [点击阅读]
随感集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白开元译1梦,我心灵的流萤,梦,我心灵的水晶,在沉闷漆黑的子夜,闪射着熠熠光泽。2火花奋翼,赢得瞬间的韵律,在飞翔中熄灭,它感到喜悦。3我的深爱如阳光普照,以灿烂的自由将你拥抱。4①亲爱的,我羁留旅途,光阴枉掷,樱花已凋零,喜的是遍野的映山红显现出你慰藉的笑容。--------①这首诗是赠给徐志摩的。1924年泰戈尔访毕,诗人徐志摩是他的翻译。 [点击阅读]
霍乱时期的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这些地方的变化日新月异,它们已有了戴王冠的仙女。——莱昂德罗·迪亚斯这是确定无疑的:苦扁桃的气息总勾起他对情场失意的结局的回忆。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刚走进那个半明半暗的房间就悟到了这一点。他匆匆忙忙地赶到那里本是为了进行急救,但那件多年以来使他是心的事已经不可挽回了。 [点击阅读]
霍比特人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在地底洞穴中住着一名哈比人。这可不是那种又脏又臭又湿,长满了小虫,满是腐败气味的洞穴;但是,它也并非是那种空旷多沙、了无生气、没有家具的无聊洞穴。这是个哈比人居住的洞穴,也是舒舒服服的同义词。这座洞穴有个像是舷窗般浑圆、漆成绿色的大门,在正中央有个黄色的闪亮门把。 [点击阅读]
青春咖啡馆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那家咖啡馆有两道门,她总是从最窄的那扇门进出,那扇门人称黑暗之门。咖啡厅很小,她总是在小厅最里端的同一张桌子旁落座。初来乍到的那段时光,她从不跟任何人搭讪,日子一长,她认识了孔岱咖啡馆里的那些常客,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跟我们年纪相仿,我的意思是说,我们都在十九到二十五岁之间。有时候,她会坐到他们中间去,但大部分时间里,她还是喜欢坐她自己的那个专座,也就是说坐最里端的那个位子。她来咖啡馆的时间也不固定。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