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我用一生去寻找 - 2. 真理只有一个,但谁拥有真理是个问题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小时候我家庭成分不好,吃过很多苦头,可能因为从小没有机会出风头,时间长了就主动放弃了自我表现,有需求也不敢大声嚷嚷,因此就学会了一种没有什么自我的生存之道。
  年轻的时候,我的很多朋友,都挺爱说“我的原则”,说得还非常有激情。我也跟着说过,但很快我就不说了。因为我发现所谓“我的原则”,其实是总强调自己有一个“真理”,比别人高明。说到底是自己对自己的偏见,总觉得自己是正确的,别人是不对的。在很多团体之间,这种青春期的症状,就成为战争的根源、争吵的根源,是团结最大的障碍,也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大的障碍。
  现在反思自己的青春期,会看到很多荒谬。当时的很多种荒谬倒都有美好的动机,但却往往有着不好的结果。比如我们崇尚纯洁,就总在别人身上发现“污点”;我们崇尚道德,就会轻易地指责别人没有道德;我们崇尚某个主义,就会草率地要求别人改变信仰与自己一致。怀抱理想,却我字当头。这里的我字当头,不一定是自私,而是以自我为中心,最明显的是不会与他人磋商,只有自己的一厢情愿。即使是美好的愿望,一厢情愿也未必会获得别人的认同。没有磋商,既不能论证自己想法的正确性、可行性,反而可能给他人与自己造成伤害。
  一个国家也有自己的青春期。 “文革”时期,就是一个大面积的青春期病症涌现、但却把疾病当真理的时代。种种现在看来荒谬之极的运动,为什么能够如此大规模地展开,为什么尤其在年轻人中间得到最大的响应?这就不仅仅是一个时代问题了,我认为它多多少少有着我们人类青春期本身内在的特征。
  那种以为真理在握所导致的“我的原则”,其核心是在强调自我。现在我岁数大了,发现凡是引发争斗的、表现自我的“真理”都不能算真理。
  真理只有一个,但谁拥有真理是一个问题。以前看到有个诗人说:“我相信真理,但是我不能说出来,怕别人把它当作我的发现、我的发言,以至于为所有权再次引起纷争。因此我宁愿不说出来,让真理的位子空着,对那个方向保持着敬畏。大多数情况下,有敬畏心暗示真理的存在也就够了。”
  诗人说到了我们人类最难解决的问题:人人都渴望真理,但我们打着真理的旗号进行的纷争和造成的灾难却是最多的!我们说真理只有一个,也具有相当的危险性。它只有一个,那么拥有的人也就很少。但往往谁都认为自己拥有真理,都比别人高明。争当聪明人,不做傻瓜,这是世间最常见的纷争。真理绝非为个人和某个团体所独享,它必须是全人类的。所以真理的力量首先激发人们产生磋商的动机和行为,为了磋商,人们应该制定信息透明、信息共享的制度,不应该有垄断知识的权力阶层,不应该有信息黑幕,不应该因为知识的不公平传播造成人类在智力上的不平等,更不能因此划分人的三六九等。这就需要人人均有学习知识和了解真相的公平机会。我们说磋商的第一个原则是平等,不仅仅包括人格上的平等,同时要求围绕磋商主题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必须是透明的,人人都能获取的。这样人们的分析能力才能站在同一个层面,交流和判断才能真正有效。
  营建这样一个寻求真理的公平环境是必需的,否则真理就会因为每个人依据不同信息得出的不同结论变成很多个,教人不知所从。我们看到拥有各自信仰的教徒之间发生矛盾,而不同民族依据自己的真理与其他民族发生的争斗依然此起彼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重要责任,是把发达国家的知识传播到不发达国家,就是希望从知识和信息共享的基础做起,抹除人们的差异,最终希望人们的“真理”越来越少,分歧越来越少。
  归根结底,真理应该是对人有益的,但不是仅仅对少数人有益,真理必须对全人类有益才能算得上真理。从集团到个人,在朝向真理的道路上,最重要的就是消除自我。
  消除自我,已经成为通往真理道路上的人们的共识,但它绝不是一个空谈,必须深入了解他人,进入磋商才能完成。我们说磋商的目的是为了寻求人人都能分享的真理,而磋商的另一个伟大作用,就是能够彻底有效地消除自我。
或许您还会喜欢:
身体语言密码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对美国人而言,图中的手势意味着“好,不错”;而对意大利人来说,这表示“数字一”;日本人则认为这个手势代表的是“数字五”;不过,在希腊人眼中,这表示“去你的”;而在中国则表示“很棒”我们都知道,当一个人走进一间熙熙攘攘的房间之后,不用几分钟,他就能准确地描述出房间内各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此时此刻的感受。 [点击阅读]
鬼医傻后
作者:佚名
章节:127 人气:2
摘要:第001章夜半惊魂晚霞似血,笼罩了整个天际。苍穹一片暖色,晚云轻拂而过,好似层层翻滚的浪海,无穷无尽的变幻。翻卷如云的宫墙,层层迭迭的瓦檐,精致的亭台楼阁,山石排列有序,奇花异草数不胜数,轻风吹过,到处是馥郁诱人的香气。雕梁画栋的殿阁中,微微敞开的窗户,暮色的青白光芒笼罩着宽大空荡的宫殿,显得苍凉而凄惨。 [点击阅读]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引言不打不骂也能教出好孩子打和骂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专家认为:打骂教育是中国传统专制家庭制度的残余,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严重摧残。打骂教育,也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不会使孩子成才,而且还有可能酿成家庭悲剧。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早在300年前就提出:要尊重孩子,要精心爱护和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反对打骂孩子。 [点击阅读]
九型人格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号性格:完美型自白:我觉得凡事都应该有规有矩,我一直坚持自己的标准;我理性正直、做事有原则、有条理、有效率、事事力求完美,但别人说我过于挑剔、吹毛求疵。性格特点:(1)对错黑白分明,没有灰色地带,原则必须遵守和坚持,不可以协商,经常认为自己掌握真理;(2)高标准、高要求、认真、原则多,自己出错则会自责、内疚、愤怒;(3)自律,也严于律人,对人也对己,别人出错会进行指正, [点击阅读]
云中歌2
作者:佚名
章节:125 人气:2
摘要:云歌被宦官拖放到一旁。拖动的人动作粗鲁,触动了伤口,她痛极反清醒了几分。隐约听到一个人吩咐准备马匹用具,设法不露痕迹地把她押送到地牢,拿什么口供。不知道是因为疼痛,还是大火,她眼前的整个世界都是红灿灿的。在纷乱模糊的人影中,她看到一抹影子,疏离地站在一片火红的世界中。四周滚烫纷扰,他却冷淡安静。 [点击阅读]
人类的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65 人气:2
摘要:前言汉斯及威廉:当我十二三岁的时候,我的那位引导我爱上书籍和图画的舅舅,答应带我做一次永难忘怀的探险——他要我跟他一起上到鹿特丹老圣劳伦斯教堂的塔楼顶上去。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教堂司事拿着一把足以与圣彼得的钥匙相媲美的大钥匙,给我俩打开了那扇通往塔楼的神秘大门。“等你们下楼出来时”他说,“拉拉铃就行啦。 [点击阅读]
伊索寓言
作者:佚名
章节:454 人气:2
摘要:农夫替牛解下犁套,牵着它去喝水。这时,有只穷凶极恶的饿狼正出来觅食,看见那犁,开始仅仅只舔舔那牛的犁套,觉得有牛肉味,便不知不觉地将脖子慢慢地伸了进去,结果再无法拔出来,只好拉着犁在田里耕起田来。那农夫回来后,看见了它,便说:“啊,可恶的东西!但愿你从今弃恶从善,回来种田吧。”这故事是说,尽管有些恶人做了一点善事,但这并非他的本意,而是出于无奈。 [点击阅读]
哈佛家训
作者:佚名
章节:197 人气:2
摘要:《哈佛家训》是我送给儿子和女儿的一份特殊的人生礼物。我深切地感到.父母不仅要用牛奶和面包将子女养大.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及时用完美的思想熏陶他们的灵魂。子女是父母爱情的结晶。生下他们.并不只是让我们得到做父母的愉悦.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去教导他们.用正确的人生观念启迪他们.使他们真正成为人类智慧的精英.成为大地上生命的强者。我们要担负起这个责任.应该好好去履行做父母的职责。 [点击阅读]
存在与虚无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存在与虚无》这是一部存在主义代表作,在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内容概论:一、导言:对存在的探索在本书的第一部分,萨特明确了他对存在思考的起点,提出了存在的两种不能互相还原的存在形式:对意识来说超越的存在和意识本身。萨特的存在理论的逻辑出发点是现象。 [点击阅读]
安徒生童话故事全集
作者:佚名
章节:183 人气:2
摘要:长篇小说(6):《即兴诗人》,《奥?特》,《不过是个提琴手》,《两位男爵夫人》,《生乎?死乎》,《幸运儿》。剧本(25):诗剧《阿夫索尔》,《圣尼古拉教堂钟楼的爱情》,歌剧《拉默穆尔的新娘》,歌剧《乌鸦》,诗剧《埃格纳特的人鱼》,轻歌舞剧《离别与相逢》,歌剧《司普洛峨的神》,《黑白混血儿》,《摩尔人的女儿》,《幸福之花》,独幕诗剧《国王的梦想》,《梨树上的鸟儿》,《小基尔斯滕》,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