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我的爸爸是吸血鬼 - 第二章(5)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二章(5)
  我觉察到有人盯梢,因为我的皮肤感到扎刺。我四下环视了一圈,满眼皆是雾气和草地。
  “怎么了?”凯瑟琳不安地问,我做了个鬼脸逗她,她释怀地咧开嘴笑了。
  “我们跑吧,”我说。
  我们互相追逐着跑回街上,终于摆脱了遭人尾随的阴影。
  那天上午晚些时候,麦克?嘉瑞特夫人开车送我回家,车上还有凯瑟琳。看来麦克?奇夫人解除了对凯瑟琳去我家的禁令,出发前她在车里等着,让凯瑟琳帮我把屋子里的东西搬上车。我家的房子一直都很凉爽,窗子上的藤蔓把热浪挡在屋外。
  “你的房间真大,”凯瑟琳一边说,一边打量着我的房间——淡蓝色墙壁,象牙白护墙板,花冠形装饰线条,深蓝色天鹅绒窗帘垂在窗户里面。“你不用和别人合用房间,你居然还有自己的浴室!”
  她特别喜欢我的床头灯——灯上戴着一个五边形的瓷灯罩。没开灯的时候,这个灯罩看似凹凸不平的象牙;点上灯后,每一面都显现出一只活灵活现的鸟儿:蓝松鸦、主红雀、小燕雀、黄鹂和鸽子。凯瑟琳把灯开了又关,关了又开,反复折腾了好几次。“为什么会这样?”
  “这种瓷器叫做隐雕瓷。”好几年前我问过父亲同样的问题。“这些瓷片都经过雕刻和绘画,你往灯罩里面看就能看到了。”
  “不看也罢,”她说。“我觉得它很神奇,对具体的原理没兴趣。”她关上灯,说:“你真是个幸运的孩子。”
  “在某些方面我是幸运的,”我看着她的眼睛说,“但是和你相比,我的生活中远没有那么多乐趣。”
  事实就是这样。她抓着我的臂膀,说:“要是我们俩是姐妹就好了。”
  我们下楼的时候,父亲正好走过,他手里拽着一本书。他抬头看到我们俩。“总算让我松了一口气,我还以为来了一群大象呢。”
  他和凯瑟琳握手问好——凯瑟琳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他,然后他就告辞往书房走去。
  我们朝门口走。
  “你父亲简直魅力十足,”凯瑟琳轻声说,“你怎么不早告诉我?”
  我无以言对。
  “他患了红斑狼疮,真为他难过,”凯瑟琳开了门,突然转身回来对我说:“他有摇滚明星的气质。我们的父亲长得像个屠夫似的,他也确实是个屠夫。艾蕾,你可真够幸福的。”
  她走后,房子显得比任何时候都大。我到书房找父亲,他坐在书桌前正在看书。我的眼睛在他身上停留了片刻:纤长的手托着腮帮子,漂亮的嘴唇上似乎始终凝结着一丝失望,睫毛又黑又长。没错,父亲的长相确实英俊性感。我心里纳闷着他可曾感到过孤独。
  “什么事,艾蕾?”他问,没有抬起头来。他的声音依然深沉而富有音韵。
  “我想和你谈谈,”我说。
  他抬起脸,看着我问:“谈什么?”
  我深深吸了口气,说:“有关自行车的事。”
  父亲起先表示他要考虑一下再说。几天后,他说他和丹尼斯商量过了,丹尼斯认为骑车是一种有益健康的锻炼。
  我们去买自行车那天,父亲对我说:“我知道你在一点点长大,也知道你需要更多的独立空间。”他深深吸了口气,“这些我都明白,把你留在家里是为了你的安全,你到外面去我很不放心。”
  我们坐在他的黑色老款捷豹车里——这可是件难得的事情。他每个月用一次车,几乎从来没有带上过我。
  这是七月末的一个午后,艳阳高照。他穿着平时的深色西服——我曾问他为什么从来不去购物,他说他的西服和衬衫都是在伦敦定做的——他的装束还有宽沿帽、墨镜、手套以及一条围巾,都是用来防御太阳的。其他人要是这么穿戴,可能会显得古怪异样,但我父亲依然不失优雅端庄。
或许您还会喜欢:
阿甘正传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朋友:当白痴的滋味可不像巧克力。别人会嘲笑你,对你不耐烦,态度恶劣。呐,人家说,要善待不幸的人,可是我告诉你——事实不一定是这样。话虽如此,我并不埋怨,因为我自认生活过得很有意思,可以这么说。我生下来就是个白痴:我的智商将近七十,这个数字跟我的智力相符,他们是这么说的。 [点击阅读]
马克吐温作品集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本文是作者根据自己1868年在纽约采访州长竞选的素材写成的一篇政治讽刺小说。作者以夸张的漫画式的笔触,艺术地再现了美国社会中竞选的种种秽事丑闻,揭露了竞选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这篇小说以独立党候选人“我”的自白与大量的新闻、匿名信等引文的对照构成完整的故事,用犀利、夸张、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腐败政治的愤怒谴责。 [点击阅读]
魔山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魔山》是德国大文豪托马斯·曼震撼世界文坛的力作,是德国现代小说的里程碑。美国著名作家辛克莱·刘易斯对《魔山》的评价很高,他于一九三○年看了这部书后曾说:“我觉得《魔山》是整个欧洲生活的精髓。”确实,它不愧为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一九二九年托马斯·曼获诺贝尔文学奖,《魔山》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是评论界公认的事实。二关于托马斯·曼,我国读者并不陌生。 [点击阅读]
1973年的弹子球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喜欢听人讲陌生的地方,近乎病态地喜欢。有一段时间——10年前的事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逢人就问自己生身故乡和成长期间住过的地方的事。那个时代似乎极端缺乏愿意听人讲话那一类型的人,所以无论哪一个都对我讲得十分投入。甚至有素不相识的人在哪里听说我这个嗜好而特意跑来一吐为快。他们简直像往枯井里扔石子一样向我说各种各样——委实各种各样——的事,说罢全都心满意足地离去了。 [点击阅读]
24个比利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序言本书叙述的是一则真实故事──威廉.密里根是美国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结果却获判无罪的嫌犯,因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他不像精神病或一般小说上所记载的其他多重人格病患一样使用杜撰的假名,从被逮捕到被控诉开始,他一直都是争论性的公众人物。他的面孔出现在各报章杂志的头版和封面上,心智检查的结果不仅出现在夜间电视新闻节目,更成了报纸的头条新闻,迅速传遍全世界。 [点击阅读]
ABC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在我的这本记叙性的书中,我摒弃了常规,仅仅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我亲自处理过的一些案件和勘查过的现场,而其它章节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写的。我希冀读者相信书中的情节是真实的。虽然在描述各种不同人物的思想及感情上过于细腻,可是我保证,这都是我当时精细的笔录。此外,我的朋友赫尔克里.波洛还亲自对它们进行过校对。 [点击阅读]
H庄园的一次午餐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埃莉诺·凯瑟琳·卡莱尔,您被指控于本年七月二十七日杀害了玛丽·杰勒德。您是否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埃莉诺·卡莱尔笔直地站立着。她那傲然高昂的头、生气勃勃的蓝色眼睛使人惊讶。她的头发像煤炭一样乌黑。修剪应时的眉毛形成两条细线。法庭笼罩在一片沉闷而紧张的寂静中。 [点击阅读]
一个人的好天气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0
摘要:正文第1节:春天(1)春天一个雨天,我来到了这个家。有间屋子的门楣上摆着一排漂亮的镜框,里面全是猫的照片。再往屋里一看,从左面墙开始,隔过中间窗户,一直转到右面墙的一半,又挂了快一圈儿猫的照片,我懒得去数多少张了。照片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有的猫不理睬我,有的猫死盯着我。整个房间就像个佛龛,令人窒息。我呆呆地站在门口。"这围脖真好看哪。 [点击阅读]
一朵桔梗花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1.一串白藤花序幕花街上,点着常夜灯。如今,连一点痕迹都没有了,可是大正(注:日本年号,1911-1926)末年,在那个伸入濑户内海的小小港埠里,有一所即今是当时也使人觉得凄寂的风化区,名字就叫“常夜坡”。活了这么一把年纪,到如今还常常会想起那整晚点着的白花花、冷清清的灯光;奇异的是每次想起,它总是那么凄冷,了无生气。 [点击阅读]
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阿里阿德理-奥列弗夫人在朋友朱迪思-巴特勒家作客。一天德雷克夫人家准备给村里的孩子们开个晚会,奥列弗夫人便跟朋友一道前去帮忙。德雷克夫人家热闹非凡.女人们一个个精神抖擞,进进出出地搬着椅子、小桌子、花瓶什么的.还搬来许多老南瓜,有条不紊地放在选定的位置上。今天要举行的是万圣节前夜晚会,邀请了一群十至十七岁的孩子作客。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