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我把一切告诉你 - 第一篇:徒手打市场,两年成百万新贵 四、销售四大狠招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四、销售四大狠招
  不到两年时间,我已晋级成为报社广告销售状元,提成近百万。有人嫉妒,有人羡慕,还有人在背后下绊子!偷客户通讯录,跟客户告阴状传小话,故意低价抢客户,甚至诈称我已辞职……总之,无数下三烂招数都能在斗争中涌现,他们能得逞吗?嘿,这状元可非浪得虚名!
  三国马谡在诸葛亮南征孟获时,曾进言:“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对此,我深有体会。每到周五下午,我便专心守在电话机旁,挨个给客户打传呼:“祝您周末愉快!××报社小雨。”一始,连自己都感觉别扭,俩爷们还祝什么周末愉快啊,肉麻!但习惯成自然,什么人在连续收到几十次周末愉快的短信,还不动心?岁月是拉近人与人关系的最好武器,半年攻心下来,客户变朋友。这不是三言两语就能离间成功的。如今逢年过节,人人手机装满廉价祝福短信,全是应景之作。但在16年前,大家都还在打呼时,我就开展差异化祝福活动,短信话不多,但心诚又实在,好暖人心。
  别人给客户邮寄报纸,直接把公司、人名和地址打印好贴到信封上,太程序化,没人情味儿。我额外在信封上补句话:“祝您事业步步登高,本报新闻头条……敬请关注。小雨敬。”我知道客户没空看报,顶多瞄眼信封而已。写这话是想提醒兄弟姐妹们,小雨还在关心他呢。也许一次两次没用,时间长了,对客户心态会不会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事实站到了我这边。
  第一次拜访完客户,出门时,我总要补上一句:“老大,我看大家聊得投缘,以后再见面,呵呵,别老称呼先生先生的,忒见外啦,干脆你喊我小雨,我喊您×哥得了,您说呢?”
  谁好意思当面拒绝我的美意?呵呵,一般都点头称是。嗯,这就对了,我跟客户初次见面,关系不熟,其中客气的称谓就是横亘在我们之间的一座丘陵。我一上手就铲掉丘陵,方便今后一马平川奔跑起来。嘿,试想一下,当大家无论是电话沟通还是见面交流,都是哥们了,说起话来自然放松。谈客户开局不错,好,下面就进入攻心阶段。
  每次从客户公司出来,我第一时间在小本上记录客户谈论话题、所提问题、心情好坏、客户特点、新发现、衣服款式等内容。下次见面前,马上掏出来温习,见面就猛夸客户上次穿得那套衣服如何有品,把人家说得各个心花怒放,笑脸盈盈。客户不笨也不傻,印象不深刻,我能说得那么准?有个好话题暖场,后面自然好谈,上次没说完的话题可以继续说,上次没回答好的问题可以继续答。人家觉得我是用心和他交往,自然高看一眼,这份感情算慢慢积累下来了。当时没合作没啥关系,我有的是等他下单的时间。

  令人叫绝的是,下次再约这客户,他一般会穿上次夸他的那套服饰。看,人有时很怪,但发现规律后也容易打交道。
  我对报纸定位、发行量、报价和折扣仅是头次见面粗略介绍一番,以后再见时,只谈圈内新闻趣事,以及客户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客户是位女生,闲聊发现她想瘦身,于是我就留心减肥方面的报道,一旦发现好文,我会把报纸相关版面抽出来,亲手递到客户手上,就差拿熨斗把报纸油墨熨掉了。这份关怀用心做,客户能感觉到,更增加信任感和安全感。销售核心是什么?首先是推销自己,让客户相信我,只有信我才能信报社。谁要想首次见面就逼客户了解报纸的全部信息,同时再记住自己,呵呵,像做梦不?特像!人家都还不了解你的为人和能力,有什么兴趣去了解产品?一句话,推销顺序切勿本末倒置。
  但光用常规思路拉近与客户关系,够吗?我做销售有“一正一邪”两套手法,讲点相面术,变个小魔术,博个好感,逗个乐子,都算“邪派”招数,推进伙伴关系的效果?只有好,没有坏。上高中时,机缘巧合对看相有了兴趣,从地摊上抱回一堆书回家研究,虽然没搞明白其中的奥秘和道理,但记住了推演“结果”。呵呵,简单看相没啥大问题。
  对了,咱还有一本关于《姓名字划吉数》的宝书,比如某人名字是二十三画,对应的说法就是:“旭日升天,明显四方;渐次进展,终成大业。(吉)”再比如某人名字是四十画,对应说法就是:“一盛一衰,浮沉不定;知难而退,自获天佑。(吉带凶)”
  每次谈新客户,我都要翻翻书,如果碰巧他名字笔画是“吉”,靠,第一时间告之!客户听完,高兴之余除了感谢之外,总该记住我点什么吧,得,感情又近一层。反之,忘记这事。而我名字的笔画对应是:“先历困苦,后得幸福;霜雪梅花,春来怒放。”唉,自己信不?心里甚是忐忑,最后搞得专信“后得幸福”四个大字去了!
  此外,见客户前,我事先都要准备好一个话题,或者想解决一个问题,在不经意间达到我的目的。比如这次我就想聊广告效果问题,那我会准备几个话题,1、京城三大报的性价比;2、客户反馈意见;3、报纸实效;4、媒介组合能达到的传播效果。话题里有事实,有理论,有比喻,有数据,有概念,最后交流所要灌输的目标是,表面上说我们是媒介组合里一个重要“辅助”媒介,是三大报好帮手,但实际上,希望客户记住的是我们位列京城四大报行列。

  客户天天都在见各路媒介人马,他们谁不玩命吹自己媒介如何了得,但广告公司信吗?傻事不干,我反其道而行之,先恭维三大报强势地位,肯定客户制定的投放策略是无比英明,然后我再贴边站队,借船出海。一个好汉三个帮,何况我们还是主力帮手呢!他们能明白我的意思:“哦,我只要投放四大报,效果有保证。”我采取欲擒故纵之计,表面谦虚低调,甚至能让那三家报纸拿走90%的广告投放量,我,得到10%投放量即心满意足,是的,有总比没有强嘛。但报社很多业务员一上来就把自己摆到跟《北京晚报》一个层面上说事,结果洗脑不成,反而给客户留下一个“很能吹牛”的印象,到头来往往四大皆空。笨。
  总之,我用心做事,真心关心客户,那些歪瓜裂枣想捡挂落?尽扯淡。有的人还想用滥价方式打压我,因为咱从不靠低折扣取胜,虽是一大软肋,可他们只看到报价高,却忽略我为客户提供的贴心增值服务。记得有一回,万通百货店庆广告指定刊登在2版新闻版,晚上坚守编辑部,当看到2版新闻头条是警方破获杀人越货团伙的负面报道时,我当场表示坚决不行,马上找到新闻部主编协调,陈述利害关系:“王总,客户是店庆广告,多喜庆,和负面新闻放到一起好不协调!读者看完破案报道再看喜庆广告,情绪衔接不上来,会严重影响广告效果,大客户不满意,后面单子……您看,能不能把采访高考状元的新闻稿调到头条来?”协调过程紧张,随时有新情况发生,既要摆平总编,又要协调好各部门主编。编辑部本来是没有广告部的人在这儿指手画脚,我算开了先河,他们感觉不仅怪,而且不爽。呵呵,不就是一个钱字嘛,头条新闻千字报酬远高于其他稿费,既然我损害采编利益,就要私下打点,恩,客户满意咱无二话。凡是参与人员多少给点好处,时间长了,谁还有怪话?
  报纸发行面市后,我第一时间跑到客户跟前表功。当然,讲背后故事的环节必不可少。客户看在眼里,自然对我信任有加。客户高价买的是贴心服务和专业策划。他们要的是放心、顺利,别捅篓子,要的是保证广告效果最大化,至于价格,闭只眼啦。幕后工作劳心劳力,不是人人所能坚持,很多人拿回广告稿,跟大爷似的,往报社一丢就算完事,钱是那么好挣的?洗洗睡吧。
  同行的盘外招还难不倒咱,可恨的是报社有些人工作不给力,造成巨大损失。那年夏天,我的一个卖“生发养发”的客户刊登一个彩色通栏广告,我校对完广告稿签字后才离开设计部。但报纸一出来,晕掉去!人家广告是消费者在使用产品前是一位秃子,使用后长出一头茂密头发来,可两张照片竟然“被对调”!使用产品后,消费者以秃头示人!靠,我气冲斗牛,当时就想抄起剪刀、菜刀、刺刀、大刀冲进设计部……

  设计部检讨,说什么把图片文件名给起反了,重新调整版面时调图发生错误,虽然最后处罚了相关人员,可客户还是丢了。典型黑色笑话。
  换作现在,不会束手待毙。我会跟客户推荐一个将错就错的策划案—猿变人方案!原图上生发前那哥们不是头发茂密嘛,对不起,戴的是假发。原图上生发后那哥们不是个秃子嘛,对不起,是原生态模样,是用生发剂的第一天。
  如果是现在遇见这类问题,我将采取如下措施:图1还是一头茂密头发,字幕“生发前(假发)”、图2依旧是秃子,字幕“无发(开始使用生发剂)”;新增图3,字幕“使用一个月后微微有头发滋生”。第三期广告,前3张图不变,新增图4,使用三个月后头皮上有一些短短毛茬。第四期广告,前4张图不变,新增图5,使用五个月后出现成片短发。第五期广告……就像猿从四肢跑进化到直立行走人的过程一样,摘掉假发是秃子,难受不?没关系,使用生发剂后,秃子逐渐生发,直至拥有正常人头发。如此,将过失危机变创意策略,客户销售量有提升,一期试探性广告变成六期广告,而报社收入也变相增加。至于那哥们的头发如何渐长?电脑PS即可。可惜,16年前俺没这等水平。
  上面是我做销售的四大绝招,但有人还用另类“绝招”勾引我。在我踏入广告行业时,媒介圈逐渐泛起一股黑势力,来自不同报社的小鬼纠结在一起,形成黑暗联盟。他们专寻商家晦气,趁人之危敲诈广告费。在小利益集团里的各色人等,耳目众多,只要有报社接到投诉或者暗访发现某品牌有问题时,他们仿佛是鲨鱼闻到腥味儿,抱团冲过去,狮子大张口索要广告费。
  京城某果茶公司,一年有近亿元销售额,其每瓶果茶含量是300ml,那帮人拿去送检,发现有的包装少了5ml,但产品并没明确标注成300ml±5ml,这些人为了一己私利,找到公司提出200万广告费私了,否则就曝光。人家公司也牛气,根本不吊,结果小瞧联盟能量,在被扣上偷工减料大帽后,果茶公司还是强硬到底不认错,以至得罪消费群,后来再也没在商超露面了。
  广告3部的小林子几次要邀我加盟,但我觉得非君子所为,把良心藏在胳肢窝里挣快钱,没前途也没钱途。不是咱风格有多高尚,而是遇见行业黄金喷发期,还想走正途多为以后考虑。当然,随着社会法制的健全,这类违法事件基本销声匿迹,但在当年是一个不良现象。
或许您还会喜欢:
邪恶催眠师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01深秋时分,龙州街头已经有了三分寒意。不过这点寒意并不能阻止都市男女们上街消遣的兴致,尤其是在周末的傍晚。文汇路是老城区的商业中心。和新区的商业中心相比,这里的大楼多半矮旧,不够摩登气派。但老区也有老区的特色,比如说城内很多老字号都在此处聚集,这对本地市民的吸引力巨大。所以每到营业高峰段,文汇路上总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罗飞坐在路边的一个台阶上,看似在无聊发呆,可他的眼神和思绪却没有一刻停歇。 [点击阅读]
镜·辟天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六合之间,什么能比伽蓝白塔更高?唯有苍天。六合之间,何处可以俯视白塔顶上的神殿?唯有云浮。云浮城位于最高的仞俐天,飞鸟难上,万籁俱寂。九天之上白云离合,长风浩荡着穿过林立的、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尖碑,发出风铃一样的美丽声响。从云荒大地上飞来的比翼鸟收敛了双翅,落到了高高的尖碑上,瞬间恢复了浮雕石像的原型。无数的尖碑矗立在云浮城里,一眼望去如寂寞的森林。每一座尖碑底下,都静默地沉睡着一个翼族。 [点击阅读]
随遇而安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直到现在,我仍然不能确信究竟有多少人能看得下去这么平淡的一本书。我既没有到该写自传的岁数,更没有可以写自传的资本,只是因为今年正好无可避免地迈入不惑之年的门槛,似乎要做一些稍微特别点儿的事情才比较像样,这才有了这本书—这有点儿像我们的国家“逢五逢十”搞大庆的意思。之前出版过两本杂文集,都是我在新闻节目里写的时评,属于本职工作的副产品。 [点击阅读]
非君不嫁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缘普宁寺——来来去去的人群穿梭,香火袅袅升空,锣钹喧嚣,交织出一幕喜庆味儿。由于今儿个适逢庙会,舞龙舞狮好不热闹,再加上小贩林立,将平日便已是香火鼎盛的普宁寺挤得更是水泄不通。就在某个引不起旁人注目的小角落——“几位大爷、夫人请留步。”正欲跨出的步伐收了住,落在最后头的少妇迟疑地循声望去。 [点击阅读]
黑暗精灵三部曲之二:流亡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怪物在幽暗地域的通道中笨重地行进,它的八只脚在岩石上摩擦,发出刺耳的噪音,在寂静中四处回荡。怪物并没被自己制造的噪音吓得慌张乱窜,四处寻找掩护以躲避其他掠食者的袭击。尽管幽暗地域危机四伏,它显然自信满满,完全未把任何敌人放在眼里。它呼吸的气息是致命的毒气,利爪能凿穿坚硬的石头,嘴里森然环列着好几排矛状尖牙,可以轻易撕裂最厚的毛皮。而最骇人之处在于它的视线,一眼就能将猎物化为石像。 [点击阅读]
24重人格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0
摘要:中文版序言受出版社编辑的委托,我花了几个晚上阅读了全书(台湾译本),深感一个心理学家(CameronWest博士,本书的作者和主角)能用非常优美的文字和细致入微的描述为读者展现他的心路历程,揭示普通人或许不可思议或难以理解的一个多变、离奇、但又确实存在的“世界”——多重人格现象——之难能可贵。 [点击阅读]
一人食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第1章自序许多人都会问我,为什么会想到拍摄《一人食》?如果你还有一份工作,即便在一个人生活的第七年,也还是会有同事跟你一起吃饭,但是辞职后赋闲在家时,就真的要面对完全一个人吃饭的生活了。这是孤独的开始。起初,我天天都宅在家里,以烤土司和便利店里的便当为食。时间一长,我觉得以后不能再这样了。于是打算一个人去餐厅吃,但是感觉怪怪的。想自己做饭,却又无从下手,只好上网求助。 [点击阅读]
不抱怨的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美国史上最著名的心灵导师之一威尔o鲍温,发起了一项"不抱怨"运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个国家、600万人热烈参与了这项运动,学习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让这个世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 [点击阅读]
不碎之灵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诸色众相,所存者灵。在他的脑海之中,这句平淡的话语竟然逐渐地演化成一道永久回荡着的箴言,守护起他新近所感知到的一切。更为重要的是,这句箴言已经使他经历了一次对世间真谛的顿悟,并成为钥匙,为他开启一扇通向宇宙知识之海的大门。并且,这顿悟也将他带来了这里。当努波顿缓缓地在赞加沼泽内那片由巨形蘑菇所构成的丛林中穿行时,这句话令他倍感舒适与安宁。 [点击阅读]
专业主义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0
摘要:****************专家的定义***************专家要控制自己的情感,并靠理性而行动。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较强的伦理观念,而且无一例外地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以上条件全部具备的人才,我想把他们称之为专家。前言--预言将自我实现我想做出这样的预言:“专家阶层的势力迟早会增强,并动摇日本的产业界”。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