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 - 第二十二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波洛并非是个喜欢听取别人意见的人,他常常对自己的判断感到相当满意.不过,也有例外。这一次就是个例外.他和斯彭斯简要地交换了一下意见后,就联系好了一家出租汽车公司,又跟他的朋友以及警督拉格伦谈了几句后,他就坐上车走了.他说好让车送他回伦敦的,不过路上他要暂停一会儿.先去榆树小学。
  他向司机交代说他只下去约摸一刻钟就回来,趁此机会他拜访了艾姆林小姐。
  “这个时候来打扰您,实在太抱歉了。您一定该吃晚饭了。”
  “晒,波洛先生,至少算得上表扬您吧,我想没有急事您不会来打扰我吃晚饭吧?”
  “非常感谢.说实话,我想听听您的建议。”
  “真的?”
  艾姆林小姐略感吃惊.她看上去还不是太吃惊,而是一脸讥讽的表情。
  “今天太阳怎么从西边出来了.波洛先生?您一向不是对自己的结论感到相当满意吗?”
  “对,我对自己的结论感到满意,不过,要是有某位值得尊敬的人所持的意见与我一致的话,我岂不是得到了莫大的安慰与支持?”
  她没有开口,只是用询问的目光打量着他。

  “我知道杀死乔伊斯.雷诺兹的凶手是谁。”他说,“我相信您也知道。”
  “我并没有说过我知道。”艾姆林小姐说。
  “对,您没有说过.不过我觉得您有自己的观点。”
  “猜测?”艾姆林小姐问,她的声调越发严峻了。
  “这个词不确切。应该说您的观点十分明确。”
  “那好.我录认自己观点十分明确.可这并不等于我会把我的观点告诉您。”
  “小姐,我想要在一张纸上写几个字.写完我再问您同意不同意。”
  艾姆林小姐站起身,走到书桌旁,取出一张纸递给波洛。
  “这倒有意思,”她说,“写几个字吧。”
  波洛从口袋取出一枝笔.他在纸上刷刷地写了几个字,迭好后交给她。她接过来展开捧在手中看着。
  “怎么样?”波洛问。
  “前面几个嘛,我同意.不过后面的就难说了。我没有证据.真的,我连想都没想到过。”
  “而前面几个字.您有明确的证据吗?”
  “我觉得有。”
  “水。”波洛一边思索一边说,“您一听说就明白了.我-听说也明白啦。您敢肯定,我也敢.而现在,”波洛说,“一个男孩子被淹死在溪流中了。您听说了吗?”

  “听说了,有人打电话告诉我了。那男孩子是乔伊斯的弟弟.他跟案件有什么关联呢?”
  “他想要钱,”波洛答道,“他得到了。于是,等合适的机会到了,他就叫人淹死在溪流中了。”
  他的声音一点都没变,要说变的话.只是变得更加刺耳了。
  “告诉我这个消息的人。”他说,“对这孩子充满了同情,感到非常的不安。不过我不一样。他还小,是死掉的第二个孩子.但他的死不是偶然事故,而是由他自已的行为招致的.他想要钱,就敢于冒险.他很聪明,不会不知道这要冒多大的险.可他还是想要钱。他才十岁.可是即使在这个年龄也是会遭报复的,跟三十岁、甚至五十岁、九十岁的人都没有区别。您知道这种案件让我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吗?”
  “应该说,”艾姆林小姐说,“您更关心的是正义而不是同情。”
  “同情。”波洛说.“我觉得完全救不了利奥波德。他没有希望了。而正义,要是我们能仲张正义,我指的是您与我,因为我觉得我们的想法一致-应该说,正义也救不了利奥波德。不过.可以救别的利奥波德,也许能保住其他孩子的性命.要是我们能够迅速伸张正义的话.根本不安全,杀手已经杀了不止一个人,对于他来说杀人才能使他感到安全.我正要回伦敦跟几个人谈谈该怎么去做。也许,劝他们接受我的意见。”

  “不太容易吧。”艾姆林小姐说。
  “不,我不觉得。作案手段,作案方式也许很难弄清,但我想我能说服他们到底是怎么回事.因为他们能懂得作案心理。我想听听您的意见.这次只是您的意见,而不是要您出示证据。
  问的是尼克拉斯.兰森和德斯蒙德.霍兰品行如何。您说我能相信他们吗?”
  “我认为他俩完全值得信赖.我的看法就是这样的。他们在有些方面显得十分愚蠢.可是人就是这样的。从根本上来讲,他们很好,就像没有被虫蛀过的苹果一样。”
  “又说起苹果了,”赫尔克里-波洛悲哀地说,“我必须走了.车在等着呢.我还得去拜访一个人。”
或许您还会喜欢:
狐狸那时已是猎人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苹果蠹蛾的道路没关系,没关系,我对我说,没关系。——维涅狄克特埃洛费耶夫苹果蠹蛾的道路一只蚂蚁在抬一只死苍蝇。它不看路,将苍蝇掉了个过儿,然后爬了回去。苍蝇比蚂蚁的个头儿要大三倍。阿迪娜抽回胳膊肘儿,她不想封住苍蝇的路。阿迪娜的膝盖旁有一块沥青在闪亮,它在阳光下沸腾了。她用手沾了一下。手的后面顿时拉出一根沥青丝,在空气中变硬,折断。这只蚂蚁有一个大头针的头,太阳在里面根本没有地方燃烧。它在灼。 [点击阅读]
猎奇的后果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0
摘要:他是一个过于无聊而又喜好猎奇的人。据说有个侦探小说家(他就是因为大无聊才开始看世上惟一刺激的东西——侦探小说的)曾担心地指出,总是沉迷在血腥的犯罪案中,最终会无法满足于小说,而走上真正的犯罪道路,比如说犯下杀人罪等等。我们故事里的主人公就确确实实做了那位侦探小说家所担心的事情。由于猎奇心理作祟,最终犯下了可怕的罪行。猎奇之徒啊,你们千万不要走得太远。这个故事就是你们最好的前车之鉴。 [点击阅读]
猫与鼠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君特-格拉斯在完成了第一部叙事性长篇小说《铁皮鼓》之后,我想写一本较为短小的书,即一部中篇小说。我之所以有意识地选择一种受到严格限制的体裁,是为了在接下去的一本书即长篇小说《狗年月》中重新遵循一项详尽的史诗般的计划。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长大的,根据自己的认识,我在《猫与鼠》里叙述了学校与军队之间的对立,意识形态和荒谬的英雄崇拜对学生的毒化。 [点击阅读]
玩偶世家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本剧作者亨利克·易卜生(1928-1906),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从二十年代起,我国读者就熟知这个伟大的名字;当时在我国的反封建斗争和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中,他的一些名著曾经起过不少的促进作用。易卜生出生于挪威海滨一个小城斯基恩。 [点击阅读]
环游黑海历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范-密泰恩和他的仆人布吕诺在散步、观望和聊天,对正在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君士坦丁堡的托普哈内广场一向因人群的来往和喧哗而热闹啡凡,但在8月16日那一天的晚上6点钟,却静悄悄地毫无生气,几乎是一片荒凉。从通向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港口高处看下去,仍能发现它迷人的景色,但里面却没有什么人。勉强有一些外国人匆匆而过,走上狭窄、肮脏、泥泞、有黄狗挡道的通向佩拉郊区的小街。 [点击阅读]
玻璃球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引言——试释玻璃球游戏及其历史一般而言,对于浅薄者来说,对不存在的事物也许较之于具体事物容易叙述,因为他可以不负责任地付诸语言,然而,对于虔诚而严谨的历史学家来说,情况恰恰相反。但是,向人们叙述某些既无法证实其存在,又无法推测其未来的事物,尽管难如登天,但却更为必要。虔诚而严谨的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把它们作为业已存在的事物予以探讨,这恰恰使他们向着存在的和有可能新诞生的事物走近了一步。 [点击阅读]
琥珀望远镜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0
摘要:猛兽们从深邃的山谷走来看着熟睡中的少女——威廉?布莱克紧挨着雪线有一个杜鹃花遮蔽的山谷,山谷里哗啦啦地流淌着一条乳白色的雪水融化而成的小溪,鸽子和红雀在巨大的松树间飞翔,在岩石和其下簇拥着的又直又硬的树叶间半遮半掩着一个洞。 [点击阅读]
瓦尔登湖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这本书的思想是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就像是个智慧的老人,闪现哲理灵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样的境界。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超验主义作家。 [点击阅读]
生活在别处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读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吕新雨生存于人类的文化传统之中,我们对于"诗"、"抒情"、"美"这样的字眼,总是保持着崇高的故意。人类不仅具有抒情的能力,而且具有这种需要,基于生存的需要。这样抒情诗就不仅仅是一个美学问题,而且是一个具有存在论性质的问题,抒情态度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范畴。 [点击阅读]
田园交响曲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纪德是个不可替代的榜样在二十世纪法国作家中,若论哪一位最活跃,最独特,最重要,最喜欢颠覆,最爱惹是生非,最复杂,最多变,从而也最难捉摸,那么几乎可以肯定,非安德烈·纪德莫属。纪德的一生及其作品所构成的世界,就是一座现代的迷宫。这座迷宫迷惑了多少评论家,甚至迷惑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长达三十余年。这里顺便翻一翻诺贝尔文学奖这本老账,只为从一个侧面说明纪德为人和为文的复杂性,在他的迷宫里迷途不足为奇。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