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玩火的女孩 - 第十二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三月二十四日灌足节星期四
  安妮卡也同样精疲力竭,布隆维斯特好不容易才说服她不必多花一小时绕过兰纳斯塔湾,直接让他在纳卡下车即可。他亲亲她的脸颊,谢谢她的帮忙后,等她将车掉头开走了才叫出租车。布隆维斯特已经两年没到盐湖滩区,之前也只去过爱莉卡家几次。他觉得这是不成熟的表现。
  她和贝克曼的婚姻生活究竟如何,他全然不知。他和爱莉卡是在八十年代初相识,原打算继续和她维持关系直到他老得只能坐在轮椅上为止。他们俩在八十年代末各自认识了新对象后结婚,因而分手,但关系的中断却为时不到一年。
  布隆维斯特不忠的结果以离婚收场。爱莉卡这方面,却是让贝克曼接受了这个说法:他们之间长期的性爱激情太过强烈,若以为单靠承诺便能将他们分开,未免太不合理。而且他也没有像布隆维斯特一样,向爱莉卡提议离婚。
  爱莉卡坦承自己的不忠之后,贝克曼找上了布隆维斯特,这也是布隆维斯特一直害怕的事,但贝克曼没有揍他的脸,反而邀他出去喝一杯。他们光顾了三家索德马尔姆的酒吧之后,才终于在黎明时分有了足够的醉意,能在玛利亚广场的长板凳上严肃交谈。起初,布隆维斯特心存疑虑,但贝克曼终于说服他:如果他企图破坏他和爱莉卡的婚姻,他会在酒醒后带着球棒回来找他,但如果纯粹只是无法自制的肉欲与灵魂渴望,那么他便无所谓。
  于是布隆维斯特和爱莉卡便在贝克曼的祝福之下重续前缘,而且凡事都不瞒他。每当爱莉卡心血来潮想和布隆维斯特过夜——发生的频率还不低——只需拿起电话告诉他一声即可。
  贝克曼从未说过一句批评布隆维斯特的话,反而似乎认为他与自己妻子的关系是有利的。他对妻子的爱也更深了,因为他知道绝不能忽视她。
  反观布隆维斯特,只要有贝克曼在场,他始终无法自在.因为那仿佛在提醒他,即使自由的关系也得付出代价,令他心闷。因此他只去过几次盐湖滩,全是爱莉卡在家里举办的派对场合,他若不出席恐怕会造成话题。
  此时,他站在他们的华丽别墅门口,强压住自己带来坏消息的不安心情,毅然按下门铃,手指还在门铃上停留了四十秒左右,直到听见脚步声。贝克曼开门时,腰际围着一条浴巾,一看见妻子的情人,原本充满睡意与愤怒的脸立刻转为惊讶。
  “晦,贝克曼。”布隆维斯特招呼道。
  “早呀,布隆维斯特。现在到底几点?”
  贝克曼是个精瘦的金发男子,胸前毛发浓密,顶上却几乎童山灌灌。脸上的胡子约有一星期没刮,还有一道明显的疤痕划过右边眉毛,是数年前一次航海意外造成的。
  “五点刚过。”布隆维斯特说:“能不能请你叫醒爱莉卡?我有话跟她说。”
  贝克曼认为布隆维斯特忽然克服心理障碍来到盐湖滩区,还在这个时间站在这里,肯定发生了极不寻常的事。何况,眼前这个人似乎巫须喝点酒,或至少有张床能睡一觉,好将发生的一切抛诸脑后。贝克曼将门打开,请他进屋。
  “出了什么事?”
  布隆维斯特还没回答,爱莉卡已经出现在楼梯顶端,一面绑着白色浴袍的腰带。她下楼走到一半,看见布隆维斯特在门厅,随即停下来。“怎么了?”

  “达格和米亚。”布隆维斯特说。
  他前来报告的消息立刻显现在他的脸上。
  “不。”她一手掩住嘴巴。
  “他们昨晚被杀了,我刚从警察局过来。”
  “被杀?”爱莉卡和贝克曼异口同声地说。
  “有人进入他们在安斯基德的公寓,射杀了他们。是我发现的。”爱莉卡直接坐到阶梯上。
  “我不希望你从晨间新闻听到消息。”布隆维斯特说。布隆维斯特和爱莉卡进《千禧年》办公室时,是灌足节星期四上午六点五十九分。爱莉卡事前已叫醒克里斯特和玛琳,告知达格和米亚在前一夜遇害的消息。他们住的地方近得多,因此已经到达准备开会,也已开启了小厨房里的咖啡机。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克里斯特急着想知道。玛琳嘘了他一声,同时将七点晨间新闻的声音开大。昨晚深夜,有两名人士——一男一女——在安斯基德某公寓中遭射杀身亡。警方声称这是一起双尸命案。两名死者生前都未在警局留下记录。杀人的动机至今不明。以下是本台记者汉娜·欧洛夫森在现场的报道。
  “就在午夜前不久,警方获报在安斯基德熊堡路这里的一间公窝大楼传出枪声。据一名邻居表示,公寓内传出几声枪响。杀人动机不明,也尚未有任何嫌犯落网。警方已在公寓周围拉起封锁线,犯罪现场的调查工作也已展开。”
  “报道得还真是精简。”玛琳说着将声量转小,随后便哭了起来。爱莉卡伸手搂住她的肩膀。
  “我的老天!”克里斯特说,没有对着特定对象。“大家都坐下。”爱莉卡以坚定的口气说:“麦可……”布隆维斯特将自己知道的经过告诉他们,说话的口气平板单调,当他描述自己发现达格与米亚的情形时,就好像电台记者在报道似的。“我的老天!”克里斯特又喊了一声。“太疯狂了!”玛琳的情绪再次激动起来,忍不住又开始哭泣,也不试图掩藏泪水。
  “真叫人难过。”她说道。
  “我也有同感。”克里斯特说。
  布隆维斯特不明白自己为何哭不出来,只觉得内心空洞洞的,几乎像是被麻醉了一般。
  “今天早上得知的消息并不多。”爱莉卡说道:“我们有两件事要讨论:第一,还有三星期,达格写的东西就要送印刷厂了,我们还应该出版吗?我们能出版吗?这是其一。另一件事是麦可和我来这里的途中讨论的问题。”
  “我们不知道凶手的动机。”布隆维斯特说:“可能和达格和米亚的私生活有关,也可能是单纯的滥杀,但也不能排除可能和他们正在写的东西有关。”
  桌旁顿时静默良久。
  最后,布隆维斯特清了清喉咙。“诚如我所说,我们即将出版的书中会揭露一些人,他们非常担心自己的身份曝光。达格在两星期前开始找人质问查证,我在想如果他们其中一人……”“等等,”玛琳说道:“我们要揭发的三名警员当中,至少有一个是国安局的,还有一个是刑警。另外还有几个律师、一个检察官、一个法官,和一些鲤醒的男性老记者。这些人有可能为了阻止书的出版杀死两个人吗?”
  “这个嘛,我也不知道答案。”布隆维斯特说:“他们可能会因此失去很多东西,但若以为杀死一名记者便能压制这种消息,未免愚蠢到极点。不过我们也披露了一些皮条客,尽管用了假名,凡是对内幕稍有了解的人都不难猜出他们是谁。其中有些人已经有过暴力犯罪的前科。”“好,”克里斯特说道:“但你将命案想成处决。假如我对达格的故事了解正确的话,这里头的人并不十分聪明。他们有能力犯下双尸命案后安全脱逃吗?”

  “只是开两枪,需要多聪明?”玛琳说。
  “我们纯粹是在臆测一件我们几乎一无所知的事。”爱莉卡插嘴说道:“不过这个问题非问不可。如果凶手的动机是为了不让达格的文章——或甚至米亚的论文——曝光,那么办公室这里的安保就得加强了。”
  “还有第三个问题。”玛琳说:“我们是否应该将这份名单交给警方?麦可,你昨晚跟警察说了什么?”
  “我说了达格在写书,但他们没有询问细节,我也没有说出任何人名。”
  “也许我们应该这么做。”爱莉卡说。
  “事情没那么简单。”布隆维斯特说:“我们可以交出名单,但万一警察问起名单从何而来,该怎么办?我们不能透露任何想要匿名的消息来源,和米亚交谈过的几个女孩更是如此。”
  “真是一团糟。”爱莉卡说道:“现在又回到第一个问题:该不该出书和发表文章?”
  布隆维斯特举起手来。“等等。关于这个问题可以投票表决,但我刚好是负责的发行人,我想这次也是第一次,我要自己作决定。答案是不行。下一期的杂志不能公开这些资料。如果不顾一切按计划行事,太不合理。”
  坐在桌边的其他人都尚未准备好提出异议。
  “当然了,我确实很想出版,但内容必须稍作修改。证据资料都在达格和米亚手中,而故事的根据也是基于米亚打算向警方检举我们即将揭发的人。她有专业的知识,但我们有任何相关资讯吗?”这时大门砰的一声开了,柯特兹站在门口。
  “是达格和米亚吗?”他喘着气问。
  所有人都点头。
  “天哪,真是疯了!”
  “你从哪里听说的?”布隆维斯特问道。
  “我正要和女友搭出租车回家,听到车上广播。警方在询问有没有出租车司机搭载乘客去过那条街,我没听清楚地址,所以非来一趟不可。”
  柯特兹看似惊吓过度,爱莉卡于是起身抱了抱他,让他坐到桌旁一起开会。
  “我想达格会希望我们发表。”她说。
  “我也同意应该发表,尤其是书。但以目前的情况看来,出书日期得往后延。”
  “那么该怎么办呢?”玛琳说:“不只是一篇文章要拉掉,而是一整个主题特刊。整本杂志都得重做。”
  爱莉卡安静了片刻,然后露出当天第一个疲倦的笑容。“玛琳,你本来打算休复活节的假吗?”她问道:“现在别想了。我们就这么做·一玛琳,你和我还有克里斯特要坐下来筹划一期新的内容,不用达格的资料。我们得看看能不能抽出几篇原本打算放在六月号的文章。麦可,你从达格那里拿到多少资料?”
  “十二个章节中,我已经拿到九章完稿,以及第十章与十一章的草稿。达格本来说会将完稿寄给我,我再去查查信箱,至于十二章则只有大纲,也就是摘要和结论。”
  “但你和达格已经讨论过每一章的内容了,对不对?”“对,我知道他最后一章要写什么,如果你是想问这个的话。”

  ,'N肠好,你得拿着稿子——包皮括书和杂志文章的稿子——开始工作。我要知道内容还差多少,也要知道达格未完成的部分,我们能不能写得出来。你能不能在今天作出客观评估?”
  “可以。”布隆维斯特回答。
  “另外还要请你想一想对警方的说词。想一想哪些是在可透露的范围内?说到什么程度可能会违反我们与消息来源签订的保密协议?除非有你的许可,否则《千禧年》任何员工都不得对外发表任何意见。”
  “听起来还不错。”布隆维斯特说。
  “你觉得达格的书引发谋杀动机的可能性有多大?”“也可能是米亚的论文,……我不知道,但不能排除这个可能。”
  “当然不能。你得把一切拼凑起来。”
  “把什么拼凑起来?”
  “调查结果。”
  “什么调查结果?”
  “我们的调查啊,拜托!”爱莉卡忽然扯开嗓子。“达格是为《千禧年》工作的记者,如果他因为工作被杀,我要知道其中的细节,所以身为编辑团队的我们,必须深入挖掘真相。这部分就由你负责,从达格给我们的资料当中寻找杀人动机。”她接着转向玛琳。“玛琳,如果你今天能帮我拟定新一期的概略计划,我就能和克里斯特草拟版面设计。不过你花了很多时间和达格合作,对主题特刊的其他文章也很熟悉,所以我要你和麦可一起留意命案调查的发展。”
  玛琳点点头。
  “柯特兹……你今天能工作吗?”
  “当然可以。”
  “你先一一打电话给我们的其他员工,告诉他们发生什么事,然后到警局去了解案情,问他们会不会召开记者会之类的。我们得获得第一手消息。”
  “我先打电话给大家,然后回家洗个澡。除非我直接去了国王岛,否则四十五分钟后就会回来。”
  “今天一整天都要保持联络。”
  “好的。”布隆维斯特说:“结束了吗?我得打通电话。”手机响起时,海莉正坐在亨利·范耶尔位于海泽比的家中用玻璃围起的阳台上用早餐。她没有看来电显示便接起来。“早安,海莉。”布隆维斯特说。
  “天哪!我还以为你从不在八点以前起床。”
  “的确,如果我有机会睡觉的话。偏偏我昨晚没睡。”“发生什么事了吗?”
  “你没有听到新闻吗?”布隆维斯特接着说出昨晚发生的事。“太可怕了!你还好吗?”
  “谢谢你的关心,我觉得好些了。但我之所以打电话,是因为你是杂志社的董事,理应被告知。我猜很快便会有记者查出是我发现达格和米亚,这将会引发一些猜疑,如果达格正在为《千禧年》写一本揭发丑闻的重要作品的消息外漏,一定会有人提出质问。”
  “所以你认为我应该有所准备。那么我该说些什么?”
  “实话实说。你听到了消息,对于命案感到震惊,但你并未参与编辑工作,因此无法对任何臆测发表看法。调查命案是警方的工作,不是《千禧年》的。”
  “谢谢你的提醒。还有什么我能帮上忙的吗?”
  “目前没有。但如果想到什么,我会告诉你。”“谢谢。还有拜托你……有新消息一定要让我知道。”
或许您还会喜欢:
威尼斯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二十世纪某年的一个春日午后,古斯塔夫-阿申巴赫——在他五十岁生日以后,他在正式场合就以冯-阿申巴赫闻名——从慕尼黑摄政王街的邸宅里独个儿出来漫步。当时,欧洲大陆形势险恶,好儿个月来阴云密布。整整一个上午,作家繁重的、绞脑汁的工作累得精疲力竭,这些工作一直需要他以慎密周到、深入细致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从事。 [点击阅读]
安德的影子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0
摘要:严格地说,这本书不是一个续集,因为这本书开始的时候也是《安德的游戏》开始的时候,结束也一样,两者从时间上非常接近,而且几乎发生在完全相同的地方。实际上,它应该说是同一个故事的另一种讲法,有很多相同的角色和设定,不过是采用另一个人的视角。很难说究竟该怎么给这本书做个论断。一本孪生小说?一本平行小说?如果我能够把那个科学术语移植到文学内,也许称为“视差”小说更贴切一点。 [点击阅读]
小酒店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卢贡——马卡尔家族》应当是由20部小说组成。1896年此套系列小说的总体计划业已确定,我极其严格地遵守了这一计划。到了该写《小酒店》的时候,我亦如写作其他几部小说一样①完成了创作;按既定的方案,我丝毫也未停顿。这件事也赋予我力量,因为我正向确定的目标迈进。①《小酒店》是《卢贡——马卡尔家族》系列小说的第七部。前六部小说在此之前均已如期发表。 [点击阅读]
幕后凶手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任何人在重新体验到跟往日相同的经验,或重温跟昔日同样的心情时,可不会不觉为之愕然的吗?“从前也有过这样的事……”这句话总是常常剧烈地震撼心灵。为什么呢?我眺望火车窗外平坦的艾色克斯的风光,自言自语地问向自己。从前,我曾经有过一次一模一样的旅游,但那是几年前的事呢?对我来说,人生的颠峰时代已经结束了……我正在肤浅的这样想着!想当年,我在那次大战中,只是负伤的的份儿。 [点击阅读]
广岛札记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1994年10月13日,日本媒体报道大江健三郎荣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我正在东京作学术访问,一般日本市民都普遍觉得突然,纷纷抢购大江的作品,以一睹平时没有注目的这位诺贝尔文学奖新得主的文采。回国后,国内文坛也就大江健三郎获奖一事议论沸腾。 [点击阅读]
康复的家庭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二月中旬的一天早晨,我看见起居室门背面贴着一张画卡——这是我们家祝贺生日的习惯方式——祝贺妻子的生日。这张贺卡是长子张贴的,画面上两个身穿同样颜色的服装、个子一般高的小姑娘正在给黄色和蓝色的大朵鲜花浇水。花朵和少女上都用罗马字母写着母亲的名字UKARI——这是长子对母亲的特殊称呼。对于不知内情的人来说,这首先就有点不可思议。长子出生的时候,脑部发育不正常。 [点击阅读]
心灵鸡汤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上帝造人因为他喜爱听故事。——爱尼·维赛尔我们满怀欣悦地将这本《心灵鸡汤珍藏本》奉献在读者面前。我们知道,本书中的300多个故事会使你们爱得博大深沉,活得充满激|情;会使你们更有信心地去追求梦想与憧憬。在面临挑战、遭受挫折和感到无望之时,这本书会给您以力量;在惶惑、痛苦和失落之际,这本书会给您以慰藉。毫无疑问,它会成为您的终生益友,持续不断地为您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深沉的理解和智慧。 [点击阅读]
怪指纹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法医学界的一大权威宗像隆一郎博士自从在丸内大厦设立宗像研究所,开始研究犯罪案件和开办侦探事业以来,已经有好几年了。该研究所不同于普通的民间侦探,若不是连警察当局都感到棘手的疑难案件它是决不想染指的,只有所谓“无头案”才是该研究室最欢迎的研究课题。 [点击阅读]
恐怖黑唇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第一章恐惧的亡灵复苏1阴谋初露刚刚步入八月份。炎热的太阳就将一切烤得烫人。出租车司机原田光政在这天午后回到家中。他打开大门,从信箱中取出一封信,边看边走进了厨房。走进厨房,原田光政坐在椅子上,准备喝点冷饮,然后再睡上一小时左右的午觉。他深深地感到自己已不是拼命干活的年龄了——近六十岁了。难道这是因为自己长期辛劳而自负了吗?人的自知之明,对于原田说来还是有的。 [点击阅读]
恶魔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决斗茶桌上摆着两只酒杯,杯子里各装有八成透明如水的液体。那是恰似用精密的计量仪器量过一样精确、标准的八成。两只杯子的形状毫无二致,位置距中心点的距离也像用尺子量过似地毫厘不差。两只杯子从杯子中装的,到外形、位置的过于神经质的均等,总给人一种异乎寻常的感觉。茶桌两边,两张大藤椅同样整齐地对面地放在完全对等的位置;椅上,两个男人像木偶一样正襟危坐。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