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天黑前的夏天 - 在家(7)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天呀!”他说,“真抱歉!噢,我不知道你—瞧我多糊涂!我应该事先跟你商量来着,可这个星期实在够戗—真的,幸亏老天有眼,把你送来了!”之后他说了个数字,惊得她差点儿叫出声来。看他彬彬有礼却漫不经心的样子,似乎世界上的工会组织、薪资之争、贫穷、饥饿之苦都不存在,这些国际组织官员的薪水,这些生活必不可少的财富,可以由他安排。 于是她去买了那些衣服,买了大半打,心想只要在国际食品组织干满两周,就能买下一整橱的衣裳,足够她美美地外出度一次假。可惜,她的计划不过是去苏塞克斯郡见一个老友,或者去苏格兰看看姨妈。其实她并没有想好该去哪儿。 到了第二周,她已觉得工作压力不大,做得游刃有余,像在家中操持家务一样—难以置信吧,才不过几天的工夫。她机械地工作着。会间休息时就走出同传室,到咖啡间闲坐旁观。再怎么说,她都是个外人,觉得无权加入那些特权人士之中。她只是个临时工,干完这一周就可以走了。不过,她觉得自己可以理直气壮地坐在里面—穿了新衣裳就更心安理得了—喝着上等咖啡一边旁观。屋里像个集市一样,或者像一场没完没了的热闹晚会。 一个女子坐在一间公共休息室里,神情悠闲,目光敏锐,像个社会组织的官员,穿着很像,神情也很像,却听凭她个人的生活—或者对个人生活的想法—源源流过脑海。难道这二十五年来,她只是作为家庭的一分子,为一大家子忙忙碌碌,都忘了那种普通生活,那种家庭之外人人享有的生活,是如此惬意,如此轻松?他们一个个穿得多么光鲜得体,肌肤多么红润光泽。他们走进这里,一个眼风就能招来同伴的盈盈笑容和愉快表情,然后招招手自顾自坐下来,做个手势:我想独自待会儿—这个心愿当然无人忤逆;要不就是随意地、近乎简慢地扫视一圈,看看可以加入哪个人群。他们的举止从容自在,似乎看不到一丝紧张,而你只要出了这个庇护场所,随便在哪一条街走上五分钟,紧张感肯定就会尾随而来。不管哪条街,哪个商店,哪户人家,人们都紧张地进进出出,人流一波接一波。在这栋雄伟的公共建筑之外,纷争此起彼伏。可是这里呢?这些气度雍容之辈,个个都被金钱打造得神采奕奕,尝过痛苦的滋味吗?躲在黑暗中痛哭过吗?渴望过难以企及之物吗?他们当然经历过,肯定—但是没有表露一点迹象。他们是否—不过,可能这个问题不合适宜—饿过肚子? 你也许难以相信,他们如今遇到的问题是多么微小,几乎到了荒唐可笑的地步,只要你还记得建造这栋大楼的宗旨,以及纷至沓来、济济一堂的与会者为何而来。因为凯特已是其中一员,知根知底。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现在的凯特不再是“遇到意外事件和有人生病时替补的临时翻译”了。她是凯特?布朗,走在过道上遇见的都是温暖的笑脸,不时被人叫住讨教主意和打听消息。上哪儿买这种那种面霜或某种特产食品;怎么去饭馆、酒店和时装店;该到哪儿买英国羊毛制品和威士忌…… 上一星期,当她精疲力竭瘫倒在床时只有工夫想,她都成了一种功能了:她变成了,她就是替一大群国际公仆服务的语言。这个星期,因为不累,所以躺在床上睡不着时她就想:自己的第一种功能—扮演技术高超的鹦鹉角色,怎么三下五除二就被原来的角色赶下了马呢?这个怎么做那个怎么做,这个到哪儿找那个到哪儿找?—他们居然问她这个新手!话又说回来,说她是老手当然也不过分,因为在这幢大楼进出的人多数每次就只待几天而已。 她摇身一变又开始重操旧业:成了保姆,或护士,像查理?库伯一样。还有母亲。没关系,再过几天她就可以脱身,再也不会像只见人遇到一点儿小麻烦就滥施同情的鹦鹉;她就要自由了……凯特察觉这一心思,打了个冷战。她发觉自己忍不住会想:早知道和迈克尔去美国好了。她知道自己动辄就想:去萝丝那儿吧,我还可以搭把手替她带带孩子呢。萝丝就是她想去走访的苏塞克斯的朋友。 可是,这个夏天她并不想待在别人家里,那也太窝囊了吧。入睡前她打量了一下自己这间屋子:干干净净,对她没有一点感情。她心想,没错,这间屋子,比她家的大房子,比萝丝家的房子都要好,他俩的房子到处都塞得满满的,随便哪个物件都有来头,都有说法,都是家里这个人或那个人的,都是宝贝,都很重要。而这间小盒子似的屋子,里面只有一床、一椅、一橱、一镜—对,这就是她的选择,如果她能够选择……她做梦了。后来,等这一夜的梦成形时,刚才的想法就变成故事的第一章或梦中旅行的第一段路程,她努力想回忆起更多的内容和细节。可是,当她弄明白梦中自己的心情和感受时—一种她清醒时从未体验过的既忐忑又欢喜的心情—她又把梦的内容给忘记了。黑夜中她醒了过来,想拼命拽住梦的尾巴不让它消失,到了早晨,那个梦变得和史诗的开篇一样,简单直接。 她正从一片景区的山上往下走,是北部的一个地方,她不熟悉。这时她听到有人喊:“快看哪,那是什么怪物,快看哪,有个黑乎乎的东西躺在那儿。”她想:是海参吗?肯定不是,哪有这么大的海参呀?原来是只海豹,搁浅了,正无助地躺在阴凉山坡边一块干燥的大石头上,痛苦地呻吟着。她把它抱了起来。很沉。她问它还好吗,能为它做什么。它呻吟了起来,她知道得把它送回水中,于是抱着它朝山下走去。 两周的工作就要结束的那一天,查理?库伯请她喝咖啡。她赴约了,查理问她有时间再干一个月吗,这个会议结束了,另一个会议又到开会时间了。 “这么说,我干得还行?”凯特问。就翻译这部分她知道自己做得不错,但眼瞅着这个正式员工对自己如此和颜悦色,他肯定另有企图。这家伙的确很有魅力。难道就是魅力让他得到这份工作?不过,若想弄清楚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个暂且不管,先听他说话:“噢,亲爱的布朗太太,这还用问吗?能找到你,我们不知道有多开心!真幸运啊!你能来帮我们实在太好了!”(瞧他说的,好像她做这事儿是为了急人所难,不是冲钱而去似的,听着真舒服!没想到堂堂一个国际公务员,当今的青年才俊,还这么体贴、这么绅士,真的出乎意料。)“ 真的,相信我,凯特—咱们现在能不能直呼对方的名字?你真好,肯替我们再做一阵子—要是有办法,我会把你永远留下的。不过,也许咱们改日再谈这方面的事?但我必须说实话,我们还想用你,倒不是因为你超强的翻译水平,你能一下子就上手,真的太棒了—有的人经过好几星期的训练还不见得行呢,可你呢—是的,还有别的原因。大家都夸你好,说你帮了他们很多忙。我没骗你,金斯米德太太,就是那个美国代表,今天早上还说,多亏听了你的建议,要不她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我想是不是因为你的大家庭?艾伦?波斯特跟我说起过你家那几个可爱的年轻人,说他们相处得非常融洽……我说,这就是关键的地方。我想一个人能做好一件事儿,就能做好其他事儿。要是你能再待一个月,转来做组织工作,那我们就太幸运了。浪费了你翻译方面的卓越才能—罪过呀。但别的事儿你也同样做得很棒。总之,要你放下做得那么出色的活儿,是有点强人所难。当然啦,要是你答应,报酬会更高。一个月—你能挤出一个月时间吗?”
或许您还会喜欢:
我是猫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夏目漱石,日本近代作家,生于江户的牛迂马场下横町(今东京都新宿区喜久井町)一个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代表作有《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三部曲。 [点击阅读]
我的名字叫红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0
摘要:如今我已是一个死人,成了一具躺在井底的死尸。尽管我已经死了很久,心脏也早已停止了跳动,但除了那个卑鄙的凶手之外没人知道我发生了什么事。而他,那个混蛋,则听了听我是否还有呼吸,摸了摸我的脉搏以确信他是否已把我干掉,之后又朝我的肚子踹了一脚,把我扛到井边,搬起我的身子扔了下去。往下落时,我先前被他用石头砸烂了的脑袋摔裂开来;我的脸、我的额头和脸颊全都挤烂没了;我全身的骨头都散架了,满嘴都是鲜血。 [点击阅读]
我的爸爸是吸血鬼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0
摘要:序幕那是萨瓦纳的一个凉爽春夜,我的母亲走在石子路上,木屐像马蹄似的敲得鹅卵石哒哒响。她穿过一片盛开的杜鹃,再穿过铁兰掩映下的小橡树丛,来到一片绿色空地,边上有一个咖啡馆。我父亲在铁桌旁的一张凳子上坐着,桌上摊了两个棋盘,父亲出了一个车,仰头瞥见了我母亲,手不小心碰到了一个兵,棋子倒在桌面,滑下来,滚到一旁的走道上去了。母亲弯下身子,捡起棋子交还给他。 [点击阅读]
战争与和平
作者:佚名
章节:361 人气:0
摘要:“啊,公爵,热那亚和卢加现在是波拿巴家族的领地,不过,我得事先对您说,如果您不对我说我们这里处于战争状态,如果您还敢袒护这个基督的敌人(我确乎相信,他是一个基督的敌人)的种种卑劣行径和他一手造成的灾祸,那么我就不再管您了。您就不再是我的朋友,您就不再是,如您所说的,我的忠实的奴隶。啊,您好,您好。我看我正在吓唬您了,请坐,讲给我听。 [点击阅读]
户隐传说杀人事件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没有想到拉动门栓时竟然发出惊人的响声,令男子吓了一大跳,好在风声掩去了这一声响,没有惊动房间里的人。从太阳落山的时候起就起风了。风儿摇动着树林里粗壮的树枝。整座山峦开始呼啸,呼啸声掠过屋子的屋顶。已经到了11月的月底,天空却刮起了在这季节里不可能出现的南风。据村子里的老人说,现在这个时候刮这样的风,不是一个好兆头。但愿这不是出事的征兆。对男子来说,就是靠着这风声,才使他在拉动门栓时没有被人发现。 [点击阅读]
手机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0
摘要:“脉冲”事件发生于十月一日下午东部标准时间三点零三分。这个名称显然不当,但在事情发生后的十小时内,大多数能够指出这个错误的科学家们要么死亡要么疯癫。无论如何,名称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影响。那天下午三点,一位籍籍无名的年轻人正意气风发地在波士顿的波伊斯顿大街上往东走。他名叫克雷顿·里德尔,脸上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步伐也特别矫健。他左手提着一个艺术家的画夹,关上再拉上拉链就成了一个旅行箱。 [点击阅读]
拇指一竖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贝瑞福夫妇对坐在早餐桌前,他们和普通的夫妇没什么不同,这时候,全英格兰至少有好几百对像他们这样上了年纪的夫妻正在吃早餐,这一天,也是个很普通的日子——一星期七天之中,至少有五个这样的日子。天空阴沉沉的,看起来像是会下雨,不过谁也没把握。 [点击阅读]
拉贝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胡绳60年前,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严重罪行之一,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虽然日本当时当权者和以后当权者中的许多人竭力否认有这样的惨案,企图隐瞒事实真相,但事实就是事实,不断有身经这个惨案的人(包括当时的日本军人)提供了揭露惨案真相的材料。最近,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共同翻译出版了《拉贝日记》。 [点击阅读]
挪威的森林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编者语我们为什么选择村上春树?不是因为他连获日本文艺界的奖项:也不是因为他的作品高居日本畅销书榜首:更不是因为他的作品掀起年轻一代的抢购热潮,突破四百万部的销量!那么,为什么?答案是:他和他的作品带给我们思想的特异空间,而轻描淡写的日常生活片断唤起的生活气氛令我们有所共鸣。更重要的是他以六十年代的背景道出九十年代,甚至世世代代的年轻心声。 [点击阅读]
推销员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前言阿瑟·米勒,美国剧作家,1915年出生在纽约一个犹太人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个时装商人,他在哈莱姆上小学,布鲁克林上中学,中学毕业以后工作了两年,后来进入密执根大学,大学期间开始戏剧创作,写了4部剧本,并两次获奖。他第一部在百老汇上演的剧作是《鸿运高照的人》(1944),成名作是1947年创作的《全是我的儿子》,作品获当年度的纽约剧评界奖。 [点击阅读]